绿色经济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1664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经济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绿色经济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绿色经济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绿色经济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绿色经济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经济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绿色经济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经济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经济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2天桥村村民对天桥村绿色生态经济的了解及评价16

4.2.1天桥村村民对村绿色生态经济发展的了解程度及评价16

4.2.2村民对天桥村环境的满意度评价17

4.2.3当地村民对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当地的经济的评价19

4.2.4当地村民对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的非农副产品经济的评价20

5.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22

5.1贫富差距22

5.1.1问题分析:

5.1.2对策建议及分析:

5.2环境污染较严重23

5.2.1问题分析:

23

5.2.2对策建议及分析23

5.3产业结构单一24

5.3.1问题分析24

5.3.2对策建议及分析24

5.4交通不便24

5.4.1问题分析24

5.4.2对策建议及分析25

5.5生活压力大25

5.5.1问题分析25

5.5.2对策建议及分析:

25

6进一步的对策分析——天桥村的未来经济发展之路26

6.1以下使我们调查的一些数据统计图26

6.2整合周边环境,推动多元化绿色经济发展27

6.3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建设,借助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热潮,探索出绿色农业建设的新思路。

28

附录一:

调查问卷28

附录二:

访谈记录30

附录三:

课题组成员35

附录四:

调查小组成员感想35

附录五:

调研活动精选相片39

附录六:

《三山区天桥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书》节选43

1课题背景—绿色经济概述

1.1绿色经济含义

“绿色经济”的概念在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首次提出。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环境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

Jacobs与Postel等人在1990年代所提出的绿色经济学中倡议在传统经济学三种生产基本要素:

劳动、土地及人造资本之外,必须再加入一项社会组织资本(socialandorganizationcapital,SOC)。

并将其它三项成本的定义略作修正:

1.人类资本(humancapital):

强调「人力」的健康、智识、技艺及动机(motivation)。

2.将土地成本扩充成为生态资本(ecologicalcapital),或自然资本(naturalcapital)。

3.人造资本(man-madecapital)保持不变,或称制造资本(manufacturedcapital)。

绿色经济特别提出的社会组织资本(SOC),指的是地方小区,商业团体、工会乃至国家的法律、政治组织,到国际的环保条约(如海洋法、蒙特娄公约)等。

他们认为,这些社会组织不止是单纯的个人的总合而已。

无论那一种层级的组织,会衍生出其个别的习惯、规范、情操、传统、程序、记忆与文化,从而培养出相异的效率、活力、动机及创造力,投身于人类福祉的创造。

绿色经济指能够遵循“开发需求、降低成本、加大动力、协调一致、宏观有控”等五项准则,并且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绿色经济”既是指具体的一个微观单位经济,又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甚至是全球范围的经济。

以林业来说,绿色经济的关键是加速林业发展。

林业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的主体、维护生态平衡的核心。

过去林业是以生产木材为主,现在必须转变为以生态建设为主。

加快林业发展,不是一搬意义上的发展,而是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发展,进而促进以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为标志的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

传统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损害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损耗式经济;

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1.2绿色经济模式特点

绿色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

1.3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是广义的“大农业”,其包括:

绿色动植物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菌类农业、设施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信息农业等。

在具体应用上我们一般将“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称为绿色农业。

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高品位、高质量、优品种和无毒无害无污染农产品的要求中国必须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人类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使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此中国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切实与世界农业的发展接轨,用符合经济和环境发展的绿色农业提升中国农业的优势。

我国农业在自然资源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优势: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多样化特点:

自北至南跨越九个热量带,地域辽阔、多山多草原、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丰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绿色资源多,为发展各类特色绿色农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农业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中国农民经过几千年积累,具有丰富的精耕细作技术和绿色农业的传统基础;

中国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且价格低廉,可发展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集合价值大的绿色农产品;

大部分地区虽遭破坏,但处于低工业污染或未达到难以逆转的化学中毒地步;

中国有数千年食品烹饪史、中医药史、保健史及传统绿色食品的多样性。

中西部地区绿色农业也在迅速崛起,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环保生态产业等二、三产业正迅速发展。

东部地区技术、人才、资金与西部绿色资源相结合,将迅速发展出口创汇绿色农业与农产品的农工商一体化基地。

国家在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开发绿色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尤其是中国这届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方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加大,从而全面提高农村生存环境的改善,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双重投入,都会引起一系列经济和生活变化。

所以,这是农业产业结构变化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目前中国农业生产力已大大提高,许多农产品开始出现过剩,政府十分重视环保型、质量型农业的开发,农民的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也已大大增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的基本条件也已具备。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环保和生态农业的研究及试点工作,从1980年开始已有20余年历史。

我国已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2000多个,并取得可喜成绩。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国家制定了若干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政策及措施。

1998年又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国部份商品及食品已经开始实施绿色标志及环境标签制度。

发展绿色农业应注重:

第一,要注重优化设计;

第二,要注重综合开发;

第三,要注重环境保护。

中国绿色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在一个模式中采取多物种与主物种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物种的合理竞争,充分利用单位空间的各种能源;

二是在空间分配上做到物种的搭配形式、密度、空间的适度应用,并进而提高时间的利用长度;

三是在生产结构上按照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规律进行,通过延长或完善食物链,增加营养级,以提高模式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的效率。

如果能做到由一熟变两熟,变农闲为农忙,②庭院种植、养殖和加工的一体化则可有利解决农村剩余闲散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四是技术方面发挥各种技术措施的科学组合,形成机械技术和食物技术相结合,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结合的农业系统,实现长远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形成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水则水,宜观光旅游则发展旅游的高效农业群。

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目前,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迎接国际挑战的战略举措。

同时,发展绿色农业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需要。

“黑色农业”这种经营方式往往高度依赖大型农机具、化肥、农药,不但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也造成土壤流失、空气和水污染等恶果。

而发展绿色农业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

总结国内外先进地区发展农业的经验和教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经济市场化的今天,发展东北农业主要有三条途径: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

二是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的格局,加大扶持农业的力度;

三是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包括参与国际竞争,比如发展绿色农业等。

前两条要靠政府和市场来解决,而只有第三条是最根本的,即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经营方式。

我国东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可以成为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的大经济区。

其一,肥沃的土壤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拥有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这些大平原多是一马平川黑黝黝的土地,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较好,耕地平坦。

另外,东北地区独具的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是东北亚地区的天然屏障,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这正是东北地区发展绿色农业的基础条件。

其二,生态省的建设成就是发展绿色农业坚实的主观条件。

国家已批准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为我国生态试点省。

这两个省在生态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发展绿色农业,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三,工业经济基础和科教优势是发展绿色农业的物质基础。

东北地区具有综合工业体系、科教优势及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

这些都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四,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及其产品的开发,已打开了发展绿色农业的新局面。

东北三省各省均已分别建起了一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同时,创造了一批绿色食品名牌。

这就为东北地区发展绿色农业起了示范作用,从而打开了东北地区发展绿色农业的新局面。

东北地区发展绿色农业虽然具备很多有利条件,但是要把人们几千年来的耕作方式、农产品经销方式来一个根本性的变革,这无论从思想观念上、耕作技术上、物资投入上,以及科研等各方面都要有较大的改革,这就必须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各级政府在发展绿色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现有生态优势,规划、实施“绿色农业工程”。

“绿色农业工程”是指以经营绿色食品的产加销为轴心,包括生态环境建设在内的系统工程。

现在人们提出要建“绿色东北”,即将东北建成农产品和绿色产品、中医药产业基地。

这里涉及到的“绿色农业工程”的重要项目主要有:

农副产品和绿色产品加工基地、长白山特产基地、北药基地等。

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落实好具体的工程建设项目,如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市场体系建设、产业化布局等等;

要规划出长期及近期发展绿色农业的规划,以推进东北地区绿色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制定向发展绿色农业倾斜的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资。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向发展绿色农业倾斜。

比如:

国家的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政策应向东北地区倾斜,增加中央财政投资和国家发展银行的长期低息贷款,提高国家基建投资比重,用于建设“绿色农业工程”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及资源型城市建设。

这样,把东北绿色农业扶植起来了,也就为全国树立了示范典型。

依靠科学进步,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东北地区各级政府要通过科技进步,推进绿色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增加绿色农业产品品牌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用高新技术改造和装备传统农业产业,实现绿色农业产业高新技术化,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完善绿色食品供应链。

从绿色食品供应链的结构来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连接着物流配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连接着连锁超市专卖。

这里关键的是物流配送中心起着连接生产和销售的纽带作用,是整条供应链的关键所在。

从目前东北的实际看,绿色食品供应链的两头(生产基地和连锁超市)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而缺乏稳定、高效的物流配送中心。

因此,各级政府要为市场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物流配送中心,优化绿色食品供应链。

当前,主要应建立和规范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和完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健全新产品开发机制。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产销管理体系建设。

东北地区发展绿色农业,必须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

要用经营企业的思维谋划农业产业,走大企业带动、大基地联动、大产业运作的产业化发展路子;

整合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以及相关的教育、科研等环节,形成一个完善的无污染、无公害的安全、营养、优质食品的产销管理体系。

牢固树立发展绿色农业的新观念。

首先,要教育广大农村领导干部认清建设绿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农业、国际化农业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推进东北绿色农业的发展。

其次,要让农民认识到化学农业、“黑色农业”已走到了尽头,而发展绿色农业是未来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增长点,是农民增加劳动收入的根本途径,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再次,有条件的地方可首先培育一批绿色园区起示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广大农民积极、主动、自觉地发展绿色农业产业

1.4绿色农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1发展现状

早于1978年,原西德政府率先提出了绿色产品的认证,1991年法国、瑞士、芬兰、澳大利亚也实行绿色产品认证,1992年欧洲共同体达成协议,在共同体内实行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并统一发放“生态标签”。

进入21世纪,世界上生产绿色食品的国家有100多个,绿色食品产量占世界食品生产总量的1%~3%。

近年来,欧洲、美国、日本的绿色食品年销售量平均增长率为25%~30%。

2000年,国际绿色食品市场销售额达到200亿美元,预计10年内将达到1000亿美元。

显然,绿色食品已成为当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并逐步取代常规食品而成为21世纪国际食品市场主角的趋势已经形成.

与此同时,实施绿色农业,生产绿色食品,也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92年11月,农业部批准成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绿色食品的标志、注册、监测检验和认定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工作。

1993年5月,有机农业国际联盟接纳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为正式会员,1994年,国家环保局批准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1995年,该中心取得有机食品的国际颁证资格。

通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的绿色农业生产有了明显的进展,2002年,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1756个,产地监测面积444.7万hm2,绿色食品总数3046个,绿色食品产量2500万t,绿色食品销售额597亿元,出口额8.4亿美元。

1.4.2.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态环境已成为发展绿色农业的瓶颈,畜禽类粪尿污染仍然相当严重,尤其是规模养殖场排放量大、处理率低,造成了对水域的严重污染,农业及生活废弃物污染、工业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等都严重制约着绿色农业的发展。

(2)目前,绿色农业生产许多沿用的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多分布于比较边远地区,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绿色农产品的产量所占农产品总量的比重还很低,且品种比较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3)人们对绿色农业的认识不足。

一方面,生产者的观念滞后,而且缺乏从事绿色农业所应具备的素质,生产中习惯于利用化肥、农药,由于化肥、农药的不当使用,导致产品与环境污染的事件屡有发生。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了解还很少,直接影响了绿色食品所应该有的较高价值的实现。

(4)质量技术监控还难以同步跟上。

在生产环节,绿色农产品生产的配套技术研究开发还存在许多问题,相应的技术标准是否真正被广大农户所接受与应用,还难以全面地确切掌握;

在流通环节,绿色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从外观上无法区别,而食用轻微有害的农产品后,通常,在短期内也不会表现出不良病症,绿色与普通农产品的质量区别还难以即时地展示在消费者面前;

全程质量监控由于管理体制、检测体系、执法体系等问题,还难以统一协调解决,监督检测技术的实用性、可推广性不强。

(5)绿色食品的市场开发起步较晚,营销网络和市场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绿色食品对产地和环境都有特殊要求,因而,绿色食品大多分布在较为边远地区,交通不便。

而绿色食品的主要消费者又多集中在城市,这就给绿色食品市场的扩展带来困难,营销网络和市场体系滞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畅。

而且,许多鲜销产品由于运输困难,储藏期短,且包装手段落后,导致产供销脱节,也影响了绿色食品市场的拓展。

(6)投入不足,缺乏财力支持。

绿色农业刚刚起步,绿色食品产业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从育种、栽培、加工、仓储到运销等各个环节要求严,成本高,仅靠农民自身的投入是不够的,而且,绿色食品加工也需要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即使是一些龙头企业,也因资金不足,技术改造无法进行,严重影响了绿色食品的加工。

1.4.3、绿色农业的发展对策

发展绿色农业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当前,发展绿色农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源头控制为中心,以组织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市场监控为手段,以配套法规建设为保证,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立足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积极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实行基地认证和产品标识管理,促进绿色农业的顺利发展,使之达到资源永续利用、生态平衡和谐、经济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要旨是正确处理世代之间资源平等分配,这也是绿色农业的立足点。

对此,要加强资源保护及农业资源综合立法,对自然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

制定和完善支持政策,建立绿色农业政策体系。

强化生态意识,依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决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大搞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扩大绿色植被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不断改善大气环境,治理水土流失。

加强土壤环保,减少化肥、农药等的污染。

建立绿色农业保护区,严禁在绿色食品生产区域建立污染的工业企业,严禁超标排放废气、废水。

从而,把发展绿色农业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的永续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加强相关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积极培育绿色农业发展的新主体

要把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融人到绿色农业之中,注重技术创新,不断强化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

致力于科技进步,加速引进、培养相关人才,建立农林牧渔业等绿色农业生产、加工技术创新体系,研究出一批符合绿色农业要求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及其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加强绿色农业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绿色农业从业者的素质,培育绿色农业的微观主体;

扶大扶强,积极培育绿色农业龙头企业;

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发展绿色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建立、完善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使环境保护型、绿色能源型、资源节约型、物质循环型等技术在绿色农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发展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的发展,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先易后难,分期分批地建设绿色农业生产基地。

可根据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其他条件是否适宜于发展绿色农业等状况,划分农业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绿色农产品生产适宜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结合区(绿色农产品生产适宜区)以及农业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不适宜区)。

在绿色农产品生产适宜区,可直接按照绿色农业生产要求,进行绿色农产品生产。

而在一些环境污染程度较轻,而且主要为生活废弃物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可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按照放心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发展生产,并加速向绿色农业过渡。

对于生活废弃物污染比较严重,工业“二废”污染源短期内难以整治消除,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中有害物质含量相对较高的区域,须在限期改种非食物类作物或生态林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来控制、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然后,再按照放心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循序渐进式地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向绿色农业过渡。

4.建立完善绿色农产品质量控制监管体系

着眼于国内外市场,加快绿色农产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对环境质量、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包装贮运、保鲜等各个环节均实行标准化管理。

强化绿色农产品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农业、技术监督、环保、工商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全程监控,建立完备的基地建设、环境监测、产品质检和市场监督等管理体系,加快国家、地方各级检测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监督检测体系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

完善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以及产品申报、审批、标志和证书使用等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信息体系,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监督保障体系,引导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创造绿色市场,不断提升绿色农业产业水平。

5.积极培育国内外市场,发展绿色创汇产业

围绕绿色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建设一批辐射能力强、辐射距离远的批发市场。

强化对绿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活动,普及绿色农产品知识,提高全社会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水平,畅通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渠道。

认真组织实施绿色农产品名牌战略,鼓励各类企业创立名牌,增大绿色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

密切跟踪绿色农产品国际标准的变化,加强国际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工作,针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建立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应对。

发挥比较优势,根据当地实际,建立诸如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的绿色农业创汇基地,以质优价廉物美的绿色农产品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6.增加投入,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扶持力度

发展绿色农业,提供绿色产品,是一项任务艰巨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增加投入是绿色农业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此,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林业、水保基金制度,水土保持设施、森林生态效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制度,海域使用有偿制度等。

财政支持是使绿色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各级财政每年都应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作为绿色农业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技术培训、龙头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

同时,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发展绿色农业,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农民共同投入的机制。

鼓励和扶持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并已形成规模效益的绿色农产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从而加速推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2、问题的提出

生态村是在城市及农村环境中可持续的居住地,它强调人与自然的高效、和谐的关系,主张统筹农村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全国范围内很多地区都致力于生态村建设,有些地区已经成功建成了生态村,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