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会上的发言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大会领导讲话汇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0931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会上的发言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大会领导讲话汇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会上的发言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大会领导讲话汇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会上的发言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大会领导讲话汇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会上的发言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大会领导讲话汇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会上的发言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大会领导讲话汇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会上的发言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大会领导讲话汇编Word下载.docx

《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会上的发言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大会领导讲话汇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会上的发言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大会领导讲话汇编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会上的发言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大会领导讲话汇编Word下载.docx

由群众自己修自己的路,这样不但监督到位,质量好,群众满意,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而且每公里投资可以省3—5万元。

(二)自加压力,调增目标

为早日实现100%村通水泥路目标,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通村水泥路建设的意见》;

自加压力,调增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县公路建设实现“公路建设计划完成总投资2.5亿元,将建成通村水泥路目标从468公里调增到620公里,建设和改造泥结碎石公路400公里,建设进港二级公路12.812公里;

XX年村通公路率100%;

XX年建成进港公路,实现水陆联运,力争实现村通水泥路达90%以上,XX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的总体目标。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由于干部、群众存在“等待时机、依靠政府、等你拿钱”观望、依赖的“等靠要”修路思想,XX年前全县基本上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通村水泥路;

县、镇两级党委政府认识到:

道路要畅通、群众要发动,干部群众蕴藏着巨大的修路热情,关键在于要引导好、调动好、组织好、保护好。

在农村通村公路建设上,要坚持“政府推动、政策调动、典型带动、舆论发动、利益拉动”的原则。

各镇、各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将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政策、任务和要求等宣传到村、到户、到人,做到家喻户哓,人人皆知。

对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典型事例和人物进行深入的宣传报道,大力营造农村公路建设声势,激发大家修路、养路、护路的热情。

为了修路,有的拆除世代居住的房屋;

有的让出赖以生存的田地;

有的慷慨解囊,捐款捐物;

有的奔赴工地,义务投工投劳。

全县群众踊跃集资XX多万元,积极参与建设全过程,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浓厚氛围。

(四)因势利导,发挥优势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泸县有20余万建筑大军,他们中的领军人物懂技术、实力强。

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人和”优势,充分调动了“建军”为家乡经济发展作贡献的积极性。

全县有70%以上的项目由“泸县建军”回乡回村建设,不但工程质量好,且造价每公里降低2~5万元,有力地推进了通村水泥路建设的进程。

如:

福集镇小马滩村的刘宇是一位外出湖北搞工程的建设老板,为家乡建设,耗费2万元余元将机械设备从湖北工地运回,主动承建该村水泥路,并个人出资将水泥路由3.5米加宽至5米;

在施工中,对非专业技术工作,支付工资让本村村民自己干,增加村民收入。

得胜镇白

象村根据本村外出工程技术人员多的实际情况,号召他们回村参加公路建设,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成立了筹资组、财务组、材料组、技术组、质量监督组,租设备自行进行施工建设,让村民自己修自己的路;

施工过程中村民代表每天到场监督、村干部轮流上路检查、回乡的工程技术人员严把工程质量关;

既保证质量,又节约开支,让群众放心。

小马滩村、白象村的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能降低工程造价的农村公路建设新模式成为泸县农村公路建设的一大亮点。

(五)广辟财源,筹集资金

资金缺乏是村村通水泥路建设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泸县要完成251个村的620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任务,2.5亿元的巨额投入,仅靠上级补助、财政补贴,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

我们以全新的观念,积极探索公路建设的灵活筹资机制。

一是积极向上“拱”资金。

交通等部门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积极向省上汇报,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县村村通水泥路建设的支持力度,保证我县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二是用活用好“一事一议”制度。

“一事一议”制度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尊重民情民意、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一种好形式。

各村执行好“一事一议”制度,把政策和道理向老百姓讲清楚、讲透彻,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按照“一事一议”组织农民自愿义务投工、捐款、捐物。

三是引导社会“捐”资金。

民力是金,民力无限,充分发挥好民间资本的作用。

镇、村干部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动员成功人士、企业大户、有识之士、在外工作和经商人员为家乡修路慷慨解囊,奉献爱心。

全县每年收到农村公路建设捐资达1000万元以上,有的村就达100多万元,有的镇多达300多万元,解决了50%的资金缺口,有力的推动了村村通水泥路建设。

四是深挖潜力,各级向内“抠”资金。

县委、县政府把交通建设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政府工程来抓,千方百计加大对交通建设投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县财政在十分吃紧的状态仍挤出资金用于公路建设养护。

对列入省上建设规划,修建到村办公室的通村水泥路,县政府“以奖代补”补助建设资金4万元/公里,总计补助2400万元;

镇政府“以奖代补”补助建设资金不少于4万元/公里,多数镇实际“以奖代补”补助资金达到5~8万元/公里。

(六)严格管理,确保质量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

由于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任务重、战线长、时间紧,我们把质量管理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从严要求,从严把关,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在农村公路建设上,我县认真落实“四权”模式,严格执行“八步工作法”,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村民自治原则。

落实质量责任制度,健全质量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四级质量监控体系,坚持“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复检,交通部门抽检,群众现场监督”的原则,做到分级管理,层层负责。

特别是交通部门质量监督人员,必须身临一线、现场检查、跟踪督查,严格把握质量标准。

从严查处质量问题,在质量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施工单位立即进行整改,该返工的坚决返工;

对返工造成损失的,由责任单位承担;

对屡整屡犯的施工单位,坚决清除出泸县交通建设市场。

要力争将每一条农村公路建成“长寿工程”、“精品工程”,建成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放心工程”。

各位领导,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全县人民的企盼还有一定差距,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领会精神,借鉴先进经验,举全县之力打好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确保今年完成我县“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确保在全省21个百万人口大县中率先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为泸县“两个加速”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大会领导讲话

下面把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以简要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

总人口40.9万人,区共有耕地面积27万亩。

其中农业人口25.3万人,农村劳动力16万人,农民人均耕地1.07亩,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

如不及时地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农民收入就难以持续增加,富民强区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如期实现。

只有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

为此,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对待,坚持一手抓就地消化,一手抓劳务输出,多形式、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了农民就业和增收的路子,收到明显的成效。

年全区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7.4万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的46%实现非农总收入3.6亿元,当年全区农民新增收入的70%来自非农产业;

其中向外地输出的劳务人员就达2.32万人,年创劳务总收入2.1亿元,人均9000元。

年我区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劳务输出先进县(区)年又被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集体。

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吸纳劳动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就地向非农产业的快速转移。

一是加快招商引资,培植就业载体。

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引进一个项目,安置一批人员。

年以来,区共利用区外资金31.2亿元,新上项目412个,这些项目共吸纳2.8万名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如吉林客商先生投资5000万元兴建的铸钢厂,共安置农村劳动力500多人,人均月收入900多元;

台资企业公司吸纳1400多名农村妇女就业。

同时,还不断强化招商载体建设,举全区之力建设了工业园,目前园区内投产企业已达42家,安置农村劳动力6300多人。

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拓展就业空间。

进一步放宽政策,完善服务,激活民资民力,形成了千家万户搞个体、干民营的好局面;

对骨干民营企业,不断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他做大做强。

近年来,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总户数、从业人员数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目前,全区非公有经济单位发展到7500户,从业人员3.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8万人,民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

三是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吸纳和聚集农村劳动力。

农业龙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就业容量大,吸纳能力强。

近年来,围绕农业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狠抓农业龙头企业建设。

先后投资660万元扩建了金虹食品公司,引资4000万元新建了木业、木业和木业,这些企业已直接吸纳了110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今年初引资1.6亿元建设的公司今年8月份竣工投产,德国米杜甘地公司投资2200万美元的长毛兔饲养和兔毛深加工项目,近期也将开工建设。

这两个项目建成后,可安置农村劳动力3300人。

龙头企业在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同时,还带动了全区长毛兔、生猪的养殖和速生杨的种植。

目前,全区长毛兔存养量达到258万只,生猪存栏量达到14万头,速生杨种植面积发展到2.8万亩。

四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

抓住行政中心西迁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积极推进城区东扩南移。

近年来,城市建成区面积每年新增1.5平方公里以上,直接带动了周边11个村的改造,1.5万名农民实现了向市民的转变。

结合城市开发建设,大力发展建筑业,全区共有6500名农民在各类建设工地务工;

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城区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已达5000人。

做大城区规模的同时,以兴建专业市场、发展工商业户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全区小城镇人口达7.2万人。

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立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一是抓好载体建设,建立稳固的劳务基地。

最初,发挥上海老乡的优势,与上海宝山港务局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

后来抓住其下属装卸公司改制的机遇,创立了山东驻沪劳务输出总公司”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安置劳务人员1000余人,年创劳务总收入1800多万元的企业。

去年该公司在上海市21个劳务输出基地评比中获第一名,受到上海市政府的表彰。

结合上海法制环境优、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的优势,以驻沪劳务输出总公司为依托,与上海松江大学城、上福电子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劳务关系,上海已成为我区最大的劳务输出市场。

近年来,又借鉴上海的经验,先后在广东、浙江、江苏、苏州、青岛、深圳等省市建立了11处劳务输出基地,形成了机械加工、电子、工艺、服装、物业管理、汽车运输、货物装卸等多行业输出的格局。

二是健全输出信息网络,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为有计划地输出和招收劳务人员,狠抓输出信息网络建设。

对内,区、镇两级设立了劳务输出服务大厅,今年又开工建设了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区劳动力市场,利用网络、电话、信函等形式,收集发布用工信息;

聘请各村两委负责人为劳务输出信息员,负责本村居富余劳动力和有意外出务工人员的登记造册,全区形成了区联镇、镇联村、村联户的三级劳务信息网络。

对外,以各大劳务基地为依托,每年定期不定期地到用工较多的大中城市、关系企业收集用工信息,考察用工单位,及时进行发布,有针对性地组织输出劳务人员。

如镇劳动服务中心主动到青岛、上海等地联系用工单位,积极组织全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去年全镇共输出劳动力5000人,春节前后外出务工人员仅通过邮局汇回的现金就达4000多万元,收到输出一人,致富一家;

输出百人,致富一村”效果。

三是规范管理与服务,精心打造“劳务品牌”把加强劳务输出的管理与服务,培育劳务品牌”作为扩大劳务输出的关键,重点抓了三个严把”严把用工单位考察论证关,选择信用状况、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比较好的单位,签订招工合同;

严把输出人员素质关,对输出人员按照用工单位的要求严格体检、政审,建立档案;

严把跟踪管理关,定期到用工单位了解情况,及时帮助输出人员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通过几年的实践,已逐步建立起了考察用工企业,签订用工协议,组织求职报名,严格考核录用,专人护送交接,搞好跟踪服务”工作程序,做到既对用工单位负责,又保证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全区经区劳动局组织输出到区外务工人员,没有发生一起损害劳务人员权益的事件,没有一名劳务人员违纪违法。

仅去年一年就先后有8家用工单位主动到区联系招收劳务人员,劳务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选定技术学院、区职业中专、农广校等5所有实力的学校和各镇街成教中心作为培训基地,采取委托培养、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全区形成了由劳动部门牵头,以基地培训为主的稳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网络。

二是进行“订单式”培训。

建立了转移就业培训与输出劳务的衔接机制,通过劳动部门输出的农村劳动力全部进行岗前培训。

如按照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先后为区内的铸钢、艺品等10余家企业举办岗前培训班,培训农村劳动力余人次;

为上海、苏州等劳务基地举办了电工、计算机、钳工、集卡司机等培训班,每年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

搞好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加强社会公德、法律常识、安全生产、城市居民习惯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是搞好“储备式”培训。

对全区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未能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退伍军人建立了档案,预测用工市场,提前予以培训,实行劳动预备制,为应急性外出务工做好准备。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健康开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四、加强组织协调。

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劳动、农业、人事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内的就业再就业工作。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到上海等劳务基地与当地政府沟通联系,考察劳务市场和用工企业,深入企业慰问务工人员,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二是建立工作机构。

区里在原区劳动局设立了区劳务输出办公室”为副科级事业单位,一名副局长靠上抓,抽调12名业务骨干专职负责劳务输出工作。

上海设立驻上海办事处,明确了两名副科级干部,与驻沪劳务输出总公司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承担对外联络、劳务输出、招商引资的职责。

年乡镇机构改革中,各镇街成立了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是明确目标责任。

区委、区政府制订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措施及领导责任。

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对镇街和区直有关部门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各镇街也把各村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同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利益挂钩,调动了各级各部门抓好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