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立春诗词赏析十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9601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立春诗词赏析十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典立春诗词赏析十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典立春诗词赏析十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经典立春诗词赏析十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经典立春诗词赏析十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立春诗词赏析十首Word格式.docx

《经典立春诗词赏析十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立春诗词赏析十首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典立春诗词赏析十首Word格式.docx

  赏析/鉴赏

  两宋之际被金人扣留的宋使为数甚多,足见女真首领趾高气昂得根本不想同汉人讲一点点道理。

于是才有了宇文虚中、吴激等人倾吐危难之苦、家山之思、沧桑之感的词作。

  冬去春来,大自然的万紫千红是不管人世间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执着地要向南疆北国、千山万水奋力进军的,立春,是春天的华诞。

若在和平时期,人们总要尽情庆祝一番,因为它孕育着一年的丰收和希望。

中国唐宋以来,每逢立春日,民间以小纸幡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庆祝春之来临。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春”条载:

“春日,宰扶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一时间宝幡彩胜,招摇过市,有金质的、金裹银的、罗帛作的,委实是堆金堆缕,流光溢彩。

无论是风雨飘摇中的北宋朝廷,还是偏安一隅的南宋当权者,都颇有一点即时行乐、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涵养”。

民间自当别论。

老百姓含辛茹苦,总是热切地祈求和平,祈求春光永驻。

他们“春播雪柳,各相献遗”(《东京梦华录·

立春》)的那情景,恰如辛弃疾所形容,“蛾儿黄金缕”(《青玉案》),十分朴素、融和。

至于民间女子,更是别出心裁,“立春月,悉剪彩为燕以戴之”(《荆楚岁时记》),好一番“共喜钗头燕已来”(欧阳修《春日帖子》)的动人情致。

这个切,对于宇文虚中说来,俱成已往。

立春,带给也们的仅仅加倍为心灵苦寒和酸痛。

遥望故园、故国,他们越发珍借昔日的春光春色,越发思念那金的、银的、纸的、绢的交相错杂、光彩迷离、共庆“春日载阳”的一片喧腾。

美好的记忆的余温,温暖着失群孤雁的冷得发颤的心。

很自然,此词开首便推出了热热闹闹的两句:

“宝幡彩胜堆金缕,双燕钗头舞。

  “人间要识春来处”,是承上启下的一句。

在词人看来,只有故国的春天才是真正的春天,春神,是戴着宝幡彩胜,携着欢庆立春的声声笑语,从繁衍大宋巨民的多灾多难而义生生不息的土地上翩翩而来的。

那里,才是无限春光的源头。

这当然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作者生于*,困厄、耻辱、危难加诸其身,不能不体察到昔日繁华下的种种辛酸、苦痛、伤痕和泪水;

但北时此刻,一切都失去了,失去的东西倍觉珍贵,故词人情不自禁地把故国的春天想象得尽善尽美,此乃人之常情。

  宇文虚中看到了“天际雁”、“江边树”。

前者是运动的,后者是相对静止的,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巧妙地构成了揭示春之源头、春之踪影的“座标”。

常言道:

“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南飞雁是冬天的使者。

词人眼下眺望的是打前哨的飞往北方的春雁,它们从南方来,应知南方之春事,应将春风春雨春光春色引到苦寒的北国(含蓄而又大胆的抒怀)。

江边树,泛指南方的江流和春树。

此乃绾系万缕情丝的一种理想物象,唐张若虚曾用它收拾春、江、花、月、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宇文虚中同样是魂系江树、魂断江树的:

风又绿江南岸,春色又满江边树不过,“我”却不能“归”,不能“还”,此情谁解?

此意谁度?

此味谁识?

  要之,上片回环反复、一唱三叹的是:

春神已降,在喜气盈盈的宝幡彩胜间,在春雁的拍打长空的羽翼上,在萦绕江树的剪持续理还乱的绵绵情丝里,这是月魂度关山、目送干里的感情“长镜头”奋力追摄的心灵图像,即使恍惚迷离,但画外音却铿然有声:

春在南方,春在故国,人们啊,你识得此理么?

  下片紧衔“江边树”。

丘迟《与陈伯之书》云: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宇文虚中不比当年归降北魏的陈伯之,无须“丘迟”们规劝、启发和诱导,内心本来就骚动着强烈的故国之思,所以,一提及“江边树”马上就想到了“故国莺花”。

“又谁主?

”目下是淮人在调护莺花、相看两不厌呢?

问得急切而又主动。

是自我设问,也可理解为询问身在故园、无比幸运的“丘迟”们:

你们因何不托雁传书给我捎来一点“莺花”的消息呢?

这里又出现了一处节令上的“误差”。

上片之春雁,应在春分后飞往北方,词人令它提前两个节气(雨水和惊蛰)启程,有点迫不及待;

这里,又将“暮春三月”的群莺、杂花提前到立春日加以审视和探询,更显得思乡心切,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作者似乎觉察到自己问得有些个突兀,故即刻发表声明:

“念憔悴,几年羁旅。

”这几年羁留金邦,不死不活,心力枯竭,而目憔悴。

度日如年的人必会“魂一夕而九逝”。

很明显,这里用“过去——现在——未来”各个时刻依次延伸、表现宽度的“空间时间”概念来检视,是很不够了,只能着眼于“心理时间”,看词人打破惯常的时间序列,将过去的印象、现在的感受和未来的揣度交融在一起,叠印在一起,从而透示出一种感情的力度和节奏。

此词在这方面处理得相当自然巧妙:

在有序而无序中,在飘动而沉稳中,俯仰自得,斡流而迁,终于将一曲心灵的悲歌嘈嘈切切地推向了高潮:

“把酒祝东风,吹取人归去!

”字文虚中羁留日久,苦不得归,只好向春风祈求:

愿能胁下生双翼,随风飞到春来处!

他被害于皇统六年,再也没有能够见到宝幡彩胜、群莺、杂花和绿茸茸的江南春草,再也没有能够重睹故国之旗鼓。

春风即使有意,但也无力将他次出有形的牢笼。

  【篇三】经典立春诗词赏析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朝代:

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这首词是作者被贬海南时所作,是一首咏春词。

作者以欢快的笔触描写海南绚丽的春光,寄托了他随遇而安的达观思想。

  此词上、下片句式全同,而且每一片首句,都从立春的习俗发端。

古时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兆民,即百姓)”(《后汉书·

礼仪志上》)。

春牛即泥牛。

春杖指耕夫持犁仗侍立;

后亦有“打春”之俗,由人扮“勾芒神”,鞭打土牛。

春幡,即“青幡”,指旗帜。

春胜,一种剪纸,剪成图案或文字,又称剪胜、彩胜,也是表示迎春之意。

而两片的第二句都是写“春风”。

上片曰:

“无限春风来海上”。

作者《儋耳》诗也说: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风从海上来,不但写出地处海岛的特点,而且境界壮阔,令人胸襟为之一舒。

下片曰:

“一阵春风吹酒醒”,点明迎春仪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兴致勃发,情趣浓郁。

两处写“春风”都有力地强化全词欢快的基调。

接着上、下片对应着力写景。

上片写桃花,下片写杨花,红白相衬,分外妖娆。

写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得如同血肉之色一般。

丐,乞求。

这里把春神人格化,见出造物主孳乳人间万物的亲切之情。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句,是全词点睛之笔。

海南地暖,其时已见杨花;

而中原,燕到春分前后始至,与杨柳飞花约略同时。

作者用海南所无的雪花来比拟海南早见的杨花,谓海南跟中原景色略同,于是发出“不似天涯”的感叹。

  此词礼赞海南之春,古代诗词题材中有开拓意义。

同时词又表达作者旷达之怀,对我国旧时代知识分子影响长远。

这是苏轼此词高出常人的地方。

这首词大量使用同字。

把同一个字重复地间隔使用,有的修辞学书上称为“类字”。

本来,遣词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复。

《文心雕龙·

练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项练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权重出”,以“同字相犯”为戒。

但是,作者偏偏利用“同字”,结果反取得异样的艺术效果,不但音调增加美听,而且主旨得到强调和渲染。

这又是苏词高出他人之处。

全词八句,共用七个“春”字(其中两个是“春风”),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两个,有的一句一个,有三句不用,显得错落有致;

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红似肉红”,“卷起杨花似雪花”,却分别用了两个“红”字,两个“花”字。

事实上,作者也许并非有意要作如此复杂的变化,他仅仅为海南春色所感发,一气贯注地写下这首词,因而自然真切,朴实感人,而无丝毫玩弄技巧之弊。

这也是苏词不同流俗的地方。

  此词作于元符二年(1099)。

苏轼在惠州贬所得到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的命令,于绍圣四年(1097)四月十九日离开惠州,七月二日到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贬所。

这首词为元符二年立春所写春词。

  【篇四】经典立春诗词赏析

  蝶恋花·

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蝶恋花|朝代:

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

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

往日不堪重记省。

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

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

今岁花期消息定。

只愁风雨无凭准。

  这首词作于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正月初一这个天,刚好是立春。

自然界的节候推移,触发了他满腔的忧国之情。

这个年辛弃疾已四十九岁,屈指一算,他渡江归宋已经整整二十七个年头了。

二十七年来,辛弃疾无时不盼望恢复大业成功,不过无情的现实却使他一次又次地失望了。

于是,他在春节的宴席上挥毫写下这首小词,借春天花期没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

这也是辛词善于以比兴之体寄托政治感慨的一个特点。

  这首词的开篇通过节日里众人热闹而自己索然无味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

“谁向椒盘簪彩胜?

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说的是当时民间春节风俗。

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十分好看。

  这里通过描写节日里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人们的欢乐,来反衬自己“忧愁风雨”的老年怀抱。

接下来两句:

“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笔锋一转,说明自己并非不喜欢春天,不热爱生活,而是痛感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于自己早已成为“往日”的遥远回忆。

并且,其不爱春天热闹的原因还有更深的意义。

  在过去的岁月里,作者岁岁苦盼春来花开,可年复一年,春天虽来了,“花”的开落却无凭准,这就使人常把新春怨恨,再没有春天一来就高兴的旧态了。

显然这里一个“恨”字,已不是简单地恨自然界的春天了。

接下来,作者从一个“恨”字出发,着重写了自己对“花期”的担忧和不信任。

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恨之情。

这种恨,是爱极盼极所生之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

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作者急切盼望春来,盼望“花”开,还在隆冬就探询“花期”;

但花期总是短暂的,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

这个年是元日立春,花期似乎可定,从他平时言行读者不难了解,不过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个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作者在这里写的虽是自然界的变化,实际上是在曲折地表达了对理想中的事物又盼望、又怀疑、又担忧,最终还是热切盼望的矛盾复杂心情。

作者之所以会有如此缠绵反复、坚凝执着的心理呢?

就是因为他心中有抗金复国这个项大事业!

所谓“花期”,即是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在正月初一这样的节日,人们忙着庆贺这个双喜的日子。

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天真烂漫,兴高采烈,欢呼新春的到来。

但是,这样的节日场景,对于长期削职闲居,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来说,无疑是别有一番滋味,眼看着这个派歌舞升平的气象,却怎么也乐不起来。

  就在他写此词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死了,这对于恢复大业也许是一个转机。

如果宋孝宗此后善作决断,改变偏安路线,则抗金的“春天”必将到来。

不过锐气已衰的孝宗此时已无心于事业,赵构刚死,他就下令皇太子赵惇“参决国事”,准备效法他老子传位于太子,自己当太上皇享清福了。

  由此看来,“花期”仍无定准,“风雨”也难预料。

上饶离临安不远,作者想必已听到这个消息。

而他在词中所感叹的“花期”无定、“风雨”难料,也是由此而发。

通篇此词,作者比兴结合,含而不露,十分自然地表达了他政治上的感受和个人遭遇的愁苦复杂的心情。

  当时,辛弃疾被劾离官闲居已五年余。

是年奏邸忽腾报辛因病挂冠,此迟到的风雨具见京城大老们的荒唐和对稼轩的忌恨。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正月初一,也是立春之日。

辛家的少男少女们欢乐异常,喜度春节。

但辛弃疾虽罢职闲退,却须臾不忘国事,为收复失地、祖国统一大业忧心如焚,因而此词写了他当时的一种感受。

  【篇五】经典立春诗词赏析

  木兰花·

立春日作

木兰花|朝代:

陆游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这首词是陆游四七岁任夔州通判时所写的。

他到夔州到写这首词时不过一年多,却连上岁尾年头,开口便虚称“三年”,且云“流落”,从一入笔就已有波澜之情。

次句以形象描写“流落”二字。

“青衫”言官位之低,“破尽”可见穷之到了极点“尘满帽”描写出作者在道途中风尘仆仆,行戌未定的栖遑之态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就活画出一个沦落天涯的诗人形象,与“细雨骑驴入剑门”异曲同工。

三、四句仍承一、二句生发。

身似浮云,飘流不定;

愁如春草,刬去还生。

以“西瀼渡头”、“瞿塘关上”为言者,不过取眼前地理景色,与“巴山道”三字相对应而已这上片四句,把抑郁潦倒的情怀写得如此深沉痛切,不了解陆游当时那几年遭遇,是很难掂量出这些句子中所涵蕴的感情分量来的。

  陆游自三十九岁被贬出临安,到镇江作通判,旋移隆兴(府治在今天江西省南昌市);

四十二岁又因为“力说张浚用兵”,被削官归山阴故里;

到四十五岁才又得到起用夔州通判的新命。

他的朋友韩元吉在《送陆务观序》中把陆游心中要说的话说了个痛快:

“朝与一官,夕畀一职,曾未足伤朝廷之大;

旦而引之东隅,暮而置之西陲,亦无害幅员之广也。

……务观之于丹阳(镇江),则既为贰矣,迩而迁之远,辅郡而易之藩方,其官称小大无改于旧,则又使之冒六月之暑,抗风涛之险(因为途中舟坏,陆游几乎被溺死)病妻弱子,左饘右药……”(《南涧甲乙稿》卷十四)。

这段话是送陆游从镇江移官到隆兴时写的,说得激昂愤慨。

从近处愈调愈远,既不是明明白白的贬职,也不是因为升迁,为什么要这样折腾他呢?

韩元吉故作不解,其实他是最了解这其中的缘由的。

孝宗赵眘即位后,表面上志存恢复,实则首鼠两端。

陆游坚持劝说孝宗抗金,孝宗对之貌似奖掖而实则畏恶。

陆游在内政上主张增强中央集权,以增强国力,由此也得罪了握有实权的官僚集团。

先前由京官而出判镇江,对他是一个挫折;

进而罢黜归里,更是一个挫折;

此刻虽起用而远判巴蜀,这又是一个挫折。

这个次又一次的打击,显然并非加之于一人,而是意在摧折整个主战派的心志,浇灭抗金复国的火种,那么不幸的人岂仅仅陆游一个人吗?

由此可见,三年流落之哀,不但是一己之哀,实在是国家民族的大哀。

创痛巨深,安得不言之如此深沉痛切?

  上片正面写心底抑郁潦倒之情,抒发报国无门之愤这是陆游诗词的主旋律,在写法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下片忽然换意,紧扣“立春”二字,以醉狂之态写沉痛之怀,设色陡变,奇峰突起。

立春这个天士大夫戴旛胜于头上,这是宋时的一种习俗,戴上旛胜表吉庆之意。

但戴银旛而曰“试”,节日痛饮而曰“判”(“判”即“拚”之意),就显然有“浊酒一杯家万里”的不平常意味了。

这仅仅词人借酒消愁,逢场作戏罢了,而内心是很伤感的。

结尾处更是飏开一笔,表面上是说不是他一人偏老,而实际上是词人深深感到时光的虚度。

这就在上片抑郁潦倒的情怀上,又添一段新愁。

词人强自宽解,故作旷达,正是推开一层、透过一层的写法。

哭泣本人间痛事,欢笑乃人间快事。

  但今日有人焉,不得不抹干老泪,强颜随俗,把哭脸装成笑脸,让酒红遮住泪痕,这种笑,岂不比哭还要凄惨吗?

东坡《赤壁赋》物我变与不变之论,辛弃疾《丑奴儿》“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之句,都是强为解脱而写的违心之言,写出更深一层的悲哀,那手法近乎反衬,那境界是一般人所难以达到的。

  纵观全词,上下片都是写心底抑郁之情,但乍看竟好象是两幅图画,两种情怀。

沈谦论词作云:

“立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言情贵含蓄。

”(《填词杂说》)但作词之道,条贯、错综,两不可失,此意刘永济《词论·

结构篇》曾深言之。

读陆游此词,抑郁之情贯穿始终,上下片表现手法截然相异,构局又极错综复杂。

读上片,看到的是一个忧国伤时、穷愁潦倒的悲剧人物形象;

读下片,看到的是一个头戴银旛,醉态可掬的喜剧人物形象。

粗看似迥然不同,但仔细看看他脸上的笑全都是装出来的苦笑,终于领悟到这喜剧其实不过是更深沉的悲剧罢了。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岁末立春之时,当时陆游四十七岁,在四川任夔州通判。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陆游被贬黜出京,外放镇江通判;

两年后,改任隆兴通判;

一年后,免职还乡,卜居镜湖之滨;

三年之后才被起用,派到夔州,仍是做通判。

到夔州上任,是乾道五年(1169年)底在故乡接到任命,因久病体弱不能即可启程,延至乾道六年(1170年)五月出发,十月抵达任所。

  【篇六】经典立春诗词赏析

  次韵冲卿除日立春

  王安石〔宋代〕

  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

  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

  迎阳朝翦彩,守岁夜倾银。

  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

  作者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动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

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篇七】经典立春诗词赏析

  立春偶成

  朝代:

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偶成》是南宋初期文学家张栻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节令诗。

作者描写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表现出对欣欣向荣之景的渴望。

首句写立春时刻冰雪消融,次句以拟人手法写树木感觉到春天的气息。

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诗人仿佛看到眼前处处春风明媚,碧波荡漾。

这首诗语句活泼,富有动感。

  这首诗的前二句“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写立春节气到来时的景象:

冰霜逐步融化,暖气逐步回生,冬眠的小动物蠢蠢欲动,花草树木都感觉到了春的信息,万物仿佛从沉睡中睁开了朦胧的眼睛,看着时令的更新,考虑着迎接新春的到来。

“冰霜少”,透露出立春以后天气逐渐暖和。

“草木知”,透露出冬眠的蛰虫将要苏醒,草木将要萌发抽芽。

以拟人笔法写草木发绿,以代替具体的描写,最先告知了春天到来的消息。

  后两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写诗人的悠然遐想:

诗人不再有残冬寒冷瑟缩的感觉,走出室外,满目清新,似乎看见了萋萋芳草,灼灼红桃,碧烟轻浮,莺歌燕舞,鹅鸭戏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致。

回到眼前,只见宽广的湖面上,东风轻拂,波纹粼粼,水天一色,远帆点点。

启迪人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注意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融情人景,十分形象。

“生意满”,让读者从中隐现看到茸茸芳草,碧烟轻浮,千红孕苞,鹅鸭戏于晴江,好鸟翔于佳木,春意盎然,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致。

一个“满”字,使全诗增色很多,读来如沐春风,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从立春这个节日“阴极阳生”的特点,命意也不过说“一阳复始,万象更新”。

“春到人间草木知”,以拟人化的手法,开春草木最先发芽。

颇含韵外之致,与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结句“东风吹水绿参差”,亦是状物准确生动的好句。

以绿波荡漾,把视野引入水天相接的境界,以景结,余味无穷,使人默默地意会到,诗人所热情歌颂的是:

只要有积极的因素,便会有积极的反应。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所见所感,语言朴质清新,以景句结尾,意味无穷。

感情丰富,比喻形象,给读者以生机盎然的感觉。

诗人捕捉大地回春景象,眼光敏锐,诗语生动,表达的是一种欣喜的心情。

在写法上,对仗工整,用词传神,而又不露斧凿痕迹。

  【篇八】经典立春诗词赏析

  立春

唐朝|作者: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译文

  今日立春,我忽然想起开元、天宝年间那一段太平岁月。

那时,东京洛阳和两京长安正是鼎盛之时。

  每当立春,高门大户把青丝韭黄盛在白玉盘里,经纤手互相馈送,以尽节日之兴。

  如今我流落异地,真不堪面对这眼前的巫峡寒江!

昔日之盛和今日之衰,令我这杜陵远客悲不自胜。

  天哪!

究竟哪里是我的归宿安身之处?

为了散淡旅愁,姑且叫儿子找纸来写了这首诗。

  《立春》是封建时代一个正直诗人命运坎坷、前途未卜的形象写照。

  此诗叙写诗人在立春之日回忆往昔两京生活而生发思乡之愁。

诗的前两联叙写两京春日景况,后两联抒发晚年客寓夔江之春日感怀。

诗人的悲伤之中有倦于羁旅的怀乡之愁,也有对两京繁华不再的家国之悲,亦包涵了个人身世之感。

此诗反映了诗人杜甫长期漂泊西南的流离之叹,用欢快愉悦的两京立春日的回忆,反衬当下客寓流离生活的愁苦,深沉曲折地表达出对故国的无限眷恋与浓烈的怀乡之愁。

  【篇九】经典立春诗词赏析

  立春日感怀

明朝|作者:

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

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一年年过去,白头发持续添新,

  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

  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

  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

  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

  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

  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

  就凑个五辛盘,聊应新春节景。

  于谦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明朝浙江杭州钱塘县人。

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

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

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

于谦力排南迁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