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报告东南大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2913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报告东南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报告东南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报告东南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报告东南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报告东南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报告东南大学.docx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报告东南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报告东南大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报告东南大学.docx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报告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引进300MW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设计、计算和改进

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学号

姓名YishionJ

指导教师

起讫日期2014年2月24日~3月7日

设计地点中山院502

2014年2月24日

一课程设计任务

设计题目

引进300MW凝气机组热力系统及抽汽过热度(SC系统)利用效果分析。

计算任务

1、整理机组的参数和假设条件,并拟定出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2、根据给定热力系统数据,计算气态膨胀线上各计算点的参数,并在h-s图上绘出蒸汽的气态膨胀线。

3、对原始热力系统计算其机组内效率,并校核。

4、确定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改进方案,并对改进后的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其机组内效率。

5、将改进后和改进前的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并作出结论。

设计任务说明

对引进300MW凝气机组热力系统及抽汽过热度(SC系统)利用效果分析,我的任务是先在无SC系统情况下通过对抽汽放热量,疏水放热量,给水吸热量等的计算,求出抽汽份额,从而用热量法计算出此情况下的汽机绝对内效率(分别从正平衡和反平衡计算对比,分析误差)。

然后再在投入SC系统的情况下再通过以上参量计算出汽轮机绝对内效率(也是正平衡计算,反平衡校核对比)。

最后就是对两种情况下的绝对内效率进行对比,看加入SC系统后对效率有无提升,提升多少。

同时等效焓降法也是一个实用的方法,可以用来校核热量法的求解结果。

二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如附图)

三原则性热力系统原始数据整理和计算

原始数据的整理

汽轮机型式及参数

引进300MW机组

初蒸汽参数:

P0=,t0=537oC

再热蒸汽参数:

trh=537oC,Prh=Pr7=,hrh=kJ/kg

低压缸排汽压力:

Pc=

给水泵小汽轮机耗气份额及焓值:

αq=,hnq=kg

额定功率Pe=300MW

回热系统:

八级回热抽汽,“三高四低一除氧”

轴封及门杆参数表:

名称

份额αfi

焓值kJ/kg

计算点参数表

H8

H7

H6

H5(除氧器)

H4

H3

H2

H1

抽汽压力Prj

抽汽焓hj

加热器压力Pnj

Pnj下饱和水温tnj

上端差

出口水温tw,j

水侧压力

出口水焓hwj

进口水温

进口水焓hwj-1

下端差

疏水温度td,j

加热器疏水焓hsj

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计算

αfw=1高低加效率ηh=

加热器抽汽份额计算

(1)#8高加

抽汽份额:

疏水份额:

(2)#7高加

抽汽份额:

疏水份额:

(3)#6高加

抽汽份额:

疏水份额:

(4)#5除氧器

混合加热器抽汽份额:

(5)#4低加

抽汽份额:

疏水份额:

(6)#3低加

抽汽份额:

疏水份额:

(7)#2低加

抽汽份额:

疏水份额:

(8)#1低加

抽汽份额:

凝气份额:

再热份额:

正平衡内效率计算

(1)做功量

(2)循环吸热量

(3)内效率

3.3校核计算

反平衡校核

(1)做功量

其中

(2)内效率

,误差符合要求。

计算表格见下页。

H8

H7

H6

H5(除氧器)

H4

H3

H2

H1

抽汽压力Prj

抽汽焓hj

加热器压力Pnj

Pnj下饱和水温tnj

上端差

出口水温tw,j

水侧压力

出口水焓hwj

进口水温

进口水焓hwj-1

下端差

疏水温度td,j

加热器疏水焓hsj

加热器效率

τj

γj

qj

αj

αsj

等效焓降法校核

前面计算用的是热量法,这里再用等效焓降法进行校核。

计算时,各个加热器的进出口汽水参数仍然和前面用到的一样,这里就不再次列出。

(1)抽汽等效焓降和抽汽效率的计算:

(2)再热冷段以上排挤1kg抽汽所引起的再热器吸热增量计算

(3)新蒸汽的毛等效焓降

附加成分引起的作功损失:

新蒸汽净等效焓降:

循环吸热量:

汽轮机的装置效率:

与热量法正平衡的误差:

,符合要求。

四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改进和计算(热量法)

方案改进思路和分析

由于上述系统没有装蒸汽冷却器,故均存在相对较大的上端差,这将造成较大的换热熵增,从而损失较大的做功能力,根据前述任务,我的改进方案就是在前三级蒸汽过热度较大的抽汽出口加装蒸汽冷却器,充分利用其过热度,提高出口给水温度,降低乃至消除端差,这也可以合理调节抽汽份额,提高系统经济性。

所以我的改进是以减小端差为改进对象达到上述目的。

改进后的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计算

计算点参数

H8

H7

H6

H5(除氧器)

H4

H3

H2

H1

抽汽压力Prj

抽汽焓hj

加热器压力Pnj

Pnj下饱和水温tnj

上端差

出口水温tw,j

水侧压力

出口水焓hwj

进口水温

进口水焓hwj-1

下端差

疏水温度td,j

加热器疏水焓hsj

加热器效率

抽汽份额计算

同改进前方法可以求得各级抽汽份额为:

H8

H7

H6

H5(除氧器)

H4

H3

H2

H1

αj

正反平衡效率计算及对比

正平衡

(1)做功量

(2)循环吸热量

(3)内效率

反平衡

(1)做功量

(2)内效率

,误差符合要求。

改进前后对比

(1)改进后,正平衡内效率提高量:

(2)反平衡内效率提高量:

故由数据可知,改进后,经济性有所提高。

原始系统

对比(热平衡)

对比(等效热降)

循环吸热量q0

做功量Wi

机组内效率ηi

0.

计算表格见下页。

H8

H7

H6

H5(除氧器)

H4

H3

H2

H1

抽汽压力Prj

抽汽焓hj

加热器压力Pnj

Pnj下饱和水温tnj

上端差

出口水温tw,j

水侧压力

出口水焓hwj

进口水温

进口水焓hwj-1

下端差

疏水温度td,j

加热器疏水焓hsj

加热器效率

τj

γj

qj

αj

五结果及分析

结果分析

(1)分别从改进前(后)正平衡和反平衡计算的内效率结果对比来看,反平衡效率<正平衡效率。

分析:

由于参数选择没有唯一标准,所以可能初始参数值将对后面的计算产生一定影响,甚至累积;同时,轴封汽,特别是经高压缸轴封直接流入中压缸的⑥在计算过程中无法确定其初始焓值,对后面运算也有影响。

而从结果来看,正平衡中我的损失计算可能有未考虑到的地方而反平衡较为全面,故得出以上结论,但误差在%之内,可以接受。

(2)从改进前后来看,无论是正平衡还是反平衡,改进后即加了蒸汽冷却器后汽轮机的绝对内效率都有所提高。

分析:

正如方案思路及分析里所说,改进后的系统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过热蒸汽的过热度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利用,使上端差减到几乎为零(假设也具有一定随意性),给水出口温度有所提高,传热温差降低致使熵增减小,做功能力损失也减小,经济性也就随之提高了。

体会

课程设计是一个把书本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它的重要性不亚于书本知识本身。

自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课程设计虽为期不长,但是集中精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任务,个人觉得是一种成功,也是一种体验,更是一个提升自己实践能力的好机会。

这次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主要设计到了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