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公共行政学复习重点docxWord格式.docx
《精品公共行政学复习重点docx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公共行政学复习重点docx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限理性”是西蒙在对古典经济学理论所谓“经济人”假设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
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管理者或决策者有着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
具有“有限理性”的就是“行政人在实际活动中,"
行政人”由于受知识、经费、情报消息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只是在有限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决定,因而他在行政组织中的行为是追求“满意”而非极大化价值,不去考虑事物之间的一切相互联系。
纠正了传统的理性选择理论的偏激,拉近了理性选择的预设条件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3、新公共行政学派和新公共管理理论【P23】
新公共行政学派
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的行政学提出了挑战和许多富有创意的“转变”或“修正”。
主要代表有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等一批美国新一代学者。
其特征是非价值中立,致力于社会公平目标,强调公共的使命。
其主要观点有:
(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效率至上”的反思与批判。
效率不是核心价值和终极目的
(2)对社会公平价值观的倡导。
以罗尔斯的"
公平的正义观"
为理论依据提出公平的自由和参与原则;
期待将“社会公平”价值全面应用于现代公共行政实践;
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行政”组织变革:
顾客导向的、弹性组织,减少层级节制,分权、放权,广泛吸收公众参与。
(3)对传统政治行政两分法的突破。
倡导后逻辑实证和价值介入的研究方法,注重发展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由内部管理转向社会问题。
(4)动态、开放的组织观。
提出公共行政组织存在着分配、整合、边际交换和社会感情等四种基本运作过程,不断变革是当代公共行政组织发展的动力和核心内容,改革应以顾客为导向,加大组织结构的弹性。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
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4、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P114】
官僚制组织又称为科层组织,它是建立在法理型支配基础上的一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具有专业化功能以及拥有固定规章制度、科层分级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形式。
官僚制组织的特征
1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劳动分工
在官僚制组织中,首先要进行明确的分工,根据组织目标,将组织的全部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具体的职位,确定组织成员的职责权限,并由法规严格限定。
这样既有利于组织成员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承担各自的岗位职责,也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
2基于能力的雇用和选拔晋升
组织成员是由一批具有特殊学识、能力和经验的人经专门考试选拔产生,其职位是终身性的,没有重大过失,就不会被解雇,其提拔晋升主要取决于工作业绩而非领导人的好恶
3严格的等级制
官僚组织中存在着由上而下的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组织成员按照各自的职位高低享有相应职权,承担相应的责任,上一层极直接指挥控制下一层级,直至最基层,从而形成一个指挥统一的控制链。
通过这种管理方式,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知道命令由何发出,以及再向谁发出。
这就能够使得执行起来迅速有力,有效避免混乱无序。
4照章办事
组织的运行并非随心所欲,行政管理机构有其固定的权限范围,行政事务在权限范围内,必须按照一套严格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而该规则和程序是根据合理合法原则制订的,具有稳定性,不因领导人员变动而受影响
5信息传递的书面化
在官僚制组织中,重要的命令和决定都要形成正式的文件,并以此作为组织成员行为的依据。
这样既可以使得下级组织成员明确具体的任务要求,又可以明晰上级领导就其所作的决定、命令承担相应责任的界限,同时又可避免因组织成员变动而导致组织的稳定性有所欠缺。
6人际关系的非个性化
官员在运用职权、履行公务过程中受到严格而系统的纪律的约束和控制,不允许掺杂一切纯粹个人的、非理性的、不可预计的感情因素。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组织成员相互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个人的升迁发展也是由组织已经确立的制度决定的。
4、里格斯的三种行政模式——融合型、棱柱型、衍射型【P39】
融合型行政模式:
在农业社会,社会结构的分化程度低且混沌不清,缺乏明确和细致的分工,政治与行政高度统一,没有专业化的行政机构。
因而称之为“融合型行政模式”。
在这种行政模式下,由于公共行政的专业化程度低,社会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行政命令,虽然公共行政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行政效率却极为低下
棱柱型行政模式:
棱柱型模式,是介乎于功能未分化的传统农业社会和高度分化的西方工业社会两者之间的开发中社会的行政模式。
这种行政模式具有异质性、重叠性和形式主义三个基本特征。
衍射型行政模式:
里格斯认为,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由于高度专业化合社会化分工而变得仿佛与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形成的光谱一样。
特征:
1决策以专业化的功能与成就取向为标准。
2高度的社会流动3基于普遍化职业成就基础上的阶层平等4社团成为社会常态,且具有功能专门化的特征。
由于社会有着明确、细致的分工,因而行政职能也十分明确,且有着合理分工的行政机构,执行着各自不同的行政职能,政治与行政相互分离,各个行政部门各司其职、互不混杂,虽然公共行政系统的弹性很大,但行政效率和科学性却极高
融合型
棱柱型
衍射型
经济要素与公
共行政
“互惠一重
配”结构
“集市一有限
市场”结构
"
市场一企
业”结构
社会要素与公
以血缘为纽带
的家族
以利益为纽带
的社团
沟通网络与公
多元化社会
混合
一元化社会
符号系统与公
君权神授
主权在民
政治构架与公
政治行政合二
为一
政治与行政相
对分离
6、市场失败的主要类型
(1)垄断:
一般垄断、自然垄断
(2)市场、信息不完全
(3)宏观总量失衡
(4)外部效应:
正、负
(5)公共物品:
消费的竞争性、消费的排他性
(6)收入分配不公
7、政府失败的主要类型
(1)政府扩张(公共物品的过度供给)
“瓦格纳定律”:
随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公共部门在经济活动中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大趋势,公共支出因此将不断膨胀。
A、内部性:
私人的或组织的成本、利益支配了公共决策
B、经济发展——非必需品(很大部分是公共物品)的需求上升
C、"
铁三角”
D、收益集中、成本分散:
成本与收益相分离
(2)公共政策失效
A、直接民主制:
没有理想的投票规则、偏好强度
B、代议制政府的某些特征影响了合理决策:
周期性投票、沉淀成本、项目创造利益集团、委托-代理关系
C、人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完全
D、政策执行失效:
政策执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政策本身、执行机构、目标团体的特征、环境、资源等
(3)公共物品的低效供给
A、缺乏竞争
B、公共物品评估上的困难:
社会效益
C、官员缺乏追求利润的动机
D、监督信息的不对称
(4)寻租与腐败:
租金:
一种生产要素的租金是指由于该要素的供给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而给要素所有者所带来的报酬中超过那些资源在任何可替代的用途中所得款项的那一部分。
寻租:
缺乏供给弹性由政府干预形成,从而获得高额利润,企业会寻求政府的这种干预,即“寻租”
“许可证制度”
8、公共行政组织的结构形式
公共行政组织结构形式是指组织系统内部各构成部分或组成要素之间有机结合并运行的方式。
第一种是直线结构形式。
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简单,实行单一垂直领导,隶属关系明确,每一层级的个人或组织都只有一个直接领导,相邻的部门之间没有任何指挥服从关系。
优点:
指挥统一,领导有力,信息传递顺畅,决策迅速,效率相对较高。
缺点:
上级工作繁重,基层自主权限小,且同级部门间合作较少。
第二种是职能结构形式
第三种是直线一职能结构形式
第四种是矩阵结构形式。
其他:
网络组织,无边界组织,扁平组织,弹性组织,学习型组织,混序组织
9、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人”是资源
“Y”理论和"
Z”理论,
以“人”为核心
分权
解除规制
结果
建议、沟通、合作
对组织整体的负责
人事管理
“人”是成本
“x”理论
以“工作”为核心
集权
规制
过程、程序
对立、命令、服从
对部门、岗位尽责、对上级忠诚
增加的内容:
>
人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核心要素,与组织的战略规划相联系:
人力资源规划
人是组织最宝贵的财富、投资收益最高:
培训与开发
以“人”为中心,强调合作、命运共同体、共同成长:
观念的变化、渗透到管理的各环节:
分类、录用、激励、评估、培训……
——效率第一,公平也是为了效率
10、工作分析的内容、方法,在人事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1)工作分析的内容
#工作描述:
职位名称
职位的基本任务、工作内容如何完成任务(程序、设备、方法等)
工作条件和物质环境
社会环境在组织中的地位、责任雇佣条件
#工作说明:
知识、能力、技能、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其他
(2)工作分析的方法
A、观察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工作日志法
(3)工作分析在人事管理中的地位:
录用、培训、配置、绩效评估、薪酬、奖惩……
11公共预算目标:
1总额控制
对收支总额控制,确保日常财政能够平稳运行,以及财政在中长期具备可持续性和确保财政健康,控制财政风险。
总额控制通常要考虑收入和支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收入和支出总额进行控制,将赤字和债务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2配置效率
在公共部门,需要一个负责且理性的公共预算制度,来高效配置公共资源,用好纳税人的钱,办好老百姓的事。
需要政府制订合理的战略计划,整合计划与预算,运用战略计划引导资金分配,将资源从低效率的活动转向高效率的活动,并将支出与绩效或者效果联系起来。
3运作效率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率地组织和管理财政交易,防止资金被贪污、挪用和浪费,确保立法机构通过的预算能够严格而有效地执行,提高收入和支出管理的效率。
在预算执行中,基本的控制机制是必要的,否则就会出现贪污、挪用和浪费。
但在控制的同时,必须确保各部门拥有一定的灵活性,否则就会失去效率。
同时也需要将对节约与创新的激励植入财政管理,有效的预算执行需要及时、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4财政问责
财政问责是一种受托责任,它是指负责管理财政资金的官员必须就资金的使用向资金的所有者也是委托者履行的一种责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绩效预算等预算管理模式的推行,财政问责的重点开始转向有绩效地是使用资金,解决公民希望政府解决的问题等方面。
12国库集中收付制与政府采购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制
建立一个以单一帐户为核心的集中型国库管理体制来取代过渡时期分散型的财政管理体制。
主要指帐户集中、现金余额集中、会计处理集中和交易监管集中。
在集中收付的基础上由财政部门从外部对各个部门的支出决策和支出行为进行控制。
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所进行的购买活动。
政府采购一般要满足物有所值原则、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
政府采购制度则是包括政府采购的政策、政府采购的程序、政府采购的过程以及政府采购的管理在内的一套综合管理制度。
13公共预算的管理模式
1逐项预算
也被称为传统预算、线性预算、项目预算、行政预算或分行排列预算等,这是最基本、最传统的预算组织形式。
逐项预算是根据每一开支对象的成本,来分配公共资源的一种预算制度。
逐项预算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政府预算开支,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
分项、详细地记录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
采用标准化的政府会计控制系统;
利用统一的政府采购制度和竞争性招标制度,增强政府购买性支出的透明度,力求节约公共开支。
除了控制功能以外,逐项预算还强调政府部门的内部决策、分散管理和职责分工等内容,因此直至今日,该模式仍旧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单式预算:
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预算收入和支出汇集编入单一的总预算内,而不再区分各类预算开支的经济性质。
(已放弃使用)
复式预算:
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预算收支按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以特定的预算收入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并使二者具有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
复式预算的优点是能明确揭示财政收支的分类情况,表明采取了何种手段取得经济发展。
经常性预算中,税收收入基本上保证维持政府日常行政开支,并玩意儿或略有结余,在资本性预算中,债务收入都用于投资,以营利性为主,以人保证债款的及时偿还。
2绩效预算
以项目的绩效为目的,以成本一效益分析确定支出费用为基础而编制和管理的预算。
绩效预算由三个要素构成:
政府事务的项目和活动类别,绩效度量和绩效报告。
绩效预算的优点在于一是以成本的观念来衡量工作成果,对每个项目都要科学论证和评估。
二是重视对预算支出效益的考察,使预算能反映支出所产生的预计效益。
在绩效预算中,对预算申请进行分类,依据的是机构的活动,而不是预算所要购买的投入品。
绩效预算将预算成本与机构的活动联系起来。
利用这种联系,对各个机构、各个时期的单位成本进行比较,以提高政府机构的运营效率
3计划规划预算
在绩效预算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确定的目标,着重按项目安排和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编制的预算。
基本步骤:
按政府确定的目标划分项目,确定完成项目所需要的资源并在此基础上配置资源,将过去计划执行情况和未来结合。
能将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结合。
计划规划预算是一种以程序为重点,而非以组织为重点评价短期与长期需求的预算管理模式。
其首要意图是使行政部门的预算摆脱渐进主义的决策体系,改为一种合理的综合决策方法。
计划规划预算还代表了以制订预算的方式将政治选择系统化。
公共行政官员尽可能地作出合理决策,是预算和计划两者的联姻。
4零基预算
在编制年度预算时,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对新预算年度中想做的所有事情进行审核,其中既包括对上年预算的修改,也包括对新增部分的审核,并能按轻重缓急确定优先项目,并确定不同层次服务所需要的资金。
其优点是不受现行预算执行情况的约束,对编制预算的各级单位赋予一定的权力,也增强了主管部门和执行单位的责任感和成本意识。
零基预算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个步骤是让每一个机构完成决策包,每个决策包都是对机构内某个方案的总结分析。
第二个步骤是这些决策包由机构负责人根据他对机构总体目标的理解进行排序。
第三个步骤是是按照优先次序将预算资源分配给各个决策包。
14公共信息资源的特征
1公共性
公共信息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供所有人利用、共享
2公开性
公共信息资源来自于社会公众,最终的用户也是社会公众,除开其中需要保密的成分之外,向所有的人开放,供他们利用
3公益性
公共信息资源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人人都可以加以平等的使用、管理、研究。
4可增长性
公共信息资源是人的智慧与才能的结晶,是无形资产,可以在不断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持续地得到开发、扩展、丰富
5动态性
公共信息资源不是静止的,一直处在被存贮、提取、转换、开发、利用、增殖之中
6传播性
公共信息资源借助于各类媒介,比如网络、电视、电话、印刷品、声像、数据库等,在所有的时间和空间中传播
15公共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
公共信息资源公开的意义
保障公众参与公共管理事务的需要
履行国际透明度原则规定的法律义务的需要
透明度原则(Transparentprinciple)是WTO各协议为WTO成员国的贸易法律、规章、政策措施和司法裁决规定的一项基本准则。
透明度原则也被称作“阳光原则”。
监督政府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需要
促进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
1提高公共管理效率的需要
现代公共管要求组织各部门的合作,实现协同办公,以形成各业务相关职能部门间进行流水线的交互和合作的工作模式。
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正是实现协同办公、流水式合作模式的基础,只有在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条件下,各职能部门才能有效地实现协同工作模式。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这种流水线型的机构间相互交流才能日益增强。
2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公共信息资源共享能实现公共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加工、统一维护和共同使用,从而能降低信息资源重复采集、重复存放等带来的成本。
同一数据的单次采集,共同使用使得由于数据不一致带来的管理漏洞所造成的损失减少。
公共信息资源共享能带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的整合,使得服务器等设备减少,从而节约大量的资金。
3为公民提供一体化电子服务的需要
现代公共管理需要强化政府服务流程的重构,实现对公民的“一站式”、便捷式服务。
公共信息资源共享能够为建立"
一体化,,的电子政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公民提供便捷、优质、无缝隙的公共服务,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和公民的办事效率。
4有效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
公共信息资源共享能为政府做出快速、有效的决策提供充分的、集成的信息储备。
并且为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提供基础框架,为政府的知识挖掘和知识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16行政决策的模型
1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其特征是决策者能够搜集一切决策所需的资料,获得一切决策所需的资源,通过思考能够排列出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并选出最佳的方案。
理性决策模型认为,政策实施的结果就是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一项理性的决策就是那种能够赢得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政策。
政府在进行行政决策时应放弃成本大于收益的政策选择。
S.计算每一方案的净预期值
2.明确其他价值和资源的完整内容和各自分量
1.明确整套运作目标及各自分量
输入需要的全部资
输入需要的全部数据
6.并
较定最预的
出金政
输完性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缺陷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要求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必须把决策行为视为具有一致价值判断的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具有完备的知识和信息,能穷尽备选方案并预测所有结果;
行政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
决策者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行政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这些近乎完备的条件则成为该模型的主要缺陷2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这一模型的特征是决策者得到有限的决策资源和决策信息,然后进行对策搜索,对搜索出的每一对策方案进行比较,找出满意对策,然后停止搜索,输出满意的对策。
如果找不到满意对策,则降低满意标准,重新进行对策搜索,直到形成满意对策为止。
决策选择应该以“令人满意的”准则取代“最优化”准则。
准备
决策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四个主要方面:
一是决策期盼或标准。
由选择一个价值最大化的决策方案向寻找一个令人满意的或足够好的方案转变。
二是决策方案。
决策过程中并不寻找所有可能方案,而是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案则止。
三是决策理性。
批判完全理性的设想,求诸于符合现实的有限理性。
四是决策方法。
决策中更多采取经验决策方法,但重要的备选方案及其后果可能受到忽视。
3渐进决策模型
其特征是决策者的决策是从现行政策出发,对政策进行渐进的调整;
在人类智慧能力有限的前提下,通过社会互动、调适来作出决策是可行的;
行政决策就是在以自我利益为主的决策者之间谈判与妥协的政治过程。
渐进决策模型既是对实际决策如何作出的恰当描述,也是有关决策应该如何作出的一种理论模型
参与者谈判:
延续现有的资源分配格局
现行政
策:
与执行
否决先确定价值观、后寻求推行途径
确定分析范围:
熟悉的政策选
择分析限制
只需要与现状
稍有差别
政策目标等价值观的分析与问题的实证方面结合
—系列尝试、
错误及修正后
的尝试
分析可能重要的结果、注重需要纠正的弊端
非全部结果分析、不选择努力实现积极目标
制度安排:
继续推行以官僚机构标致特征的标准操作程序
循环往复政策过程
新政策
渐进决策模型的优势
一是降低了决策活动的复杂性。
渐进决策并不考虑所有的决策方案,只是考虑那些与现行政策具有微小差异的决策方案,也不去权衡比较决策的全部后果,还有不期望区分事实和价值,同时对价值与事实、手段与目的进行分析。
二是降低了决策成本耗费。
三是在对有具体目标的政策作决策时更具有可行性。
四是渐进的政策变迁能够避免重大的政策失误。
4集团决策模型
B集团的影响力A集团的影响力
这一模型的特征是将所有重大的政治活动都描述为利益集团及政治组织之间的相互争斗,决策被视为一种处理来自各自利益集团压力的活动,政策则是这些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以及彼此协商、约定和妥协的产物。
集团决策模型的要素
主要有利益集团、集团利益要求、集团地位及影响力、政府决策、决策体系的平衡和政策实质。
该模型认为行政决策过程实际上是集团间争取影响政策的过程。
它是各种集团之间竞争后所造成的均衡,这种均衡取决于各个利益集团的相互影响力,随影响力的格局的变化,政策也就随之改变。
政策主要是占支配地位的集团的利益的反映,决策总是变得有利于强势利益集团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