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笔记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776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笔记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书法笔记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书法笔记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书法笔记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书法笔记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法笔记3.docx

《书法笔记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笔记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法笔记3.docx

书法笔记3

第一章

先秦书法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殷商时期甲骨文、金文已经具备了后世书法的诸种要素?

结合图版进行具体分析。

2、西周早、中、晚期的金文在风格特征上有哪些变化?

3、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各系文字书风的地域特色。

4、春秋战国到秦统一这段时期秦系文字发生了大篆到小篆的变化,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并阐述起嬗变轨迹。

5、什么是“隶变”?

结合出土资料阐述其发展过程。

概述:

我国最早的古文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中国书法至少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

*最早的汉字已具备书法形式美的基本因素:

刻画书写的笔画美;

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组合排列上的章法美;

书写、刻画、铸造中诸种因素形成的风格美

*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我们都称“大篆”

战国中后期,周秦一系由大篆演变为小篆,而此时的民间草篆也向古隶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贾湖文化刻符(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甲骨刻符)----仰韶文化陶器刻画----殷墟甲骨文

二、殷商时期的书法

1、甲骨文

1898年发现于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

甲骨文是商朝统治者占卜的记录,这些记录占卜的文字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因而甲骨文又称“龟甲文字”“卜辞”“殷墟书契”。

现累积到约15万片。

单字总数4600多,可识1000多。

甲骨文是早期书法的代表。

刻工运刀如运笔。

又发现用墨或朱砂书写的甲骨文。

已具备书法形式的诸要素。

用笔起止显锋芒,有轻重粗细变化,两端尖、中间粗,可视为书法最初的用笔形式,章法上,甲骨文多为纵成行,横则有列与无列并存,疏密错落,变化丰富。

结字上既有对称美、重心稳定、搭配匀当,又有一字多种结构的变化美,复杂的组合而呈多样统一性,方圆结合,开合有度,表现出原始的书法艺术形式美。

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或雄浑、或秀丽、或谨巧、或工整。

2、金文

在青铜器上铸铭文,从商代中后期开始流行,到周代达到高峰。

秦称铜为金,因而把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又称钟鼎文。

凹入的阴文称为“款”,凸出的阳文称为“识”。

铸造后的笔画特征既丰满又柔韧交接处显团点状。

在章法上,以竖列直书、自右向左行文最常见。

比甲骨文更为端庄而稳定,体势恢弘,笔画凝重,形成古朴、典雅的风格,并影响了西周金文。

三、西周时期的金文

西周前期金文风格以朴茂凝重、瑰丽沉雄为主要特征,起讫多不露,体现线和块面结合的形式美(何尊)中期,典雅平和、用笔柔和酣畅,装饰减弱,笔意增强,行款疏朗。

(大克鼎)

晚期,趋于成熟,笔画由初期肥瘦悬殊趋于统一,字形更加自由,风格多样(散氏盘、毛公鼎)。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

各系文字书风的地域特色

齐系------结体疏朗平整,用笔细劲圆润,承接西周晚期的金文风格。

燕系------早期严谨,晚期简率。

晋系------《侯马盟书》落笔重,起笔轻,侧锋起笔、中锋收笔,结体生动自然,强烈的连笔意识(草篆)。

《中山王舋鼎》铭文。

结体修长隽美,笔画纤细犀利,精劲而富有装饰美。

楚系------鸟虫篆—结体精严,疏密变化有致,富于装饰性。

《楚帛书》隶变的典型特征。

秦系------《秦公簋》笔画瘦劲而委婉,完全摆脱早期金文肥厚特点。

《石鼓文》自然、质朴,笔画匀整,结字疏朗,行款正整。

虢季子白盘—秦公钟—秦公簋—石鼓文—秦公大墓石磬刻石—新郪虎符—泰山刻石

2、隶变的过程

由篆而隶的书体演变过程中,依靠快写、省略、假借、合并部首等篆书快写手段,破坏和肢解原有的汉字结构和用笔方式,并在变化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律。

当这种变化的规律逐步成熟和普遍运用时,早期隶书(古隶)便形成了。

我们把这种隶书书体的发展演变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称之为“隶变”。

我们从《青川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之间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秦篆至古隶的演变过程。

第二章

秦汉书法

思考题:

1、结合秦代刻石概述秦代小篆的风格特征。

2、汉代简牍书法可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何特色?

3、汉代铭刻书法包括哪几大类,请结合实例阐述各类别的艺术风格。

4、汉代碑刻高潮出现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东汉时期隶书碑刻有哪几类典型风格?

试举例说明。

5、简述汉代各书体的演变过程,并举例说明在书体演变过程中的笔法嬗变规律。

6、东汉后期主要文人书法流派有哪些?

对后代书法有什么影响?

概述:

汉代十分重视书法教育。

1、东汉灵帝设立鸿都门学,与以经学为本的太学相对垒,使书法教学由与识字结合的书写教育,上升为独立的艺术教育。

2、课试选拔书法好的学童,取士。

任用书法人才。

3、、汉代以孝治天下,并有举孝廉制度。

死后皆立碑颂其平生,为汉代书家提供了用武之地。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最早文字学著作,赵壹《非草书》、崔瑗《草书势》、蔡邕《篆势》。

书法自觉时代的到来。

一、秦代小篆

秦代小篆笔画圆转流畅,较大篆整齐,主要用于官方文书、纪功刻石和印章中。

促进了文字的传播和各地域间的交流

遏制了各地文字异形的现象

发展中的民间古隶隶变对象转向小篆,为隶书的发展成熟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二、秦代书家与刻石

1、秦代书家

李斯、程邈、赵高、胡毋敬

2、秦代刻石

秦始皇曾4次东巡,多处刻石。

《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

结体匀称,字形呈长方,上下取纵势,偏旁部首基本固定。

用笔圆转宛通,中锋用笔,藏头护尾,笔画委婉而刚劲,富于端庄和肃穆气。

虽字字独立,然纵观其整体,相互依存。

章法上有行有列,并由其纵势产生了行间大字距小的特点。

因其笔画如玉箸,故又称“玉箸篆”。

三、秦代的金文、陶文

秦代的金文,主要是指刻于秦诏版、权量、虎符、钱币、印章和其他青铜器上的文字。

由于多数秦诏铭文属凿刻而成,表现得自由而率意。

多数纵有行、横无格。

字形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字多呈方势,短促的节奏和瘦削峭峻的笔画形成特有的风格。

秦代的陶文,主要包括秦代陶器上的印陶文字与刻画文字。

戳印铭文多为篆书,刻画铭文多为草篆古隶,十分草率随意。

四、汉代的简牍书法

1、江淮汉简

(早于西北简)

山东银雀山,湖南马王堆,湖北凤凰山、张家山,江苏连云港。

多为西汉前、中期。

内容多为古代典籍。

书风多古雅、沉稳,用笔结构都比较讲究都富于变化。

2、西北汉简

指出土于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宁夏、青海等西北干燥地区的汉代简牍。

从西汉中期到东汉中后期都有纪年作品。

(章草成熟、早期楷书)。

作品多出自驻守边疆的中下层官吏与将士之手,用笔多变,点画放纵,率意而天趣。

自西汉初期隶书已成为朝野的通行书体,证明已完成由篆至隶的变化。

西汉中期章草已成为汉代通行书体之一

东汉初期已出现行书和楷书的端倪

五、汉代的铭刻书法

1、汉金文

继承了秦代诏版铭刻的文字风格,又表现了汉隶时代的特征。

有的工整规范,有的凝练简约,率性自由,风格多样。

篆隶互参。

一类表现为挺拔、险峻、爽利的镌刻之美

一类表现为柔韧、浑厚、圆转的风格

还有承接秦诏版的率意一路

2、汉代刻石

(1)西汉、新莽时期的刻石

篆书刻石大多粗糙,简率。

隶书刻石《五凤二年刻石》、《莱子侯刻石》用刀犀利,结字方峻,以篆为隶,苍劲简质,类似汉代金文。

(2)东汉刻石

*东汉的篆书碑刻

《祀三公山碑》气势宽博,方劲雄伟,多混入隶书笔法,结体上以隶仿篆,多见方折,后世亦称“缪篆”。

其章法错落有致,个性鲜明。

汉碑额篆书,称道

东汉的隶书碑刻

A、端庄平正、法度严谨一路

《乙瑛碑》结体方整,波磔分明,方峻中见舒展,笔法规范而多有变化,呈庙堂气。

《西岳华山庙碑》方整、流丽、奇古、鲜活。

《史晨碑》规范整饬、矩度森然、典型庙堂之碑。

《熹平石经》

B、挺峻流丽、清劲秀逸一路

《礼器碑》用笔瘦劲挺拔,于端庄雅丽中透出雄健、刚毅的性格,结字富于变化。

《孔宙碑》结体中心紧聚,左右展开,于峻拔流畅中显宏博之趣。

《曹全碑》笔法谨严而显多姿,结体舒畅,波磔柔美,形成典雅秀逸的风格。

C、质朴高华、雄浑沉厚一路

《鲜于璜碑》方折统一,用笔粗重而沉稳,结体奇拙,开合聚散,随心所欲。

《张迁碑》古朴淳厚,挺峻沉着,绝去浮华纤巧,结字奇险,常有出人意料之处,重心低落,放中有收,不拘程式。

《石门颂》结字疏宕奔放,中锋行笔而显圆润之神,与篆法相通,奇趣横生。

《封龙山碑》《西峡颂》

3、汉砖瓦铭文

(1)汉瓦当铭

书体:

小篆、缪篆、鸟虫篆

特征:

方圆结合,外圆内方,统一中显变化,富于装饰美和质朴美。

(2)汉砖铭文-----模压砖铭:

多为阳刻,以篆为主,屈曲盘旋,或典雅优美,或雄健朴厚。

少拘束多创造。

-----刻画砖铭:

多为阴刻,刀痕笔画粗细、强弱、曲直形成不同书风,草率粗犷。

4、西汉骨签刻辞

亦篆亦隶,草隶,较接近铜器上的铭文。

六、汉代的书体演变和笔法嬗变

1、篆书----在西汉依然是通行文字之一。

后世将汉代渗入许多隶变形构的篆书称“汉篆”。

2、隶书----西汉初期的隶书尚在“古隶阶段”。

西汉武帝时代至东汉末年可称为“汉隶阶段”。

(“八分”即是汉代成熟的隶书。

)汉隶的成熟,就笔法而言当然不仅仅是波挑一种,与有同样性质的掠笔在向左挑出时,也开始在节奏和用笔上趋向规整。

必须强调指出:

波挑和掠笔都是隶书与篆书完全不同的用笔;

它是篆书草化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用笔;

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打破篆书原始用笔形态后定型的两种笔法。

3、草书----章草约在汉隶(八分)成熟的西汉中晚期形成,至东汉蔚然成风。

主要特征仍旧在每字结束时采用波挑法,字字不连。

今草荫育于章草,打破了字字独立的形式,艺术的内涵亦越丰富。

今草又发展出狂草。

4、楷书与行书----楷书与行书的出现晚于章草。

楷书约在东汉中期,楷书快写加上部分草法,就形成了行书的特点。

大约在东汉后期萌生。

七、东汉中后期的书法流派

1、曹喜影响下的篆书流派

曹喜在李斯小篆中添入悬针垂露之法,表现出一种古典装饰美。

影响----班固---蔡邕----邯郸淳。

2、杜操、崔瑗和张芝影响下的草书流派

杜操(杜度)东汉时代较早以章草名世的文人书家代表。

书风瘦硬。

崔瑗《草书势》,现今可见最早书论文字。

张芝,变章草为“一笔书”,对汉末魏晋时期文人书法流派影响巨大。

3、东汉后期的其他书法流派

刘德升:

行书流派,比民间更美观和规范。

钟繇、胡昭皆其门下。

蔡邕:

学者、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擅隶书,参与《熹平石经》的刊刻。

《篆势》、《笔论》、《九势》通过蔡文姬对魏、晋时代文人书法的笔法传授有开创之功。

第三章

魏晋书法

思考题:

1、三国、西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刻石?

为什么说它对后世书家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

请举例说明。

2、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3、试述王羲之书风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书风来源。

王羲之书法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的书风对后世书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4、王献之书风与王羲之有何不同?

请结合其代表作阐述“古质今妍”的内涵?

5、东晋时期的著名墓志、刻石有哪些?

它们的书体有何特征?

6、为什么说魏晋书法在书法史上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

魏晋概况:

A、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的终结期。

到王羲之、王献之的出现,使行、草、楷书书体发展到成熟阶段。

B、魏晋书法走向了完全的自觉阶段。

书法在社会各阶层普遍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欣赏对象,书法与棋弈、绘画等一起成为衡量人的标准之一。

C、魏晋的玄学清谈对书法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魏晋文人在充分认识自然之美的同时,意识到自然是人性美与艺术美的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