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文言文句式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7564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文言文句式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届高考文言文句式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届高考文言文句式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届高考文言文句式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届高考文言文句式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文言文句式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文言文句式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文言文句式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文言文句式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要点:

使、累其心、抑(副词,表示语气,相当于或许、或者)、判断句。

(9)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过秦论》)

这四位封君,都是见事英明有智谋,心地诚实而讲信用,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敬贤才而重任士人。

(10)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

现在事情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1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赤壁赋》)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

(1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1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

(14)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15)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共知的宝玉。

(1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本来是一代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17)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然而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却是个正在被迁谪戍边的兵卒。

(18)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汉天子是我的长辈。

(19)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

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2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2)《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是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4、志士也,勿夺其节。

(2005年广东卷)

真是志士啊,还是不要改变他的气节吧!

5、侠曰:

“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乃悉罢之。

(2005年全国1)

裴侠说:

“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役使他人,这是我不愿意做的事。

”于是把他们全部遣散了。

句中“罢”字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

停止;

罢免;

结束,遣散等。

根据语境可知“结束,遣散”义项最恰当。

6、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人名)扬之也。

(2006年全国卷2)

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

7、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2006年福建卷)

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

8、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

(2006年浙江卷)

而且它们是异类,防范它们如果很周到,怎么会成为人的祸害?

9、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

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

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2006年四川卷)

不合礼仪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

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

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

10、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2006年江苏卷)

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来救济他们,为什么不可以?

1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2007年天津卷)

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这个句子含有“……之所以……也”的因果判断句,一般要翻译为“……是……的原因”。

12、已而有识者曰:

“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2007年安徽卷)

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说:

“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地把它当作珍宝一样来收藏,不要使它毁坏”。

这里,“此五代、宋时物也”是判断句。

13、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

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2008年天津卷)

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

这是什么缘故呢?

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关键词:

比期年、说之、能之。

14、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2009年湖南卷)

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

“……也”表判断,“者”结构助词,意思是“……的人”。

15、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2011年广东卷)

译文:

(罗提督)还(或:

并且)邀请(或:

延聘)文人(或:

读书人)详细地(或:

清晰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非凡(或:

异乎寻常/奇特/奇异)的男子汉啊。

采分点:

历、洵、“洵奇男子也”句式。

16、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苏涣)之寡过焉可也。

(2012年江苏卷)

你们的才能比不上别人,姑且效仿(或译为“学习”)我很少过错,也是可以的。

标准答案:

你们这些人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注意关键点:

“不逮”、“姑”、“师”、“也”。

17、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

(2012年四川卷)

地方官吏激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待命令,还算得上是安分守法的百姓。

止:

停止。

尚:

还算得上。

18、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刀圭:

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2012年天津卷)

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关键字:

活:

“使……活”,所以:

“……原因”。

19、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2012年浙江卷)

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解析:

“工”是“工巧”的意思,“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20、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2013年辽宁卷)

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

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

21、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

(2013年江西卷)

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

22、此若家之宝也。

奈何虑之过欤?

(2014年浙江卷)

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

翻译时要抓住判断句、“奈何……欤”这一反问句式。

23、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2014年福建卷)

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

24、(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2014年广东卷)

王甲得知能为自己伸冤,才敢以实相告,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

(23)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

张良说:

“是沛公的参乘(侍卫)樊哙。

(24)此虽免于行,犹有所待者也。

这虽然不用不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

25、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第二课时

2、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未”“弗”“无”“莫”“毋”等表示否定判断是最常见的否定判断形式。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应当继位做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信陵君窃符救赵》)

我本来是街市中一个拿刀的屠夫。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我本是夷门的守关的人。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强迫你签订条约来回报太子。

(4)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5)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现在公子有了急难,这正是我效命的时机呀。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7)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军项燕,(项燕)就是被秦国大将王翦所杀。

(8)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归去来兮辞并序》)

我曾经为官做事,(但)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

(9)此亡秦之续耳。

(《鸿门宴》)

这不过是已亡的秦朝的后续者罢了。

(1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六国论》)

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1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伶官传序》)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1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13)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单于更加倨傲了,并不是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1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

(15)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蜀道难》)

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

(16)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诗经·

卫风·

氓》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的媒人。

(17)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然而今天终于被困死在此地,这是老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打仗的过错。

(18)非我也,岁也。

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

26、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2004年天津卷)

服从命令而放跑敌人,不是好的将领。

27、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

裴侠病情这样危重却不忘考虑公事,由于听到鼓声,大病就痊愈了,这难道不是上天保佑他的勤勉谨慎吗?

28、汤、武非受命,乃弑君也。

(2006年山东卷)

汤、武不是秉承天命而得天下,而是臣杀君。

29、圣上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2006年安徽卷)

圣明的君王在位而百姓不受冻不挨饿的原因,不是君王能亲自耕种使他们有饭吃,亲自织布使他们有衣穿,而是能为他们开辟增加财富的途径。

30、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人名)友乎?

盍往依之?

(2006年广东卷)

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

为什么不去投奔他?

3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2007年全国卷1)

如今成为民害,罪过在于残忍的役吏,而不辞劳苦地张网捕捉,不是顾怜的根本办法。

32、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所以说“夔一个人足够了”,不是“夔一只脚”(一条腿)。

第二句是个含有“非”的否定判断句,一般翻译为“……不是……”;

再者,要根据上下文理解两个“一足”的含义。

33、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2007安徽卷)

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罢了。

分析:

此句是以“非”作标志的否定判断句。

“是非”不是一个词,应该“是”是代词“这”,“非”是表判断,“不是”;

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成“……不是……”的格式。

34、若以其贫老邪,耄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注意“其”和“耄齿”“比”等词的落实。

35、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2009年山东卷)

母亲欺骗了儿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办法啊。

36、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2009年天津卷)

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治”的意思是“治理、管理”,在这里就要译成“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么和后文不连贯,且不合常理,因为管仲未到任时齐国也在管理国家,所以要主要到效果“管理得好”。

这个意思是从与“乱”相对的词义上来理解,所以应该是使动用法“使……治”解释成“使……治理得好”。

“则非臣之所能也”注意是判断句式,要翻译出来。

“其唯”是两个词,其,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译为大概、恐怕;

唯,只有。

37、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

这不是我的提议,这是我的客人马周的提议。

第三课时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本来知道把死生视为一体是荒诞的,将长寿的彭祖与短命的人等量齐观是虚妄的。

(3)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孔雀东南飞》)

(其实)并不是织得慢,你家的媳妇难做啊!

(4)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琵笆行》)

她说自己本是京城女,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被敲打时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

(6)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滕王阁序》)

(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

特别提醒: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38、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2004年浙江卷)

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祸福(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39、公性孝友,为颍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2007年湖北卷)

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颍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40、庆礼(人名)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2011年辽宁卷)

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

关键字“苦节”、“所”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易节》:

“节,亨。

苦节,不可贞。

”孔颖达疏:

“节须得中。

为节过苦,伤于刻薄。

物所不堪,不可复正。

故曰'

苦节,不可贞'

也。

”意谓俭约过甚。

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

所,表大概数目,翻译为“左右”。

4、无标志判断句。

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或语意上直接构成判断。

(1)荀卿,赵人。

荀卿,是赵国人。

(2)刘备天下枭雄。

刘备是天下的英雄豪杰。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失掉自己的盟国,这是不明智的;

以秦晋的纷争混乱代替原先的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4)死生亦大矣。

(《兰亭集序》)

死生也是人生一件大事啊!

4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2008年浙江卷)

(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这里“况,吴人”便是,这实质是“况,吴人也”或说“况者,吴人也”的一种省略式。

42、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2013年广东卷)

傅先生是天下德才兼备的人,我尚且不能够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敢叫他的名字!

评分标准(判断句,1分;

“名之”,1分;

大意1分)

43、李超,子魁吾,淄之西鄙人。

李超,字魁吾,是淄西边邑人。

44、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2014年山东卷)

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句重点把握关键词:

“故”,本来;

“市”,买卖货物,可翻译为“做生意”;

“业”,名词活用作动词,继承手艺;

“游”,交往。

45、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

(2014年四川卷)

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

解析:

本句翻译关键点有:

辞宗、咨嗟、以为、逮。

46、(徐)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

“此真读书人。

”(2014年天津卷)

徐君逐条列举了赋税中的弊端呈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打着拍子赞赏说:

“这是真正的读书人。

 

第四课时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一)有标志的被动句

1、用“为”或“为……所……”或“为所”表被动。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一个戌卒发难就毁坏了天子七庙,皇帝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将军的父母以及宗族,全被杀死了,其他人等被收入官府做奴婢。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4)吾属今为之虏矣!

我们这些人现在都将会被他俘虏!

(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苏武父子无功无德,都是被皇上栽培提拔起来的。

(6)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既然自己认为内心是被形体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1、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2004年江苏卷)

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2、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我被小虫子咬得难受,(你)赶紧起来找蜡烛照照。

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2007年山东卷)

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名声。

4、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2012年辽宁卷)

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为有司所纠:

被动句。

纠:

检举。

亮:

通“谅”,谅解。

黜:

贬斥。

5、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014年江苏卷)

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句中的“乃”“薄世”“脆”“当”“也”是翻译中的难点,翻译时要当心:

乃,这样;

薄世,浅薄的世人;

脆,脆弱;

当,担当,承担。

注:

“若乃名者”,译为“像这样名称的”,应该是正确的。

2、用“被”表被动。

(1)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

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

(3)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想不到还要被驱遣,还说什么再回来的话呢!

(4)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我们都是被逼迫的,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1)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想(把璧)让给秦国吧,秦国的十五座城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我确实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从小路已经回赵国了。

(3)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这样将军的仇就报了,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4)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苏武传》

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5)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列传》)

为什么要保持着玉一样高洁的品德,从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6)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

(7)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转过头望望(母亲住的)房里,渐渐地被忧愁煎熬压迫着。

注意点: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

“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为此种用法。

6、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2004年上海卷)

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7、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

而吉(人名,丙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2005年全国卷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