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7500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褚渊在座,启上曰:

‘俭年少,或不尽忆。

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

’俭曰:

‘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

’上乃止。

《南齐书》

“伏闻天圣以前,选用人才,多取北人,寇准持之尤力,故南方士大夫沉抑者多。

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视,兼收博采,无南北之异。

……及绍圣崇宁间,取南人更多,而北方士大夫复有沉郁之叹。

陆游《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

 

A.政权中心籍贯分布稳定性强

B.政权中心逐渐呈现出南人化趋势

C.学术中心逐步由北向南移转

D.文化中心南移引发政治中心南移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及绍圣崇宁间,取南人更多,而北方士大夫复有沉郁之叹”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政权中心逐渐呈现出南人化趋势,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政权中心籍贯分布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学术中心的问题,故C项错误;

材料也没有体现文化中心的转移,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内容,找出两段材料的信息一致之处,同时注意区分政权中心、籍贯分布、学术中心、文化中心等概念的不同点,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4.明代晚期,南京的士大夫仅是所戴头巾,就有汉巾、晋巾、唐巾、不唐不晋巾、诸葛巾、东坡巾、阳明巾、九华巾、逍遥巾等多种,可谓殊形诡制,日异月新。

这表明当时南京

A.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生活

B.成为全国商业中心

C.传统道德观念已经沦丧

D.文化复古之风流行

【答案】A

【解析】材料提到,明代晚期南京的士大夫所戴头巾殊形诡制,日异月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诉求多样化,故士大夫所戴头巾也殊形诡制,故A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南京成为全国商业中心,故B项错误;

材料也不能说明传统道德观念已经沦丧,故C项错误;

士大夫所戴头巾也殊形诡制,也不能体现文化复古之风流行,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服饰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注意区分商业中心、道德观念、复古之风等说法与材料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5.下表为江南口岸城市人口(1891—1911年)统计。

据此可知

城市名称

1891年

1901年

1911年

镇江

135000

140000

184000

苏州

500000

杭州

700000

350000

宁波

250000

255000

温州

80000

100000

A.江南城市化进程呈现不平衡性

B.通商口岸经济发展迅速

C.苏州成为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心

D.江南自然经济瓦解加速

【解析】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镇江、宁波、温州人口增加,苏州人口持平,杭州人口下降,这说明江南城市化进程呈现不平衡性,故A项正确;

苏州人口持平,杭州人口下降,不能说明通商口岸经济发展迅速,故B项错误;

材料数据也不能说明苏州成为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心,故C项错误;

数据也无法体现江南自然经济瓦解加速,故D项错误。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表格数据变化,找出镇江、宁波、温州人口增加,苏州人口持平,杭州人口下降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化与人口的关系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6.导致下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98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

A.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

B.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

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解析】据图片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发生,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这些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故B项正确;

1911年辛亥革命推动政治制度变革,但不符合数据的变化时间,故A项错误;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但只限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C项错误;

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说法过于抽象,且只限于科技方面,故D项错误。

7.1930年2月,中共中央在向全党发出的通知中指出:

“一切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在现时局势下,便成为极端错误的取消观念。

”这说明

A.中共迫切需要统一军事领导权

B.党内存在严重的逃避主义倾向

C.国共两党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

D.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

【解析】据材料“一切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在现时局势下,便成为极端错误的取消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反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说明中共党内对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故D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统一军事领导权的问题,故A项错误;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不是逃避主义倾向,故B项错误;

当时国共两党力量对比悬殊,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工农武装割据的角度理解,据此即可得出中共中央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结论,再进行正确判断。

8.侯传国保存着一张《滕县人民委员会清产核资批准通知书》,其父亲新中国成立前做小生意,新中国成立后经营日用百货店,1957年1月把家中的积蓄入股到薛城面粉厂,得到了这张特殊的“股票”。

这张“股票”

A.说明国家重点鼓励股份制企业发展

B.是中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C.见证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D.反映了新中国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

【解析】材料提到,1957年1月把家中的积蓄入股到薛城面粉厂,得到了这张特殊的“股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三大改造时期,反映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导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故C项正确;

三大改造时期国家没有重点鼓励股份制企业发展,故A项错误;

三大改造不等于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

1952年新中国已经恢复了国民经济,故D项错误。

9.在柏拉图眼里,荷马史诗以及悲剧、喜剧(即希腊文艺遗产)都是不好的,这是因为文艺只属于情欲,绝不属于理智,它不能给人真理,反而逢迎人的情欲,摧残人的理性,伤风败俗。

这反映了古希腊

A.道德教化问题受到了一定关注

B.人文主义者普遍推崇理性

C.文学家和艺术家没有社会地位

D.社会世风日下且人情淡薄

【解析】柏拉图认为文艺只属于情欲,绝不属于理智,它不能给人真理,这体现了柏拉图对道德教化问题的重视,故A项正确;

“人文主义者普遍推崇理性”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

材料并不能反映文学家和艺术家没有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

材料也无法体现社会世风日下且人情淡薄,故D项错误。

10.从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这使托拉斯的数目由1890年的24个增加到1904年的257个。

这一“合并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对企业合并的支持

B.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C.自由企业制度走向衰落

D.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

11.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

这种变化

A.反映了内阁行政权扩大的趋势

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

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

D.有利于提高议会的办事效率

【解析】19世纪内阁提出“公议案”的次数增加,说明当时英国内阁行政权有扩大的趋势,故A项正确;

材料并不能说明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故B项错误;

材料说明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故C项错误;

材料信息与提高议会的办事效率无关,故D项错误。

12.1962年9月,苏联某教授撰文建议,促进生产发展的基本方法是加强利润刺激,国家和企业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分配的基础上,克服国家和企业之间在利益上的矛盾。

这一建议

A.符合当时苏联的改革精神

B.顺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推动了新经济体制的实施

D.促进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

【解析】据材料“1962年……加强利润刺激,国家和企业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分配的基础上,克服国家和企业之间在利益上的矛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改革仍然坚持国家对企业的管理体制,不是“建立在利润分配的基础上”,故A项错误;

当时赫鲁晓夫改革,改革了某些计划经济的做法,企图以此加速发展,与美国平起平坐,故B项正确;

当时苏联没有实施新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

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已经取得巨大成就,故D项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8世纪初,史官吴兢(670~749年)编成了《贞观政要》,以为“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

振古而来,未之有也。

……缀集所闻,参详旧史,撮其指要。

”该书的编纂在于劝惩匡辅,希望“有国有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益彰矣”。

《贞观政要》使得李唐的帝王之业得以自“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转而以本朝祖宗为治政楷模,使高不可攀、空泛抽象的理想境界变化为更加贴近现实、可资效法的亲切榜样。

该书编成以后,贞观之治就成了帝王政治的范本。

中唐以降,宪宗、文宗、宣宗诸帝奉《贞观政要》为经典,无不慨然仰慕太宗政化,鞭策激励自己发愤振兴。

唐朝以后,不仅历代帝王推崇《贞观政要》,一般士大夫文人乃至僧道,也因为书中包含道德训教可作为处世指南而喜欢读它。

它还被译成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蒙古文和满文,以供当政者参考。

大约9世纪时,《贞观政要》又传到了新罗、日本等国,被列为王室、幕府的政治教材。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的代表作。

1532年开始印行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它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等领域引起巨大反响,该书被欧洲历代君主奉为案头之书,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

在《君主论》一书里,马基雅维利否定了公认的一般道德,他认为君主在行使统治权时可以不受任何道德准则的约束,可以不择手段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花了大量篇幅来阐述武力和军队的重要性。

他认为君主唯一的“专业”就是思考战争、军事制度和武装训练问题。

马基雅维利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看待宗教,认为古罗马的宗教要比基督教更为可取,批判当时的基督教侵蚀了一个自由和生气勃勃的公民生活所需要的品质。

——据赵媛《浅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史官吴兢编写《贞观政要》的主要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政要》备受国内外关注和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君主论》在意大利出现的背景及对欧洲的影响。

【答案】

(1)目的:

收录太宗善政;

总结历史经验;

惩劝后世君主;

教化黎民百姓;

延续太平盛世。

原因:

太宗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开创太平盛世;

书中包含的治国经验和道德训教符合时人的需要,贴近现实;

后世帝王追求清平之治的心态;

政府的重视;

士大夫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2)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政治上四分五裂;

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影响(积极+消极):

积极:

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

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推动了意大利的统一;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消极:

成为西方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思想武器;

被后来法西斯分子利用,发动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缀集所闻,参详旧史,撮其指要……劝惩匡辅……有国有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益彰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收录太宗善政;

延续太平盛世等方面指出史官吴兢编写《贞观政要》的主要目的。

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太宗开创太平盛世;

治国经验贴近现实;

后世帝王追求;

士大夫的情怀等方面分析《贞观政要》备受国内外关注和重视的原因。

(2)本题根据材料二“1469~152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等方面分析《君主论》在意大利出现的背景。

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宗教改革、欧洲民族国家、意大利的统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等方面概括积极方面的影响;

从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法西斯世界大战等方面概括其消极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

因为,世界史视野下的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这些事件论其影响虽然不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大,但是它们作为阶段性的事件对于世界历史发展同样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起到了一个标志性的作用,能够使我们较为清楚地看到世界现代史的发展线索。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世界历史进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两例变化或事件作为论据,并结合材料所述观点进行论述。

(要求:

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这些事件可以表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分界线。

比如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大增加了国际上争取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力量,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再比如1967年西欧六国建立欧洲共同体,随着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深入,欧共体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些都大大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走向。

因此,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本题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选取世界历史进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两例变化或事件作为论据,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恢复、1967年西欧六国建立欧洲共同体、资本主义阵营三足鼎立的局面等方面进行论述。

注意史论结合。

请考生从给出的45、46、47三道历史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的题号涂黑。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随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发展,教育改革逐步深入。

1951年下半年开始进行高等院系调整工作,11月,以华东、华北、中南三大区为重点开始确定全国工学院院系调整方案。

1952年7月确定了农业学院院系调整方案。

1952年下半年至1953年各类高校的调整工作全部完成。

经过院系调整,全国共有高校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4所,工业院校38所,师范院校31所,农林院校29所,医药院校29所,财经院校6所,政法院校4所,文科、艺术、体育、少数民族院校31所。

学校的任务、性质明确。

这次调整也有不恰当之处,如机械搬用苏联经验,不适当地取消了一些学科,有的专业设置过细,对人才的成长与合理使用不利。

——据崔晓麟《重塑与思考:

1951年前后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等

(1)根据材料,简述新中国院系调整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院系调整的背景。

(1)特征:

空间区域性明显;

理工科占较大比重;

部分文科占有率低甚至被取消;

综合院校与专业院校相结合;

政府主导。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将进行;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发展;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

苏联的影响。

(1)本题根据材料“以华东、华北、中南三大区为重点……全国共有高校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4所,工业院校38所,师范院校31所,农林院校29所,医药院校29所,财经院校6所,政法院校4所,文科、艺术、体育、少数民族院校31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空间区域性;

部分文科占有率低;

政府主导等方面简述新中国院系调整特征。

(2)本题根据材料“随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发展,教育改革逐步深入……机械搬用苏联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苏联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新中国院系调整的背景。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2年5月法国议会选举中上台的“左翼联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付危机,加之在国际事务方面,胡佛的延缓偿付欠款法案以及赔款的取消,都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不满。

在这种形势下,法国的法西斯组织纷纷出现。

1934年初,法国报界彼露了白俄侨民斯塔维斯基搞金融投机的丑闻,涉及大批政界要人、警察和司法部门的头目1200多人。

“火十字团”等法西斯组织利用这一丑闻事件阴谋夺权。

面对法西斯势力的日益猖獗,法国左翼政党空前团结,组成了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勃鲁姆政府促使法国雇主协会和法国总工会达成了《马提翁协议》,规定工人有权利与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协调矛盾;

勃鲁姆政府还加强了对法兰西银行的控制,对严重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法国通过了公认带薪休假制度、每周40小时工作制法案。

人民阵线政府对法西斯主义进行了有效的抵制,从而避免了法国成为“下一个德国”。

——据齐世荣等主编《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法西斯势力猖獗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翼政党为避免法国成为“下一个德国”而采取的措施。

(1)背景:

受经济危机的冲击;

“左翼联盟”无力解决危机;

对美国胡佛政府在国际事务方面的做法不满;

政府丑闻事件的影响。

(2)措施:

组建人民阵线政府;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通过立法调节劳资关系,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

(1)本题根据材料“左翼联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付危机,加之在国际事务方面,胡佛的延缓偿付欠款法案以及赔款的取消,都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危机;

政府丑闻事件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法国法西斯势力猖獗的背景。

(2)本题根据材料“组成了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达成了《马提翁协议》,规定工人有权利与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协调矛盾;

法国通过了公认带薪休假制度、每周40小时工作制法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组建人民阵线政府;

通过立法调节劳资关系,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等方面概括左翼政党为避免法国成为“下一个德国”而采取的措施。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聊斋志异》的创作,前后历四十余年之久,贯穿了蒲松龄的大半生。

终生挣扎在科举道路上的蒲松龄,对于科举弊端有切肤之痛,所以,《聊斋志异》里有不少篇目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特别是对考官的昏聩无知刻画得入骨三分,对科举制度戕害读书人的心灵,写来酣畅淋漓,令人回肠荡气。

蒲松龄还是位勤恳的著作家,除了《聊斋志异》外,他还为农民编了不少实用书籍,如《日用俗字》、《农桑经》、《婚嫁全书》、《药祟书》、《历字文》等。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辑录《会天意》,以收量晴谋雨之意。

后又手录《观象玩古》,“备早涝之秋,为瞻云望岁之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蒲松龄作品的思想特点。

(1)时代背景:

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科举制的僵化腐朽;

官场的黑暗腐败。

(2)思想特点: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深刻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鞭挞了当时的丑恶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批判性;

其他书籍,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具有突出的实用性。

(1)本题根据材料“在科举道路上的蒲松龄,对于科举弊端有切肤之痛”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官场的黑暗腐败等方面概括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时代背景。

(2)本题根据材料“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对科举制度戕害读书人的心灵,写来酣畅淋漓……编了不少实用书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反映黑暗的社会现实、鲜明的时代性、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简评蒲松龄作品的思想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