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案第1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7174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教案第1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础会计》教案第1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础会计》教案第1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础会计》教案第1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础会计》教案第1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教案第1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基础会计》教案第1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教案第1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会计》教案第1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①西周的官厅(官庭)会计(P2)

②唐宋的“四柱清册”(P2)

③明清的“龙门账”(P2)

④清朝的“四脚账”(略)

 

从12世纪开始,地中海沿岸的(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以物易物”不再能满足交易的需要,逐渐出现货币。

继而在威尼斯商人中逐渐出现了“借贷资本家”――产生了银行业。

复式记账法产生的一个条件是“货币计量”,区别于实物计量。

货币计量促进了会计的发展,逐渐产生并完善了复式记账法,出现了“借贷记账法”,使会计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复式簿记的理论总结,(意)巴其阿勒的《算术·

几何·

比与比例概要》。

二、会计的概念及特点(P3)

★会计的概念----

理解并把握会计的概念,应明确以下几点: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列举管理活动的种类……

2、经济管理活动(特征)――货币为计量单位;

3、管理手段――核算和监督(记账算账、核对检查);

4、会计主体――归属单位,即有关企事业单位;

5、管理要求――连续、系统、全面、综合;

6、管理目的――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会计信息)。

作为一种经管活动,会计区别于其他经管活动的特点:

1、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常用计量单位有三类:

劳动计量、实物计量和货币计量,均能反映经济活动的数量。

但是同质才可能比较。

只有货币标准,才可以把各种经济事项进行比较、分析、核算和反映。

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为主,其他为辅助。

2、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

记账依据――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3、运用一系列科学的专门方法(7个)

在长期的实践中,会计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善的专门方法。

运用这些专门方法,处理经济业务、提供经济信息。

4、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P4)

连续—不间断;

系统—分类反映;

全面—全部;

综合—货币计量。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P4)

【概念】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即会计在经济管理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一)核算职能(P4)

核算职能,也称为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方面反映企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

(二)监督职能(P5)

监督职能,又称控制职能。

是指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二者关系(核算与监督)P5

核算与监督是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的。

核算为监督提供经济信息,是监督的基础;

监督是保证核算资料真实、正确的必要手段。

监督寓于核算之中。

“核算是监督的前提条件,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障。

四、会计的目标(P5)

【概念】会计的目标,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包括两方面:

(一)提供经济信息

提供有关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需要。

通常的信息使用者:

1.投资者

2.债权人

3.政府及相关部门

(二)反映受托责任

现代公司制下,两权分离。

企业管理者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的运用受托资产,创造最大效益。

因此,要求会计要真实反映经营活动及效益情况,即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有助于所有者正确评定资源效益。

第二节会计对象(P6)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工作的内容。

一般而言,会计对象是指各单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会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六大会计要素:

分为两大类:

前三项反映财务状况,后三项反映经营成果。

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P7)

(一)资产(P7)

1、概念的概念及特征(P6-基20条)

概念: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确认条件(P7-8)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产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3、资产的分类(P8)

按其流动性大小和存在形态的不同,分为流动、非流动两大类。

(1)流动资产(准则30-13条)

(2)非流动资产(P8)

流动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均属于非流动资产。

主要包括:

1长期投资――

②固定资产――

③无形资产

(二)负债(P9)

1、负债的概念及特征(基23条)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基本特征(P9)

2、确认的条件(P9)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分类(P10)

按其流动性(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短期)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1)流动负债

(2)非流动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P10)

1、概念及特征(P10)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其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2、来源构成(P10)

(1)投入资本

(2)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3)留存收益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P11)

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P11)

(一)收入(P11)

1、收入的概念及特征(基-30条)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确认(P12)

3、收入的分类(P12)

(二)费用(P12)

1、费用的概念及特征(基-33条)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特征

2、费用的确认条件(P13)

3、费用的分类

按照费用与收入的因果关系,分为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等。

(1)营业成本(料工费)

(2)营业税金及附加

(3)期间费用(三大费用)――计入损益

(三)利润(P14)

1、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是收入与费用相抵后的差额。

2、利润的构成(P14)

三在利润指标: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会计六要素项目表

流动资产

资产

非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负债

非流动负债:

  投入资本

所有者权益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得利

留存收益

 主营业务收入

会计要素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

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

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利润:

利润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所得税:

利润总额的减项

第三节会计计量(略/P15-18)

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P18)

会计基本假设(基本前提、基本假定)。

他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的前提条件,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一、会计主体(P18)

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界定的意义――界定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可理解为会计实体。

一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涉及的只是企业自身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而不是核算反映企业投资者或者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也不核算反映其他企业或者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

二、待续经营(P19)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的、周而复始的进行下去(假设)。

在主体确定后,为经营活动规定了时间范围。

三、会计分期(P19)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连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相对独立的、长短相同的时间段。

人为划分会计期间后,就把一些业务分割到两个会计期间中去,例如一笔销售业务,发货与收款被分开了,为正确反映经营成果,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四、货币计量(P20)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济活动情况。

第五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P20)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使用者进行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一、可靠性(P20)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P21)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需要,有助于满足有关各方对信息需求的需要。

三、可理解性(P21)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能清楚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可比性(P22)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

1、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2、横向可比,与其他企业相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P22)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当仅仅依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P23)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P23)

谨慎性(又称稳健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的谨慎性:

不应高估资产与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八、及时性(P24)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第六节会计核算方法(P24)

会计方法包括三方面:

核算方法、分析方法、检查方法。

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基础和前提,它具体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七种。

一、设置账户(P24)

账户即账页、户头(也称会计科目)。

设置账户是指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一种方法。

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复杂多样,通过设置账户,可以对各种形式的会计对象按其内容和特点进行分类,并据以设置不同的账户分别进行核算,以取得所需要的财务信息。

二、复式记账(P25)

复式记账是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方法,是相对单式记账而言的。

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P25)

会计凭证是具有一定格式、用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

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后编制或取得的初始证明,如收据、发票等;

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据以登记账簿的依据。

四、登记账簿(P25)

账簿是具有一定格式、用来记载有关业务的账册(工具)。

登记账簿就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运用复式记账的方法,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分门别类地记入有关账簿中的一种方法。

五、成本计算(P25)

成本计算是对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归集和分配,以确定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六、财产清查(P25)

财产清查是通过对实物和现金进行实际盘点,对银行存款及往来账项进行查询核对,查明各财产物资实有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七、编制财务报表(P26)(P212第九章财务报表)

编制财务报表是定期总括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专门方法。

按照《会计准则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规定,财务报表至少包括: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现金流量表等。

★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概括起来,分为以下步骤:

1、经济业务发生后,要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

2、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有关账簿;

4.根据账簿记录进行财产清查,月终进行成本核算;

5.根据账簿记录,定期(月、季、年)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图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