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7100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93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土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土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土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土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土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本工程±

0.00位于现地面以下0.45m,地下室底板高程为-6.3m(相对于高程)。

基坑开挖深度为5.85m,基坑设计剖面图中为假设高程,假设现地面高程为+0.00。

2.2周边环境情况

经场地踏勘,场地内无地下管网线,基坑四周没有建筑物。

场地南侧附近有高压线通过,支护结构护坡施工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距离进行护坡施工。

2.3工程地质条件

2.3.1地形地貌:

新建场地地貌属天山南麓白扬河冲积扇的中下部,行政区划隶属于托克逊县,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现状地势较为平坦呈缓坡状,坡度约1%。

2.3.2地层:

根据地层的沉积特点和物理力学特性自上而下共可划分为四层:

(1)层:

杂填土,杂色,层厚0.9~1.2m,以粘性土及建筑垃圾为主,含少量植物根系,干燥松散~稍密。

(2)层:

粉质粘土,黄褐色,层顶埋深0.9~1.2m层底埋深14.0~14.3m粉质粘土呈坚硬状态,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等光泽,无摇振反应,其间夹10~30cm的细砂及中粗砂薄层。

坚硬~硬塑状态。

(2-1)层:

中粗砂:

灰黄色、青灰色(在新建场地内8#楼西南角、9#楼场地内分布)层顶埋深0.9~1.2m,层底埋深5.0~5.2m,级配一般~良好,其间夹薄层5~30cm左右的粉土及粉质粘土薄层、中粗砂呈稍湿,稍密~中密状。

(3)层:

角砾:

青灰色,层顶埋深14.0~14.3m勘探深度内未见底,最大可见厚度10.8m,角砾颗粒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磨圆度一般,级配一般,其间孔隙主要有砂土充填。

2.4地下水位

2.4.1地下水概况:

现场地平均历史最高水位5.50~6.00m,常年平均水位4.00m,建议采用水位为4.0m,变化幅度±

1.2m。

地下水位主要随季节变化。

大气降水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蒸发、植物蒸腾、层间径流为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未发现不良水文地质现象。

2.4.2含水层:

1层为杂填土,具有一定的透水性,2层为粉质粘土层,测得其水位标高为5.5~6.0m。

2.5.基坑支护设计

基坑支护方案由湖北省地质勘查基础工程公司进行设计。

周圈采用土钉+放坡形式进行护坡。

2.6基坑降水设计

本工程基坑采用三级轻型井点加埋设井点降水。

2.7基坑周边环境图(见基坑支护图纸)

第三章施工目标

3.1质量目标

确保质量标准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验收标准,确保基坑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3.2安全、职业健康目标 

杜绝职工死亡事故;

防止职工因工各类重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的发生。

3.3工期目标 

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工程计划于2016年7月10日开工,计划于2016年月日结束,工期约天。

第四章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工作

4.1.1熟悉施工图纸: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了解施工图纸的设计意图,全面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并提出改进设计便于施工的合理化建议。

4.1.2研究场地岩土特征和特点,以便在施工中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4.1.3在工程开工前,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应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和施工难点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交底。

4.2施工场地准备

4.2.1消除现场障碍,搞好场地平整和围护工作。

4.2.2搞好水电线路的布置与安装。

4.2.3作好临时道路和现场的排水设施

4.3材料准备

为保证材料质量,根据施工材料计划进场的材料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送至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施工使用材料要有合格证。

材料进场的同时必须挂牌标识,以免发生乱用、误用现象而浪费钢材,原材料及半成品标识材料员负责。

对水泥等建筑材料,均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计划,分批进场,编制各项材料计划表,对各种材料的入库,保管和出库制订完善的管理办法。

确保不发生由于缺材料造成的窝工现象,以免延误工期。

同时加强防盗、防火的管理。

4.4机械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情况编制机械的使用计划,落实好设备配置,并及时对所有的施工机械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及保养,使所有机械处于正常状态,确保满足施工需要,不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4.5项目组织机构图

为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现场设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人,技术负责1人,施工测量人员4人、安全管理人员1人等若干名管理人员。

施工过程中派专人值班,现场全面监督和检查,执行先交底后施工的原则。

项目经理:

陆永伟

施工员

机械员

安全员

材料员

资料员

质检员

项目副经理:

何连华

技术负责人:

卜晶

施工班组

4.6劳动力使用计划

序号

工种

人数

职 责

1

土方施工工人

20

负责土方开挖

2

机修工

负责现场机具检查、维修

3

电工

负责现场电气设备检查、维修

4

测量工

负责测量放线、定桩位、标高

5

后勤、保安

负责伙食、饮水、保卫安全等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施工人员人数可作适当的调整以满足需要。

4.7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本工程施工涉及施工机械种类多,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配足围护结构施工设备、降水设备、基坑开挖挖掘机、自卸汽车、混凝土设备及基底换填压实设备等,同时做好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工作,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并提高其完好率、利用率。

对常用易损的机械配件有足够的库存量。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型号或规格

数量

履带挖掘机

/

5台

载重汽车

10台

全站仪

GTS-332

1台

经纬仪

J2

2台

水准仪

DS3

4台

第五章主要施工流程

5.1总体施工顺序

总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工作→场地平整→施工控制点、支护结构放线→挖掉土方上部杂填土→降水井点布置→土钉支护结构施工→位移沉降监测点设置→挖下部土方→下部土钉支护→坡顶、坑底场平、排水沟施工。

5.2主要施工顺序

5.2.1基坑总体开挖:

分二层开挖,第一层自然地面(假设±

0.00)到-2.0m。

5.2.2土钉支护开挖的上部结构。

5.2.3埋设井点降水。

5.2.4开挖-2.0m至-5.85m土方。

5.2.5下层结构做土钉护坡。

5.2.5基坑开挖图顺序详见附图。

第六章主要分部施工方法及要求

6.1测量放线

以建设单位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为依据,根据设计对本工程平面坐标和高程的要求,准确的将建筑物的轴线和标高反映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工程测量规程要求进行控制线放样工作。

施工控制网的测设:

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桩在距开挖基坑外边线3m处测设控制网的控制桩,控制桩是施工定位放线的依据,因此必须妥善加以保护,避免碰撞。

控制网测设精度为:

长度1/20000;

角度±

10″。

控制网测设完成后,在自检基础上向业主、监理等相关单位申请验线,通过后方准使用。

控制桩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具体为:

用φ14钢筋头,刻划十字交点为座标点,用混凝土固定。

高程控制网,根据业主提供场区内高程控制基点测设。

高程控制点布置数量应不少于三个,以便于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的需要。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高程控制网拟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6.2降水井点施工

6.2.1本工程基坑采用三级井点降水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为了确保井点降水效果,施工井管时,应将井点管孔扩至10CM左右。

考虑到基坑范围较大,土方开挖时,可在基坑中间部位增设临时疏干井点,底板施工时,可置换为水平埋置式井点,井点位置可视降水效果和施工需要进行调整。

6.2.2井点降水施工详见专项施工方案。

6.3自然放坡支护

设计概况

1、本工程周圈采用土钉加放坡支护方案。

2、本工程自然地面假设标高为±

0.00m,基坑底标高为5.85m,开挖深度为5.85m。

采用二级放坡支护,坡比为1:

1、1:

0.5。

3、第一层操作平台标高为-2.0m,基坑底标高为-5.85m。

4、放坡坡面图详见设计图纸

5、放坡各侧基坑坡面采用φ6钢筋网片(200×

200mm)喷射M10砂浆(厚8CM)护坡,喷射砂浆需分层进行施工。

6、土钉为直径48钢管,自上而下共设3排,土钉最上面一道长5米,下面两道长3米。

土钉纵向间距2.0米,横向间距1.5米。

钢筋网片应与土钉连为一体,各点均为焊接连接。

喷射砂浆完成后,对土钉进行压力灌浆,注浆液用纯水泥浆,水灰比0.45~0.50,水泥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6.4支护布置图

6.4.1详见设计图纸。

6.4.2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

  开挖工作面→修整坡面→放线定位→钻孔→打土钉→挂网→砂浆喷射→土钉注浆→砂浆面层养护。

6.4.2.1开挖工作面

1、分层完成土方开挖工作,第一层标高为-2.0m,第二层标高为-5.85m。

2、每层土方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护坡工作。

6.4.2.2休整坡面

1、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同时进行边坡修整。

边坡修整主要靠挖土机完成,人工配合铲除松散的土块、石块,使之满足设计边坡坡度要求。

2、每次开挖深度不得超过所定高度,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坡面休整。

6.4.2.3钻孔

1、按设计图纸由测量人员放出每一个插筋的位置,在插筋位置进行钻孔,要求钻孔直径为100mm,上层深度为5m,下层深度为3m。

2、采用干作业法钻孔时,要注意钻进速度,避免“别钻”。

要把土充分倒出后再拔钻杆,这样可减少孔内虚土,方便钻杆拔出。

3、在钻进过程中随时注意速度、压力及钻杆平直。

4、钻进时要比设计深度多100-200mm,以防深度不够。

6.4.2.4土钉放置

1、土钉纵向间距为2m,横向间距为1.5m,土钉与钢丝网片焊接连接。

2、土钉为直径48的钢管,长度为5m与3m。

3、详见设计图纸

6.4.2.5注浆

1、注浆为水泥砂浆,注浆团结体的强度不低于10MPa。

2、注浆时,将导管缓慢均匀拔出,但出浆口应始终处于孔中浆体表面之下,保证孔中气体能全部排出。

6.4.2.6挂网

钢筋网片用插入土中的土钉固定,与坡面间隙不应小于3cm,搭接时上下左右一根对一根搭接绑扎,搭接长度应大于30cm,并不少于两点点焊。

钢筋网片借助于井字架与土钉外端的弯勾焊接成一个整体。

6.4.2.7喷射混凝土

喷射砂浆的厚度为80mm,强度等级为M10,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进行,同一段应自下而上,喷头与受喷面距离宜控制在0.8-1.5m范围内,射流方向垂直指向喷射面,为保证喷射砂浆厚度达到规定值,可在边壁上垂直插入短钢筋作为标志。

喷射砂浆终凝2h后,应进行养护。

6.4.2.8混凝土养护

采取麻包保温覆盖养护。

6.5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措施

6.5.1质量标准 

内容

标准

喷射砂浆面层平整度的允许偏差

±

20mm

孔深允许偏差

50mm

孔距允许偏差

100mm

钢筋保护层厚度

≥25mm

土钉倾角偏差

5%

挂网时网片距坡面

≥4cm

6.5.2质量保证措施 

1、修坡时专人进行测量,确保不吃槽。

2、打入土钉时由专人配合及检查。

3、注浆时要严格按配比搅浆, 

要进行二次、三次补浆直到注满。

4、喷砂浆时, 

由专人检查网长及标志杆的安装。

6.6土方开挖工程

6.6.1概况

1、本工程自然地面假设标高为±

0.00m,基坑底标高为-5.85m,开挖深度为5.85m。

2、第一层操作平台标高为自然地面+0.00m,第二层操作平台标高为-2m,第三层标高为基坑底标高为-5.85m。

(具体见设计图纸)

6.6.2施工前提条件

1、完成基坑四周阻水施工工作。

2、完成三级井点降水设置工作,水位降至-5.85m以下。

3、完成土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并经检查复核无误后,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

4、人员、机械设备到位。

6.6.3施工机械及人员选择 

根据现场情况,土方开挖单位投入5台全自动挖土机挖土,10台自卸车配合场内土方运输倾倒,我项目部将安排20名工人配合机械挖土,同时对基坑进行人工清槽,确保一次性到位。

6.6.4挖土平面图及坡面图

详见设计图纸及附图

6.6.5施工流程及施工要点

6.6.5.1施工流程

1、土方开挖与护坡施工交替进行的办法。

每挖2m深进行边坡休整,必要时先进行挂网喷浆的护坡施工,反复交替进行,直至坑底。

2、具体流程如下:

开挖线放样→第一步土方开挖→第一步修坡→开挖下一步土方→下一步修坡→直至基坑底。

6.6.6土方开挖路线

1、垂直开挖方法

A、机械挖土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挖-2m,第二部外出挖除预留土层人工清理-5.55m位置(预留30CM人工开挖)。

B、考虑到场地图纸情况和周围环境,在开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时空效应规律:

遵循分区、分块、对称、平衡的原则,根据基坑形成合理分块、分段、每一层的挖土深度不要超过方案深度。

2、水平开挖方法

A、所有开出的土方在甲方指定地点堆放。

B、根据实际情况,土方开挖根据不同的标高,采取不同的开挖运输路线。

第一层标高为-0.00~-2.0m。

第二层为-2.0~-5.85m。

C、开挖路线顺序详见附图。

6.6.7施工注意要求

1、基坑边2m范围内严禁堆载,2m外的堆载(包括土方、施工机械等)必须不大于15kPa;

基坑周边严禁行走汽车。

2、基坑开挖应符合设计标高,坑底不得有积水、浮土、扰动,保持原土结构状态。

3、严禁超挖扰动基底土壤,对超挖部分,应修整成型后采用1:

1砂石进行回填夯筑密实。

4、基底标高挖土允许偏差:

30mm;

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

20mm;

基坑长度宽度允许偏差:

+300mm、-100mm。

6.6.8安全措施

1、开挖边坡土方,严禁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

2、机械行驶道路应平整、坚实;

必要时,视工地地质条件,底部应铺设建筑垃圾、卵砂、道渣或铺以枕木、钢板或路基箱垫道,防止作业时下陷;

在饱和软土地段开挖土方,应先降低地下水位,防止设备下陷或基土产生侧移。

3、机械施工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地内。

4、挖掘机操作和汽车装土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

所有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开行路线行驶,防止撞车。

5、夜间作业,机上及工作地点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

6、冬期、雨期施工,运输机械和行驶道路应采取防滑措施,保证行车安全。

7、基坑四周必须设置1.2m高防护护栏,并要设置一定数量临时上下楼梯。

6.7截、排水系统工程施工

1、地面采用止水坎以防地表水流入基坑,止水坎高200mm,顶宽200mm,底宽200mm。

止水坎采用砖砌筑而成。

2、自然地面采用水泥砂浆防护,厚度50mm,宽度2m,排水坡度大于2°

3、土方开挖前,分别在基底及基坑四周设置250×

300排水沟,基底排水沟每隔30m距离设置一个集水井。

4、土方开挖时可将污水直接抽排到基底排水沟,通过排水沟直接排放到各集水井中,再通过污水泵从集水井直接把污水抽排至基坑四周排水沟,最后集中把污水抽排至临近污水排放管道。

第七章基坑监测措施

7.1施工监测 

本工程由护坡施工单位实施监测,具体基坑监测见平面布置图,但须注意整个监测过程必须与土方开挖施工同步。

基坑土体开挖施工及地下室施工期间加强对基坑支护结构、坑外水位量、邻近建(构)筑物,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通知有关单位,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确保基坑内外的安全和工程顺利进行。

7.2监测内容 

7.2.1护桩位移与沉降监测 

支护桩顶部每隔12—15米布设一个水平位移监测点,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坐标法。

在远离基坑影响区域外设立3个一级基准点,构成平面三角网。

对三角网采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观测。

并对观测数据采用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处理,得到基准点的高精度坐标。

在上述监测点附近布二级监测工作基点,每次监测时,将全站仪架设在基准点上,测量出工作基点平面坐标,再根据工地通视情况将仪器架设在其中的任一个工作基点上,测得各监测点的平面直角坐标,通过两次观测所测得各监测点坐标之差即可得知这两次期间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

7.2.2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是观测支护结构各深度的水平位移量,用以监测支护桩或土体的变形。

当测出支护结构在没有外界荷载作用下位移急剧增大则表示土体临近破坏。

其测量方法如下:

1、在预定位置钻孔埋设测斜管,管周用砂浆填充,测斜管内壁有两组互成90°

的纵向导槽控制测试方位。

埋设时,应保证让一组导槽垂直于基坑边,另一组平行于基坑。

2、测试时测斜仪探头沿垂直于基坑边的一组导槽缓缓沉放到测斜孔底部,停留10分钟左右让测斜仪探头的温度与测斜孔中的水温一致,然后从测斜管底部自下而上每0.5米测读一次直至管口。

为提高测量精度,消除测量设备的系统误差,逐段正、反方向各测读一次,计算得到相对于铅垂位置的水平偏移量沿深度的分布。

并用全站仪测量孔口位移来校核测斜仪的测量值。

7.2.3坑外水位测量 

按设计要求位置在基坑内外进行观察,采用电子水位计测量水位到管顶的距离,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出水位管顶高程,从而计算出水位高程。

7.2.4临近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在基坑紧邻建筑物的地方埋设1-2个观测点,并在开挖前对其进行观测,作为基点以便与日后测量比较分析。

7.3观测频率

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稳定初始值,且不应少于2次;

从基坑土方开挖期间,每1~3天观测1次,稳定后每5~7天观测1次。

当大暴雨、结构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

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

监测工作以仪器测量为主,并与日常逻视工作相结合,施工期间,做好现场监测点的保护工作,每次监测前,对所使用的控制点进行校核,发现有位移,要按布网时的测量精度恢复。

施工中要及时观测和反馈信息,定期分析监测报告,及时发现报告存在问题,监测报告每周报送业主和监理,

由于工地现场施工情况变化,具体测量时间、测量次数将根据施工场地条件、现场工程进度、测量反馈信息和工地会议纪要相应调整。

7.4安全监测信息化处理及监测流程

7.4.1监测警戒值

支护结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应对周边道路及地下管道进行保护,监测单位对周边的建筑物和基坑围护结构进行变形监测,桩顶最大位移监控预警值为40mm,地面最大沉降监控预警值为40mm;

坡顶最大位移监控预警值为50mm,地面最大沉降监控预警值为50mm。

7.4.2监测报告

测量完毕,将实际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若发现位移变化较大,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提供报表。

测量结果正常,则在测量结束后2天内提供报表一式四份。

测量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观测报告。

以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监测报表的内容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工程概况,内容包括工程进度概况和本次监测内容时间等。

2、监测主要结果,给出各项目监测结果的最大值,判别是否达到警戒值。

3、分析、评价或建议。

对监测结果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建议意见。

4、附图表:

5、各项目观测结果表

6、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监测报告是监测工作的回顾和总结,监测总报告主要包括如下几部分内容:

1、工程概况

2、监测所用仪器设备、执行的标准依据

3、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及监测频率

4、监测结果、监测结论

7.4.3监测程序

第八章基坑应急救援预案

8.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发生事故时应遵循“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为主;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达到控制事故,有效地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

8.2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

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

8.3基坑施工存在的危险因素

8.3.1违规违章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缺陷,基坑发生坍塌滑坡。

8.3.2支护桩侧向位移。

8.3.3受到应力的影响基坑坑底隆起。

8.3.4地质复杂发生涌砂涌水。

8.3.5帷幕桩渗水与漏水事故。

8.3.6高空坠物

8.4预防、应急措施。

8.4.1基坑坍塌滑坡

1、预防措施

①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技术交底施工、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

②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基坑停工较长时间,应在平台、基坑边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积水坑,并派专人抽水值班,并对基坑边坡面进行喷射素砼保护。

③在进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少开工作面的形式,避免暴露太多的基坑工作面。

④坡顶严禁堆积荷载。

⑤基坑四周设置砖砌或砼排水沟;

分层开挖,层间设台阶,每层开挖边坡坡率根据地质情况按规定放坡,必要时坡面喷射砼保证稳定。

⑥开挖期间加强监测频率,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总结。

2、应急措施:

①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的人员进行疏散。

②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