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6762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4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六下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六下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六下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六下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下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六下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下数学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

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七、练一练八、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认识圆柱

教材P5内容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

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和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

)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新授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圆柱体,简称圆柱。

1、初步印象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小组研究:

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交流和汇报

4、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

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5、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

哪些不是?

说明理由。

6、制作圆柱

三、练习

四、作业布置。

圆柱表面积

教材P5~6内容

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课件、圆柱体的瓶子、剪子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

(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

(说说自己的猜想)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想象,操作活动,探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自主学习,操作观察。

(教材P5_P7页)

1、什么叫表面积?

找找摸摸圆柱体的表面积。

2、看书自学,操作观察。

3、组内交流,导出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

如果用S侧表示圆柱的侧面积,C表示底面周长,h表示高,那么S侧

四、教师小结,明确公式。

五、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长方形面积=长×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

2

圆柱的体积

教材P8~10内容

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圆柱体学具、课件

一、复习引新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

(2)d=4分米;

2.提问:

什么叫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生自主学习P8~10内容

(一)实战练习:

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

你能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二)想一想,论一论:

(思考一分钟,然后将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1、一个圆柱形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圆柱的容积。

例如:

圆柱形的水杯、水桶,它们装满水的体积,就是水杯、水桶的容积。

2、一个圆柱体容器的体积和容积一样吗?

四、学生自主学习展示

五、小结:

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

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列式依据是什么?

应注意哪些问题?

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

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

如果不知道底面积,只知道半径r,通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的体积?

如果知道d呢

六、巩固练习:

练习册练习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布置。

圆锥的特征

教材P11~12内容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建立立体图形意识,认识圆锥

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认识圆锥的特征.

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具准备:

(1)铅笔、卷笔刀

(2)圆锥体、圆柱体教具各1个(3)大三角板一个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问:

这是什么形体?

你能说说圆柱体各部分的名称和它的特征吗?

2、问:

把这支铅笔横截成两段,各是什么形体?

二、讲授新课:

放手寻找圆锥体各部分名称。

(1)联系实际举例。

师问:

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2)引导观察特征取出圆锥体学具,问:

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圆锥,可以用哪些方法?

(1)显示两个圆锥一个高、一个低,问:

观察这两个圆锥,你发现了什么?

(高、低不同)是由圆柱的什么决定的?

下面我们来研究圆锥的高。

你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圆锥的高?

圆锥有几条高?

在哪里?

怎么画等)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自学课本。

(2)讨论交流

3、测量圆锥的高

(1)我们在一个可切开的圆锥体上找到了它的高,那么在一些不可切的物体上怎样找到它的高,并知道高是多少呢?

同桌互相商量一下,利用手中的工具,互相配合着试试看,量出圆锥体学具的高,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

(2)操作(3)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

4、认识圆锥侧面展开图

让学生把圆锥体学具侧面剪开,问:

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扇形)

5、想象,对圆柱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圆锥的体积

教材P11至13内容

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一、铺垫孕伏

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

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学生发现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

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

6、思考:

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二)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说说解题方法

三、全课小结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

教材P13~15内容

能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单元知识整理。

加深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联系前面所学有关内容,形成有关体积计算的知识结构。

会应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掌握一定的问题解决策略。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创造思维。

一、进行知识整理。

二、针对性练习。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和是48立方厘米,圆柱体()

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18立方厘米,圆柱体积是()

圆柱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

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圆柱的体积比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多()

圆锥的体积比和它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少()

三.选择题:

1、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8.84厘米,它的底面半径是()

厘米。

A0.3B10C3D6

2、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相等,体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1.2分米,圆锥的高是()分米.

A0.4B3.6C1.2D0.6

四.应用题

1.一根空心钢管长2米,内直径是10厘米,外直径是20厘米,如果每立方厘米的钢材重7.8克,

这根钢管重多少千克?

2.把圆柱体铁块熔制成一个圆锥体铁块,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3厘米,熔制成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那么圆锥的高是多少?

第二单元比例

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

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应用,比例尺,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等。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

1、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与认识比例结合起来教学,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领悟比例的意义和作用。

“放大与缩小”与“比例”分属两个不同的学习领域,但“放大和缩小”是图形的各部分线段按相同的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直观形象地显示比例的本质内涵。

2、教材的呈现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

引出比例的意义。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时,让学生根据一个三角形缩小前后底和高的数据写出不同的比例,再引导学生观察写出的比例,自主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时,都尽可能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探索,使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

3、重视不同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比例---------------------------------9课时

比例的认识

教科书第16至18页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左右两边的比的比值相等。

2、使学生在探索比例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

认识并且掌握什么叫作比例,以及认识什么是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理解并掌握比例意义,自主探索比例中内项,外项的关系。

课件。

一、复习旧知

1、什么叫作两个数的比?

请你说出两个比。

2、什么叫作比的比值?

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生与比有关的新的知识:

比例(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课本第16页第一幅图画。

师:

其中一张是另一张放大后得到的。

请同学们分别写出每张图片长与宽的比,然后比较写出的两个比的大小,看看这两个比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生发现……

3、教学比例的意义。

课本16页“认一认”

1、介绍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介绍比例的“项”以及“前项”“后项”的含义。

提问:

你能说说其他几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

5、出示课本第16页的表格。

学生思考,试着自己写出来,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完成教材“练一练”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道什么叫作比例?

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比例的应用

教科书第19、20页.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能综合用比例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做比例?

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

10和9:

1520:

5和4:

15:

1和6: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它等式。

3:

8=15:

403/5:

1/10=6/5:

1/52.8:

4=14:

20

二、揭示课题,讲授新知

1、师:

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新的内容,比例的应用。

板书课题。

2、出示教材第19页第一幅图画。

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3、提问:

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

学生自主探索,认真思考,与同伴进行交流。

交流之后,指名学生说说想法

4、教师再次提问。

(1)如何用比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根据比例的意义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可以列出比例:

4:

10=14:

X

(2)独立思考,用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4、教学教材19页例2。

5、

(1)解下面的比例,与同伴交流。

24:

0.3=X:

0.4X/4=3.5/7

(2)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3)提问并思考:

通过观察,你发现解这些比例有什么方法?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只有一种方法呢?

那么你喜欢哪一种?

注:

把求出的结果代入比例验算一下,看看等式是否成立。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至5题。

比例尺

教材第21页内容及第22页:

练一练第1、2题。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比例尺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比例尺的意义;

运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关联。

课件、挂图、尺子。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地图(挂图)

(1)观察地图,找到比例尺。

(2)教师简介比例尺的重要作用。

2、说明绘制地图(如:

建筑设计等),都必须用上比例尺。

3、什么是比例尺?

这就是我们在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21页淘气和笑笑绘制的方位图。

超市在学校正北方向200米,邮局在学校正西方向100米,书店在学校正东方向300米。

请认真观察,说一说:

(1)你得到哪些信息?

(2)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出示淘气和笑笑分别根据题目上的信息画的图,图画得合理吗?

与同伴交流。

(1)淘气画得不合理,因为100米、200米和300米的线段画的几乎一样长。

(2)笑笑画得合理。

3、比例尺到底是什么意思?

4、比例尺的意义。

明确: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板书:

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际距离

三、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21页例2。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一练”第1、2题。

五、全课小结。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材第24、25页的例题,“练一练”等。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2、懂得数对中的两个数所表示的意义,学会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

课件,方格纸等。

1、谈话导入。

小红家外出旅游,照了许多相片,小把几张相片放大后,挂在家里,把几张相片缩小后,放在夹子里。

你知道相片放大或缩小的原理吗?

2、板书课题:

图形的放缩

1、出示例题及插图。

(1)认真审题。

(2)说一说:

如何画才对?

(3)你是怎么想的?

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画法。

2、讨论:

你们是怎样画的?

(1)学生独立思考,探究他们的画法。

(2)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观察图形的长与宽的长度变化情况。

(3)反馈讨论结果。

3、小结。

4、画一画:

完成教材24页最后一个例题。

三、课堂巩固。

完成“练一练”第1至4题。

四、小结。

练习二

比例的意义、特性、应用、比例尺等。

1、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能运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1、什么叫作比例?

什么样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写一些我们之前写过的比例:

12:

6=8:

46:

4=3:

23:

2=15:

1010:

3

仔细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2、解下面的比例。

5/2=20/X5/4:

X=3:

83

4、说一说。

(1)比例尺1:

800表示什么?

(2)比例尺1:

3000000表示什么?

5、做一做。

图上距离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

(1)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如果图上距离是7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3)如果实际距离是600千米,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反馈

二、综合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至8题。

三、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本单元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

图形的旋转和图形的运动。

体现以下几下特点:

1、结合观察、操作、想象,体会图形变换的过程。

教材呈现了多个由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形成复杂图形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图形变换的过程,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同时,每一个情境中,图形变换的方式和步骤是多样的,通过交流,学生将加深对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的理解,体验变换过程的多样性。

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鼓励学生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的美和图形世界的神奇。

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趣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很有帮助的。

教材中专门安排了图案设计与数学欣赏的活动。

主要目的引导学生欣赏图案,并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

教材安排了“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一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的活动,引导学生绘制美丽的图案,体绘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9课时

图形的旋转

(一)

教材28页、29页“练一练”。

1、能清晰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的过程。

2、能将简单的基本图形绕一点按一定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