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规范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2660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5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规范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规范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规范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规范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规范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规范汇总.docx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规范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规范汇总.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规范汇总.docx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规范汇总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接触网

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规范汇总

 

沈阳供电段

 

2010年6月

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

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7]47号

4电气化

4.1牵引供电

4.1.1牵引供电系统应保证独立性和完整性;在确保客运专线供电的前提下,有条件时可兼顾相邻线和枢纽的供电。

4.1.2牵引变电所应采用两回独立进线,并互为热备用,供电电源宜采用220kV。

4.1.3接触网的标称电压应为25kV,长期最高电压应为27.5kv.短时(5min)最高电压应为29kV,设计最低电压应为20kV。

4.1.4正线牵引网供电方式宜采用2×25kV(AT)供电方式;枢纽地区跨线列车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和动车段(所,场)等可采用1×25kV供电方式。

4.1.5牵引变电所分布应按满足设计行车速度300~350km/h的本线动车组和200~250km/h的跨线动车组以行车组织确定的追踪运行间隔进行设计。

4.1.6动车段(所)应采用两回电源供电,其中至少应有一回为独立电源。

4.1.7牵引变压器结线型式优先采用单相结线,困难时可采用其他结线型式:

4.1.8牵引变压器采用固定备用方式,正常时一台运行,另一台备用:

变压器的安装容量可按交付第五年运量确定,并按远期运量预留条件,其过负荷能力应满足高峰小时牵引负荷的需要。

4.1.9接触网应采用同相单边供电.上、下行具备并联供电条件.

牵引变电所一次侧平均功率因数应按不低于O.9设计。

4.2牵引变电所

4.2.1牵引变电所进线侧接线形式应结合外部电源条件确定,可采用分支接线;馈线接线方式应能满足上、下行分别供电和并联供电的要求。

4.2.2牵引变电所主要设备的选型应遵循可靠、标准化、少维护或免维护、经济适用的原则。

牵引变电所2×27.5kV和l×27.5kV设备宜采用气体绝缘开关柜或空气开关柜(AIs),在用地困难情况下,进线电源侧设备可采用气体绝缘组合电器。

4.2.3牵引变电所的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2.4牵引变电所应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纳入运营调度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简称SCADA系统)实现远程监控。

牵引变电所应采用安全监视系统,纳入本线电视监视系统实现远程监控。

4.2.5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自耦变压器所应按无人值班设计:

牵引变电所宜考虑有人值守条件。

4.3牵引供电调度

4.3.1牵引供电调度纳入运营调度系统中的scADA系统进行调度管理。

4.4接触网

4.4.1设计相关气象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接触网设计的温度、覆冰厚度等气象条件,应根据最近记录年限25年及以上的沿线气象资料计算,并结合既有电气化铁路或高压架空线路的运行经验综合确定接触网系统正常工作时的最大温度变化范围宜取100K。

2接触网分为运行基本风速和结构基本风速,运行基本风速应按有关专业确定的正常行车风速确定.无确切资料时应按现行《电力牵引电设计规范》确定。

结构基本风速应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cB50009-2001)50年一遇基本风压计算确定,计算运行设计风速建和结构设计风速时,应根据地区、地形、高度对相应基本风速进行修正使用,并保正接触网主要构件在结构设计风速下不被破坏隧道内结构还应考虑驶过列车引起的气动力的影响。

3污秽等级的选用和划分应考虑地理环境和结合具体工作条件的特点确定无确切资料的,应按重'污区考虑25kV绝缘子漏泄距离一般应大于等于1200mm.设计中宣采用1400mm.

4.4.2单列动车组两个受电弓间距不小于200m且同时取流时接触网和受电弓之间的动态接触力宜大干0,最大值根据平均接触力和标准偏差计算接触网与受电弓配合可比照《弓网受流动态测量准则及要求》,(EN50317:

2002)、《弓网受流技术标准》(EN50367:

2006)和不低于《欧洲高速铁路弓网受流性能指标》UIC794:

96)标准,平均接触力Fm应小于等于;最大值Fmax=+3F(N).

仿真计算离线率(即计算接融力小于0的设计比率)应小于1%。

多个受电弓升弓运行时应对每个受电弓的受流情况进行仿真评价。

4.4.3接触网系统应符台下列规定

1设计最高行车速度与接触线渡动传播速度之比不直大于0.7

2接融网悬挂方式可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或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并经综合比较后确定接触线、承刀索应采用铜合金材质。

3接触线允许工作应力不应超过其最小拉断应力的65%,并考虑接触线允许工作温度、接触线最大磨耗、风和冰载、补偿装置精度和效率等因素引起的折减系数

4车站、区间接触网高度应一致.接触线最低的悬挂点高度不宜小于5300mm接触线最低点高度不宜小于5150mm.

5除锚段节及道岔定位外,正线各定位点工作支接触线高度应恒定,设计坡度为0。

6接触网最短吊弦不宜小于600mm困难情况下不宜小于500mm.

7接触网宜满足天窗检修条件

4.4.4接触网安装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l受电弓在最大抬升及摆动时,接触网任何设备均不得侵入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受电弓左右摆动量在直线段应按大于等于250mm设计受电弓左右摆动量曲线段取值及受电弓动态最大抬升量宜根据计算或弓网仿真数据确定。

悬挂点处抬升量,不采用限位定位器时,应按不小于2倍的最大抬升量进行安全效验:

采用限位定位器时,应按不小于1.5倍的最大抬升量进行安全效验。

2对于宽1950mm的标准受电弓,在距受电弓中心600~1050mm的平面和受电弓动态抬升200mm高度构成的立体空间区域为始触区范围,在该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外的其他任何线夹或设备零件。

4.4.5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线接触线在最大风时对受电弓中心的偏移不宜大于400mm,困难情况直线地段不得大于500mmo

2相邻跨距之差不得大于10m。

简单链型悬挂时,正线区段标准跨距取50~55rn,困难时局部最大跨距可为60m;弹性链型悬挂时,正线区段标准跨距取55~60m,困难时局部最大跨距为65m。

3正线区段接触网锚段长度不宜大于2×700m。

个别困难情况下不宜大于2×750m。

4锚段关节宜采用五跨或四跨形式。

5电分相宜采用带中性区的锚段关节方式,中性区长度应根据受电弓的数量、间距及运用方式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满足双向行车要求。

6接触网正线的线岔布置宜采用无交叉或交叉方式,有条件时可采用带辅助悬挂的无交叉关节方式。

4·4·6支柱及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线接触网支持结构宜优先采用单腕臂柱形式,车站及多股道并行区段可采用硬横跨结构。

2正线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不应小于3.0m(无砟轨道)或3·1m(有砟轨道)。

困难情况下,车站内直线地段正线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不得小于2.5m。

3支柱基础宜采用法兰连接型。

所有拉线应采用柱式基础。

腕臂柱宜采用H形钢柱,且应成段采用统一的类型,适应景观协调要求。

4接触网在隧道壁上的固定结构宜采用预埋形式。

4.4.7接触网的回流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触网接地应纳入综合接地系统。

2牵引网应设置作为钢轨工作回流的并联通道。

回流线或保护线可兼作闪络保护接地的作用。

3上、下行回流线或保护线每间隔一定距离设过轨并联一次,并与综合接地系统相连;回流线或保护线在不大于1500m的地点必须通过扼流圈中点与钢轨连接一次,并接人综合接地系统。

具体接人点及其间隔需经供电专业和信号专业检算。

4在行人较多的车站,应在车站站台设计中采取保障旅客生命安全的措施。

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08—2007)

5接触网

5.1一般规定

5·1.1接触网工程正式开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能满足施工需要;

2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图已进行施工测量;

3主要材料、设备的供应已基本落实,机具、劳力能满足施工需要:

4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组织安排已编完并经批准;

5路内外拆迁工程已有妥善安排或有协议,并能满足工期要求;

6三类房屋、运输便道、工程用水、用电等已妥善解决。

5·1.2接触网施工用设计文件应包括:

1接触网施工设计说明书;

2接触网平面图、各种安装图及安装曲线;

3基础设计图、支柱设计图、装配图及零配件图;

4接触网供电系统示意图;

5附加导线安装图:

6特殊设计图;

7概算或施工图投资检算。

5·1.3开工前应对基础、结构、构筑物等位置进行现场测量,如有不符者,应及时反馈有关单位协调处理。

5·1·4电气化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负责牵头,协调各有关单位关系,密切配合。

在任何情况下,线路设备的变动或新设备的建立不得侵入建筑基本接近限界.

5·I·5接触网施工,应与路基、桥梁、隧道等有关专业作好协调工作。

在路基上施工时,应保证路基的完整和稳定,减少对路基结构的影响。

5·I·6混凝土搅拌和灌注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

2在厚大无筋或稀疏配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3混凝土各种配料的拌合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连续进行,如必需间断,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宜超过2h,基础的灌注应分层进行,逐层捣实:

4当设计对混凝土耐久性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5·I·7设备、器材的运输、储存和保管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设备、器材进场或安装前应进行检查。

5·1.8接触网上部安装及接触悬挂安装调整宜用四个一次到位施工法。

接触网上部支持装置及整体吊弦采用微机计算预制、安装的专用施工机具施工,检测应采用精度较高的接触网多功能激光测量仪、经纬仪、水准仪等检测,实施程序化数据化施工以保证其精确度。

5·1·9上部安装及悬挂调整时不得给接触线施加外力,不应踩踏接触线。

5·I·10预配件、零部件中所有螺栓按规定紧固并用力矩扳手校核检验,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不应使用活口扳手。

钢质螺栓的螺纹外露部分应涂油防腐(不锈钢除外),连接螺栓应牢固可靠。

5·1.11接触线平直度应符合有关规定,并保证良好受流。

5·1.12一般情况下接触网弹性链形悬挂可按图5.1.12所示工序流程进行施工,仅供施工单位参考。

由于各工程的具体情况不~致,具体的操作程序或步骤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图5.1.12接触网弹性链型悬挂施工工序流程

5.2.1接触网杆位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确认设计图标定的起测点、复核点的坐标位置应准确无误;

基坑中心定位

2车站杆位应避开站舍中心及影响站容的地方;3杆位布置应满足信号机显示距离的要求;4杆位确定后,应设置杆位标识;5坑位测量可按图5.2.1工序流程进行。

 

图5.2.1

5.2.2基础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触网纵向测量应以设计轨面高程和线路中心线为依据,接触网起测点和跨距长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2现场交桩时,施工单位应会同线路施工单位,现场共同办理线路基桩交接手续。

交桩资料应包括:

直线和曲线,水准基点,里程表,直线转点桩,缓和曲线始、终点桩,终点桩,圆曲线终点桩,岔心桩和线间距等。

交接桩以管界外第一个转点桩开始或终止。

3基坑纵向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时速200km纵向跨距施工偏差为+1~-2m,时速250~350km纵向跨距施工偏差为±0·5m,偏差应合理分摊在有关跨距中,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

4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硬横跨支柱两基坑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测量应采用经纬仪。

5.2.3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