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文档格式.docx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早晨,太阳放射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答案:
6、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我梦想,登上巍峨的泰山,在云雾的缭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我梦想,来到茂密的松林,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
(二)、名篇名句(5分)
7、默写填空(5分,每空1分)
⑴.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⑵.吾所以为此者, 。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⑶.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抗敌气概的句子是:
。
⑷.苏轼《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景色的句子是:
。
⑸.柳永《望海潮》中描写杭州湖山美景的语句是:
(三)、梳理探究及名著导读(10分)
8、请写出《哈姆莱特》中国王克劳狄斯的第三个阴谋,并指出其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3分)
9、有这样一个益智题目:
珠宝店一块钻石被窃,据侦察,作案的是甲、乙、丙、丁中的一人。
在审讯中,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
钻石不是我偷的,我那天在外地。
乙:
钻石是丁偷的,那天,他去过珠宝店
丙:
乙偷的,我看见他到黑市去卖过钻石。
丁:
乙与我有私仇,他有意陷害我。
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讲真话,那么罪犯是谁?
请写出答案及推理过程。
10、读下面这则新闻谈谈你对时下“宫斗剧”、“穿越剧”的看法。
不超过50字。
2012年春季“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近日在京举行,来自全国310余家影视制作和播出机构,就365部电视剧作品进行了产品交易。
在280余部新剧中,涵盖了古装、年代、现实、军事、武侠等类型。
而应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宫斗剧、穿越剧已基本退出市场。
二、阅读与鉴赏(共55分)
(一)、古诗词鉴赏(8分)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1、试分析上片“草色烟光残照里”一句的意境。
1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也借用这一句来形容“第二境”。
请结合全词,分析这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①,决以蓍②,怀英遇“坎”③,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④,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
“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义端曰:
“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⑤,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
“我缘主帅来归朝⑥,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俘行在⑦,斩安国于市。
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
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
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
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释]①筮(shì
):
占卜。
②蓍(shī):
一种草。
古人用来占卜。
③坎.离:
均为卦名。
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
④掌书记:
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
⑤青兕(sì
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
兕:
雌性的犀牛。
⑥缘:
因为。
归朝:
归顺南宋朝廷。
⑦行在:
皇帝所在的地方。
《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少师蔡伯坚师:
以……为师.
B.说下之下:
使做……的下属
C.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
期:
期望
D.留守叶衡雅重之雅:
非常,很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始筮仕,决以蓍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弃疾为掌书记廉颇为赵将
C.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张衡善机巧,尤致于天文阴阳历算
D.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自书典所记,未有之也
15.选出对文段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
辛弃疾奉命追逃,不顾义端的求饶,杀了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赞许。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任命耿京为天平节度使,但这时耿京已被张安国和邵进杀害了。
C.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
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却未被采纳。
D.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及《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
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2)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三)断句(3分)
17、用斜线(/)给下面划线部分的文言文断句:
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油菜花
张承志
我从来不会留意,在哪儿开什么花。
虽然,遇上好看的花,也会眼前一亮,心中一动涌起一股爱怜,但那会很快过去,随时光遗忘干净,而不会总惦记着它。
花简直也是一种流水,喧闹地斑斓一时,又突兀地枯败殆尽;
让我这样的人,不仅没养成对花的癖好,甚至全无花的常识。
然而莫名地,我这花盲,却与一种花暗中有了什么关系。
不分冬夏无论南北,我与它到处相遇。
它使我不得不想:
为什么到处都总碰上它呢?
它就是油菜花。
1
那年在河州,算来该是六月的日子。
只记得积石山一面拽下两千米的坡麓上,鲜黄的油菜花一片接一片。
那儿是河州城的西南乡,保安人的聚居地。
那一次,宿地是名气挺大的梅坡,我们兄弟三人,小住在丁生智的老家。
每天,屏障般的积石山壁立西天,山麓上仿佛被一层紫色镀染。
当学生时就听熟了的保安三庄,低踞在薄薄的暮霭里。
除了托茂、康杨、一半的裕固,保安人是一支比较小的,说是古代蒙古语的遗民。
虽知道已经无望用蒙语交流,但我还是喜欢和他们“对词儿”。
此来无甚大事,只是休养身心,听掌故、记蒙语、访教门。
我喜欢沿着旺盛的小麦田,瞟着山体微蓝的积石大山散步。
油菜花,正在远近的凹地坡麓上怒放,那一派浓烈的黄色,给我说不清的振奋。
那是我留意了它的头一次。
在贫瘠、不公、阴暗的季节,油菜花突然跳了出来,给大地涂满了泼辣辣的亮色。
宛似热烈的希望,忽然间公开在满山遍野。
山脉横亘在青藏高原的前沿,造物主的巨笔饱蘸鲜黄,涂抹遮断眺望的大山。
无论谁都禁不住浮起的快意:
一块块的黄彩,闪烁引诱,扫荡了心底的阴愁。
再吃清油的锅盔,炒成的洋芋菜——滋味不一样了。
味重色浓的清油,在盘底积了薄薄一层黄色。
它确实香,嘴里知道,但说不来。
我猜,哪怕你洋包装色拉油流行超市,某一天,若是锅里换了别的油,西北五省的汉子会齐齐地放下碗,“嗯?
”一声,大惑不解。
我一直没造访过油坊和水磨。
我对油菜花的好感,只为它带来的明亮视野;
虽然我模糊知道,对农民来说,满山的油菜地只是为了榨油卖钱。
2
忘了问问广东湖南是否也种油菜花。
估计答案是肯定的;
只是怪我一直没有留意,没有把它们与西北联系。
既不留心,此刻也就写不出湖广的花期,更不知它们与百姓的纠葛了。
但我还是觉得在南国它不会这么重要,因为南国大概用不着以它装扮风景。
知道的只是:
四川的油菜花在2月就开满了。
那年从川北的剑阁栈道东行,在苍溪的白龙江上,我遇上了被油菜田斑驳点缀的红军渡。
于我而言,大巴山是个陌生的新词,面对着它,我心里留着一丝谨慎,只想浅浅地初探。
比起大西北,这里的油菜田零散而且破碎,难得看见绵延起伏的大片黄花。
直陡陡的断崖坎,巴掌大的三角地,都被四川农户见缝插针地种上了油菜。
它们明灭闪烁,从向阳处到背阴坡,从低矮的山脚到高高的山顶,依着几天的节气跌差,次第分批,有条不紊地开放。
在川东北眺望油菜花,感觉多少有一点异样。
也许因为突兀地走到了苍溪渡口,我总把这倔犟的花,与悲剧的红四方面军联想一起。
他们突然就抛弃了依托,离开了根据地。
他们几步就迈进了松潘草地,接着走进了一部长长的悲剧。
确切地说,在四川,我为2月的油菜花开感到不可思议。
因为远在青海的祁连,花的满开,要等到7月上旬——流落祁连的红军,一定也曾对7月的油菜花季惊奇过,我深信不疑。
世上油菜花种植最多的地方,也许是青海门源。
那里有一望几十万亩的大面积油菜田,沿着一字并肩的祁连雪山,浩荡的金波一望无际。
门源创建了“油菜花节”,日子定在了7月10号。
这日子与四川的2月实在差得太远了!
我意识到:
油菜花是中国地理的标志花。
花期的剧烈跌宕,如世间的峻险无常。
从剑阁到松潘,在岩石缝隙,在高高山顶,那一块块鲜黄确实不合时宜。
它开在贫瘠的土壤上,它宣布着异端的思想。
我忽然想,若是没有油菜花,不仅那些牺牲的红军,包括我们都会觉得太寂寞了。
这不起眼的小花,它藏着奇异的隐喻,挑逗人莫名的激动。
谁知是在四川还是在青海?
反正,我与这种花结成了某种关系。
3
这一次到汉中,当又一次看见山上块块涂黄的时候,我心里主要是地理的兴趣:
这儿可是南方北方的分界;
油菜花,你这地理的标志花,我倒要看看你开在几月!
来汉中的目的,是想到城固县去,打听上世纪60年代从阿尔巴尼亚引进的橄榄树的下落。
写《幻视的橄榄树》时,一位老专家写信来教给我一个重要知识:
秦岭白龙江是气候的分界线。
橄榄——那神圣的和平树,它在中国尝试栽种的伟大实践,其最北端就在秦岭的南麓、陌生的城固。
但是没料到,在陕西城固,无论市民农民,提起橄榄树,人人一问三不知。
这和把好不容易完成了驯化,并把树种到尺粗的成果砍了个精光的四川广元,恰恰是南北一对。
在广元,我们在公园找到了石鼓似的断根;
在城固,只看见一个植物园里有橄榄树的广告。
只遗憾没有去城固县林业局。
我留了一线念想:
受到冷落的橄榄树,一定还悄悄躲在国家的苗圃,怅然望着满山的油菜花。
我说不清对油菜花究竟是不满还是理解——正是油菜花,挤走了橄榄树的种植。
急功近利的中国人,等不及橄榄油普及锅台的未来。
但是从四川到汉中,在陡峭破碎的坡地上染黄的油菜花,意味着菜子油依然是中国农民的经典食品。
橄榄树以及它的神圣背景和传奇的油,进入每年都被油菜花从南到北依次占领的中国——还需要一些时间和机会。
与其说和一种植物莫名地结了缘分,不如说不自觉地了解一些植物的知识。
这是一次小小的学习,但也横跨着宽广的地理。
我喜欢油菜花,不单因为它是最适合中国农民的油料;
也因为它点缀了我的长旅,装饰了一路旱渴的风景。
即便如此,当我发现它真的沿着纬度,次第接续,一分分攀升一般地开花,成了中国大陆上花期拖延最长、南北种植跨度最宽的一种花——心里真是又惊又喜。
油菜花——它随风散洒,遇土生根,落雨花开,安慰天下。
它从南向北,逐省逐县,点缀贫瘠的大地,添补百姓的生活。
它虽不鲜艳,也不名贵,但唯有它,与我形影跟随,相伴了一场。
18、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油菜花”的特征。
(5分)
19、解释文中划线句的含义
(1)在贫瘠、不公、阴暗的季节,油菜花突然跳了出来,给大地涂满了泼辣辣的亮色。
(2分)
(2)这不起眼的小花,它藏着奇异的隐喻,挑逗人莫名的激动。
20、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结合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21、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钟声意象
法国画家米勒有一幅名画《晚钟》,画面上,一对青年夫妇正低着头默默祈祷,夕阳微弱的光线从背后投射过来,隐约可以看见他们沉寂而严肃的面容。
画家抓住人物特定时刻的动作进行描绘,用以表现绘画语言无法描述的声音形象。
注视着他们祈祷时沉静的身影,我们耳畔仿佛回荡着田野远方传来的钟声,那是缥缈、崇高、具有宗教意味的钟声。
其实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钟声最初都是一种宗教性的音乐信号。
不同的是,西方的宗教传统自始至终贯穿下来,在中国,钟声的内涵却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钟在中国最初用于宗教祭祀仪式,这种钟声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恐惧、松弛和宗教性迷醉;
也用于准宗教性的战争仪式,表达一种慷慨悲凉、置生死于度外的情感。
原始宗教功能在中国文化中衰退以后,钟声转而与庆典活动相关,造成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比如《诗经•关雎》中的“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是婚庆场合的钟鼓。
后来这类钟声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并具有了一定的装饰意义,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指的就是这层意义。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钟声的影响便由堂庙而入于山林古刹。
寺院的钟声被赋予了一切皆空的佛教思想,逐渐变成人们反省、忏悔和探视内心、领悟生存的象征,也成为古典诗歌中频繁出现的意象。
中国古人写“钟声”的诗句很多,其中多有脍炙人口的佳句。
“钟声”以其特殊的存在方式,构成古典诗歌中一个独具兴味的审美意象。
素有“诗佛”之称的唐代诗人王维佛学修养深厚,对于佛教“空”的本质有深切领悟,古典诗学的钟声意象在他的诗中得到最为完美的表现: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过香积寺》)
促织鸣已急,轻衣行向重。
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谷口疏钟动,渔樵唯觉稀。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归辋川作》)
回荡在云雾缭绕、古木参天的深山里的钟声、秋雨之夜遥遥传来的断续钟声、震响暮色笼罩的山谷的钟声……这些钟声来自远离红尘的地方,穿透灵魂,召唤着人们回首青山白云,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
这种具有强烈佛教色彩的钟声意象在古典诗歌中随处可见,比如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中,以“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表现蜀僧的琴声带给诗人的强烈净化效果:
僧人临水弹琴,琴声正如流水,洗去听者心中的尘想俗念;
琴声余响袅袅不绝,与霜天寒钟融合在一起,更让人有泠然超脱俗世之感。
为了强化钟声这种听觉意象所特有的余音绕梁效果,也由于中国古典诗歌格外讲求韵外之致,钟声意象常常出现在诗歌的末尾。
我们分析下面这首诗: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诗人乘舟远游,晚泊庐山附近的浔阳。
东晋名僧慧远曾在此山东林寺居住三十余年,结白莲社弘扬佛法,诗人对其非常仰慕。
几百年后,日暮时分,诗人只听到东林寺中传来悠扬的钟声。
一个“空”字,表现了高僧已逝、钟声空闻、诗人内心无限怀想、惆怅的复杂感情。
以钟声收束全篇的诗歌还有许多,象岑参《因假归白阁西草堂》“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贾岛《雪晴晚望》“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当然,还有张继那首著名的《枫桥夜泊》。
钟声之所以对人的心灵产生其它音响无法比拟的警示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钟声昭示着时间。
僧侣以暮鼓晨钟为其每日必行的功课,古代也以钟鼓为报时的工具之一。
钟声指示的时间一为日常时间,比如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中“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钟声提示久别重逢、热烈交谈的亲人黄昏的来临、时间的流逝;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作为送别的背景,暮雨钟声中的送别让人黯然销魂。
相比之下,午夜梦回,深宵无寐,耳畔的钟声更让人情何堪!
李商隐的《无题》诗首联即为“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首句凌空而起,表现梦境的恍惚与短暂、梦醒后重寻无处的凄凉;
次句宕开写景,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的钟声。
月光的空幻、钟声的空幻,只是越发证实了梦境的虚幻。
宋代词人晏殊的《玉楼春》表现思妇情怀,最为人所称道的一句“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五更钟声惊破残梦,窗外飘着的春雨润湿花瓣,带着离愁片片坠落。
以雨声钟声渲染离愁,婉转缠绵,深情一往,让人回味无穷。
与提示自然时间相比,钟声更大的魅力在于,它常常作为精神时间的信号,展示出生命在时光中消耗、磨损的程度,从心灵深处提醒人们夕阳西下或黎明到来,提醒人们旧的结束或新的开始,引导人们思索“我们向何处去”或“何处是归程”等精神归宿的问题。
刘禹锡有一首《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遂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
雷雨江湖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
十年楚水枫林下,今夜初闻长乐钟。
永贞革新失败之后,刘禹锡远贬朗州,十年后奉召返京,宿于长安近郊的驿站,听到皇宫之中隐约传来的钟声,百感交集,写下这首诗。
他年轻时代曾经在朝为官,皇宫的钟声自然并非第一次听到,但此处却用“初闻”二字,是说自己十年放逐生涯之后,今夜又开始听到长安宫中的钟声。
这钟声是那么熟悉,却又是那么陌生;
这钟声,唤起他对往昔快意生活的回忆,也让他产生人生恍然如梦的感慨;
这钟声,让他重新咀嚼“十年憔悴武陵溪”的痛苦,也触动他对同遭贬逐、已经逝去的朋友的悼念;
这钟声还让他想到长安就在身边,朝廷就在眼前,让他意识到自己仕途之上也许即将出现新的转机……“今夜初闻长乐钟”,既非纯粹景语,亦非全是情语,它言浅语直,寓情于事,轻轻一笔,则千种心事,万般滋味,尽在钟声之中。
钟声那缥缈而又严静的音律,最易和风尘碌碌、疲倦惆怅的心情结合在一起。
它安慰着现实世界中遭受挫折、漂泊流转的人们,将其引入无限空阔的精神世界。
钟声回荡在诗句之间,也震彻诗人的灵魂。
严格地说,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钟声尽管多是来自佛寺,但是它们已部分地失去佛教内容,可以看作一种审美化的宗教幽灵。
它表示着时间,更表示着一种特殊的时间;
它表达了现实存在,更蕴藏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命运感,直到今天,仍然有着特殊的审美意义。
2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钟声意象出现在诗歌的末尾的好处有二:
一是强化钟声这种听觉意象所蕴含的“余音绕梁”的效果,二是全诗因此才得以衍生出韵外之致,达到令人读罢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B.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钟声大多是佛寺钟声,由此可以印证“钟声最初都是一种宗教性的音乐信号”的说法。
C.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佛寺钟声”,大多具有强烈的佛教色彩,也部分地失去佛教内容。
很多时候,它表示着时间,也蕴藏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命运感。
D.无论东西方,钟声最初都是一种宗教性的音乐信号。
不同的是,在东方,钟声的内涵有延伸和演变,而在西方,钟声的宗教意味自始自终都传承延续着。
23.结合文章,下列关于中国古典诗文中“钟声”的解读无误的一项是:
A.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中的“钟鸣”,是聚会、庆典上的钟声,营造出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同时,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B.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中“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的钟声,都作为送别的背景,渲染出离别时黯然销魂的伤感哀愁。
C.在李商隐的《无题》诗首联“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和宋代词人晏殊的《玉楼春》最为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