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复习第五章强化训练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5693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复习第五章强化训练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政治复习第五章强化训练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政治复习第五章强化训练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政治复习第五章强化训练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政治复习第五章强化训练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复习第五章强化训练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

《考研政治复习第五章强化训练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复习第五章强化训练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复习第五章强化训练题 含答案Word下载.docx

  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

  7.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

  8.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9.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传统意识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11.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

  A.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B.意识形态具有历史性

  C.意识形态具有能动性D.意识形态具有逻辑性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面临环境被污染,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

  A.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B.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

  C.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社会发展的方向

  D.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

  2.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

  A.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活动的承担者

  C.人口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D.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3.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D.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4.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是

  A.自然规律是由客观物质和力量决定的,社会规律是由人们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B.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C.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

  D.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社会规律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人类社会之后才产生的,它存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

  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是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取方式

  B.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6.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这是因为

  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B.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C.它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7.生产关系和阶级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是阶级划分和阶级结构的基础

  B.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关系产生的直接原因

  C.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主要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关系

  D.生产关系体现着阶级关系

  8.下列各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A.思维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B.艺术、法律、政治思想

  C.小说、诗歌、戏剧

  D.哲学、道德、宗教

  9.以下哪些观点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B.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或迟或早必然要相应变化

  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D.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阶级性

  10.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表现在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的发展归根到底由社会存在的发展所决定

  C.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是阶级利益的反映,具有阶级性

  D.不同的意识形态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地位

  11.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法国在哲学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D.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12.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有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有根本不同于社会存在的独立的历史

  C.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其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1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功能表现在

  A.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B.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C.引导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

  D.创造先进的生产力,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三、辨析题

  1.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3.国家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4.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指导思想必然是多元的。

  5.“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6.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

“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四、分析题

  1.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这一原理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2.试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原理,并说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文化的本质和功能的基本观点,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4.党的十六大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号召,并指明了前进的正确道路。

这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请分析三大文明提出的哲学依据以及三大文明之间的关系。

  5.材料1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而耕地只占世界耕地的7%,从1980年到1996年,粮食产量增长23%。

近几年每年净减少耕地面积在300万亩至500万亩左右。

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3;

过去10年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15.9%;

由于过度采伐,现有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4%;

由于水资源短缺,部分城市缺水严重。

在全国500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大城市缺水,其中4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又存在着大量的使用浪费,而且对资源的再生利用不重视,废钢铁废金属回收利用率只有30%,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材料2

  社会是人的社会,历史是人的历史。

我国人口众多、底子薄,人均自然资源还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口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必须大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1,说明历史唯物论关于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

  

(2)根据材料2,说明历史唯物论关于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

  (3)综合材料1.2,说明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什么样的战略?

  答案、解析与内容链接

  1.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生产力科学含义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4页知识点二、1.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及特点

  [解析]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与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满足社会需要并与之相协调发展的客观物质力量,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只有C项符合题意。

  2.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解析]这是马克思的一个论断。

这个论断不是讲B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不是讲C项“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顺序性”,更不是说D项“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而是在谈生产工具的重要作用。

生产工具不仅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还是划分不同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所以,A为正确选项。

  3.C

  [考点点拨]本题考核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及作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5页知识点二、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解析]生产力要素分为实体性要素和智能性要素,包含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属于实体性要素。

科学技术属于智能性要素,它可以渗透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并引起这些基本要素的变化,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因此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4.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国家本质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7页知识点三、2.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解析]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其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当然它同时也具有其他如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但仅把国家看作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却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故本题中的D项准确反映了这句话的含义。

  5.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划分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标准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7页知识点四、1.观念结构的含义和构成

  [解析]社会意识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根据社会意识的承担者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根据是否有理论体系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对社会意识形式又根据是否反映经济基础而划分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二者的原理在于“前者反映经济基础,后者不反映经济基础”。

所以选C。

  6.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的核心地位。

  [解析]四个备选项中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表现形式,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A项“政治法律思想”,因为政治法律思想与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是对经济基础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如B项“道德规范”、C项“文学艺术”和D项“哲学思想”都要通过它才能与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故选A。

  7.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的本质及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7页知识点四、2.意识形态的本质,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解析]该题有一定的难度。

考生很熟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具体回答社会意识主要是对社会存在哪些部分内容的反映,则不一定清楚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生产方式,那么,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也主要是指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所以选A。

B、C、D三项为迷惑项,应排除。

  8.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本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8页知识点四、3.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

  [解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历史观的标准。

凡认为社会存在归根到底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

凡认为社会意识归根到底决定社会存在的,则是历史唯心主义。

因此D项正确。

  9.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中的重要决定作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3页知识点一、2.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的基础

  [解析]题干中所提供的四个选项都是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条件,但“根本”条件则是生产方式。

马克思说: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

”解答此题如果不抓住题干中的“根本条件”这一关键词,则很难选出正确选项C。

  10.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掌握。

  [解析]在四个选项中,B项“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项“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D项“它具有历史继承性”是社会意识,既包括先进的社会意识也包括落后的社会意识所共同具有的特点,而A项“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是先进的社会意识所独有的特点。

也正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从整体上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知应选A。

  11.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新增知识点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解析]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这是二者的本质差别,故选A。

  1.A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2页知识点一、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地理环境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它能影响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从而直接影响生产的发展进而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A和D项正确。

历史唯物主义承认地理环境的好坏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但它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B项),也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更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C项)。

因此,选AD。

  2.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把握。

  [解析]人口因素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是指生活在特定地域内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们的总和。

选项A.B.C都正确说明了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正确答案。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夸大这种作用,把人口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D项正是说明人口因素不起决定作用的,也应该选。

所以,四个选项全部符合题意。

  3.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实践本质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3页知识点一、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这一著名论断揭示了人的实践活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首要地位和决定作用、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A.B两项明显是错误选项,应将其排除。

只有C和D项才符合题意。

只要考生明白实践既不是社会历史的客体,也不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更不是社会历史的本体,该题也就容易了。

  4.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4页知识点一、4.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解析]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人们自己创造的,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和社会规律实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社会规律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人类社会之后才产生的,它存在和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并同人的自觉活动相互作用,而自然规律则是自发实现的,它存在于自然界之中,C和D两项正确。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作为规律来说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为此可排除A、B两项。

  5.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生产方式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3页知识点一、2.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解析]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基础,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物质生活的重要条件,物质生产的具体样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制约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决定着社会的性质、社会形态的更替。

ABCD都是正确选项。

  6.A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5页知识点二、4.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解析]在生产关系之要素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

它决定了人和物在生产中的结合方式;

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也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和消费方式。

据此分析可知应选ABD。

选项C颠倒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应排除。

  7.A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

  [解析]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从其实质看,它也是一个经济范畴。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由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生产关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中主要是阶级对立关系,由以上分析不难得出A.B和C项都是正确选项。

D项的干扰性较强。

  8.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意识形态具体形式的掌握。

  [解析]解答此题应首先明确意识形态是思想上层建筑,是反映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的观点体系,都不同程度的带有阶级性。

据此可判定B.C.D三项属于意识形态,为正确选项。

A项“思维科学、逻辑学、语言学”是思维科学,它们都没有阶级性,也不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

因此,不属于意识形态。

  9.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

  [解析]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最根本的分歧。

题干中的选项全都是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为正确答案。

  10.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关系的原理。

  [解析]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最根本的分歧。

此题是个全项选择题,四个备选项已基本说明了该原理。

与该原理相关的正确表达还有“社会存在的变化迟早要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

本题应选ABCD。

  11.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体现的理解。

  [解析]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意识不一定是最先进的,同样,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意识却不一定是落后的。

材料很明显的表明了D项“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也就是说C项“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当然,C、D两项都是B项“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

所以,选BCD。

A项的表述有误,故排除。

  12.A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决定作用前提下的相对独立性,虽然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的同步性,但却不能为此否认B项“社会意识有根本不同于社会存在的独立的历史”,不管是滞后的还是超前的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应排除B项。

A.C.D三个选项都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为正确答案。

  13.A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9页知识点四、4.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解析]A、B、C三选项都是正确的表述,符合十六大的精神。

因此,为正确答案。

文化作为观念形态本身不能创造生产力,也不能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故排除D项。

  1.[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7页知识点四、2.意识形态的本质,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答案要点]

(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不在于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并不否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例如,黑格尔就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不过他把规律说成绝对观念所固有的。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上。

  

(2)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心史观则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二者的其他对立和分歧都是由这一根本对立派生和发展而来的。

可见,上述命题是不正确的。

  2.[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及其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答案要点]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

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3.[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国家的本质的理解和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