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5558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A(?

B(g)+C(s),且达到平衡,当升高温度时,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变大,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A为非气态

B.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A为气态

C.若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则该平衡不移动

D.压强对该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6.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的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A.加入KHSO4固体B.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D.加入KNO3固体

7.为了探究

溶液和

溶液的反应是否存在一定的限度,取

溶液中滴加

溶液5~6滴,充分反应。

下列实验操作能说明该反应存在限度的是

A.再滴加

溶液,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产生

B.再加入

振荡后,观察下层液体颜色是否变为紫红色

C.再加入

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

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D.再加入

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血红色

8.已知Zn+H2SO4=ZnSO4+H2↑下列措施能使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的是

A.将锌粉替换为锌片B.向反应的溶液中入氯化钠溶液

C.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温度升高D.向反应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钠固体

9.一定温度下体积固定的密闭中的反应A(g)+3B(g)

2C(g),下列叙述不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B.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消耗2amolC

C.C的消耗速率是A的消耗速率的2倍D.B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或消耗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

C.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使条件改变,该限度都不改变

D.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

11.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团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

C(g)+D(g)。

下列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v正(B)=2v逆(C)B.每消耗1molC,同时生成1molD

C.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B、C、D三种物质的浓度之比为2:

1:

1

12.在2L的密闭容器进行某化学反应,反应物A的物质的量在3s内从2.0mol减少到0.8mol,则3s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6mol/(L·

s)B.1.2mol/(L·

s)

C.0.3mol/(L·

min)D.12mol/(L·

min)

13.反应:

4NH3+5O2═4NO+6H2O,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v(NH3)=v(O2)B.

v(O2)=v(NO)

C.

v(O2)=v(H2O)D.

v(NH3)=v(H2O)

14.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

NH3(g)+HI(g);

②2HI(g)

H2(g)+HI(g)

达到平衡时,c(H2)=0.5mol·

L-1,c(HI)=4mol·

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9B.16C.20D.25

15.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改变时,能判断反应3B(g)

2C(g)+D(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B.混合气体的压强

C.B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总质量

16.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数据是(  )

A.υ(A)=30mol·

L-1·

min-1B.υ(B)=0.3mol·

s-1

C.υ(C)=48mol·

min-1D.υ(D)=1.0mol·

二、填空题

17.(6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

在下列事实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分别为:

(1)夏天的食品易霉变,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

(2)在5﹪的H2O2溶液中加入1滴~2滴1mol∕LFeCl3溶液,很快产生气体。

(3)工业上常将固体燃料粉碎,以提高燃烧效率。

18.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aN(g)

bM(g),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____。

(2)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

(3)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字母)。

A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N,同时生成bmolM

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19.Ⅰ.某实验小组对H2O2的分解做了如下探究。

下表是该实验小组研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记录的一组数据,将质量相同的粉末状和块状的MnO2分别加入盛有15ml5%的H2O2溶液的大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结果如下:

MnO2

触摸试管情况

观察结果

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

粉末状

很烫

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5min

块状

微热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30min

(1)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有关。

Ⅱ.某反应在体积为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在0-3分钟内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右下图所示(A,B,C均为气体,且A气体有颜色)。

(3)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5)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A)=2v(B)b.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c.v逆(A)=v正(C)d.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6)由图求得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20.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3)若X、Y、Z均为气体,反应达平衡时:

此时体系的压强是开始时的________倍。

(4)若X、Y、Z均为气体,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恒容状态,向此容器中通入X、Y各1.0mol,则平衡向_______方向移动(填“正反应”或“逆反应”)。

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逆反应为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1.有可逆反应Fe(s)+CO2(g)

FeO(s)+CO(g),已知在温度938K时,平衡常数K=1.5,在1173K时,K=2.2。

(1)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双选,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变了B.c(CO)不变了

C.v正(CO2)=v逆(CO)D.c(CO2)=c(CO)

(2)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反应。

(3)若起始时把Fe和CO2放入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CO2的起始浓度为2.0mol/L,某温度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CO的浓度为1.0mol/L,则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4)若该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如果改变下列条件,反应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何变化(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升高温度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SO2和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和O2的浓度浓度变化分别为0.4mol/L、0.2mol/L,因可逆反应,实际变化应小于该值,所以SO2小于0.8mol/L,O2小于0.4mol/L,选项A错误;

B、S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的浓度浓度变化为0.4mol/L,该题中实际变化为0.1mol/L,小于0.4mol/L,选项B正确;

C、SO3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二氧化硫和氧气完全反应,SO3的浓度的浓度变化为0.4mol/L,实际变化小于该值,选项C错误;

D、反应物、生产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一个减小,另一个一定增大,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为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判断分析,从而得解。

2.B

20s内该物质的浓度变化为△C=1.0mol/L-0.2mol/L=0.8mol/L,

所以20s内该物质的反应速率为 

=0.04mol/(L•s);

3.B

【解析】试题分析:

①由于A是固体,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气态分子的系数相同,因此增加A的量对平衡移动不影响,该说法错误。

②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该说法错误。

③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发生变化,因此压强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但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该说法错误。

④增大B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

v(逆),该说法正确。

⑤催化剂只影响反应的速率,不改变反应的平衡,该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说法只有④,故答案选B。

考点: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也是易错点。

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同时需区分平衡移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4.B

A.分析浓度变化关系:

c(起始)/

c(平衡)/

0.10.30.08

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X、Y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所以反应中X和Y必然以物质的量之比为

消耗,因为平衡时X和Y的浓度之比为

,故

,故A选项正确。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应该和反应方程式中两者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故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

,故B选项错误。

C.由于起始时反应物X、Y按反应方程式中两者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投料,故平衡时X和Y的转化率相等,故C选项正确。

D.运用极限法,假设起始时Z的浓度为

,则

的最大值为0.14,而

,反应又是可逆反应,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B。

注意D选项用极限法计算,假设起始时Z的浓度为

,正反应能进行到最大程度,需要转化X的浓度为0.04mol/L,来计算出

的最大值为0.14。

5.D

A、因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平衡正向移动,A为非气态,根据ρ=m÷

V,m增大,V不变,所以密度增大,A正确;

B、因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A为气态,根据ρ=m÷

V,m增大,V不变,所以密度增大,B正确;

C、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由于C是固体,所以C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正确;

D、无论A的状态如何,该反应2A(?

B(g)+C(s)是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因此改变压强,平衡必然发生移动,D错误,答案选D。

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D

A、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加入KHSO4固体,氢离子浓度增大,氢气的生成速率加快,故不选A;

B、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粉,接触面积增大,氢气的生成速率加快,故不选B;

C、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铁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构成铁铜原电池,氢气的生成速率加快,故不选C;

D、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加入KNO3固体,相当于溶液中有硝酸,铁与硝酸反应不能放出氢气,不能使氢气的生成速率加快,故选D。

7.D

A.加入FeCl3溶液5~6滴,物质的量较少,由于有KI的剩余,滴加AgNO3溶液,肯定会有黄色沉淀生成,不能判断2Fe3++2I-⇌I2+2Fe2+是否存在限度,故A错误;

B.由于加入FeCl3溶液,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加入CCl4振荡后,生成的碘单质溶于CCl4而显紫红色,只能说明生成了碘单质,而不能判断是否存在反应限度,故B错误;

C.加入

振荡后,取上层清液,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存在氯离子,由于氯离子不参与离子反应,即氯离子始终存在于溶液中,所以不能判断是否存在反应限度,故C错误;

D.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血红色,由于加入FeCl3溶液较少,若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铁离子,说明该反应存在限度,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是否存在反应限度,应抓住铁离子是否完全反应这一关键点,因为根据题意,铁离子少,KI过量,只要检验到溶液中存在铁离子,说明铁离子没有完全反应,即可说明反应存在限度。

8.C

A.将锌粉替换为锌片减小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减小,A错误;

B.向反应的溶液中入氯化钠溶液相当于稀释了硫酸的浓度,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B错误;

C.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

D.向反应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钠固体不能改变氢离子浓度,不能加快反应速率,D错误;

答案选C。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

温度、浓度等均是外因,另外反应的类型不同,物质的结构不同,都会导致反应速率不同。

9.B

A.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说明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消耗2amolC,都体现的是逆向反应,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C的消耗速率是A的消耗速率的2倍,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B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说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B。

10.A

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故A正确;

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v=

,故B错误;

C.化学反应限度就是研究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即化学反应动态平衡,条件改变平衡发生改变,限度发生改变,故C错误;

D.在一定条件下,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可逆反应达到一定的限度,即平衡状态,达到的是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不为0,故D错误;

答案选A。

化学平衡状态具有逆,等,动,定,变、同六大特征。

逆: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等:

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

动:

平衡时,反应仍在进行,是动态平衡,反应进行到了最大限度。

定:

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速率保持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保持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变:

化学平衡跟所有的动态平衡一样,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由平衡变为不平衡,再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平衡,即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

同:

一定条件下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是从任一中间状态开始建立,只要外界条件相同,达到平衡时的效果都相同。

11.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平衡的标志,难度不大。

详解:

A.v正(B)=2v逆(C)可以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B.每消耗1molC,同时生成1molD,可以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C.因为在容积恒定的密团容器中,有非气体物质,所以当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说明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到平衡,故正确;

D.B、C、D三种物质的浓度之比为2:

1,不能说明下一时刻浓度关系,不能说明反应到平衡,故错误。

点睛: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标志中要注意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一定能分析出两个方向的速率,用不同的物质表示速率时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即可以表示速率相等。

12.D

3s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0.2mol/(L·

s)=12mol/(L·

min),故答案为D。

13.B

A.氨气、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

5,则

v(NH3)=v(O2),故A错误;

B.氧气与N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

4,则

v(O2)=v(NO),故B正确;

C.氧气与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

6,则

v(O2)=v(H2O),故C错误;

D.氨气与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

v(NH3)=v(H2O),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C

达到平衡时生成c(H2)=0.5mol·

L-1时,消耗c(HI)=0.5mol·

L-1×

2=1mol/L则反应①过程中生成的c(HI)=1mol·

L-1+4mol·

L-1=5mol·

L-1,生成的c(NH3)=c(HI)=5mol/L,平衡常数计算中所用的浓度为各物质平衡时的浓度,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K=c(NH3)×

c(HI)=5×

4=20,故C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5.C

A选项,密度等于气体质量除以容器体积,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因此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

B选项,该反应是等体积反应,压强始终不变,因此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

C选项,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即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故C符合题意;

D选项,气体质量始终不变,因此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判断平衡的标志主要从浓度不再改变即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和“变后不变”的思想来分析。

16.B

A.υ(A)=30mol·

min-1,转化为υ(B)=0.25mol·

s-1;

B.υ(B)=0.3mol·

C.υ(C)=48mol·

min-1,转化为υ(B)=0.267mol·

D.υ(D)=1.0mol·

s-1,转化为υ(B)=0.25mol·

综上所述,反应最快的为0.3mol·

s-1,答案为B。

对比反应速率时,应转换为同一物质的相同单位后,再进行数据的比较。

17.(6分)

(1)温度(2分);

(2)催化剂(2分);

(3)接触面积(2分);

试题分析:

(1)夏天的食品易霉变,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是由于夏天温度高,冬天温度低,因此该现象是证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在5﹪的H2O2溶液中加入1滴~2滴1mol∕LFeCl3溶液,很快产生气体,证明FeCl3溶液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物质的固体颗粒小,反应的快,颗粒大,反应的慢。

工业上常将固体燃料粉碎,以提高燃烧效率是探究固体颗粒或固体的接触面积的影响。

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

18.2(t2-t1)×

Vmol·

min-1CE

(1)参加反应的N的物质的量为8mol-2mol=6mol,生成的M的物质的量是5mol-2mol=3mol,所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

b=2:

1,故答案为2:

1;

(2)由图可知,t1到t2时刻M的物质的量变化为4mol-3mol=1mol,v=

mol•L-1•min-1;

(3)A.平衡时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选项A错误;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选项B错误;

C.由于a≠b,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到达平衡,选项C正确;

D.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N,同时生成bmolM,都表示正反应速率,反应始终按此关系进行,不能说明到达平衡,选项D错误;

E.由于a≠b,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再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选项E正确;

答案选CE。

19.

(1)2H2O2

2H2O+O2↑

(2)催化剂的表面积

(3)2A+B

2C(写等号不得分)(4)0.1mol·

(L·

min)-1(5)cd(6)40%

(1)H2O2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2)实验结果表明,粉末状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剧烈,反应速率较快,故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催化剂的表面积有关。

(3)根据题给信息知A、B的物质的量随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小最后不变,C的物质的量随反应的进行逐渐增大,最后不变,则A、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反应为可逆反应,A、B、C的物质的量变化分别为2mol、1mol和2mol,则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2A+B

2C。

(4)根据公式v=△n/V△t计算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浓度变化量为1mol÷

5L=0.2mol/L,则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

2min=0.1mol·

min)-1。

(5)a.没有明确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