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二十三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广州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二十三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突破训练试题二十三 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古大贤闻人不渡海者何限,海岂必渡然后为快也!
”其性气屹屹不肯为人
屈类此。
然意度率直,内不为蹊径,遇所会意,欣然忘去,人亦以此乐之。
为说者曰:
“方石先生尝云:
天地如许大,中间可喜、可叹、可怪、可笑事何所不有?
可胜道哉!
”沈按察仲律尝值古直,询其邑里名籍不置,古直曰:
“公不须问,大抵奇怪人也!
”其亦善自道耶!
《周官》称四民,班固表人物列九卿等,魏晋以来中正第九品,予雅知古直,
然不能目其为何如人也。
作王古直传。
(选自《李东阳集》,有删节)
【注】①鐍(jué
):
锁闭。
②馆饩(xì
指塾馆的馈赠。
③矻矻(kū):
极度劳累的样子。
5.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乡人坐事者坐:
被罪
B.殴由吾名益彰彰:
显明
C.沈按察仲律尝值古直值:
肯定
D.予雅知古直雅:
平素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证明王古直“性气屹屹”的一项是()
①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②使赋日影诗成,纵之归
③群掾欲殴之,或俾自为计。
④一日遇诸途,竟被殴
⑤安能矻矻操朱墨,坐几案间乎!
”⑥然意度率直,内不为蹊径
A.①⑤⑥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古直年少时宁愿受侵害羞辱,也没有说出同乡的妻子儿女所在地,致使自己被投入刑
部监狱,此时已体现出他刚直不屈的性格。
B.王古直买了个泡灯放在谢馆,天天赏玩游戏。
后泡灯不小心碰碎了,他的内心竟然非常
不高兴,充分凸显了王古直性格直率的一面。
C.显灵宫道士请王古直主持学堂,馈赠待遇非常丰厚,但一个月后,王古直却不听他人的
劝说,执意辞职以避劳累之苦。
D.王古直在正统派人物的眼中,被认为是一位怪人。
他以特有的方式待人处世,也以特
有的方式自恃,透露出追求独立自主人格的时代要求。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尝主方石,方石以忧去,主林给事克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不吾强,吾安能为彼行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直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韩愈
公讳丹,字文明,姓韦氏。
公之父政,卒雒luò
县丞,赠虢州刺史。
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
举明经第,选授峡州远安令。
顺宗嗣位,诏拜谏议大夫。
刘辟反,围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
公行至汉中,上疏言:
“梓州在围间,守方尽力,不可易将。
”征还入议蜀事。
刘辟去梓州,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①,拜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
将行,上言:
“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
”上以为忠。
一岁,拜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
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
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
始教人为瓦屋,取材于山,召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场,度其费以为估,不取赢利。
凡取材瓦于官,业定而受其偿,从令者免其赋之半;
逃未复者,官与为之;
贫不能者畀之财,栽食与浆,亲往劝之。
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
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
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堤,老幼泣而思曰:
“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
”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
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
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且以为公名才能巨,治功闻天下,不辨则受垢,诏罢官留江西待辨。
使未至,月余,公以疾薨。
使至,辨凡卒所告事若干条,皆无丝毫实。
诏笞卒百,流岭南。
公能益明。
(选自《韩愈文集》,有删改)
注:
①高崇文:
唐代大将,刘辟反,统兵往讨,平定叛乱。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明经第第:
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B.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让:
移让
C.为重屋四千七百重:
重要
D.不辨则受垢垢:
污秽,耻辱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韦丹“治功”的一组是()
①征还入议蜀事②罢八州无事之食者
③为瓦屋万三千七百④筑堤捍江
⑤得田万二千顷⑥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辟造反围困梓州,韦公被任命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管理梓州,他认为此时梓州正处在包围之下,尽力守卫都很困难了,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就回绝了。
B.韦公被任命为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这三州都不是要害的地方,不如让它们归属河东,皇帝认为他很忠心。
C.韦公担任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后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并在集市上供应建屋的原料,不获取利润。
D.一名受到韦公惩罚的士卒诬告韦公违法,韦公因此被朝廷免职,但事后朝廷派人来调查,发现士卒是诬告,而这件事使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
(2)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
(3)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吉州学记
欧阳修
庆历三年秋,天子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
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
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责吏课,举贤才。
其明年三月,遂诏天下皆立学,置学官之员,然后四方万里之外,莫不皆有学。
学校,王政之本也。
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
《记》曰:
“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
”此三代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
宋兴盖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岂非盛美之事,须其久而后至于大备欤?
是以诏下之日,臣民喜幸,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
其年十月,吉州之学成。
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
今知州事李侯宽之至也,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
事方上请而诏已下,学遂以成。
李侯治吉,敏而有方。
其作学也,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
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而人不以为劳;
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不以为多;
学有堂筵斋讲,有藏书之阁,有宾客之位,有游息之亭,而人不以为侈。
既成,而来学者常三百余人。
予世家于吉,而滥官于朝,然予闻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
其勉于人者勤,其入于人者渐。
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至于礼让兴行而风俗纯美,然后为学之成。
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亲于教化也,故李侯之绩及于学之立,而不及待其成。
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殆以中止,幸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谒于学门,将见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
问于其俗,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
入于其里,而长幼相孝慈于其家;
行于其郊,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
然后乐学之道成,周览学舍,思咏李侯之遗爱,不亦美哉!
故于其始成也,刻辞于石,而立诸其庑以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治天下其要有几要:
关键
B.劝农桑,责吏课劝:
劝导
C.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须:
等待
D.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 中:
合乎
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宽治理吉州“敏而有方”的一组是()
①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②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
③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④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
⑤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⑥长幼相孝慈于其家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④D.②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朝天子深知教育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但在兴办教育时实施了分步推进的策略,首先发展农业生产,然后兴建学校。
B.作者以夏、商、周三代为先例,告诫人们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长期地陶冶教化,才能收到持久而深远的成效。
C.吉州原先的学舍是城西北的孔子庙,已不能适应天子兴办教育的要求,所以李宽到任后首先迁址,然后进行了扩建。
D.李宽在吉州兴建学校影响深远,在他去世之后,人们到州学游览,仍然深深缅怀并吟咏他遗留给吉州子孙后代的爱。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书山东河工事
张惠言
嘉庆二年,河决曹州,山东巡抚伊江阿临塞之。
伊江阿好佛,其客王先生者,故僧也,曰明心,聚徒京师之广慧寺,诖误士大夫,有司杖而逐之,蓄发养妻子。
伊江阿师事之谨。
王先生入则以佛家言耸惑巡抚,出则招纳权贿,倾动州县,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
河工调拨薪刍夫役之官,非王先生言不用也。
不称意,张目曰:
“奴敢尔,吾撤汝也!
”其横如此。
内阁侍读学士蒋予浦,王先生广慧寺之徒也,以母忧去官,游于山东。
伊江阿延之幕中,相得甚,奏请留视河工,有旨许之。
巡抚择良日,筑坛于公馆之左,僧、道士绕坛诵经者数十人。
巡抚日再至,蒋学士、王先生从。
及坛,蒋学士北面拜,巡抚亦北面拜;
王先生冠毗卢冠,袈裟偏袒,升坛坐,学士、巡抚立坛下,诵经毕,乃去。
如是者数月,河屡塞,辄复决。
其明年正月,王先生曰:
“堤所以不固,是其下有孽龙,吾以法镇之,某日当合龙,速具扫①!
”巡抚曰:
“诺!
”先期一日,扫具,役夫数百人维扫以须。
巡抚至,王先生佛衣冠,手铁长数寸,临决处,呗音诵经咒②。
良久,投铁于河,又诵又投,三投,举手贺曰:
“龙镇矣!
”巡抚合掌曰:
“如先生言。
”明日,水大甚,巡抚命下扫,众皆谏,不许,扫下,数百人皆死。
居数日,王先生又至,投铁者又三,扫又下,死者又数百人,堤卒不合。
张惠言曰:
余居江南,辄闻山东河工事,未审;
及来京师,杂询之,多目击者。
呜呼!
佛氏之中人,至此极哉!
书其事,使来者有所儆焉!
王先生既蓄发,名树勋,以赀入,待选通判。
本扬州人,或曰常州之宜兴人。
当其为僧时,故有妻子也,僧号嘿然。
嘿然者,亦其未为僧时号。
伊江阿谪戍伊犁,王先生送之戍所。
闻其将归谒选③云。
注释:
①扫:
同“埽”,指用石块、树枝等捆扎而成的堵决口用的填塞物。
②呗音诵经咒:
用和尚念佛经的声调念经文咒语。
呗,指梵音赞歌。
③谒选:
等候吏部选派。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母忧去官忧:
父母的丧事
B.袈裟偏袒,升坛坐升:
登、登上
C.役夫数百人维扫以须须:
同“需”,需用的东西
D.使来者有所儆焉儆:
警戒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与作者“佛氏之中人,至此极哉”的感叹直接相关的一组是()
①聚徒京师之广慧寺,诖误士大夫②巡抚命下扫,众皆谏,不许
③堤所以不固,是其下有孽龙④举手贺曰:
”
⑤投铁者又三,扫又下,死者又数百人,堤卒不合⑥当其为僧时,故有妻子也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⑥D.③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伊江阿作为堂堂巡抚,竟然被佛言耸惑。
在治理黄河决堤的过程中,充分暴露了其昏聩无能而又凶残专横的特点。
B.巡抚好佛,曾经做过僧人的王树勋受到巡抚的特别礼遇。
治理黄河失败后,巡抚被贬谪戍伊犁,而王树勋却交纳银钱取得做官资格,等候吏部选派。
C.蒋予浦是次要人物,曾是王树勋的徒弟,与巡抚伊江阿性情相投,治理黄河时到祭坛面朝北跪拜。
作者寥寥几笔,便把蒋予浦这一人物形象勾勒出来。
D.文章最后作者写伊江阿和王树勋的结局,不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流露出对清朝官场腐败的强烈讽刺。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
⑵伊江阿延之幕中,相得甚,奏请留视河工,有旨许之。
⑶王先生佛衣冠,手铁长数寸,临决处。
答案
1.C(值:
遇到)
2.A(②是说王古直才华横溢,③是说有人打算打他④是说他途中被殴的事实)
3.“执意辞职以避劳累之苦”是事实,但“不听他人的劝说”这一说法没有依据。
4.
(1)王古直曾经做谢方石的幕僚,谢方石因为父母中有人去世离开,他就给给事林克冲做幕僚。
(主:
给……做幕僚;
忧:
古代指父母的丧事;
林给事克冲:
给事林克冲)
(2)他不如我强,我怎么能替他做事呢!
(不吾:
不如吾;
安:
怎么;
行:
做事)
(3)王古直说:
“您不用问了,我大概是个奇怪的人吧!
”他也是喜欢自己的道路的吧!
(“大抵”前补充主语;
善:
喜欢;
道:
道路;
最后一句带有感叹语气)
附:
【文言文译文】
王古直,名佐,字仁辅,后来去掉车字旁叫甫,古直就是他所取的别号,他凭借此号流行于世。
居住在黄岩台,现在分到了太平县地界。
年少时作诗并练习行书草书,在京师漫游。
有他的同乡人因事犯罪,王古直到官府门前静侯案情。
官吏一起把所有静侯的人抓了起来,非常急迫地询问王古直的同乡的妻子儿女在哪里。
王古直宁愿受侵害羞辱,最终没有说出王古直的同乡的妻子儿女所在地。
后来把他送入了刑部大牢,他独自站在烈日下暴晒,也不和那些囚犯为伍。
有个主事李廷美觉得非常奇怪,翻检他的衣帽时找到了柯学士的一些诗,问王古直说:
“你能作诗吗?
”就让他以日影为题作诗,(一会)诗便作成了,李廷美就放了王古直,王古直作了长揖便离去。
管监狱的官吏都笑了。
然而王古直也因此获得了名声。
王古直和侍郎黄定轩,侍讲谢方石结为朋友。
王古直曾经做谢方石的幕僚,谢方石因为父母中有人去世离开。
他就给给事林克冲做幕僚。
王古直寄食京城三十年,没有仆人,没有置备锅碗器皿。
有五六个大箱子,其中只有几百幅诗卷画卷,中间存放着一壶酒,每天早晨拿出来喝一两勺,喝后再锁上后才离开。
上元节京城流行用烧干糯米做成的瓶子,可以灌水养鱼,旁边用蜡烛照亮,通透明亮很好看,民间称为炮灯。
王古直买了一个放在谢馆,天天赏玩做小孩子样的游戏。
一天,不小心碰碎了,内心非常不高兴,说:
“我一生的家当都在这,现在都没有了!
”正当他想挥写草书时,碰上小官吏来了,说:
“竟然败了我的兴致。
”许多小官吏想要打他,有人私下在计划。
王古直说:
“我本来也该被打,打架也使我的名声更加彰显。
一天在路上遇到了这些人真的被打了,他独自承受后离开,也不在意。
有人劝他谋官职,他大声说:
“我来京城难道是为了封官进爵吗!
”有人问,“为什么不参加科举呢?
”他笑着答道:
“哪能用约束小孩子那套来约束我。
”他曾经在酒馆,叹息道:
“这也是功名事业的一部分。
”显灵宫道士请他当学堂的老师,馈赠待遇非常丰厚。
过了一个月,突然辞职说:
“怎能劳累枯燥地坐在书桌前运用笔墨!
”林克冲到海外出使,想让他一起去,他没有答应。
有人问他原因,他说:
“他没有我强,我怎么能为他做事呢!
自古以来有名望的人不出海也不能限制他,难道一定要出海后才能很快发展?
”王古直的性格刚直不阿就是这样不愿向人屈服。
然而性情风度耿直,内心不会拐弯使坏,遇到自己喜爱的,会高兴得忘记离开,人们也乐意和他交往。
写这篇文章的人说:
“谢方石先生曾说:
天地如此之大,中间觉得喜欢,觉得悲叹,觉得怪异,觉得可笑的事哪里没有呢?
怎么能说得完呢!
”按察沈仲律曾经遇到王古直,询问他的地址姓名籍贯不停,王古直说:
“您不用问,我大概是个奇怪的人吧!
”他也喜欢自己的道路!
《周官》记录士农工商,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分古今人物为九等,魏晋以来有九品之制。
我一向知道王古直,但不能分辨出他是怎样的人。
于是为王古直作这篇传。
5.C(重:
重叠)
6.D(①个人经历;
⑥总体评价,与“治功”无关)
7.A(“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错,“易将”的意思是“更换将领”)
8.
(1)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
(既、以、爱)
(2)(如果)没有这道堤坝,我们的尸体或许要流入大海了!
(句式、其、句意通顺)
(3)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
(卒、当、果、遣)
参考译文:
韦公名丹,字文明,姓韦。
他的父亲名韦政,在雒县县丞任上去世,朝廷追赠虢州刺史。
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颜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
后参加明经考试合格,经过选定授以峡州远安县令的官职。
顺宗皇帝嗣位,下诏授以谏议大夫之职。
刘辟造反,围困梓州,皇帝下诏让韦公担任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
韦公走到汉中时,给皇帝上疏说:
“梓州现在正处在被包围的时候,他们正在尽力防守,这时不可以更换将领。
”朝廷征召他回来讨论蜀地之事。
刘辟离开梓州,韦公趁机将东川节度使之职移让给高崇文,自己被朝廷授予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之职。
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
“我所治理的三个州,并不是要害之地,不值得设置官职,浪费国家资财,不如让三州归属河东方便。
”皇帝认为他很忠心。
过了一年,被授予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之职。
韦公到任后,就计算家里的人数来接受朝廷的俸禄,把多给的钱都交给官府。
罢免了八州的无所事事只是白吃饭的人,来聚集钱财。
开始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把木材、陶瓦聚集到集市上,估计建屋的费用而定价钱,不获取利润。
凡是从官府领取木材、陶瓦的人,房子建好以后再交钱,遵从命令的人免除他们一半的赋税;
逃跑还没有归来的人,官府给他们将房子建好,贫穷不能购买材料的人官府给予他们钱财,用车装着食物和水,亲自到各处劝说他们盖瓦屋。
建造瓦屋一万三千七百间,建造两层的瓦屋四千七百间,百姓没有了火灾的忧虑,夏天潮湿就住在上层。
第二年,修筑堤坝保卫长江,长十二里,分散修筑闸门,用来泄出洪水。
韦公离职的第二年,长江洪水达到了与堤坝相平的高位,百姓老幼都哭着思念韦公的好处说:
“如果没有这道堤坝,我们的尸体或许要流入大海了!
”开挖池塘五百九十八口,从而获得田地一万两千顷。
凡是为百姓祛除祸害兴办有利的事都像是追求享受一样。
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
这个士卒上书朝廷告发韦公所做的若干条违法的事,朝廷正在严抓吏治,并且认为韦公是一位以才能闻名的大臣,治理地方的政绩名闻全国,不辨明是非就会蒙受耻辱,就下诏罢免韦公的官职留住在江西等待辨明。
使者还没有来到,过了一个多月,韦公因患病去世了。
使者到后,辨明士卒所告发的若干条事项,没有一件是真实的。
朝廷下诏鞭打这名士卒一百下,流放岭南。
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
9.B(鼓励)
10.C(⑤⑥均为作者希望看到的教育成效,而非现实情形)
11.D(“思咏李侯之遗爱”中的“遗爱”应为“在他离任之后”遗留给吉州子孙后代的爱,而不是“在他去世之后”,文中有“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亲于教化也”的提示)
12.
(1)前往任事的官员为设立学校而奔忙,把落在人后看成自己的耻辱。
(得分点:
“奔走”“就事者”的翻译和“后”的词类活用)
(2)吉州的士民全都拿出自家的钱财共一百五十万来资助建校。
“率”的翻译和谓语的省略)(3)年轻人搀扶着瘦弱的老人,力壮者在路上帮助他们背负物品(得分点:
“羸”“负荷”的翻译和介宾短语后置句式)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秋季,天子召见参与国家政事的八位重臣,询问他们治理天下关键的事有几件,哪些事在当今应该最先施行。
八位大臣都惊恐离位,伏地叩头。
于是诏书接连下发,鼓励耕织,并要求地方官员督促,同时推荐贤才。
第二年三月,又诏令天下所有州县都要建立学校,设置掌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这样以后天下各地,无不都有学校。
学校,是推行仁政的根本。
古代国家治理得兴盛还是衰败,就看它学校设立得兴盛还是衰败。
《礼记》中说:
“都城中有太学,城邑中有学校,乡里中有乡学,家族中有私塾。
”这是夏、商、周极盛时代非常完备的制度。
宋代兴起八十四年,天下的学校才能广泛设立,这难道不是盛大美好的事情,要等待长久之后才能达到非常完备吗?
因此诏书下发之日,官员和百姓都感到喜悦,前往任事的官员为设立学校而奔忙,把落在人后看成自己的耻辱。
今年十月,吉州的州学建成。
吉州原有孔子庙,在城的西北。
现在知州李宽到任,跟州中百姓商议将孔子庙迁移并加以扩建,作为学舍。
此事刚刚上报,朝廷建校的诏书就已经下发了,州学于是建成。
李宽治理吉州,勤勉而又颇有方法。
他建州学,吉州的士民全都拿出自家的钱财共一百五十万来资助建校。
所用人工累计达二万二千,而人们不认为劳苦;
它所用的优质木料和坚固砖瓦共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们不认为多;
学校里建有正堂、教室及各种设施,有藏书的阁楼,有宾客的专位,有游玩休息的园亭,而人们并不认为奢侈。
学校建成后,前来求学的人常常有三百多人。
我祖辈都是吉州人,而我在朝廷上做了滥竽充数的官,但我听说教学的法则,要从人的本性出发,不断地磨砺浸染感化教导,使人们逐渐走向善良。
对人的教育勉励经久不懈,教育就能逐渐地深入人心。
善于教育的人用孜孜不倦的态度等待着持久而深远的成效,直到知礼谦让的风气兴起盛行而风俗变得纯朴美好,这样以后才算教育取得成功。
现在州县的官吏不能长久地担任自己现任的职位却要对教育感化亲自去做,所以李宽的功绩只能显现在学校的设立,却不能等到教育的成功。
希望继任的人,不要废弃懈怠天子建校的诏令而使已兴起的州学中途停止,我如果某一天能得到机会荣归故乡,希望能到州学之门拜谒,希望见到的吉州读书人都能道德明净突出可以担任公卿;
问及吉州的习俗,婚丧饮食都合乎礼节;
走进乡里,就见幼对长孝敬,长对幼慈爱;
走到郊野,就见年轻人搀扶着瘦弱的老人,力壮者在路上帮助他们背负物品。
这样以后我就为教育方法的成功感到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