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讲义区域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5538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8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讲义区域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地理讲义区域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地理讲义区域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地理讲义区域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地理讲义区域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讲义区域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文档格式.docx

《高三地理讲义区域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讲义区域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讲义区域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文档格式.docx

区域内部也有差异

因地制宜,扬长

避短,促进区域

发展

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

性的特点

加强区域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

协调发展

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

其次是对同一地表空间,因研

究目的、角度、指标不同,可

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再次是

自然区划的指标是根据一定

的时间长度统计出来的,若时

间变化,地理界线也产生移动

因时制宜,在区

域不同的发展阶

段采取不同的政

二、区域空间结构

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________关系和________形式。

2.影响因素:

主要有_______________、社会经济活动、________、城市化水平、_____________和对外联系等。

3.分类:

_______地域和_______地域。

4.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

要素

农业

交通运输线路

城市和工业

城市群和工业区

形式

____

线状和_______

_______

______

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

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关系。

2.产业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

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__________,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3.变化

(1)特点

早期

__________比重大

工业化时期

_________比重大

城市化水

平较高时期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格局

(2)趋势:

劳动力由________向_____________转移。

释疑解惑:

根据区域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比重关系,可以推断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当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第二产业比重较大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当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且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比重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合理。

四、区域发展水平与空间结构演化

1.区域发展水平

(1)划分指标

①常用: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综合:

如人文发展指数,包括预期寿命、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划分类型

发达地区与________地区;

高收入地区,________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演化

(1)总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因素:

________、发展水平、________、历史文化等因素。

五、区域发展阶段

发展

阶段

特点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工业化城市化

处于_______阶段

加速推进

水平比较高

经济方面

发展水平_______,内部差异______,处于___________状态

表现出明显的__________态势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________的水平

产业结构

__________占较大比重,主体工业部门为_______工业和____________加工制造业

_________比重迅速上升,__________表现出加速发展趋势;

劳动力开始由_____向_______和服务业转移

____________占相当大的比重,_________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

加工制造业向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全面升级

区域空间结构

缺乏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

出现一系列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内部发展差异逐渐缩小

对外开放程度

对外开放_________,_________规模较小,典型的__________特征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考点一:

区域特征的形成和区域划分;

区域发展阶段

一、区域特征的形成和区域划分

1.区域特征的形成区域的众多特征中,最重要的是相似性(整体性)、差异性和联系性(开放性)三大特征,形成分析如下:

方法突破

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整体性是区域的基本属性,没有整体性也就没有差异性,没有差异性就无所谓开放性。

2.区域划分

区域整体性、差异性是区域划分的基础,根据不同的指标差异可划分成不同区域。

如我国的不同区域划分为:

指标

区域划分

自然要素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经济带、中部经济带、西部经济带

 

二、区域发展阶段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

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典型例题:

1.结合我国四个不同的区域:

①客家方言区、②东北地区、③华北平原、④浦东新区,完成

(1)~

(2)题。

(1)上述四个区域的概念,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①④

(2)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黑、吉、辽同被划为东北地区的原因是(  )

A.两者的位置相邻,地理特征一致

B.便于统一规划布局

C.从区域的整体性上看,两者在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很大相似性

D.从区域的开放性上看,东北地区的产业向蒙东转移

2.读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图,分析回答

(1)~

(2)题。

(1)该区域由发展阶段1→阶段2→阶段3,关于交通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交通运输线路的长度在增加B.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在增加

C.交通运输线路的密度在增加D.交通网络体系没有变化

(2)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  )

A.外围空间范围在扩大B.区域核心范围在减小

C.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D.区域经济发展由再生阶段转为成长阶段

3.能够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的是()

①位于东部沿海南部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

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田耕作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

作业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D.②⑦⑧

4.(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文综卷)右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

据此完成

(1)~(3)题。

(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

A.50mm   B.150mm

C.200mmD.250mm

(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1)A 

(2)B (3)D

5.(2009年高考广东卷)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

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持水土B.发展旅游

C.利于浇灌D.便于运输。

总结分析:

1.第

(1)题,①客家方言区是根据语言划分的;

③华北平原是根据地形划分的。

(2)题,蒙东和东北三省在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似性较强。

2.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长度、密度在增加,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

(2)题,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来看,该区域由区域中心、网络系统、外围空间三部分组成,且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非城市化范围减小。

区域经济发展一般依次经历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

巩固练习题:

读“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

1.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1∶55.3∶40.6,图中可以表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据此判断,我国产业结构在近期变化趋势是()

A.第一产业比重会有所上升B.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D.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变化

B.由原料导向型→技术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转变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4.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增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入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拓展练习题: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工业区。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速度很快。

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向长江三角洲迁移。

读下图回答5~7题。

5.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变化是

A.珠江三角洲的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下降

B.珠江三角洲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下降

C.长江三角洲的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

D.长江三角洲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

6.长江三角洲的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

A.一直比珠江三角洲高B.一直比珠江三角洲低

C.1996年后呈上升趋势D.2000年后超过珠江三角洲

7.下列不属于上述两图比重变化的区位因素是()

A.珠江三角洲政策优势下降

B.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下降

C.上海浦东新区开发

D.长江三角洲的科技人才优势

8.【例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8月31日新华网讯:

中共中央

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黑龙江调

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

把握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础战略

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

作用,围绕中心谋发展,汇聚力量促振兴。

庆林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振兴装备制造

业、建设好边境口岸、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材料二 

(1)据材料二分析,总体来说东北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____________全国平均水平,但东北三省国内生产总值及在全国的位次存在较大差异,位次较高的是____________ 。

(2)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3)和大多数传统工业区一样,东北老工业基地也会经历区域发展的四个阶段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当前处于      ____________阶段。

(4)如何借鉴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区发展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9.读图甲综合图,图乙中国东部沿海12省(市、

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

(1)~(4)题。

(1).图甲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内涵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读图乙可知,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区)(  )

A.河北水土配合最差B.广西水土配合最佳

C.水土配合总体较好D.越往北水土配合越差

(3).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地形B.气温、降水量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D.地形、土壤

(4).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10.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回答

(1)~

(2)题。

(1).2000年~2007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A.大城市发展快,中、小城市发展慢B.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

C.小城市发展快,大、中城市发展慢D.特大城市发展快,中等城市发展慢

(2).推动本地区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C.大量来自内地的流动人口的涌入

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11.(2010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图A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B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2: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

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_____,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

(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______。

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______、______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__________。

巩固提升

读下表数据,完成1~2题。

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

海拔(m)

纬度

经度

北京

31

39°

55′N

116°

24′E

兰州

1517

36°

03′N

103°

49′E

福州

84

26°

02′N

119°

19′E

甲地

110

34°

44′N

113°

42′E

乙地

1891

25°

04′N

102°

1.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右图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完成3~4题。

3.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Ⅰ           B.Ⅱ

C.ⅢD.Ⅳ

4.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2008年高考海南卷)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生产厂。

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家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

完成1~3题。

5.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  )

A.海运方便         B.市场潜力大

C.研发力量强D.生产成本低

6.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M公司第Ⅱ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地B.接近市场

C.接近研发中心D.接近国际航空港

7.天津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成为M公司第Ⅳ类供应商的是(  )

A.化工厂B.食品厂

C.电子元件厂D.家具厂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下图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8~9题。

8.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9.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10.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

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

11.(2008年高考重庆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主要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

(2)A开放地区大量出口农产品,简述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

12.(2009年高考江苏卷)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

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

项目    

A

B

人口(万人)

2239

3508

面积(平方公里)

27080

55375

耕地面积(千公顷)

989

2760

GDP(亿元)

16013

5276

城市化水平(%)

67.5

35.5

三次产业结构

2∶47∶51

26∶44∶30

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343

91

单位GDP能耗(千克标准煤/元)

0.26

0.54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

A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

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_______,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_______。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

巩固提升答案:

1-2解析:

由经纬度及海拔可知,甲地位于华北平原;

乙地位于云贵高原,冬不冷,夏不热,年内温差较小。

答案:

1.B 2.C

3.解析:

选C。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中只有西部地带呈上升趋势,西部能源丰富,加上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其能源自给率在升高。

4.解析:

选D。

东北地区本身需要大量能源,青藏地区则主要是太阳能、地热等不便输送的能源,水能也因其地势复杂不便开发,而西北地区的煤、石油和西南地区的天然气等便于输送的能源可大量输往Ⅳ地带。

5-7解析:

第1题,在解题时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对比分析北京和天津在四个选项中的差别,A项海运方便,对电子企业影响小,因为电子企业的运输方式往往选择航空运输;

B项北京的市场潜力比天津大,因为北京的人口更多,收入更高;

C项北京的研发力量具有绝对优势。

第2题,外资供应商提供的原料和元配件都是供应M公司的,其实就是M公司的配套企业,看重的是M公司形成的广阔的原材料市场。

第3题,第Ⅳ类供应商是国有企业,提供给M公司的是电子产品的原料和元配件,所以应选电子元件厂。

5.D 6.B 7.C

8-10解析:

第4题,解答本题应注意题干中对产业重心的理解,即产业重心的转移是一个全国产业重心的转移,而不是某一个区域产业重心的变化。

1986~2002年,①产业重心东西变化小,主要体现在由北向南的移动,符合第二产业南方发展迅速的特点;

②产业重心向东和向南移动,即南方和沿海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③产业变化较小,符合农业即第一产业重心的变化特点。

第5题,三次产业重心转移中,第一产业重心南北虽有波动,但移动不明显,第二、三产业重心由北向南移动,其中移动最快的是第二产业重心,即曲线①的变化情况。

第6题,三次产业重心的移动,第一产业移动小,变化趋势不明显,第二产业向南稍偏西移动,第三产业向东南移动趋势明显。

8.B 9.C 10.D

11解析:

(1)题,由图中可直接得出答案。

(2)题,A开放地区为闽南三角地带,其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从气候(热量、降水、光照)、地势、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

第(3)题,三城市对外开放的差异主要从三者的交通、资源、国家的优惠政策等方面分析。

(1)海岸 江河 铁路干线 边境

(2)热量丰富、降水充足,雨热同期;

地势较为低平,土壤肥沃;

河川径流丰富(水源充足);

濒临海洋。

(3)(甲城市)哈尔滨:

陆上对外交通便捷,靠近能源基地,工业基础好。

(乙城市)广州:

海运便利,经济技术实力雄厚,思想观念开放,著名侨乡,毗邻港澳。

(丙城市)拉萨:

旅游资源独特,民族政策优惠,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12解析:

(1)

(2)题,A区域位于沿海,交通便利,GDP、城市化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大学生数等方面A区域都优于B区域,说明A区域经济、科技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产业结构优,劳动力素质高;

B区域位于内陆省区,区际联系差,但本区煤、铁资源丰富,人口多,耕地面积大。

第(3)题,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引入资金和技术,有利于促进该区域资源开发,优化产业结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1)A区域:

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

交通便利;

科技发达;

产业结构成熟。

B区域:

劳动力资源丰富;

煤铁资源丰富;

人均耕地多。

 

(2)①③⑤ ②④ (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

加快工业化进程;

改善产业结构;

提供就业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