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5410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Word格式.docx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点Word格式.docx

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8、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1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1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1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4、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体裁介绍

“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其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

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诗写的虽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作品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chó

ng)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

n)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aò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qǐng)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hè

)。

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

)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wù

)见(xià

n)!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积水之处。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狠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安史之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实写叙述

如何能够得到千万间宽敞大屋,普遍地遮盖天下间贫寒的穷苦人(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

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满足了!

虚写抒情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被顽童捉弄以及屋漏雨湿贫苦状况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克已为人胸怀和崇高理想。

本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

这首诗由叙事和抒情两大部分组成。

诗的主旨全在篇尾的一段抒情,激情奔放如山呼啸,思想闪光似霓红丽天,可是诗人却从叙事入手,因事入情,借事抒情,抒情如水到渠成,孕足而娩。

理解背诵:

描写的: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叙事的: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抒情当然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因狂风侵袭了茅屋,描写茅屋飘飘洒洒,纷纷下坠景象的诗句是什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的诗句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哪句?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我衰老困窘的诗句是?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本文特点

1、 

全诗层次清晰,由上到下,由外到里,由自己推想到别人,条理分明。

2、描叙每一个中心时,选用精当材料,不枝不蔓,问题集中,主旨鲜明。

3、用语非常准确、生动、鲜明,“怒号”反映风的威力;

“飞渡”、“洒”、“挂”、“飘转”、“沉”描写茅草被卷走的各种姿态,活灵活现。

4、全诗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束缚,作者思想更加无拘无束倾泻出来,加强感染力

观刈(yì

)麦

 

白居易画像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郑州新郑人。

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盩厔县尉、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

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

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

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

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

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白居易诗歌名句辑录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卖炭翁》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放言五首(其三)》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1、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夜筝》

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13、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14、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买花》

1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16、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19、银屏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020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21、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写作背景: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题解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题原注云:

“时为盩厔县尉。

”盩zhōu厔,今陕西周至。

这是三十六岁的诗人于元和二年(807)任盩厔县尉时所写,是诗人早期一首著名的讽喻诗。

讽喻诗

1.讽喻诗的代表作是《新乐府》《秦中吟》

  2.诗歌的内容:

  A.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命”。

如《轻肥》《卖炭翁》。

  B.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如《江上渔者》《蚕妇》。

  3.讽喻诗的艺术特点: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于谕也;

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

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

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lǒng)黄。

  妇姑荷(hè

)箪食(shí

),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suì

),左臂悬敝(bì

)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cé

ng)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dà

n),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整块地的小麦都成熟了,盖满田埂。

 妇女们挑着食物,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被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被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全诗层次

全诗分四层:

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观刈麦》用写实手法,通过旁观农民刈麦,目睹农民艰辛的劳动场面,听了贫困村妇的悲惨诉说,表达了对农民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自己没有功德(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却过着富足生活的愧疚心情。

体现出白居易反躬自省,以已衬人的宽阔胸怀。

写作特点

1、点面结合,层层深入

2、叙事写心,细致入微

3、对比鲜明突出主题

理解背诵

《观刈麦》中体现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诗句: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观刈麦》中刻画劳动人民在农忙时节近乎变态心理(心里矛盾)的诗句: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句子是:

《观刈麦》中有一句与白居易的另外一篇文章《卖炭翁》中的一句"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都表达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这一句是:

《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请问听者"

悲"

从何来?

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观刈麦》中直接揭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