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2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二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文档格式.docx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2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二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12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二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削减风力,固定沙丘
C.抽取地下水,恢复地表植被
D.增加大气降水
B
扎草方格沙障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是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点题训练(20分钟,30分)
知识点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风沙带目前已达到270万平方千米左右,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30%。
目前沙化土地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已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长约4500千米,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
据此回答1~2题。
1.近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原因主要是( )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
B.人类工农业及其他生产活动
C.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区推进
D.全球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地面植被死亡
2.制止土地沙化速度加快的主要措施是( )
A.在沙漠分布地区适当发展绿洲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
B.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
C.加快南水北调,在干旱地区实施人工降雨,改善气候条件
D.定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增加土地的水分
1.B 2.B
本题组主要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西北地区地处干旱地带,目前的荒漠化成因中,人为原因是主导因素;
“三北”防护林是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为主要目的的生态工程,生物措施是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
读图,回答3~5题。
3.a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沙障是因地制宜治沙的典型
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促进植物生长,固定沙漠
C.沙障固沙成本低,应大规模推广
D.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但不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A
4.c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不包括( )
A.修筑公路 B.过度樵采
C.过度放牧 D.过度开垦
5.b地区农业应走的道路是( )
A.商品农业 B.粗放农业
C.生态农业 D.淡水养殖业
C
6.下图为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分析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
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
C.农作侵入牧区
D.土地生产力下降
“人口增长过快”是造成该区域土地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增加农民收入 ④调整农业结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8.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7.D 8.C
第7题,“退耕还林”减少了耕地面积比例,增加了林地比例,既调整了农业结构,又改善了相应地区的生态环境。
第8题,由图中位置可知,①为三北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②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作用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为沿海防护林,有抵御海风、保护海岸、农田的作用。
9.下列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 )
A.封沙育草
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D.设置沙障工程
A、B、C三项都属于生物措施,设置沙障工程属于工程措施。
10.关于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现有林地要积极发展林牧业
B.灌草地带可适当开垦荒地
C.已荒漠化的地方要加以保护
D.绿洲边缘荒地要用于植树种草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要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灌草地带应植树种草,发展林业和牧业。
已荒漠化的地方要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农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11.D 12.C
第11题,内蒙古高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
第12题,图中荒漠化推进的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与冬季西北风有关。
封沙育草是针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工程措施。
华北北部和东北部分地区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河北的“天漠沙丘”向东移动了大约1000米。
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
材料二 新疆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
(1)材料二图中三道防线中,林带主要发挥了________的功能,因此,绿洲地区的风速比沙丘地区________,蒸发量比沙丘地区________。
(2)简要分析一下荒漠化在社会、经济、生态、生产方面的危害。
(3)由图示可以看出,________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途径。
(1)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小 少
(2)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许多村庄、铁路、公路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②荒漠化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③荒漠化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3)恢复植被
14.读“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和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
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
(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加上__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__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2)在我国的沙漠中较难治理的是_______________沙漠,分析其原因。
(3)简述呼伦贝尔附近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
这些荒漠容易治理和利用的原因有哪些?
(4)分析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措施。
(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高大山地 青藏高原
(2)塔克拉玛干 水资源比较缺乏或者很难利用,几乎寸草不生。
(3)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水分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
(4)主要原因:
自然条件恶劣,干旱,风大,沙多,植被稀疏;
人口增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治理措施: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合理放牧,防止过度开垦,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
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加强管理,加强执法力度。
课后作业
时间:
45分钟 满分:
6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读“我国西北地区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20世纪70~90年代末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完成1~2题。
1.据图中信息分析,该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B.过度开垦
C.开采矿产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
A.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
B.实施人工降雨
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D.发展立体农业
1.B 2.A
第1题,图中所体现的是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土地面积变化关系图,根据图中信息分析,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人们过度开垦,导致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所以由图中信息可分析,该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B项正确。
第2题,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故治理荒漠化主要采取的措施也从恢复植被入手。
读漫画“如此汲水”,完成3~4题。
3.图示漫画主要说明( )
A.井越深,水质越好
B.水有多深,植被根系就能扎多深
C.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植被枯死,生态恶化
D.应以植被根系的深度作为掘井深度的依据
漫画的教育意义主要在于提醒人们应该珍惜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进而保护地表植被,防止生态恶化。
4.植被对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适应特征,我国西北内陆荒漠化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乔木是( )
A.白杨B.胡杨
C.红树林D.栎树
西北荒漠化地区的耐旱植物有胡杨、梭梭、沙拐枣等,其根系一般较发达。
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
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
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据此回答5~6题。
5.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
A.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土层和沟壑
B.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过渡地区
C.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特色窑洞景观
D.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
6.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
A.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
B.借黄土肥沃优势,发展了大规模机械化农业
C.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
D.通过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进行有效水土保持
5.C 6.D
文中“黄土地”即指黄土高原,然后结合这里的资源环境特色分析作答。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导致草场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实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读图,完成7~8题。
7.有关图示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的土地问题是草场退化
B.土地利用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
C.土地利用不当的后果是草原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D.草地退化会导致沙化面积扩大
8.针对上述土地利用问题,科尔沁地区恢复生态环境的正确措施有( )
①控制人口 ②发展经济、消除贫困 ③发展单一放牧,规定只放牧一个畜种 ④实行轮牧,严禁过度放牧 ⑤建设饲草料基地,改舍饲养畜为游牧 ⑥依法加强草原保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⑥
7.B 8.D
第7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加、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
第8题,要恢复草场生态,应控制人口、发展经济,轮牧,发展人工草场,保护草场。
读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9~10题。
9.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
B.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
C.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
D.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
由表可知,鸭池气候温凉,蒸发较弱,降水较多。
该地可以发展粮食种植,石漠化程度不是最严重的。
坡地比重较高,但低于花江,不是最高的。
该地发展种植业,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比另外两地短,所以效果最差。
10.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
B.重点治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畜牧业为主
C.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
D.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
石漠化地区的治理应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
对石漠化地区应全面治理,治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应以封山育林育草为主。
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可以减小人口压力,但不符合实际,会产生其他问题。
该地区降水较多,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不合理。
下图为“我国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3题。
11.三图按治沙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abc B.cba
C.cab D.bca
12.目前世界上许多沙漠边缘地区出现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B.滥垦滥牧,植被受破坏
C.任意开发矿产、生态环境破坏
D.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空气变干燥
13.为防治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在我国沙漠危害较严重的地区,建设的林业生态工程是( )
A.“三北”防护林
B.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
C.东南沿海防护林
D.西南岩溶地区生态林
11.C 12.A 13.A
这是一组人类治理沙漠示意图,从图示来看,c图是最早时期,表现在沙丘形态明显,陡缓分明,为流动沙丘。
从沙丘形态来看,缓坡为风来的方向,受重力影响,在风的去向形成陡坡。
荒漠化现象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一般形成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的过度放牧、垦殖等造成地表缺乏植被保护,风力作用使沙丘流动,形成流动沙丘。
从图示来看,植树种草是防治荒漠化进一步扩展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人类最大的生态工程建设是“三北”防护林。
2015年7月28日,第五届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开幕,主题为“沙漠生态文明、共建丝绸之路”。
结合下图回答14~15题。
14.库布齐沙漠( )
A.不受夏季风影响,风力作用弱
B.沙粒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
C.内部绿洲的水源主要为地下水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15.图中生产模式的特点为( )
A.科技引领,为技术导向型产业
B.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
C.产业链长,附加值低,但生态效益好
D.以第三产业为主,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
14.C 15.B
第14题,库布齐沙漠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能受到夏季风的影响;
库布齐沙漠的沙粒主要来源于古黄河冲积物和西北地区;
库布齐沙漠内河流很少且降水少,绿洲的主要水源为地下水;
库布齐沙漠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第15题,该模式在生产过程中,植树种草,改善了生态环境;
发展盐业、药材和饮料加工等产业,实现了产业多元化,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附加值),增加了牧民收入。
该模式不属于技术导向型,其附加值较高,以第一、二产业为主。
二、综合题(30分)
16.分析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5分)
相关研究表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我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沙漠的沙源均是祁连山北麓高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1)阿拉善高原的主要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巴丹吉林沙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此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2)黄土土质疏松,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该生态问题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3)如何防治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
(1)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干旱 荒漠化(沙漠化)
(2)水土流失 气候变干旱,土壤养分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地势起伏增大。
(3)植树造林,保护现有植被,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利用土地。
第
(1)问,阿拉善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巴丹吉林沙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干旱的自然环境,此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
第
(2)问,黄土土质疏松,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易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地势起伏增大等。
第(3)问,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可从植树造林、保护现有植被、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利用土地等方面入手。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等。
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
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
(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
(3)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
(4)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
(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
降水集中,多暴雨;
土层浅薄。
(2)甲地:
流水侵蚀作用。
丙地:
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
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
生态环境恶化。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
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发展农业技术;
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第
(1)题,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的形成都与地形、气候、土壤条件有关。
第
(2)题,甲地地处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流水作用强;
丙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降水少,风力作用强。
第(3)题,乙地红色荒漠化的形成过程中,土壤被侵蚀,土壤肥力下降;
泥沙在下游河流淤积,洪涝灾害增加。
第(4)题,可从控制人口、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生态建设、解决生活能源问题等方面进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