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酒器具鉴赏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5264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酒器具鉴赏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酒器具鉴赏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酒器具鉴赏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酒器具鉴赏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酒器具鉴赏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酒器具鉴赏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古代酒器具鉴赏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酒器具鉴赏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酒器具鉴赏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Western 

Han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铜器 

功用类型:

栏目关键词: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 

收藏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Chinese 

Academy 

Social 

Sciences 

主题词或关键词:

壶 

辅助分类项:

贴子相关图片:

作者:

菩提树下水 

2006-10-112:

24 回复此发言 

2

回复:

漆画枋 

Fang 

lacquer 

painting 

容酒“四斗”的漆画枋 

漆画枋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木胎斫制,方口,体有方棱,方圈足。

器表绘朱红或灰绿花纹。

盖上四钮为橙黄色,盖顶朱漆绘云纹组成的米字形图案。

口沿上绘朱红色鸟头纹,颈绘朱红色宽带纹和勾云纹,上腹部为朱红、灰绿相结合的云气纹,下腹饰红勾云纹,圈足上饰一道宽带纹和一周鸟头纹。

器底朱书“四斗”二字。

白酒、米酒皆可盛 

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许多遣策,其中一七二号竹简记载“〓画枋二,有盖,盛白酒”,一七三号竹简写有“〓画枋一,有盖,盛米酒”,一七四号竹简说“〓画枋一,有盖,盛米酒”。

经查验出土文物,漆画枋内确还留有酒滓。

这说明,“〓画枋”确为酒器,原器内盛有白酒和米酒。

枋与钫同为一族 

枋与钫,为一种器类,仅质料不同而已。

河北省满城汉墓中就出土有铜钫,形制和容量皆与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漆画枋相同。

枋(钫)大致是战国中晚期开始流行,在西汉早期较常见,但到西汉中期以后,在中原地区就很少见到了。

中国古代的白酒和米酒 

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遣策记述,墓中的四件漆画枋分别盛有白酒和米酒。

所谓白酒,有人说是久储澄清的陈酒,《周礼·

酒正》:

“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郑玄注:

“昔酒,今之酋久白酒,所谓旧〓者也。

”另有人说应是指反复重酿之酒,《一切经音义》引《通俗文》说“白酒曰醝”,晋人张华《轻薄篇》有“苍梧竹叶青,宜城九酝醝”之句,九酝醝很清淡,像白水,故称白酒。

张衡《南都赋》说“酒则九酝甘醴,十旬兼清”,曹操献“九酝春酒法”时也说“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

至于米酒,据认为可能即是醴酒。

《北堂书钞·

酒食部》引《韩诗》、《汉书·

楚元王传》颜师古注,皆说醴为甜酒,少曲多米,即今之醪糟,故称米酒、米酿。

高51.5厘米 

51.5cm 

漆器 

湖南省博物馆 

Museum 

Hunan 

Province 

枋 

酒具

25 回复此发言 

3

温酒炉杯 

Wine—warming 

burner 

cup 

温酒炉杯的巧妙设计 

1988年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金谷园,由耳杯、四足温炉和长方形托盘三部分组成。

耳杯口作椭圆形,曲腹,小平底,口沿上有双耳,整体形状与西汉时期的漆耳杯完全相同。

耳杯下是温炉,椭圆形勾云支架,在支架长径一边有对称的两个缺口,可向炉中投炭,与支架相连的是方形炉体,炉体上有十四道镂孔,长边四道,短边三道,炉体下装四个兽蹄足,炉底有镂空的透气孔,可向下出炭灰。

最下面是方形托盘,四边有宽沿,中间呈池状可盛炭灰。

整个温酒炉设计合理,小巧玲珑。

炉上耳杯放下可温酒,拿起可饮食,炉体进炭出灰,无不穷思构架,匠心独运,甚是科学。

古人历来喜温酒 

古人历来喜饮温酒,考古发现中有许多此类文物,不但有温酒炉出土,而且还有铜温酒樽现世,由此可见,两汉魏晋时期饮用温酒成为时尚。

晋左思《魏都赋》:

“冻醴流澌,温酎跃波。

”温酎,温热的酒。

三国时还有关公“温酒斩华雄”的故事,看着这件温酒杯,仿佛就能看到关公当年的武勇形象。

杯长18厘米 

Cup 

Length 

18cm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 

Luoyang 

Second 

Work 

Team 

Cultural 

Relics,Henan 

杯 

炉 

4

青铜合卺杯 

nuptial 

wine 

刘胜与窦绾的结婚纪念物 

青铜合卺杯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此杯是两个高足铜杯的联合体。

杯为圆形,浅腹,高足上部呈竹节状,下部为喇叭口形。

在二杯之间,有鸟兽各一。

鸟在上,长颈,口衔玉环,双翅伸展,腹与二杯联接。

鸟足立于兽背上。

西汉人也重视喝交杯酒 

窦绾合卺铜杯,以错金、嵌绿松石为主要装饰方式。

每件杯腹外壁及高足上镶嵌大小圆形和心形绿松石十三颗,鸟身上也嵌两颗绿松石。

这件特殊的青铜酒器造型生动活泼,结构对称平衡,装饰华美瑰丽,体现了西汉初年人们重视喝交杯酒的思想观念,是一件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靖王陵中亦是灯火辉煌 

满城汉墓是解放后发掘的保存较好且随葬品极其丰富的为数不多的西汉初年诸侯陵墓之一,除出土了大量精美酒器外,还有许多造型优美,装饰华丽,设计灵巧,铸工精练的汉代艺术珍品。

如窦绾墓中出土的"

长信宫"

灯,刘胜墓中出土的错金博山炉,以及两墓中均有出土的金缕玉衣等,皆是不可多得的汉代艺术品的杰出代表。

通高11.2厘米 

Total 

11.2cm 

合卺杯 

青铜 

26 回复此发言 

5

镶琉璃铜壶 

inlaid 

glazed 

ware 

靖王用过的酒壶 

镶琉璃铜壶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系中山靖王刘胜使用过的精美酒器之一。

《史记·

五宗世家》记载,刘胜"

为人乐酒好内"

,即沉溺酒色,在刘胜墓中发现大批酒器也证明了这一点。

装饰别具风格 

该壶形制与其他同时代铜壶并没有太大差别,而其装饰却别具风格。

它采用了鎏金银和镶嵌银、琉璃两种装饰工艺,把壶体打扮得绚丽多彩,光华耀目。

壶口和圈足上部各有一周鎏金带,肩、颈之间和中腹、圈足下部各饰一周鎏银带。

主题花纹是颈、腹部的三组带状花纹,皆是在鎏金斜方格内填嵌菱形和三角形的绿琉璃片,再在其上刻上网纹和圈点。

在空白处填镶银珠。

壶盖周缘鎏金,盖面饰鎏金方格,镶银珠、嵌琉璃片,就连盖上的云形钮和耳亦鎏金。

全器之上,金黄、银白、琉璃绿,方格、圆珠、网点纹,立体交织,相映成辉,雍容大方,华贵无比。

皇帝的赏赐 

在铜壶底部刻有铭文,有"

长乐食官"

字样。

"

长乐"

指汉代皇宫长乐宫。

长乐食官”指此壶归长乐宫膳食官掌管。

可见该壶原是汉长安城长乐宫中之皇家宝器,无怪乎制作得如此穷奢极侈。

至于这件皇家御用之物如何到了刘胜墓中,还是个尚未解开的谜。

有学者推测,可能是皇家的赏赐品。

高45厘米 

45cm 

27 回复此发言 

6

铜酒筩 

南越人自己的酒器 

铜酒筩1983年出土于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是西汉时期南方人常用的一种盛酒器具。

南越王墓中共出土十多件,往往两三件大小相套。

该筩呈直筒形,腹壁呈曲弧状,上腹安双耳,平底下置矮圈足。

腹上饰三组几何纹。

主题花纹在筒腹中部,为四组羽人驾舟图。

据专家研究,这是一个杀俘虏祭水神的场面。

船上旌旗高飘,刀剑耀眼,鼓声催魂,气氛肃穆、激昂、悲壮,惊心动魄,非常壮观。

美酒增寿三万岁 

广州出土的汉代陶提筩上有墨书"

藏酒十石,令兴寿至三万岁"

等字样,由此证明南越王墓出土的铜筩亦为盛酒之器,作用类似于中原的铜壶、铜卣之类。

汉越混合的南越国文化这件铜酒筩上的人物场面,是一幅绝妙的叙事画卷,将越人的形象、服饰、习俗、器物乃至于当时的水禽海物等,都惟妙惟肖地再现在我们面前。

这件具有明显南越人士著特色的器物与南越王墓中出土的具有明显中原风格的青铜礼乐器杂处在一起,真实地再现了具有汉族文化和越人文化混合体的南越国文化。

南越国的秘密 

广州在秦时就被秦将赵佗统一,隶属南海郡。

秦汉之际,中原战乱,赵佗乘机割据,建南越国,传国五世共九十三年,汉武帝时被平灭。

南越国地处偏僻,南越王陵隐秘,不为人知。

据传赵佗墓依山为陵,规模甚大,内藏大量珍玩异宝,三国孙权曾派兵寻掘,一无所获。

出人意料的是,1983年6月9日在广州象岗发现了南越王国第二代国王赵昧之墓。

南越王的地下宫殿 

赵昧墓规模巨大,建筑面积达一百平方米,前后两部分,共七个墓室。

随葬品极其丰富,有铜、铁、陶、玉、漆、象牙、玻璃、金银等质料的器物,以及玛瑙、水晶、玻璃等多种质料的珠饰和丝织品等一千多件。

其中不但有大批精美的酒器,而且有成套的青铜礼乐器,在广州也是前所未有的。

南越王墓是两广地区数十年来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

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Tomb 

Prince 

Nanyue,Guangzhou 

筩 

28 回复此发言 

7

白玉觥 

White 

jade 

gong 

南国的汉玉珍品 

白玉觥1983年于广州市南越王赵昧墓出土,白玉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褐色浸斑。

造型仿犀角,口呈椭圆形,觥杯末端呈卷索形回缠于觥杯下部。

觥杯上装饰主要是一条夔龙,从口部到底部,夔龙回环卷缠于觥杯之上,且是由浅浮雕逐渐转为高浮雕,及底时成为圆雕。

陪衬花纹是单线浅刻的勾连云雷纹。

角形玉觥的玉料和创意 

这件角形玉觥,玉质坚致,温润光泽,是名贵的新疆和田玉。

它的造型新颖独特,碾琢巧夺天工,器形纹饰浑然一体。

汉代的番禺是犀角象牙的集散地,这件玉觥应该是仿照犀角觥杯雕制的,是南越国玉匠创制的不朽艺术瑰宝。

洛阳汉墓壁画《鸿门宴》 

秦末,刘邦曾与项羽争天下。

项羽兵多势众,刘邦起兵较晚,势力较弱。

项羽曾摆下酒宴,欲借项庄舞剑来除掉刘邦。

这就是著名的历史故事“鸿门宴”。

图为洛阳汉墓壁画《鸿门宴》的局部。

两人对坐,一人面目甚凶,手持角形酒杯,身子前倾,似要逼对方饮酒;

另一人则身子后仰,恐恐慌慌,急欲先走。

把项羽执众、刘邦弱小的景况刻画得淋漓尽致。

口径5.8-6.7厘米、通长18.4厘米 

Mouth 

Dia.5.8-6.7cm·

18.4cm 

玉器 

广州越王墓博物馆 

白玉 

觥 

8

“君幸酒”漆耳杯 

Eared 

characters“jun 

xing 

jiu” 

君幸酒"

漆耳杯 

此杯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共出土九十件形状相同、大小略异的漆耳杯。

其中,有五十件题款为"

君幸食"

,四十件题写"

杯均为木胎斫制,椭圆形,侈口,浅腹,月牙状双耳稍上翘,平底。

内壁朱漆,外表黑漆,纹饰设在杯内及口沿和双耳上。

这四十件耳杯可分成大、中、小三种型号。

中型杯有二十件,杯内红漆衬地,上绘黑卷纹,中心书"

,杯口及双耳以朱、赭二色绘几何云形纹,耳背朱书"

一升"

器形线条圆柔,花纹流畅优美;

大、小型杯各十件,大杯无花纹,小杯两耳及口沿朱绘几何纹,大小杯皆有"

字样,大杯耳背朱书"

四升"

汉代的酒器组合 

汉代酒器最基本的组合是樽、杓、耳杯,樽为盛酒、温酒器,杓为挹酒器,耳杯则为饮酒器。

早年在山东省金乡出土的汉代大司徒朱鲔墓石刻壁画中,就有一幅饮酒图,详细刻画了樽、杓和耳杯的样式及使用方法,是研究中国酒文化史的珍贵材料。

杯口长9.4厘米 

9.4cm 

29 回复此发言 

9

四神温酒炉 

Openwork 

wine—warming 

侏儒形四足 

四神温酒炉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国棉五厂西汉墓,全器由耳杯和炭炉组成。

炉身上部为椭圆形,四壁雕镂四神像;

下部呈长方形,曲柄,炉底有火箅子。

炉下四足雕成侏儒形,反手共抬炉体。

耳杯为椭圆形口,带长柄。

雪夜倚炉饮美酒 

这套酒器是用来温酒的,把燃烧的炭火放在炉内,杯中添酒,即可给酒加温。

其设计科学、卫生、方便、适用。

唐代诗人白居易《问刘十九》诗云: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就是描写冬季温酒而饮的情景。

温酒炉杯的分布状况 

形制相似的青铜温酒器具在陕西兴平、咸阳,山西浑源,河北隆化,安徽天长,湖南长沙,河南洛阳等地均有发现,皆系西汉文物。

通高12厘米 

12cm 

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Historical 

Relics 

Archaeology,Shaanxi 

温酒炉 

10

夔凤玉卮 

Jade 

zhi 

kui—dragon 

phoenix 

清宫收藏过的东汉玉宝 

夔凤玉卮是一件清代皇宫珍藏过的东汉玉酒器。

此卮系采用优质新疆和阗青玉制成,局部有褐色和紫红色浸蚀。

卮身呈圆筒形,配圆形隆顶盖。

盖顶中央有圆钮,上饰漩涡纹,边沿作凸出的三花瓣形,每瓣均有穿孔。

盖面上还有三只立雕羊首。

卮身通体以勾连云纹为锦地,锦地上隐起变形的夔凤纹三组。

环形卮耳在腹中部,上饰一兽面。

卮底三足呈兽蹄状,腹壁近足处亦各有一段兽面纹。

汉玉之精品 

汉代玉器素享盛名,"

汉玉"

几乎成了古代美玉的代名词。

北京故宫珍藏的这件汉代玉卮,设计新颖,纹饰精美,琢磨细润,是汉代玉制器皿中的最佳作品,可谓宝中之宝。

据知,汉代玉雕酒卮,目前国内仅此一件,因而更显得珍贵无比。

卮杯的发展历程 

卮,是一种酒器,产生于战国末期,秦时杯卮并行使用,流行于汉代。

据《史记·

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上,项羽赐樊哙酒,用的便是卮。

《汉书·

高帝纪》说:

上奉玉卮为太上皇寿。

东汉应劭说:

卮,饮酒礼器也。

汉代以后,酒卮少见,但仍没有绝迹,唐人颜师古说:

卮,饮酒圆器也,今尚有之。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诗云:

乾高寅缺筑牛宫,卮酒豚蹄酹土公。

看来,酒卮流行的时间很长,到唐宋时期仍有人使用。

但是汉代以后的酒卮实物发现的很少,明代玉匠陆子刚的青玉酒卮酷似汉代的玉卮(樽),当是仿古之器。

高12.3厘米、口径6.9 

12.3cm·

Dia.6.9cm 

东汉 

Eastern 

北京故宫博物院 

Palace 

Museum,Beijing 

卮 

30 回复此发言 

11

鎏金熊足铜樽 

Gilt 

bear—legged 

bronze 

zun 

东汉青铜珍品 

此樽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东汉青铜传世珍品。

樽下承盘。

樽的形制如常制,圆筒形,通体鎏金。

樽腹中腰饰凸弦纹三道并附对称兽面衔环,三熊状立足。

承盘较浅,通体鎏金,三熊状盘足。

樽、盘之熊,遍体镶嵌圆形或水滴形红、绿宝石,犹如花斑。

自名"

承旋"

承盘上有铭文"

建武廿一年,蜀郡西工造乘舆一斛承旋,雕蹲熊足,青碧闵瑰饰"

,证明这是建武年间蜀郡工匠制作的御用酒器,当时称之为"

此樽装饰异常富丽,黄灿灿的通体鎏金,配上光彩夺目的红、绿宝石,显得非常豪华高贵。

铜酒樽既可盛酒,又能温酒 

樽,是"

尊"

字加木字旁,表明樽应为漆木器。

当然也有人把某些铜器叫做樽。

木漆酒樽主要是用于盛酒,而铜酒樽除盛酒之外,还用于温酒。

1962年在山西右玉大川村出土的一件汉代铜樽上有铭文“铜温酒樽”,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东汉鎏金熊足铜樽,樽下带承盘,自铭为“承旋”。

据《说文》说,“镟,圜炉也”,即圆形炉子。

这些皆可证明铜樽具有温酒之功能。

光武帝的陵园 

东汉时期,考古发掘出土的精美酒器不多,这可能跟汉末盛行薄葬和东汉大墓多没发掘或多被盗掘有关。

目前东汉帝陵多发现于洛阳地区,规模最大的就是汉光武帝刘秀陵,俗称刘秀坟。

刘秀陵墓位于洛阳市孟津县白合乡铁谢村西南。

其陵南依邙山,北临黄河,松柏葱郁。

陵园中矗立着一座周长约四百八十七米,高约十五米的巨大土丘,传即刘秀的墓冢。

墓冢上下及四周现存古柏约一千五百棵,相传植于唐代。

陵园西侧为光武帝祠,祠院内保存有宋代开宝元年(793年)“新修后光武帝庙碑”一通。

高4米,宽1.34米,厚0.4米,计十九行,约四十五字,由宋太中大夫苏德祥撰写,碑文内容是歌颂光武帝由南阳起兵,决昆阳之战,扳邯郸之垒,定都洛阳等功绩。

祠前通道旁原有两排古柏二十八株,各有名讳,象征辅佐刘秀打天下安社稷的二十八位功臣宿将,可惜今已残缺不全。

通高41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