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教案导学案精编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5098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5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教案导学案精编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教案导学案精编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教案导学案精编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教案导学案精编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教案导学案精编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教案导学案精编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Word下载.docx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教案导学案精编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教案导学案精编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教案导学案精编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Word下载.docx

【学习任务】1:

从“鸦片与茶叶的较量”中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

材料2

材料3这个城市(广州)仍拒外商于城墙之外,使外商受该城官员的辖制。

一出广州城,就是四亿人口的中国国内大市场。

曼彻斯特的制造商们互相议论说:

“只要想到这件事:

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英寸,我们的工厂就得忙上数十年!

只要能够打开这个壁垒就好了。

-----1688年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

【学生活动】:

观察《英一印一中三角贸易示意图》,分析鸦片战争前中西方的贸易1763年往来

【教师】:

引导分析。

18世纪以来,茶叶成为英国各阶层的重要消费品,中英贸易中最重要的商品就是茶叶。

在英王的授权下,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

在茶叶贸易的鼎盛年代,东印度公司从中国买入的茶叶占了其总输出量的91.9%,最低也有55.1%。

然而,在早期中英贸易中,英国需要越来越多的丝、茶等,1776年中国产品,运来的毛织品却常常是亏本销售。

为了平衡中英贸易,英国不得不经常把大量白银运来中国购买茶丝。

而东印度公司为了扭转白银的流向,所采取的办1851年法均无济于事。

最后,他们发现了中国会大量购买英属印度的鸦片。

1773年,东印度公司掌握了专卖权。

因中国严禁鸦片贸易,东印度公司并不直接对华输出转而把贩卖权交给港脚商人,自己则从拍卖中猎取厚利。

就这样,英国一印度一中国”的三角贸易形成了,英国对华贸易很快由逆差转为顺差,使中国白银大量流入英国。

但是,英国对中国感兴趣的不仅仅是茶叶。

【设计意图】:

利用示意图,直观体会中西贸易,并进一步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

【学习任务】2:

从“帝国与天朝的碰撞”中理解鸦片战争的根源。

材料4

随着版图的扩大,清王朝藩属国(周边臣服于清王朝、向清王朝纳贡的国家)数量大为增加。

对藩属国以外的国家,包括西方各国,清王朝视为“化外蛮夷之邦”,视通商为“天朝”施于“蛮夷”的一种恩惠。

清王朝利用行商制度沟通“化外蛮夷之邦”,这实际上反映了清王朝对贸易的排斥。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天朝”对外体制使中国自成一个世界,而不是世界的一部分。

材料5

观察《1840年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见教材),描述世界的发展状况;

小组讨论,根据17—19世纪英国大事记(部分),分析19世纪中期大英帝国的相关体制,并列表比较同时期的中国。

19世纪以来,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对外殖民与扩张,其中英国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作为亚洲最富裕的传统的独立国家,自然就成为英国的目标。

归根究底,中英之间的冲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制碰撞。

世界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而中国依然封建保守。

当西方来华寻求市场时,清政府一直拒斥。

双方较量的结果是,中国不仅在商战中一败涂地,在武力对抗中也不堪击。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入侵广州海口,鸦片战争爆发了。

利用地图、时间轴,进行中西之间的对照,分析鸦片战争的根源,同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学习任务】3:

从“炮舰与条约下的崩溃”中探究战争的影响。

材料6

清军

英军

兵力

80万

最初约7000人,后增至2万

调兵速度

邻省约30至40天,隔一两省约50天三省约70天隔四省约90天以上

英海军舰船从南非的开普敦驶至香港约60天从印度开来约30至40天

武备

学鸟枪(枪身太长,点火装置落后,射速慢射程近,无法装枪刺)手与刀矛弓箭手的比例大约是5:

5

有吃水浅的铁甲轮船复仇女神号;

野战炮射击准确、火力猛烈;

滑膛燧发枪

战术

围攻战,坚守阵地,正面发动主攻

在海军炮火支援下,从侧翼登陆攻击

——据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鸦片战争再研究》贸易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上卷)》整理

材料7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力,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8事实上,在军队实际进入战斗之前一个月,一位有名望的画家以北宋美丽而色彩鲜艳的院体画法描绘了一幅凯歌高奏的战斗图画。

清帝的这位堂兄弟(奕经)的确对开战的黄道吉日问题有些关心,但当他某日在杭州一座寺庙中求签抽到一张虎形签时,这个问题便被顺利地解决了。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上卷)》

【问题设计】:

对比分析,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比较分析表格、解读材料,了解由于清军武备陈旧科学技术落后,战术失误、盲目自大、愚昧腐朽等原因导致战败战败后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蒋廷黻说:

“中西1844关系是特别的。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

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中国从原来历史的主角变为任人宰割的配角。

材料9第二款: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俄)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第五款: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第十款:

(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材料10从短期上讲,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而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在不断退隐,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

至本世纪20世纪),正面效应超过了负面作用。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中国的开放若不是在上世纪中叶而是更晚,中国的现状会怎样?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鸦片战争再研究》【学生活动】:

分析《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9中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涉及五口通商废除行商、新定税则等经济贸易方面的规定。

分析可知,条约是英国强加给中国的,是强权的表现,是不平等的;

但从影响来看,原来的一口通商和行商制度阻碍了中英的、贸易往来,束缚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的转型。

虽然是英国利用不正理义的战争手段将中国纳入世界贸易体系,使中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短期来看,对皆中国是不利的。

但从长远来看,这些规定客观上为中国摆脱旧模式提供了新途径,加快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学生活动:

整理自《南京条约》以来签署的一系列条约。

条约

获得特权(新增)

1842年《南京条约》(清、英)

割地、赔款、五口通商等

1843年《虎门条约》(又称《五口通英商附粘善后条款》)(清、英)

协定关税(两国协定税率)领事裁判权(英人科罪根据法令)、片面最惠国待遇、英舰进泊通商口岸权

1844年《望厦条约》(清、美)

协定关税范围扩大(清朝欲改变税率须获所有缔约国同意)、扩大领事裁判权范

1844年《黄埔条约》(清、法)

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

1858年《天津条约》(清、英、法、美

增开更多的通商口岸;

可到内地传教游历通商;

鸦片贸易合法化

1860年《北京条约》(清、英、法、俄)

割占九龙半岛、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

开放口岸深入到1860年《北京条约》(清、英、法、俄)长江中下游;

内陆航行权等

据《南京条约》等近代不平等条约整理《南京条约》是一座界碑,使中外关系由“朝”时代转入了“条约”时代。

1843,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了《虎门条约》,1844年,与美国法国签订《望厦条约》《黄年埔条约》,列强从中获得许多特权。

分析表格,可归纳出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列强侵华的趋势获得特权越来越多,涉及领域越来越广,侵略范围从沿海深入内地;

以及对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使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通过对比分析、表格及材料分析,观辩证地看待鸦片战争的影响。

【学习任务4】:

从“侵犯与樊篱下的反应”中反思战争。

材料11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鸦片战争再研究》材料12他们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探头出来,开眼看世界,并能放下“天朝”的架子,平静地看待另一种文明(徐继畬最为突出),已是石破天惊之举然中国最优秀的思想家尚未辨明中国的方向,又是整个民族的不幸。

这是时代和社会依然间的落差。

后来,《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浮海东瀛,识货的日本人为之翻刻,对以概日本维新思想的发生多有帮助,这又是魏、徐两氏始料未及的。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分析思考。

解读材料11、12,了解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等有识之实现士,提出的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在“天朝”体制的樊篱下,他们主动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在当时是最为先进的;

但当时的有识之士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尚未发现中国应改革的根本体制问题体现了时代的局限性。

对比中日在同样面临侵略后的反应,可更深刻地体会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真正意义在于中国应该尽快走向近代化。

【小结:

正如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

鸦片战争再研究》中所说:

“鸦片战争的真意义,就是用火与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

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应世界之潮流。

(三)板书设计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

2.“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材料一严复认为:

“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而贵自知”“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

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

“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

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

“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有着各种不同的诠释。

其中“文艺复兴”说甚是流行,蔡元培认为“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为一种参证”;

但对“文艺复兴”说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

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2)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的看法。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1)特点:

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

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2)提示:

观点一:

认同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

论述时要注意从四个方面进行:

(1)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重建;

(2)倡导文学革命;

(3)抨击封建权威思想;

(4)呼唤人性的复苏,倡导个人的解放。

观点二:

反对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

论述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历史背景不同;

(2)价值取向不同;

(3)作用和影响不同

【解析】

【详解】

(1)严复提出“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

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教育部提出“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毛泽东提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5年《教育法》提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而总结出近代教育的特点是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

但是在各个时期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2)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首先需要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出观点,这个材料出现了两个观点:

即认同观和反对观,然后需要从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观点去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所以选好观点之后,要结合所选观点并根据自己所学,将与该观点有关的史实回忆出来,以在论证时使用;

同时这一题还考查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论证时还要求从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从所学知识的角度来看,本题就是要求考生对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进行比较,自己确定比较的角度,然后选择符合自己观点的史实进行表述。

3.逸出旧轨的洋务运动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答案】本题评分要素:

1、对问题理解与史实论述(10分)2、组织结构(2分)

水平1:

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水平2:

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的边缘知识或部分问题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水平3:

其他答案

论证问题包括:

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指导思想、活动内容及客观效果”

主观目的:

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分),没有真心打破“旧轨”愿望(“中体”,中国固有政治制度和纲常名教的)(1分);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中的“西用”(“力师西法”)主张(1分),在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方面为西学的引进打开了方便之门,因而包含了逸出“旧轨”趋势(1分);

活动内容及客观效果:

包括设立总理衙门、兴办近代工矿企业、编练新式陆海军、设立学校、派遣留学生等措施(2分),就其客观效果看,不仅促进了西学新知的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革(1分),也使中国在对外、经济、海防、人才培养等方面,向现代化道路迈出了第一步(2分),无疑也有逸出“旧轨”的趋势(1分)。

组织结构(2分):

叙述成结构(2分);

叙述一般或简单罗列史实(1分);

不成结构或史实错误(0分)。

试题分析:

洋务运动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地主阶级进行的一场封建自救运动,虽然从根本上来时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所采取的措施却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瓦解了旧的生产组织形式,同时也引起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为自己准备了掘墓人;

留学生的归来,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也带来了西方的民主思想,瓦解了旧的传统思想体系,这些都出乎始作俑者之料。

同时要注意条例、清晰、语言的简洁等。

考点: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表为古代儒家思想著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表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董仲舒

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韩愈

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朱熹

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王阳明

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促进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黄宗羲

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结合上表信息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变迁与儒家思想”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变化,适应了社会变迁.

论证:

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原因:

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在战国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原因:

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阻碍历史的前进,必然会遭到压制.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处于“独尊”的地位.原因:

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的地位.

4.宋朝时期儒家思想被取代.原因:

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5.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专制精神的支柱.原因:

明清时期统治者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愚民政策,培养忠实奴仆,采取八股取土的办法,科举考试在四书五经内命题,文体为呆板的八股文.这就使得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专治制度的精神支柱.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

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

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

根据材料“古代儒家思想著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表”“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等相关信息,围绕主题可概括观点为儒家思想适应了社会变迁不断发展变化,根据该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请在此输入详解!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部分王朝的国号

国号

来源

周天于封秦人祖先为附庸,邑于秦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

萧何认为“语曰‘天汉,,其称甚美”

北周时,杨忠受封为“随国公”,忠子杨坚进爵“随王”。

及杨坚篡周,以“随”愈不祥而改为“隋”

李虎受封为“唐国公”.其孙李渊在太原起兵后称“唐王”,后国号“唐”

后周末年,赵匡胤升任宋州节度使.篡周建宋后,诏曰:

“唐开基,因始封而建国,宜国号“大宋”

大元

1206年成吉忍汗建国,其汉译名为“大蒙古国”。

1271年忽必烈颁布《建国号诏》:

“可建国号日‘大元.孟取《易经》‘乾元,之义。

大明

旧说朱元璋曾“为明教徒”“因明教而建国,故以明为国号”。

现多认为出自《易经·

乾升》“大明”之文: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大明终始.六往时成。

时乘六龙以御天。

大清

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号“金"

;

1636年.皇太极易国号为“大清,,.“清”可以表达天、太平、广大之义,也可以表示王者风范,王政理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号”这一主题对表1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

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答案示例一】

(从全局共同处着眼)

看法:

国号往往具有鲜明的继承性。

说明:

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国号来自于建国前的封国、封邑及爵名;

宋朝国号来自于赵匡胤的发迹之地宋州及其官职宋州节度使;

大明、大清的国号命名方式与大元一脉相承,其中,“大明”二字,与“大元”同出一典,前后相继。

认识:

上述几种继承性,都有利于新兴王朝彰显其正统性和合法性。

【答案示例二】

(从全局的变化着眼)

元朝建国号始用文义(元明清三朝国号确立的方式与之前的王朝有别)。

在封建大一统王朝中,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国号来自于建国前的封国、封邑及爵位;

宋朝国号来白于赵匡胤篡周建宋前担任的宋州节度使官职。

忽必烈以文义建国号的方式,为明朝、清朝所沿用。

元朝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其作为草原民族入主中原,白身并没有之前大一统王朝的继承性与正统性,另一方面,恰好包含了赢取中原正统的政治与文化企图,反映了蒙古从游牧国家到中原王朝转变的完成。

【答案示例三】

(从某一王朝着眼)

皇太极改“金”为“大清”,暗含入主中原之志。

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号“金”,“金”国号作为女真政治与民族共同体的鲜明标志,在努尔哈赤创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皇太极时期,“金”国号已不利于安抚其已统辖的汉、蒙民族。

特别是金灭北宋的“靖康之耻”,时刻刺激着汉人民族主义思潮。

皇太极新定的国号“大清”,不仅合乎“大元”“大明”取号的传统,淡化了少数民族并吞中原之色彩,而且气势、取义更胜过“大明”。

该国号借鉴于历史,取典于文化,服务于现实,作用于未来,有利于完成人主中原大业。

根据表格中提供的“中国古代部分王朝的国号”的相关资料,从其中“邑于秦”、“封刘邦为汉王”、“杨忠受封为随国公”、“李虎受封为唐国公”、“赵匡胤升任宋州节度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元朝之前,我国封建政权在选择国号时,大多会联系其最初的封号等,可推理出我国古代的国号由来分为两个阶段,也可发现元朝以前,这些属于同一类的国号,大多表现其对祖先的敬重,与其先祖的政治生涯存在着继承性等特点;

由“可建国号日‘大元’。

孟取《易经》‘乾元’之义”,朱元璋曾“为明教徒”,“因明教而建国,故以明为国号”,“‘清’可以表达天、太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