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4440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学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矿学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

《采矿学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学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矿学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

=(Zgi-Pi)Ci

=[3600×

3.5×

1.3-(2×

30+3×

10)×

3600×

1.3-15+70)1000*3.5*1.3×

0.75]+[3600×

2.5×

1.3-(2.15+70)×

1.3]×

0.80

=2120.0075(万吨)

三、计算采区的服务年限

采区的准备时间较长,投资巨大。

服务年限短,将造成矿井生产接替困难,采区应保证一定服务年限,以保证矿井能够均衡稳产高产。

T=ZK/(AK)(式1-3)

ZK------采区可采储量;

A------采区生产能力;

K------储量备用系数,取1.3-1.5。

此次设计中因地质条件较简单,故取K=1.3

T=ZK/AK=2120.0075/(120×

1.3)=13.59年

四、验算采区采出率

国家对采出率规定了控制指标,厚煤层不低于75%,中厚煤层不低于80%。

采区采出率=采区实际采出量/采区工业储量×

100%

验算:

m1煤层采出率=Sm1区×

Lm1区×

m1×

0.93×

8/SLm1r×

100%=1750×

240×

1.3×

8/(3600×

1.3)×

=78.9%

78.9%>

75%,符合规定。

m3煤层采出率=Sm3区×

Lm3区×

m3×

8/SLm3r×

=1750×

0.95×

=80.6%

80.6%>

80%,符合规定。

第二节采区的再划分

一、确定采区的区段数

合理的工作面长度能为工作面高产高效创造条

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工作面长度能获得较高产量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加大工作面长度,可以相对减少区段数目,减少巷道掘进量,本设计采用综采工艺,其工作面长度一般为180-250米,因此决定采用4个区段。

(I-P1-P2)/4=(1100-30-30)/4=260米

设计中上下区段煤柱宽10米,区段平巷宽取5米,所以工作面长度为260-(10+2×

5)=240米

区段平巷采取双巷掘进方式,因为区段走向长度较长,故采用双巷掘进,这样安全系数高一些,有利于通风、行人、运输等。

设计采区为双翼采区,区段走向长度为

[3600-(2×

30+10+15×

2)]/2=1750米

其中3600为区段走向长度,30为运输、轨道上山的保护煤柱,15为采区左右边界煤柱。

二、确定采区内同采工作面的个数及接替顺序

现代化矿井生产提倡高产高效,一矿一面,减少工作人员,提高人均产煤量,故本设计采用单面达产,满足矿井的生产需求,采区内各工作面布置如下:

K1煤层K3煤层

11101

11102

11103

11104

11105

11106

11107

11108

11301

11302

11303

11304

11305

11306

11307

11308

工作面接替顺序

K1煤层11101---11102---11103---11104---11105---11106---

--11107-----11108

K3煤层11301---11302---11303---11304---11305---11306---

--11307-----11308

对于K3煤层,煤厚2.5米,可适当增加进刀数以达产。

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一、完善采区所需的开拓巷道:

在采区上部煤层底版25米处布置回风大巷,通过回风石门与工作面相连,在采区下部煤层底版25米处布置运输大巷。

二、确定采区巷道布置系统,就上山数目、位置提出两个布置方案

进行比较:

方案一:

两条上山,一煤一岩,联合上山布置,运输上山布置于K3煤层内,轨道上山布置于煤层底板下10米处。

方案二:

两条上山,双岩上山联合布置,运输轨道上山都布置在K3底板下10米处。

表一巷道掘进费单位:

万元

方案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岩石上山

1070×

1578=168.84

1578=337.69

煤层上山

1284=137.39

-------------------------

回风石门

48.8×

1152/sin16=20.4

(21.3+2.5+25)×

1152/sin16=20.4

区段平巷

831×

1750×

(16+16)=4653.6

2=4653.6

区段石门

1152×

21.3×

8/sin16=71.22

77.28×

8=71.22

总费用

5051.45

5082.91

表二硐室掘进费单位:

方案

变电所

(2.25×

4.5+2.5+3.14/4×

4.5^2)×

10×

114=5.367

采区煤仓

3.14/4×

14×

144=10.13

10.13

绞车房

(2.75×

3.5+3.14/4×

12×

16^2=4.96

4.96

20.457

表三

巷道及硐室维护费用表单位:

40×

13.59=58.17

13.59=116.33

90×

13.59=130.87

---------------------

177.04×

160×

13.59=38.50

80×

13.59=16.80

采区硐室

30×

120×

13.59=8.56

252.9

180.19

合计费用:

5051.45+20.46+252.9=5324.81万元

5082.91+20.46+180.19=5283.56万元

(5324.81-5283.56)/5229.56×

100%=0.0079×

100%=0.79%

因为0.79%<

1%,还有方案一中选用一煤一岩上山,能尽快形成通风回路,有利于安全生产,掘进速度快,而且费用差价仅占0.79%,所以选用一煤一岩上山。

三、确定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回采巷道单巷布置,存在长距离独头掘进,通风、供电困难,运料难度大,沿空掘巷虽然具有煤损少等优点,但是同样具有上述问题。

沿空留巷布置,由于采场老顶的周期来压,维护极其困难,而双巷布置方式,较上述三种方式相对优越,通风运料容易解决,安全性提高,所以采用双巷布置

四、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内,工作面推进到位置距离上山30米处,

见简图。

4-运输上山;

5-轨道上山;

6-采区中部车场

7-采区中部车场;

8-回风石门;

9-运输石门

10-轨道石门;

12-下区段平巷;

15-采区煤仓

五、采区内上、下区段交替期间同时生产时通风系统,见简图

上区段通风路线:

5—6—16—工作面—17—2

下区段通风路线:

新风-工作面-12-10-18-4-2

六、采区上部、下部车场选型

采区上部车场选用顺向平车场,车辆运行顺当,调车方便。

采区下部车场选用大巷装车式下部车场,调车方便,线路布置紧凑,工程量小。

第四节采区中部车场设计

一、轨距

大巷(双轨),采区轨道,上山(单轨),区段石门(单轨)均

选用600mm轨距。

二、轨道上山作辅助提升,一次提升一吨矿车3个,设备型号

轨型:

15Kg/M

矿车:

MGCH-6A型1吨矿车

技术特征:

型号:

MGC1.1-6A容积:

1.1M3

轨距:

600mm轴距:

550mm

牵引高度:

320mm缓冲器:

单列弹簧式

最大牵引力:

60KN外形尺寸:

2000×

880×

1150

车轮直径:

300mm质量:

592Kg

三、中部车场设计

(一)斜面线路联接系统各参数计算:

1.道岔选择及角度计算:

由于是辅助提升,两组道岔场车场选取DK615-4-12(左)道岔。

道岔参数α1=α2=14。

15'

,a1=a2=3340,b1=b2=3350.

斜面线路一次回转角α1=14。

斜面线路二次回转角α1+α2=δ=28。

30'

一次回转角α1的水平投影角α1’为:

α1’=arctan(tanα1/cosβ)=arctan(tan14。

/cos16)=14。

47'

58''

式中β为轨道上山的倾角,β=16度.

二次回转角δ的水平投影角δ’为:

δ’=arctan(tan(α1+α2)/cosβ)=arctan(tan28。

/cos16)

=21。

27'

33''

一次伪倾斜角β'

β'

=arcsin(cosα1×

sinβ)=arcsin(cos14。

×

sin16)=15。

29'

42''

'

=arcsin[cos(α1+α2)×

sinβ]=arcsin[cos28。

sin10]=14。

1'

6''

2.斜面平行线路联结点各参数

本设计采用中间人行道,线路中心距S1=1900mm,为简化计算,斜面联结点线路中心距取S1相同值,斜面联结点曲线半径R’=900mm,故有

B=S1Ctgα2=1900×

Ctg14。

=7481mm

T1=R’tan(α2/2)=900×

tan(14。

/2)=1125mm

L=B1+T1=8606mm

M=S1/sinα2=1900/sin14。

=7719mm

K1=R’α2/57.3=9000×

(14。

/57.3)=2238mm

(二)竖曲线相对位置:

1.竖曲线各参数

取高道平均坡度ia=11%。

,ra=arctania=37’49”

取低道平均坡度Id=11%。

,rd=arctanid=30’56”

取低道竖曲线半径:

Rd=9000mm

暂定高道竖曲线半径:

Ra=2000mm

高道竖曲线各参数:

Ra=β’-ra=15。

29’42”-37’49”=14。

51’53”

Ha=2000(cos37’49”-cos15。

29’42”)=726mm

La=Ra(sinβ’-sinr’a)=2000(sin15。

29’42”-sin37’49”)=5123mm

Ta=Ra×

tan(βa/2)=2000×

51’53”/57.3)=5188mm

低道竖曲线参数:

βd=β’+rd=15。

29’42”+30’56”=16。

0’38”

Ha=Rd(cosrd-cosβ)=9000(cos30’56”-cos15。

29’42”)=327mm

La=Rd(sinβ’+sinrd)=9000(sin15。

29’42”+sin30’56”)=2485mm

Td=Rd×

tan(βd/2)=9000×

tan(16。

38’/2)=1266mm

Kd=Rdβd/57.3=9000×

(16。

0’38”/57.3)=2515mm

2.最大高低差H

由于是辅助提升,储车线长度按3钩提绞考虑,每次提绞3辆1

吨矿车,故高、低道储车线长度不小于3×

2=18米,起坡点间距暂设为0,则:

H=18000×

11%。

+18000×

9%。

=360mm

3.竖曲线的相对位置

两竖曲线上端点的斜面距离L1为:

L1=[(T1-Lr+α2)sinβ’+m×

sinβ’’+ha-hd+H]/sinβ’=2359mm

两竖曲线的下端点(起坡点)的水平距离L2为

L2=L1×

cosβ’+Ld-Lg=-365mm

由计算结果看出,L2〈1000,间距较大,故Ra取值为20000合适,负值表明低道起坡点超前于高道起坡点,其间距满足要求,说明前面所选Rg为20000mm合适。

(三)低道存车线各参数

1.闭合点0的位置

闭合点的位置,计算如下图

设低道的高差为x

tanrd=(x-Δx)/Lna=0.009

tanra=(H-Δx)/Lna=0.011

式中Δx=Li×

id=365×

0.009=3.285mm

将Δx代入上述两式:

求得x=164mm,Lna=178.8mm

2.平曲线各参数:

取平曲线外半径R外=9000mm

平曲线内半径R内=9000-1900=7100mm

平曲线转角α1’=14。

K1=R1×

α1’/57.3=7100×

14。

58''/57.3=1834mm

K2=R2×

α1’/57.3=9000×

58''/57.3=2324mm

ΔKp=K2-K1=490mm

T1’=R1×

tan(α1’/2)=7100×

58''/2)=922mm

T2’=R2×

tan(α1’/2)=9000×

58''/2)=1169mm

3.存车线长度

高道存车线长度为17818,低道存车线长度为Lhd=17818+365=18183mm,由于存车线处于曲线段,高道存车线处于外曲线,外曲线和内曲线弧长差为ΔKp=K2-K1=490mm,则低道存车线总长度为17818+490=18308mm,但具有自动滚动坡度的长度仍为17818。

线段长度为490mm为平坡,并位于闭合点o之前。

4.存车线直线段长度d

d=Lhd-C1-K1

式中Lhd---------低道存车线总长度。

Lhd=18183mm;

C1-----------取竖直线间插入段。

C1取2000mm;

d=Lhd-C1-K1=14349mm

即在平曲线终止后,接14349的直线段,然后接存车线第三道岔的平行线路联接点。

5.存车线单开道岔平行线路联结点长度Lk

选存车线道岔为DK615-4-12,则Lk=G3+B+T1=11946mm

四、甩车场线路总平面轮廓尺寸及坡度

1.总平面轮廓尺寸m2、h2

m2=a1cosβ+(b1+L+a2+L1+Td)cosβ’cosa1’+(Td+c1+T’)cosa1’+T1’+d+Ln=52245mm

h2=(b1+L+a2+L1+Td)cosβ’sina1’+(Td+c1+T’)sina1’+S1=7664mm

2.纵断面线路的各点标高

设低道落于点(其坡点)标高Δ=±

提车线Δ2=Δ1+hd=327

Δ3=Δ2+(L+L1)sinβ’=3256

甩车线Δ3=Δ1+H=360

Δ4=Δ3+Ha=360+726=1086

Δ5=Δ4+msinβ”+T1×

sinβ’=3256

由计算结果看出,提车线的5点标高与甩车线5点标高相同,故标高闭合,计算无误差。

基本轨起点,Δ6=Δ5+(b1+a2)sinβ’=3256+(3500+3410)sin15。

29’42”=5110Δ7=Δ6+a1sinβ=5110+3340×

sin16=6031

Δ8=Δ7+LnDiD=18183×

0.009=164

五、平面图与坡度图见附图

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第一节采煤工艺的确定

一、采煤工艺

设计采区的地质条件较好,无大的地质构造,采用综采,可以实现高采、高效、安全、低耗、且劳动条件好,劳动强度较小,因此采区使用综采工艺。

二、设备选型

选用国产设备见下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尺寸

数量

1

采煤机

MG200/500-WD

2

刮板输送机

SGZC730/320Z

3

液压支架

ZZ4000/18/38

长6.95宽1.42高4.2

150

4

端头支架

T1C5480-22/42

高10宽3.3高4.2

6

5

刮板转载机

SZZ-764/160

破碎机

PIM1000`650

7

胶带输送机

SSS1000/2×

160

三、采煤与装煤

1.落煤方式:

机械落煤

2.确定截深:

工作面日产量=120×

10^4/(300×

1.1)=3636.7吨

选用600mm截深

k1层采煤工作面日进尺

e=Qr/(L×

C)

e--------采煤工作面日进尺,米;

Qr-------工作面日生产能力;

L--------工作面长度;

M-------煤层厚度;

C--------采区采出率,%

C)=3636.7/(240×

1.3)=3.58米

1.3)=4.91米

k3煤层采出率采用0.93;

k2煤层采出率为0.95

日进刀数

k1为3.58/0.6=6刀;

k3为4.91/0.6=8.2刀,取9刀,则进尺5.4米。

循环方式:

四六制、三班生产,一班检修。

3.进刀方式

端部割三角煤斜切进刀,往返一次进两刀。

四、运煤

使用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胶带输送机运煤。

五、支护

液压支架型号:

ZZ400/18/38

架中心距:

1.5米移架方式:

顺序移架

支护方式:

为防止片帮和冒顶,因此选用及时支护。

端头支架型号:

工作面支架需用量:

240/1.5=160架

支架校核:

1强度校核:

P=(4~8)Mr

式中M------采高,3.5米r------容重,2.5t/m3

因为地质条件较好,按6倍采高计算

Pk1=6×

9.8=514.5

Pk3=6×

9.8=367.5

Pk1、Pk3均小于707KN,符合要求。

2高度校核

hmax=Hmax+(0.2-0.3)m

hmax-----支架最高距离,Hmax------采高最大高度。

Hmax1+(0.2~0.3)m;

H取3.5米,顶板距离取300mm,

3.5+0.3=3.8米,<

支架hmax

所以符合规定。

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验算

一、地质条件

地质构造简单,采区内无较大地质变化,煤层厚度稳定,而且

倾角16度,不大且稳定,工作面适当加长可增加效益。

二、工作面生产能力

日生产能力:

Qr=N×

C

N-------每日循环数;

M------采高;

B------循环进尺截深;

r------容重;

C-------工作面采出率。

K1Qr=6×

0.6×

0.93=3656吨

K3Qr=6×

0.95=4001吨

年生产能力校核

QK1=Qr×

300×

K=3656×

1.1=1206480吨

QK3=Qr×

K=4001×

1.1=1320130吨

年生产能力均超过120万吨,满足一矿一面生产需求,经济效益显著。

三、运输设备及管理水平

工作面所用运输设备为国产成熟设备,技术先进,性能可靠,

完全可以保障生产需要,采区的生产技术人员要具备一定经验,认真组织施工。

四、顶板管理及通风能力

1.工作面选用液压支架为支撑掩护式,工作阻力大,技术可靠,

对顶板管理比较有利。

2.煤层瓦斯涌出量不大,设计的采区巷道具有足够的断面,且巷道风速不大于4m/s,通风能力满足生产需求。

五、巷道布置

加大工作面长度,可相对减少区段数,减少煤柱损失,提高采

出率。

增加经济效益,相对减少巷道掘进费、维护费,故工作面长度确定为240米。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本节内容见大图,工作面层面图其中包括:

1.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2.劳动组织人员表;

3.工作面生产设备配备表;

4.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