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4388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生锈的铁锁、因锈蚀穿孔的铜壶、长期未用的菜刀、几段生锈的铁丝、不能用的水龙头等。

学生:

课外收集的我国钢铁厂情况简介材料;

重晶石等矿石样品。

在一周前做好的铁钉锈蚀条件探究的对比实验。

二、教学过程

教师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引入新课:

实验导入

教师演示金、银戒指在酒精灯上灼烧的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二、新课学习

1.铁的冶炼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二、铁的冶炼

出示多媒体课件高炉炼铁过程中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模拟实验。

讨论:

 ①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

②尾气处理办法;

 ③分析工业炼铁的原理;

 ④分析原料产物是否为纯净物;

⑤得出哪些结论等。

例题自学。

2.金属资源的保护

出示铁锁、铜壶、菜刀、铁丝、水龙头,分析还能否使用。

畅所欲言所观察的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以及对发生的现象的解释。

相互评价各小组的实验效果、结论和解释是否合理。

推广到工业、农业和各种生产生活中如何防止铁生锈。

尝试介绍几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分析铁锁、菜刀、铁丝、水龙头锈蚀的原因,讨论防止它们生锈的方法,推广到学生身边的金属用品如文具盒、自行车、铁桶等经久耐用的技巧。

铁生锈的条件

(1)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坐标分析图;

(2)金属回收公司情况介绍;

  (3)废旧电池的污染;

(4)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

防锈的方法

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讨论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如回收废金属,用各种方法防腐蚀,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并通过课件补充一些保护金属资源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课外探究

参考以下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查询有关资料,完成一篇化学小论文或一份化学小报(题目要有个性)。

(1)金属的应用与保护;

(2)你身边的金属制品;

(3)铜壶为什么也生锈?

(4)废旧干电池还有可利用的价值吗?

5)其他。

巩固练习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金属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回收对人类有重要的意义。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1.提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及交流、汇报等方面的能力,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2.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乐趣。

  2.激发创新精神与求知欲。

金属的化学性质;

置换反应的概念;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

  

 教学难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以实验带动整个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铜丝,铝丝,金,铁丝,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一、引入新课

  在现代考古中,发现从地下出土的文物里,金银器具总是比铁器保存得完整、完好,而且年代比铁器早。

你知道为什么吗?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开始购买很多金银首饰。

想一想,如何辨别真金和假金呢?

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你知道这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新课学习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回顾学过的铁、镁等与氧气的反应,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再结合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设置学生讨论(老师可适当引导比较),得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和氧气反应。

如果把金(Au)的化学活泼性与这两种金属比较,则金(Au)排在什么位置?

为什么?

  从这些实验现象我们知道,最容易和氧气发生反应的金属是最活泼的,你能试一试排列一下镁、铁、铜、金的金属活性顺序吗?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大家都排列出了这几种金属的活性顺序,接下来我们来探究几种常见金属的活泼性,验证一下大家的结论。

  1.金属与酸的反应

  选取4只试管,先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再依次向四只试管中加入Cu、Fe、Zn、Mg四种金属,来做这个对比实验。

值得强调的是加入的顺序(Cu、Fe、Zn、Mg)很重要,这样实验现象有个递进的过程,便于学生观察、对比,把握内在联系,使学生能清晰地比较出这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从而比较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通过该实验探究现象分析,能否得出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突出重点。

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使学生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整理、展示结论:

a.金属活动性:

Mg>

Zn>

Fe>

Cu

  b.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观察这些化学反应方程式,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其实它们都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这种化学反应在我们化学学科里有专门的名称: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就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想想如果在实验室制取氢气,你认为选用那种金属最合适?

  2.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a.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b.铝丝进入硫酸铜溶液中

  c.铜丝进入硝酸银溶液中d.捅死进入硫酸铝同学中

  观察:

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探究,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结论:

铝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铁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金属活动性:

Al>

Cu>

Agb.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

  通过以上三个探究过程的结果,以及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的真实结论,进而给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用途。

  你能设计实验比较铁铜汞的金属活动性吗?

通过我们的探究,发现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各种金属的活动性。

人们在长期的的实验研究中,归纳和总结了各种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表,我们来对照一下,和刚刚我们得到的实验结果是不是一致。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比后面的金属活泼,也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金属活性顺序表可以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里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三、小结

  根据我们的探究发现,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或剧烈程度,可以判断出这种金属的活动性,也可以通过置换反应来比较2种金属的活泼型、性,比如铁、铜不能置换出铝,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铜强。

  我们还知道置换反应就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溶液的形成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初步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探究。

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多媒体、实验。

[教学过程]

  实验引入:

  演示物质溶于水的趣味实验。

让同学们观察并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物质溶于水是否都是这样的呢?

  活动与探究:

  分组实验:

用烧杯、温度计、玻璃棒等仪器来探究NaOH、NaCl、NH4NO3三种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展示与交流:

  展示交流实验探究情况。

  演示与分析:

  多媒体演示分析溶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设计再探究:

  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

(方案可直接用实验简图表示)

  可供选择的某些用品有:

  NaCl、NaOH、NH4NO3、浓硫酸……(你还可选用其他一些仪器和药品。

  交流与展示:

  同学讨论交流再探究方案。

  实验探究,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反思与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谈谈你学到了什么?

今后学习要注意什么?

溶解度

溶解度

金成龙

知识与技能

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过程与方法

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

教具准备

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

教师活动

修正建议

【小结】1.元素

2.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

3.元素符号及意义

回忆,整理本节课新知识,归纳前面的知识。

总结,归纳以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突出重难点。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6)

做随堂检测

巩固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一)饱和溶液

  1.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探究1:

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钠

  学生分组探究2:

硝酸钾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总结规律,获得知识。

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吗?

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说明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溶解某种溶质的。

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总结规律,获得知识。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已经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在这个实验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从改变温度、溶剂的量引起溶解情况发生的改变上来分析)。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

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3.海水中提取盐

  

(二)溶解度

  在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

由此可见,当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最好要注意什么?

除此之外,还要附加什么条件?

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得多吗?

  我们把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这句话如何理解?

分析溶解度四要素:

一定温度;

一定量的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所溶解的质量。

  阅读:

P36页: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P37页:

资料

  讨论:

为什么用银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败?

  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读表:

P36页表9—1

  指导绘图:

根据表9—1,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

  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

  3.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

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前面我们所讲的都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那么气体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1.P38页讨论

  2.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

温度和压强.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吗?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

  四、板书设计

课题2 

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固体的溶解度

    3.气体的溶解度

元素元素符号教案

元素元素符号

了解元素涵义;

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

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

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

【复习讨论】二氧化碳、水和氧气三种物质的分子中,共同原子是哪种?

填表,思考寻找共同原子。

回答:

相同的原子是氧原子。

用图示法激发兴趣。

概念的引出。

【提问】氧原子是怎样构成的?

它们的核电荷数是多少?

【讲述】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8的原子都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

【板书】一、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8。

领悟

理解记忆

复习原子的构成。

引出元素的概念。

在理解元素的概念基础上进行记忆。

【讨论】质子数11,电子数为11的微粒与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的微粒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

【说明】只要质子数相同,不论中子数或电子数是否相同的微粒,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做练习一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引入】指出下列各种物质的组成元素,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氧气、氮气、碳、硫、铁、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氯化钾、氯酸钾)

【讲述并板书】2.单质和化合物

①单质:

②化合物:

分析、讨论得出:

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强理解和记忆。

【讨论】根据上述物质组成元素的分析,得出氧化物的概念。

【讲述并板书】

③氧化物:

分析、讨论

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指导学生做练习二

做练习二

巩固概念

【阅读】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地壳中的元素及生物体细胞中的元素。

【板书】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写法:

“一大二小”

看书并回答

阅读课本,识记27个元素符号,规范书写常见元素符号。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初步识记常见元素符号和名称。

【讨论】氢元素符号的意义

【板书】

2.元素符号的意义

【讨论】微粒符号“H”和“2H”的含义

讨论:

强化记忆

讨论

初步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

进一步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

【投影】课堂练习三(附3)

做练习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