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院指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生儿出院指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出院指导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如果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应选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
一般按需喂养,喂养量根据早产儿的耐受情况而定,以不发生腹胀和呕吐为原则;
3、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出生一个月后在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1,预防出血症。
1个月开始补充维生素、铁预防贫血,补充鱼肝油预防佝偻病。
4个月内不需要添加辅食。
四、家庭护理中注意
1、维持有效呼吸:
吃奶后取右侧卧位。
注意不要遮住婴儿口鼻;
经常观察婴儿面色,如发现呼吸暂停、或婴儿屏气时,可轻弹足底、捏耳垂、刺激呼吸,如反复发作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2、根据季节决定洗澡次数:
夏季可每天洗澡,冬季可每周洗澡1~2次;
洗澡时室温在30℃,水温38℃~40℃为宜;
洗澡后彻底擦干,防止受凉。
3、保持舒适体位,用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的卧具,使其手脚能触到物体,有安全感。
另外,包裹婴儿时要确定婴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以利于头手互动。
经常变换睡觉姿势,注意头部塑性,防止因头部平坦造成持久的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困难。
俯卧位可增加猝死的发生,应引起注意。
4、注意亲子间的亲密接触,对日后亲子关系的建立有深远的影响。
包括:
触摸、亲吻、拥抱、面对面注视、父母共同参与婴儿的照顾等。
5、适当的婴儿锻炼。
如婴儿游泳。
6、防止感染:
看护人最好固定,不要经常更换;
照顾婴儿前好洗手,换上干净的衣服;
最好等婴儿足月后再抱给亲戚、邻居看;
如发现婴儿有任何异常情况,如体温异常、呼吸异常……都应及时送往医院就诊。
五、如何判断早产儿生长发育是否良好
正常情况下早产儿体重每天可增加25克。
如果婴儿的身长和体重与他相应的月龄相符合,即为生长发育良好。
给小儿服药的正确方法:
1、注意药物与乳汁不能同时服用;
2、片剂药物,先碾碎后溶化在糖水中,用奶瓶或小汤勺喂;
糖浆累药物,应先摇晃均匀后服用;
3、小儿哭泣或吵闹时,请勿喂药,以免误吸入气管。
肺炎新生儿出院家庭护理要点
新生儿肺炎可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大类。
吸入性肺炎是由于吸入羊水、胎粪、乳汁等引起,感染性肺炎可由细菌、病毒、衣原体等引起。
两者均有可能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表现为呼吸较快、鼻翼煽动、点头呼吸、口吐白沫、口唇发紫、胃口不好、发热或体温偏低。
一、出院后的生活环境
1、婴儿房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朝南房间为佳;
2、室温22℃~24℃,可借助空调或取暖器调节;
3、室内相对湿度在55%~65%,干燥房间可放一盆清水;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冬天可每天通风30分钟,避免对流风;
5、尽量避免噪音,以利于婴儿的睡眠和休息。
二、出院后用药
1、病愈出院一般不需要用药;
2、如需要用药需要根据医生的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不可随意增减药物。
三、出院后复查
1、一般不需要复查,如有医嘱需要复查,应遵照医生的嘱咐;
2、定期到当地妇幼保健机构为婴儿常规体检;
3、如婴儿出现不哭、少动、吃奶量减少或拒吃、面色发青等情况,及时送医院就诊。
四、如何喂养
1、提倡坚持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
喂奶时将婴儿斜卧抱起,不要躺者吃奶;
哺乳需要有耐心,按需喂养,以少量多次为宜;
当母亲患有急慢性传染病,或使用药物时,需要咨询医生决定是否进行母乳喂养;
2、使用配方奶喂养需选用婴儿配方奶粉,严格按照奶粉说明提示配置奶汁;
奶具、食具使用前应消毒,一般需要在沸水中继续煮沸10分钟以上;
每次配适量奶汁,吃剩下的奶汁应弃去不要;
喂奶前应用手腕部测试奶汁的温度,以不烫手为宜;
选择合适的奶嘴,奶嘴孔应大小合适,以奶汁可以连续滴出为宜。
3、随着年龄的增长按时添加辅食。
五、出院后家庭护理注意
1、应根据季节及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以婴儿手足温暖,无汗为宜;
2、多怀抱婴儿,经常给其拍背,经常检查鼻孔是否通畅,及时清除鼻孔内的分泌物;
3、避免物品阻挡婴儿口鼻或按压其胸部,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4、保持婴儿皮肤清洁,根据季节决定洗澡次数:
5、一般脐带在15天内可以脱落,脐带脱落前避免盆浴,应作脐部护理。
局部用双氧水清洗后涂以聚维酮碘溶液,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如发现局部红肿、有分泌物。
必须去医院就诊;
6、预防疾病和意外的发生:
按期预防接种,冬春季节,让婴儿适当晒太阳,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如家人患呼吸道疾病,接触婴儿时可戴口罩;
采用有围栏的婴儿床,勿将尖锐、锋利及细小的物品玩具防在婴儿可以接触到的地方,以防误伤或误吸;
勿将容易飘落的物品放在婴儿床上方,以防物品飘落在婴儿头面部造成窒息;
当婴儿发生呕吐时,迅速将其头侧向一边,并清拍其背部,及时清除其口鼻腔内的乳汁,擦干面部。
4、注意药物与乳汁不能同时服用;
5、片剂药物,先碾碎后溶化在糖水中,用奶瓶或小汤勺喂;
6、小儿哭泣或吵闹时,请勿喂药,以免误吸入气管。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出院家庭护理要点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
该病病情重,死亡率高,并可能产生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痉挛和共济失调。
1、婴儿房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流通;
6、根据婴儿情况适当增加户外活动,让婴儿多晒太阳,预防佝偻病。
二、出院后用药
1、病愈出院一般不需要用药;
2、婴儿生长发育快,容易发生缺钙、贫血等现象,故常需要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及钙、铁、锌等营养素。
具体方法可咨询医务人员。
三、出院后复查
1、按照出院时医嘱需要带婴儿来医院复查。
一般出院后1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根据复查结果决定下一次复查时间。
2、发现以下情况及时就诊:
1)婴儿哭泣或吵闹、动作减少、吃奶量减少或拒吃、意识不清、阵发性面色发青、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四肢抽动。
2)4~5个月的婴儿仍不能抬头,或动作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
3)婴儿出现异常姿势,如头后仰、下肢伸直、脚底不能水平接触地面。
四、如何喂养
1、提倡母乳喂养。
1~2个月的婴儿提倡按需喂养,以后根据婴儿的睡眠情况2~3小时喂1次,每次哺乳时间为15~20分钟,最长不超过半小时。
2、如为人工喂养,应选择适合婴儿年龄的配方乳品或代乳品。
严格按照奶粉说明提示配置奶汁;
奶具、食具使用前在沸水中继续煮沸10分钟以上;
吃剩下的奶汁应弃去;
奶嘴孔应大小合适,以奶汁可以连续滴出为宜。
3、如母乳不足,需要混合喂养时,应先喂母乳,再喂乳制品。
五、出院后家庭护理注意
1、作好婴儿的皮肤清洁护理。
每次便后清洗臀部,涂护臀软膏;
根据季节决定洗澡次数:
平时勤剪指甲。
婴儿皮肤糜烂时,及时就诊;
2、因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常会出现四肢抖动,受到突然刺激会发生惊跳,一般持续时间很短(约1~2秒),用手轻轻安抚后可以停止,这是正常现象,如果婴儿四肢抖动持续时间超过5秒,并伴有面色发紫、两眼上翻、口吐白沫、甚至呼吸暂停,既为抽搐。
应立即将婴儿平卧,松开衣服,头偏向一侧,保持安静,减少刺激,并迅速送往医院。
3、促进亲子感情交流:
母乳喂养,多怀抱注视婴儿,每天进行婴儿抚触,与婴儿说话、唱歌、逗笑,促进婴儿动作、智力发育;
4、预防感染:
按期预防接种,因故不能按时预防接种的,应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系补打预防针。
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注意饮食卫生。
颅内出血新生儿出院家庭护理要点
新生儿颅内出血大多由缺氧或产伤所致,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不安、脑性尖叫、惊厥)或抑制状态(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为主要特征,伴呼吸改变,当有颅内高压时出现前囟紧张、瞳孔大小不等、光反射消失等症状。
此病死亡率高,可能伴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性瘫痪、癫痫等。
保持安静,尽量避免噪音,以利于婴儿的睡眠和休息。
按照出院时医嘱需要带婴儿来医院复查。
一般出院后1个月复查一次CT、B超或MRI,同时到神经专科门诊随诊,检查其各项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1、及时发现和处理后遗症。
1)注意观察婴儿有无抽搐情况。
婴儿出现抽搐时表现为:
肌张力增高,紧握拳头、双眼凝视、面色发青、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口角或四肢抽动。
应立即平卧,松开衣服,保持安静,停止喂奶,减少刺激,并迅速送往医院。
2)注意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严密观察其智力水平是否低于同龄人。
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时,可在康复科医生的指导下有计划的、及早进行功能训练。
3)维持婴儿体温正常。
室温是22℃~24℃,可以用热水袋或空调调节,使婴儿的腋下温度保持在36.5℃~37.5℃,每天测一次体温,每天室内彻底通风换气2次;
没有空调,可以将婴儿放在妈妈身边保暖;
使用热水袋:
4、加强保护,防止意外的发生。
1)每次便后清洗臀部,涂护臀软膏;
2)护理婴儿前后洗手。
婴儿用物专用,衣被柔软干燥、清洁;
3)家人患呼吸道疾病,接触婴儿时可戴口罩;
注意室内通风,夏季衣着不可过多,以防中暑,寒冷季节包被不要蒙头;
4)促进亲子感情交流:
5)按期预防接种,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如注意饮食卫生;
6)采用有围栏的婴儿床,预防坠床;
7)按时添加辅食,婴儿出生2周后应口服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
新生儿黄疸--家庭护理要点
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黄染。
约90%的新生儿出生后迟早会出现深浅不一的黄疸。
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而且复杂,其中大多数是生理性的,少数为伴随其他疾病而出现的症状。
若黄疸程度较重,治疗不及时,胆红素进入脑部,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可危及生命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而留下智力落后、听力障碍等后遗症。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若卧室的阳光过少,可抱婴儿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1、婴儿生长发育快,容易发生缺钙、贫血等现象,故常需要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及钙、铁、锌等营养素。
2、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出院时,若黄疸程度较轻,日龄已大,可不必再服用其他药物。
3、有出院带药,按照医嘱服用,不能随意增减药物。
4、若婴儿的黄疸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肝炎综合症病程长,一般需4~6个月,出院后常需要服用护肝药,如肝泰乐、胆酸钠等。
同时加强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补充。
5、患新生儿溶血病的婴儿,尤其强调铁剂的补充。
6、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蚕豆黄)缺陷的婴儿,需要禁食蚕豆及其制品,保管衣服时勿放樟脑丸。
7、某些药物,如维生素K3、磺胺类及新生霉素等可引起溶血和黄疸,乳母和婴儿都应避免使用。
1、怀疑有核黄疸或已经确诊有核黄疸的新生儿,应加强神经系统方面的随访,以便尽早做康复治疗。
2、患新生儿溶血病的婴儿,一般在出生后2~3个月内每1~2周复查一次血红蛋白,若血红蛋白降到8克以下,应输血以纠正贫血。
3、患肝炎综合症的婴儿,应每隔1~2个月复查肝功能,直到完全康复。
1、建议首选母乳喂养。
即使新生儿患溶血症也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2、若患母乳性黄疸,黄疸较深时,可暂停或减少母乳,改用新生儿配方奶,2~4天后黄疸会减退,再用母乳喂养。
采用这种间断喂养法,虽然有黄疸再现的可能,但会逐渐消退。
所以不必因黄疸而放弃母乳喂养。
1、注意观察婴儿黄疸情况。
发现以下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
1)新生儿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疸消退或减轻后又再出现或加重。
2)更换尿布时发现婴儿粪便颜色淡黄、发白甚至呈白陶土色或粪便变黑等,尿色变深黄或呈茶色,或者皮肤出现淤斑、淤点。
2、保持排便通畅。
如婴儿排便困难,应及时就诊,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开塞露等通便,减轻黄疸。
3、由于低温、低血糖会加重黄疸,应避免受寒和饥饿。
新生儿败血症--家庭护理要点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感染。
改病早期症状不典型,首先引人注意的常见症状为不吃、不哭、不动和黄疸迅速加深,常出现呕吐及轻度腹泻,体温升高或不升,严重者可出现出血、腹胀、惊厥、神志不清、呼吸暂停和休克。
诊治及时可以治愈,重症有死亡的危险,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者死亡率更高,辛存者多留有后遗症。
1、婴儿房间阳光充足,温度和湿度适宜;
2、寒冷季节注意保暖,家长正确使用热水袋或代用品保暖,注意防止烫伤。
新生儿败血症的抗菌治疗必须用足疗程。
1、若婴儿病情痊愈出院,出院后不必再用药。
2、若婴儿用药疗程未足,病情未愈出院,可遵医嘱带口服药直至用足疗程。
用药必须遵照医嘱,在两餐奶间服药。
1、出院后一般不需要复查。
2、出现下列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1)需要引起警惕的异常症状:
新生儿精神、食欲不好、嗜睡、哭声减弱、体温改变、脐轮红肿、脐部有脓性渗出液等。
2)危险征兆:
新生儿出现面色苍白或灰暗、肢端厥冷、皮肤花斑等休克表现。
3)并发症:
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拒食、呕吐、烦躁、尖叫、双眼发直、抽搐等。
2、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者宜选用合适的婴儿配方奶粉,按需喂养,低体重及早产儿可缩短喂奶间隔时间,给予按需授乳,以保证营养。
1、保持婴儿口腔、皮肤、臀部及脐部的清洁。
2、不能针刺、挑割和擦伤婴儿的皮肤和黏膜,不能用手挤压皮肤脓包。
3、勤换尿布,预防尿布疹。
避免尿液污染未愈合的脐部。
包裹脐带的敷料必需无菌。
4、接触婴儿前洗手,护理时动作轻柔。
减少探视,避免患病者护理婴儿。
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过冷或过热。
5、若婴儿出院后发生脓疱疹或脐炎,在加强护理的同时还需局部用药,用3%双氧水或5%聚维酮碘消毒患处,每天2次。
新生儿腹泻出院家庭护理要点
新生儿腹泻病是指在新生儿期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含脂肪粒或脓血,可伴有腹胀、呕吐或发热,严重者伴有脱水、酸中毒,甚至引起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
及时对症治疗后,一般均能痊愈。
部分腹泻迁延未愈者可能导致营养障碍。
正常新生儿环境。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而致胃肠功能紊乱。
1、治愈出院着不需要再用药。
2、有些新生儿经治疗后一般情况好转,仅排便次数稍多或者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乳块,出院后可遵照医嘱服用能建立肠道正常菌群的药物,直至排便正常为止。
此类药物用温水溶化服用。
一般不需要复查,若婴儿排便的次数和粪便的性状发生改变时就需要去医院复诊。
母亲喂养前洗干净双手。
2、有原发性乳糖不耐受的新生儿,应暂停母乳和含乳糖的任何乳制品,只能喂养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
待年龄稍长,增加辅助食品后能逐渐获得对乳糖酶的耐受性。
3、感染性腹泻后常继发乳糖不耐受,应选择腹泻奶粉(去乳糖配方)喂养,视排便情况逐渐过渡到母乳喂养。
4、牛奶过敏的婴儿只能吃母乳或豆奶配方奶粉,2岁以上的小儿喝牛奶过敏者较少见。
5、母乳不耐受或母乳量不足,确需人工喂养时,宜选择合适的、营养全面的婴儿配方奶粉。
6、哺乳时注意:
洗手,奶具必须煮沸消毒,人工喂养时应按照配方配置,现配现用,不宜过热或过冷,吃剩余的奶液应弃掉,不应留做下次再吃,以免因喂养不当而造成腹泻。
1、腹泻容易导致红臀,应勤换尿布,便后清洗臀部,涂护臀霜。
腹泻时避免使用一次性尿裤。
2、对经常消化不良的婴儿可以每天做腹部按摩,抚触,被动婴儿操等刺激消化功能,消除肠胀气。
3、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1)需要引起警惕的异常情况:
婴儿排便次数增多,每天达6次以上;
粪便性状异常,为黄色或绿色水样便,呈蛋花汤样,含黏液或脓血,伴有发热、呕吐、腹胀、哭闹或精神食欲差等。
婴儿因吐泻丢失体液过多或摄入量不足,可致脱水,表现为皮肤弹性差,前囟及眼窝凹陷,皮肤口唇干燥,哭时眼泪少或无泪。
重度脱水还可导致血容量不足,出现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或灰暗,四肢厥冷,尿量少或无,皮肤花斑,反应差。
新生儿脐炎家庭护理要点
新生儿脐炎是由于断脐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脐部被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或是脐带创口未愈合,爽身粉等异物刺激引起脐部慢性炎症而形成肉牙肿。
轻者脐轮及脐周皮肤轻度红肿,伴有少量浆液脓性分泌物。
重者脐部及脐周明显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多,常有臭味,可向周围皮肤扩散,形成腹壁蜂窝组织炎,也可沿脐血管蔓延引起败血症。
慢性脐炎形成肉牙肿为一小的樱红色肿物,表面可有脓性渗出液,可久治不愈。
发生脐炎后经积极处理,一般均能治愈,但如果延误治疗可造成感染扩散,甚至危及生命。
一、出院后用药
1、一般不需要再服用药物。
2、个别未痊愈的新生儿,必须遵照医嘱服药。
1、小肉牙肿做脐部护理可治愈。
2、如脐炎久治不愈或肉牙肿较大,应每周或隔周带婴儿去小儿外科门诊就诊,外科治疗。
三、如何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
四、出院后家庭护理注意
1、脐炎已治愈,出院后不必再处理。
2、如果脐带已经脱落或没有脱落,但脐轮周围红肿、渗液,应积极处理:
保持脐带周围干燥,不要浸在水中或被尿液、粪便污染,尿布不要盖在脐带上,同时避免爽身粉进入没有愈合的脐部。
3、脐部护理:
洗手后,用3%双氧水清洗脐部,再涂以5%聚维酮碘溶液。
如脐部有红肿、渗脓液,可再涂红霉素软膏或百多邦软膏,最后覆盖无菌纱布。
所有使用的棉签、纱布必须是无菌的。
4、需要引起警惕的症状:
1)脐轮、脐周明显红肿,并有较多脓性渗液。
2)慢性肉牙肿经电灼、激光、手术后脐部出血较多。
5、注意观察新生儿脐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1)腹壁蜂窝组织炎、皮下坏疽:
脐周皮肤大片红肿,局部温度增高,触之稍硬,有触痛,随后皮肤渐变为暗红、紫褐色,压之有漂浮感,积脓多时有波动感。
病儿常有发热、拒奶、哭吵等症状。
2)腹膜炎:
腹胀、呕吐、拒奶、腹壁红肿、腹部肌肉紧张,触之较硬,有触痛。
病儿往往体温异常,精神差。
3)败血症:
病儿体温不稳定,少吃、少哭、少动或不吃、不哭、不动,黄疸加深,重者可出现面色灰、四肢冷、皮肤花斑、心跳加快、尿少、出血等休克症状。
4)化脓性脑膜炎:
病儿出现发热、烦躁、呕吐、后颈部抵抗、前囟饱满或紧张、双眼发直、惊厥等。
婴儿“鹅口疮”家庭护理要点
“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此病初起时,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和发红,并出现不易拭去,故民间有“雪口疮”之称。
轻者不痛,或尽有进食时有痛苦表情;
有些婴儿可出现吸吮后啼哭、吃奶减少、恶心、呕吐等症状。
极少数重者可扩散到咽喉、气管、肺或血液循环内,可并发呼吸困难,甚或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故本病不能轻视之,应重视治疗和护理。
1、可以用1%~5%的碳酸氢钠液清洗婴儿口腔,然后涂1:
10万单位的制霉菌素甘油,每天3次,吃完奶后涂在口腔黏膜上。
2、如果口腔中感染面积较大,可增加涂药的次数,或尊医嘱口服制霉菌素、维生素B1、维生素等药物。
3、白膜蔓延到喉头、气管、食管乃至血液的严重婴儿必须住院治疗。
4、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菌素、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如果婴儿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吐奶、呛咳,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应考虑为咽喉部或肺部念珠菌感染,需要及时就诊。
1、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中的乳铁蛋白能抑制口腔中的白色念珠菌生长。
2、注意奶汁温度合适,避免刺激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