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3626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人行道和分隔带设计。

(2)交叉口平面设计:

弯道转角曲线和中心岛形状及半径确定;

主要控制点坐标计算。

(3)交叉口立面设计:

主要控制点高程计算;

转角曲线高程计算;

标高计算线高程计算。

2.说明书与图纸要求

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参考文献,并附上相关CAD设计图以及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说明书采用A4纸,上空和左空2.5㎝、下空和右空2㎝;

标题用黑体,第一级为小二号、第二级为小三号、第三级为四号、第四级为小四号;

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24磅固定值行距;

页眉用宋体小五号字居中,标明某大学《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页脚标明页码。

CAD设计图采用为A3和A4纸,图纸包括交叉口平面设计图(包括雨水口、人行横道和交通岛)、高程设计图和特征横断面图(包括照明和绿化)。

三、时间安排

查阅和熟悉设计主要基础资料0.5天,进行交叉口平面设计1天,进行交叉口立面设计1天,绘制平面设计图、高程设计图和横断面图1天,编写、打印和装订设计说明书1天,进行设计答辩0.5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5.1中心岛半径确定………………………………………………………………………4

5.2环道外缘平面设计线形………………………………………………………………4

5.3环道宽度和车道设置…………………………………………………………………5

5.4方向岛的岛端圆弧半径………………………………………………………………..5

厦门市某环行交叉口设计计算书

1工程概况

另一条道路中心线和边线纵坡为1%,红线宽度为50m,为三幅路,6车道;

2设计内容

2.1道路横断面设计

2.2道路交叉口平面设计

2.3道路交叉口平面设计

2.4自行拟定

3主要技术标准

3.1道路等级

城市直线段主干路,一条道路红线宽度50米;

另一条相交道路红线宽度也为50米。

3.2设计路幅

两条相交道路均为三幅路。

3.3设计计算行车速度:

40km/h。

3.4交叉口控制点坐标(300.00,300.00,6.60)。

3.4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KN。

4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在直线段式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断面;

而在平曲线上则是通过切点并垂直于切线方向的断面。

道路的横断面是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和分车带等部分组成。

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

根据道路的等级、性质和红线宽度,以及有关的交通资料,确定其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分车带等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并给予合理的布置。

其中,道路的规划红线宽度、道路功能、交通组织方式和交通资料的分析,是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依据。

城市道路上的汽车交通,绝大多数都是各种车种在同一车道上混行,其车速一般为25~40km/h,经分析计算,各种汽车混行的平均车头时距t=3.2~2.5s,即一条车道的最大通行能力N=1000~1100辆/小时,平均N=1050辆/小时。

交叉口横断面设计包括机动车道设计、非机动车设计、人行道和分隔带设计。

  机动车车行道主要是提供各种机动车辆(如公共汽车、大小载重汽车、大小轿车、无轨电车、拖拉机等)行驶。

机动车车行道形式及宽度的确定应该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道路红线宽度、道路交通量及车道通行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

本工程的横断面设计结果如下:

  根据该工程在城市的地位和作用,道路标准横断面形式如下:

5米人行道+6米的非机动车道+2.5米的非机动车道分隔带+23米的车行道+2.5米的非机动车道分隔带+6米的非机动车道+5米人行道;

其中机动车道+23米,双向六车道,车道布置为+0.5米路缘带+3×

3.5米的大车道+1.0米的双黄线+3×

3.5米的大车道+0.5米的路缘带。

机动车道路拱采用直线加圆曲线的路拱形式,横坡1.5%,坡向朝外,人行道横坡2%,坡向朝机动车道。

另外一条相交道路标准横断面形式如下:

如图4.1:

图4.1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车行道路拱的形状,一般多用双面坡向,由路中央向三边倾斜形成路拱。

本工程采用抛物线型路拱:

路拱形式比较圆顺。

没有路中尖峰,车行道中间部分坡度较小,越到路的三旁坡度越大,排除雨水十分有利;

从形式上看,也比较美观。

图4.2抛物线形路拱计算图示

路拱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b=

h1=h=

h2=0.96h1;

h3=0.84h1;

h5=0.36h1

式中:

x——离车行道中心线的横向距离(m);

y——相应于x各点的竖向距离(m);

B——车行道总宽度(m);

H——车行道路拱高度(m);

i——车行道的平均横坡度。

人行道的首要功能是供人步行交通之用,其次是供种植、立杆、布置阅报栏等,它下面的空间还可以用来埋设地下管线。

人行道的设计主要包括:

人行道宽度和横坡的确定,以及人行道在路面横坡上的布置。

为了保证交通安全,人、车互相不干扰,因此,人行道一般要高出车行道0.08m~0.2m,本工程采用了0.15m。

其横坡采用直线型向侧石方向倾斜。

其横坡的大小视铺砌材料与满足排水的要求而定,可根据相关规范查表采用。

为提高排水效果,人行道的横坡宜稍大一些,在有铺砌的人行道上,其横坡一般都采用2%的坡度。

总之,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必须根据当前的实际需要,并结合远期的交通规划和道路网规划的发展要求,近、远期相结合,全面考虑,尽量少拆迁,少占地。

同时,还要充分估计拓宽和调整后的使用效果。

对于确实有碍交通的个别建筑物等,不能过于迁就避让,以免造成路线不必要的弯曲,给交通带来长远的影响和损失。

5道路交叉口平面设计

5.1中心岛半径确定

本工程采用环行四路交叉口设计形式,位于斜坡地形相交道路的直线段主干路上,夹角为90。

,环道的设计速度采用路段设计速度的0.7倍,即40

0.7=28km/h。

横向力系数取0.16。

环道横坡采用-1.5%。

紧靠中心岛的车道宽度b取5.5m。

.

取中心岛半径为40m。

交织段长度验算:

经过验算,交织段长度大于相应环道设计速度所必须的最小交织段长度,中心岛半径满足要求。

5.2环道外缘平面设计线形

采用圆弧直接相连,四分之一弧长与相交两条道路相切。

计算右转车道中心线半径:

右转非机动车道边缘曲线半径为:

m

由于本地交通量比较大,右转车速较高,根据地形和周围建筑,需要尽量加大曲线半径。

本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取R为87m。

交叉口平面设计如图5.1:

图5.1交叉口平面设计图

5.3环道宽度和车道设置

城市道路交叉口弯道上圆曲线半径的选择,要结合具体情况和要求来决定。

一般在选择交叉口圆曲线半径时主要考虑:

1)城市道路的设计等级和它所要求的设计车速;

2)相交道路交叉口处的地形、地物的条件。

3)保证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平顺美观。

应根据以上三点的需要与可能来选定比最小半径大一些的或至少相等的圆曲线半径。

最好能选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值。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和实际,地形及环境分析,本工程环道宽度采用24m。

其中环岛车道宽5.5m,交织车道宽5m,右转车道宽5m,非机动车道分隔带2.5m,非机动车道6m。

5.4方向岛的岛端圆弧半径采用1.0m,1.5m。

6道路交叉口立面设计

该道路此交叉位于斜坡地形上。

相交道路为四条主干路,夹角为900,路段行车速度为40km/h;

四条道路一条中心线和边线纵坡为i11=i13=2%,另外一条中心线和边线纵坡为i21=i23=1%,路拱横坡为i12=i22=1.5%,车行道宽度为B1=40m。

转角圆曲线半径为R1=87m,交叉口控制标高为6.60m,等高距采用h=0.10m。

计算如下:

6.1路段上设计等高线的绘制

即可绘制路段上的设计等高线。

6.2交叉口上设计等高线的绘制

6.21根据交叉口控制标高推算F3,F4,N三点的高程:

同理,可求得其余道口切点横断面的三点标高分别为:

6.22根据A,F4,E4三点标高,求C4,D4等点的设计标高:

同理,可求得其它点的设计标高:

hC2=64mhD2=6.15mhC3=6.0mhD3=5.24m

6.23根据F4、E4、D4点标高,求转角曲线上个等高点的标高(采用平均分配法计算)

F4D4和E4D4弧长为:

F4D4间应有设计等高线为

等高线的平均间距为

同理E4D4间应有设计等高线为

F3D3间应有设计等高线为

D23E3间应有设计等高线为

同理可得:

F2D2间有等高线23根,平均间距2.97m;

D2E2之间有9根等高线,间距为7.59m

AK间有等高线18根,平均间距3.79m;

KB之间有8根等高线,间距为8.54m

6.24根A、M、K、G,N各点标高,可求出路脊线AM、AK、AG、AN上的等高线点。

对路脊线上的标高点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待定等高线标高、A点标高以及纵坡i1、i3来确定。

东端标高为6.60m的等高点距A点在路脊线上的距离为:

(7.67-6.60)/0.01=101m

东端标高为7.37m的等高点距A点在路脊线上的距离为:

(7.37-6.60)/0.01=71m

东端标高为5.98m的等高点距A点在路脊线上的距离为:

(6.60-5.98)/0.01=62m

东端标高为5.19m的等高点距A点在路脊线上的距离为:

(6.60-5.19)/0.01=141m

西端标高为5.23m的等高点距A点在路脊线上的距离为:

(6.60-5.23)/0.01=137m

西端标高为5.24m的等高点距A点在路脊线上的距离为:

(6.60-5.24)/0.01=136m

西端标高为6.00m的等高点距A点在路脊线上的距离为:

(6.60-6.00)/0.01=60m

南端标高为4.16m的等高点距A点在路脊线上的距离为:

(6.60-4.16)/0.02=122m

南端标高为4.46m的等高点距A点在路脊线上的距离为:

(6.60-4.46)/0.02=107m

北端标高为8.78m的等高点距A点在路脊线上的距离为:

(8.78-6.60)/0.02=66m

北端标高为8.44m的等高点距A点在路脊线上的距离为:

(8.44-6.60)/0.02=92m

综上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在交叉口立面设计图中标出相应的等高点位置。

交叉口立面设计如图6.1:

图6.1交叉口立面设计图

6.25按所选定的里面图式,将对应等高线点连接起来,即得初步设计立面设计图

6.26根据交叉口等高线中间应疏一些,边缘应密一些,且疏与密过渡应均匀的原则,对初定立面设计图进行调整,即得如附图所示的交叉口立面设计图。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交通部路路线设计规范(TJ011-94).北京交通出版社,1995

[3]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建设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北京:

[5]张雨化主编道路勘测设计.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6]周荣沽主编城市道路设计.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

[7]许金良主编道路勘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