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家》教学反思三篇Word格式.docx
《一年级《家》教学反思三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家》教学反思三篇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说:
“自然界里有它们的家,那我们小朋友的家在哪里呢?
”学生齐声诵读: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此时出示我国的版图,告诉学生我国的国土面积、淮安的地理位置。
之后带孩子在课件中游览祖国的山山水水,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此时我打开课件中的一首歌曲: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儿真鲜艳……”。
紧接上培养学生带着自豪、骄傲的心情读课文。
诗中“祖国”是一个抽象的词,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尤其不容易理解。
我让学生通过课外搜集资料、课上交流汇报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祖国”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突破了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的意识。
课文讲解结束,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出示了熊猫在吃竹子、鲸鱼在海里游、月亮悬挂在星空的图片,让孩子编诗,课后的作业是回家仿写一首儿童诗,并配上相应的图画。
这些都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指导背诵,步步为营。
在指导孩子背诵的时候,先是用带课文的FLASH吟诵,之后用别有用心的板书提醒,相对加大了难度,再用无课文的动画提醒,最后让孩子闭上眼睛,带这动作加以演示。
这样的步骤符合孩子记忆的特点,反复的强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这节课上,我用一颗未泯的童心引领学生与文本解除对话,在诵读、表演、对话中去体验、感悟语言带给我们的温馨。
在这种体验中,学生的性情得到了陶冶,一堂精心准备的语文课到此结束了。
这节课带给我的不但是快乐、感动,而且是审美的情趣。
让我感到教学不是枯燥的,而是有滋有味的。
这首小诗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保持语调欢快、流畅和幸福、愉快的感觉。
教学时让学生体验、感悟诗中的意味,发自内心对祖国的抚育的喜爱之情。
《家》教学反思
(二)
《家》是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能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一、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学《家》一课,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
树林里小鸟在欢唱;
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
„„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二、想像入境,情感熏陶
儿童诗的语言精炼、意象简单使得诗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家》同样如此。
在读通读懂后,我在诗歌的空白处设计这样的一些提问“联系生活中所看到的,说说“假如我们的教室就是清清的小河,你就是一条小鱼儿,你会在可爱的家里干些什么呢?
”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联想去表演,去填补这些空白,欣欣然走进诗的意境。
学生表演时拥有真切的情感体验,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鸣。
三、句式迁移,突破难点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
《家》这课中句式是“(什么)是(谁)的家”,我进行了两次迁移。
一是在学习课文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
二是在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
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因此让学生自由选读便是“触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
学生这时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像,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时稍作点拨,如播放种子生长录像,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对语言有细腻地感悟。
音乐渲染,学生自由想像表演,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不足之处,学生总是太活跃,教师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有些不足,教师的评价语言,感情投入不够。
《家》教学反思(三)
周六接到通知,心里犹如小鹿撞钟一样忐忑不安!
绞尽脑汁备战一节课,上完后,总是有些失落!
想法很多,希望我每次的反思都能给我下次课带来点收获吧!
……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在读通读懂后,我在诗歌的空白处设计这样的一些提问“联系生活中所看到的,说说“假如你就是一条小鱼儿,你会在可爱的家里干些什么呢?
课文的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是全文的重点句。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祖国了解甚少,理解本句诗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因此,教学时我先调动学生大脑中与祖国相关的知识储备,通过让学生欣赏一组祖国山水风光的美丽图片,有辽阔的原野,巍峨的高山,有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和遍地的鲜花,以此来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丽,进而体悟祖国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我们在祖国的哺育下健康学习、生活、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初步感悟“祖国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
”最后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感情朗读,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
阅读教学仅仅是起始阶段,还需要我和学生的一起努力,以求从中不断获得各种能力。
一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家苏教版
师:
刚才我们欣赏了《让爱住我家》,不少同学脸上还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那么,你有哪些感想急于告诉给其他同学呢?
生1:
我感到画面中的这个四口之家太幸福了!
生2:
他们相互关爱、相互体贴、相互包容,它让我想到了“温馨”、“温暖”这些人间最美的词汇!
生3:
它让我想到了我的严肃的老爸,温柔的老妈,慈祥的爷爷奶奶。
家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
说得太好了!
是呀,家,是妈妈的牵挂和唠叨,是爸爸的叹息和瞩望;
家,是爷爷胡子里长满的故事,是奶奶皱纹里饱含的沧桑。
我们怎么能不爱它呢?
家,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
大家想不想知道当代作家周国平是怎样揭示“家”的真谛的呢?
好!
那就让我们一起徜徉《家》的世界,与这位作家进行一次人生的对话。
(板书课文题目、作者。
屏幕显示:
与课文对话,领悟“家”之蕴。
)
谁愿意与老师一起合作读课文?
(与学生商定,由两生各读第一、二部分,教师读引言和第三部分)请其他同学带着自己对家的认识和体验,认真倾听,用心思考。
(屏幕显示:
作者认为“家”是什么?
它带给了人们怎样的感受?
)(全部读完后,听课老师及学生鼓掌)
谢谢!
我想,老师和同学们已用热情的掌声给我们三个人打了高分。
同学们读得很好,有几个字注意一下。
(老师依次板书:
载讽 屑 憩 冶 曳,并简要讲解)
现在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作者认为家是什么?
作者认为“家是一只船”,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温馨”。
作者认为“家是温暖的港湾”,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温暖”。
作者认为“家是永远的岸”,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梦魂萦绕”和“永远的”“牵挂”。
(师板书:
家 船 港湾 岸)
为什么作者说“家是一只船”呢?
(屏幕显示船的图片及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一部分,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家是一条船,它是在有爱的河流中漂流的。
这样好不好?
我们要考虑的是作者为什么认为家是一条船。
作者认为家是一条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作者事先看到了渔民们以船为家,他就想到船带给渔民们的是家一样熟悉的感觉,即使到了再陌生的水域,它也不会感到寂寞。
你能不能把作者想到的句子读一读呢?
(生读:
于是我转念想……不复可怕)
在这一段中,哪一句话把你深深打动了?
最打动我的句子是:
“人世命运莫测,……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
”它告诉我们的是家可以给人很大的力量,它让在外面的人感觉到家是一个人的支柱。
你感悟得很深。
说得多好,好家总是带给人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家才是一个“好”家呢?
温馨的,浓情的就是好家。
和睦的没有争吵的互相谦让的就是好家。
好家是让你在感到累和无助的时候,能够给你力量和温暖,能够让你想到它就感到很舒服。
生4:
我认为好家就是每个家庭成员把爱心给予其他人。
生5:
家就是等你受到委屈的时候一想到它就觉得十分开心。
家里没有嫉妒。
(屏幕显示两位老人的图片)你看大屏幕上的两位老人,命运与共,相濡以沫。
有这样的好伴侣,这样的好家,即使生活道路上遇到再多的风雨坎坷,又有何惧?
还有哪位同学想谈一谈打动你的句子?
生6:
“四周时而风平浪静,……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因为家中的成员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困难。
你能不能结合你家的情况来谈一谈,什么是“风平浪静”,什么是“波涛汹涌”?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生:
没有)不过我想随着你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一定会在切身的生活经历中理解这句话的深义。
好,其他同学接着谈。
生7:
最打动我的是:
“岁月不会倒流……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我们不会感到陌生是,因为家带给我们的安全感就好像在很黑很黑的夜里透过的一丝光亮和温暖。
你的语言很有文学色彩。
接下来我们将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再次感受家的温暖,你们想听哪位同学来读呢?
(众生推荐一同学朗诵第一部分。
配音乐《秋日私语》,屏幕显示两张温馨家庭的图片)
听你朗读真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
第一部分,作者由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写到对家的深刻感悟和认识,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这种表达方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二、三部分,我们尝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请你探究
1.赏一句话———用赏析说服人;
2.读一句话———用美读感染人;
3.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师(进一步解释):
1.赏一句话———用赏析说服人。
选择你们认为深刻、精辟或发人深省的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读一句话———用美读感染人。
声情并茂地吟诵你们组赏析的句子,力图打动听众,传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然后小组尝试研讨解决,当然可以对作者的观点提出质疑,向权威挑战。
四人一组合作探究。
时间:
五分钟。
注意:
要在组长的主持下,分工合作、各司其职,集中所有成员的智慧,对探究成果作出摘记,然后推举三名同学代表小组分别陈述、展示探究成果。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时间到!
下面我们分组展示探究成果。
(各小组代表分别发言)
我们欣赏的句子是:
“如果没有一片……家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
”这句话是说……
结合你们自己的感受谈谈好吗?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夏令营,很多天不能回家,晚上我偷偷地抹泪,真想马上回到我的家!
等到终于回到家的时候,就像小船进了港湾,自由极了!
幸福极了!
她谈得很好,谁来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读,师进行美读指导)你们的问题是———
我们的问题是:
为什么说“家是温暖的港湾”?
你们认为呢?
课文第二部分的第5自然段作了详尽的阐释。
我们赏析这一句:
“然而……多么欢快。
”说明了船对港湾的依恋和向往。
(师请一生朗读。
并进行指导)
有什么问题需要问吗?
第一部分“家是一条船”里写道:
渔民们安之若素,举止泰然,而船虽小,食住器具,一应俱全,也确实是个家。
第二部分里却说,渔民们看到港口就希望回到家,这是否矛盾?
这位同学很有挑战精神。
(问一生)你的理解是什么呢?
因为港口是他们更大的家、更温暖的家。
下面哪位同学说说第三部分的内容?
“至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这个家。
”因为家使人感受到人生在世的美好。
你认为这一段中表达了作者对家的什么样的感情?
(生吞吞吐吐,师美读启发)
表达了作者对家的向往和深深的思念。
从人生的起始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沟通现实世界和天堂世界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
教人如何不想它?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读出这种“依恋”的情感来!
(生读)
你们的问题是———
(学生没有提出问题)
老师倒有一个问题,文中说:
“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我想很多同学的妈妈一定是制造这种所谓的“噪音”的“高手”。
这种絮絮的唠叨声也是“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吗?
生8:
这是有前提的,是“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
譬如你在外孤苦无依倍尝委屈艰辛时、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时,再去听听妈妈的一些唠叨,不是很幸福的事吗?
师(指黑板):
文中,作者先是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
想一想,这几个比喻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板书:
人生漂流)(生讨论)
“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也就是把人生比作一条河,而船、港湾、岸都是与河流有关的。
也就是说,后面的几个比喻是以第一个比喻为前提的。
同学们接着说———
人生是漂流的,把船比作一个家,就是说漂流的人找到了休憩的地方。
再把家比作港湾,是说船是靠着港湾的,港湾又靠着岸。
这几个比喻是彼此相联的。
师(小结):
也就是说前面的比喻是后面比喻的前提,后面的比喻是前面比喻的深化,特别是关于家的第三个比喻,是前两个比喻的极致和升华。
家为人类提供了登上世界的起始之站,又提供了一个离开现实世界的离别之站。
(把板书勾连成船形)“家是什么?
”不同年龄、身份、阅历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回答。
下面,让我们与自我对话,体味“家”之情(屏幕显示两段文字):
我看见黑沉沉的大地展开在我的面前,用她的手臂拥抱着无数的家庭,在那些家庭里有着摇篮和床铺,母亲们的心和夜晚的灯,还有年轻轻的生命,他们满心欢乐,却浑然不知这样的欢乐对于世界的价值。
———摘自泰戈尔《新月集》
问孩子:
家是什么?
他们回答:
家是妈妈柔软的手和爸爸宽阔的肩膀,家是一百分时的奖赏和不及格时的斥骂。
家是可以耍赖撒谎当皇帝,也是俯首听命当奴隶的地方。
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
———摘自《毕淑敏散文精品自选集》
(学生在《献给爱丽丝》的音乐声中朗读屏幕显示的文字)
(音乐声中动情讲述)和很多同学一样,老师也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
家里有我温柔贤惠的妻子,有我天真可爱的女儿。
(展示家人的照片)我深深地爱着她们,她们也深深地爱着我。
我们这只小船,已在风雨中驶过十多年的航程。
在我心中,家是妻子无微不至的体贴,家是女儿得寸进尺的撒娇。
我们今天用心品味了周国平的《家》,同学们对家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那么请你们来谈一谈:
在你们的心中,家是什么。
家是很温暖的让我可以依靠可以依恋的地方。
家像我的一个支柱,时时刻刻支撑着我,无论我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一想到家,我就有勇气来面对它。
家是一盏为我点燃的灯,它永远地温暖着我的心,照亮着我的路。
(掌声)
我认为家是一棵大树,我在这棵大树的树阴下成长,它帮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它给我温暖,给我依靠。
师:
同学们的发言既深刻又富有诗意,真让我激动!
老师想说的是,我们在享受沐浴家人关爱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加倍地爱我们的家人。
爱一切我们应该爱的人!
去爱我们的民族和祖国,最后,愿在座的各位同学和老师都有一个温馨、温暖的家!
(下课!
)
一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家苏教版
(二)
教材分析:
《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首儿童诗,内容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又贴近学生生活。
课文语言优美,节奏明快。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体验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生活的愉快,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童趣为本,凭借教材,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方式,选择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刺激,采用直观、鼓励等手段,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与愉悦中高效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读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展开合理想像,学会模仿编诗,学会自编动作。
2、运用听读识记方法,采用以图导义的手段,培养孩子们倾听习惯,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促发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发展。
3、通过孩子从“小家”到“大家”的感悟、体认,联系生活经历,初步感知“家”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渗透爱动物,爱自然,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至背诵《家》,认读11个生字,学会简单的词语搭配:
____是____的家。
2、了解家的含义,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
1、主题背景图及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
2、课文录音带,《娃哈哈》磁带。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师出示几个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师简要说明。
你们觉得这些房子怎么样?
生:
这些房子很漂亮。
这些房子都不一样。
这些房子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进去瞧一瞧。
(学生很少看到这么美的房子,忍不住发出赞叹,教师有意创造一个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艺术美的雏形)师:
同学们,刚才你们领略了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谁能跟大家说说,你的家是什么样儿的。
(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说出自己的家的大致状况。
师小结:
是啊!
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其实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家。
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可爱的小宝宝,(师贴图片:
白云、小鸟、鱼儿、种子)他们是谁呢?
师:
这些小家伙很贪玩,太阳下山了,它们却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
生:
非常愿意!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旧知识连接的支撑点和结合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小伙伴为我们带来的有趣儿歌《家》。
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个字?
(指读、范读、齐读)
这些小伙伴的家究竟在哪儿呢?
告诉你,就在我们的课文里,只要你认真地读一读课文,仔细地想一想就能帮助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了。
(二)自主协作,感知课文内容
1、配乐听朗读师:
首先请小朋友听配乐朗诵,闭眼边听边想像:
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好像看到了什么?
我听到鸟儿在林间唱歌。
我好像看到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
我好像看到种子在发芽……(通过配乐听朗读,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放飞思绪的自由空间,在轻柔、愉悦的曲调感染下,学生们真切地“听到了”、“好像看到了”,有了强烈倾诉的欲望。
2、师:
小朋友,刚才录音机里的阿姨读得多好呀!
你们能试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吗?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的。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师:
小朋友读得多认真呀!
下面同桌互读,帮着解决困难。
(我读你听,你读我听,互相正音)。
4、师:
四人小组赛读。
要求:
正确、流利。
评出最好的一位。
哪位小朋友获胜了,朝老师点点头。
5、师:
说一说:
你帮谁找到了家?
它的家在哪里?
6、生:
蓝天是白云的家。
树林是小鸟的家。
小河是鱼儿的家。
泥土是种子的家。
(课堂是孩子的。
朗读的形式,层次化,多样化,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差异,既为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