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阶段综合检测第一至第五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3194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阶段综合检测第一至第五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阶段综合检测第一至第五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阶段综合检测第一至第五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阶段综合检测第一至第五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地理阶段综合检测第一至第五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阶段综合检测第一至第五章Word下载.docx

《中考地理阶段综合检测第一至第五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阶段综合检测第一至第五章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地理阶段综合检测第一至第五章Word下载.docx

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而且终年寒冷;

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而且终年炎热。

  (2015·

福州学业考)小明于2014年6月21日(夏至日)这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

读图回答4、5题。

4.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

5.若小明观察到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则穿过当地的纬线是(  )

A.赤道B.北回归线

C.北极圈D.南回归线

【解析】4选A,5选B。

本题组联系实际考查学生分析太阳高度和太阳直射点变化规律的能力。

第4题,太阳高度越大,同一物体的影子越短。

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竹竿影子的长度逐渐变短。

第5题,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说明此时太阳直射该地。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地图的种类很多,有目的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有用信息。

据此完成6、7题。

6.国庆节期间,济南的玲玲一家自驾车去北京旅游,她最好选用(  )

A.中国地形图B.中国工业图

C.中国气候图D.中国交通图

7.玲玲想知道济南到北京的距离。

下列是四个比例尺的地图,玲玲用哪个比例尺的地图量算的距离较准确(  )

A.1∶30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千米

C.三十万分之一

D.

【解析】6选D,7选D。

本题组考查地图的选择与比例尺的计算。

第6题,外出旅行,确定旅游路线,应选择交通图。

第7题,利用比例尺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大的地图精确些,D选项的比例尺最大,量算的距离较准确。

桐城学业考)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8~10题。

8.图中白水河的流向是(  )

A.自北向南B.自东北向东南

C.自西北向东南D.自东向西

9.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应该在(  )

A.800至900米B.1000米

C.900米D.900至1000米

10.仅考虑自然条件,图中乙村与甲村相比(  )

A.更适合种植甘蔗B.耕地面积较小

C.对外交通较发达D.水源更充足

【解析】8选D,9选D,10选B。

本题组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

第8题,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东方地势高,西方地势低。

运用指向标定向法判断,白水河的流向是自东向西。

第9题,图中等高距是100米,虎山等高线最大值为900米,所以其海拔高度应在900至1000米。

第10题,甲村地势平坦开阔,乙村附近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耕地面积较小;

甲、乙两村位于华北地区,都不适合种植甘蔗;

甲村处在河流交汇处,对外交通更发达,水源更充足。

连云港学业考)“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读图,回答11、12题。

11.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大宗货物运输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铁路和海运B.公路和海运

C.管道和航空D.铁路和河运

12.在海上丝绸之路上(  )

A.①是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印度洋与大西洋

B.②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印度洋与红海

C.③是马六甲海峡,连通太平洋与印度洋

D.④是台湾海峡,连接黄海与东海

【解析】11选A,12选C。

本题组考查学生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能力和重要海上航线的知识。

第11题,大宗货物选择运载量大的铁路和海运为主。

第12题,①是苏伊士运河,②是曼德海峡,③是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④是台湾海峡,连接的是东海与南海。

湛江质检)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了6.5级地震。

完成13、14题。

13.此次地震最有可能是欧亚板块与______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

A.非洲板块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

14.当地震发生时,下列不正确的做法是(  )

A.迅速关闭电源、燃气B.避开高大建筑物

C.注意保护头部D.及时返回室内

【解析】13选C,14选D。

本题组考查地震发生的原因及避震措施。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处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地震发生时要迅速从室内撤离到室外空旷地区。

  读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15、16题。

15.该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

A.1月B.5月C.8月D.10月

16.该气候类型为(  )

A.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15选C,16选D。

本题组考查的是气候资料图的判读。

由图可看出该地8月份降水最多;

由于该地雨热同期,且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确定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17.下列气候特点或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青岛避暑胜地——地形因素

B.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地球的运动

C.山前桃花山后雪——纬度因素

D.海南岛终年如夏——海陆位置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

因青岛临海成为避暑胜地,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山前桃花山后雪是山地的屏障作用,属于地形因素。

海南岛因纬度低,终年如夏,属于纬度因素。

18.下图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7月等温线图,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虚线为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气温高于乙处

B.甲、乙两处气温相同

C.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

D.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等温线的判读。

北半球气温越向北越低,因此甲地气温低于乙地,又知7月份海洋气温低于陆地,可知甲表示的是海洋,乙表示的是陆地。

19.(2015·

泰安学业考)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海平原区,台风频繁,人口稀疏

B.西欧平原区,季风温和,人口稠密

C.热带雨林区,环境恶劣,人口稀疏

D.高山高原区,资源丰富,人口稠密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原因的能力。

沿海平原区地形平坦,降水丰富,人口密集;

西欧平原区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温和湿润,人口稠密;

热带雨林区过于潮湿,环境恶劣,人口稀疏;

高山高原区地势高峻,气温较低,人口稀疏。

东北师大附中质检)家住北京的小明同学利用暑期游历了欧洲西部的多个国家,据其见闻完成20、21题。

20.小明见到的当地主要人种是(  )

A.黄种人B.混血种人

C.黑种人D.白种人

21.当地人多数脖子上戴一个十字架,有到下图建筑物做礼拜的习惯,他们信奉

A.基督教B.佛教

C.伊斯兰教D.印度教

【解析】20选D,21选A。

本题组主要考查欧洲西部的人种与宗教。

欧洲西部以白种人为主,信仰基督教。

22.亮亮同学学习了“人口与人种”的相关知识后,对人口的增长、分布、人口问题、密度等方面作了如下归纳,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C.中纬度近海地区的人口分布密集,高寒地区的人口分布稀少

D.一个国家人口越多,人口密度就越大

【解析】选D。

本题综合考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分布、密度等知识。

人口密度=某地总人口数/该地总面积,所以一个国家人口越多,不能说明人口密度就越大,还要考虑该国面积的大小。

23.下面关于世界语言、人种、宗教、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范围最广的是汉语

B.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C.道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D.聚落主要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类

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居民与聚落等内容。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24.下图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aB.bC.cD.d

本题考查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d位于河流下游、干支流汇合处,交通最为便利;

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拓展迁移】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传统聚落:

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福建土楼、开平碉楼与村落等。

25.小曲在学习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时,上网查到了下面的一幅民居图片。

根据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可以推断该民居可能位于(  )

A.山东丘陵B.江南丘陵

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据图中周围景观可知,为平原地区的民居;

从民居的建筑风格来看,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小,为北方地区的民居。

综合分析来看,该民居应该位于华北平原地区。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写出A点的经纬度:

________、________,该点位于________(海洋)。

(3分)

(2)B处为世界面积最大的________沙漠;

C处为亚欧分界线________山脉,D处为亚非分界线________运河,当E地艳阳当头,F地正处于________(清晨、中午、黄昏、深夜)。

(2分)

(3)图中所示的三幅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反映出亚洲的气候具有________气候显著的特点,此类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任选一幅描述气候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解析】本题结合地图综合考查有关经纬网、洲界、地形分布及气候等方面的知识。

(1)题,A点位于东经80°

与南回归线的交点,经纬度是(80°

E,23.5°

S),该点位于印度洋。

(2)题,B处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C是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D是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E、F经度相差约90°

时差约6个小时,F地在西边,时间晚,当E地艳阳当头时,F地正处于清晨。

第(3)题,图中所示三幅图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反映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

(1)80°

E 23.5°

S 印度洋

(2)撒哈拉 乌拉尔 苏伊士 清晨

(3)季风 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7.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三块阴影表示的区域中,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________,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跨东西半球的是________。

(2)将三块阴影所表示区域的面积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

(1分)

(3)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4)地球绕日公转时,________与公转轨道面成66.5°

的固定倾角,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移动。

(5)图中三块阴影表示的区域中,一年内四季变化明显的是________,有“极昼”和“极夜”的是________。

(6)6月10日,我们当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纬度、东西半球的划分、地球公转等的认识和读图分析能力。

(1)题,考查高中低纬度、东西半球的划分,0°

~30°

是低纬度,30°

~60°

是中纬度,60°

~90°

是高纬度,图中①是低纬度,②是中纬度,③是高纬度;

20°

W向东~160°

E是东半球,①位于西半球,②位于东半球,③跨东西半球。

(2)题,三块阴影跨经纬度相同,由于纬度越高,纬线越短,所以面积由大到小是①②③。

第(3)题,地球公转的方向为逆时针。

第(4)题,读图可知,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

夹角,使得一年内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第(5)题,五带中,南北温带四季变化明显,②位于北温带;

极圈和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③地有一部分位于极圈内。

第(6)题,6月1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1)① ② ③

(2)①②③ (3)略

(4)地轴 南北回归线

(5)② ③ (6)昼长夜短

28.读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1分)

(1)辨认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大洋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辨认图中甲、丁代表的大洲名称:

甲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

(3)在世界航海线上,有很多海峡和运河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图中甲、乙两洲的洲界A是____________,丙、丁两洲的洲界B是____________________,沟通①、②两大洋的C是________________。

(4)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图中,赤道穿过的D处为______________气候,北回归线穿过的E处为____________气候,F处因深居内陆为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世界海陆分布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题,从图中可知,①表示的是太平洋,②表示的是印度洋,③表示的是大西洋。

(2)题,根据大洲的轮廓和位置可知,甲表示的是北美洲,丁表示的是非洲。

第(3)题,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丙、丁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①、②两大洋的是马六甲海峡。

第(4)题,D处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E处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稀少,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F处深居大陆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1)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2)北美洲 非洲

(3)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马六甲海峡

(4)热带雨林 热带沙漠 温带大陆性

29.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部分)”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部分)”,回答问题。

(12分)

(1)由图中等温线的变化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地的年平均气温在______℃以上,B地的年平均气温在______℃以下。

(3)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__洲。

(4)图中B地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该地______________,联系世界地形图,该地主要地形区为__________。

(5)图中C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月,D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月。

(6)E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7)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有关知识。

(1)题,由图中等温线数值的变化可以得出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2)题,图中A地年平均气温在30℃以上。

第(3)题,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非洲。

第(4)题,B地由于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

第(5)题,C地位于北半球,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D地位于南半球,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

第(6)题,E地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第(7)题,通过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1)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30 0 (3)非

(4)海拔高(地势高) 青藏高原

(5)7 1

(6)热带雨林气候

(7)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

(1)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

(2)①地区主要分布着__________人种;

②地区居民主要使用________(语言)。

(3)③地区人口稀少,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

预计未来40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将约占全球人口增长的97%。

亚、非、拉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条即可)(2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世界人口的相关知识。

(1)题,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

(2)题,①地区是欧洲西部,属于白色人种。

②地区是北美洲东部,居民主要使用英语。

第(3)题,③地区是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人口稀少。

第(4)题,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由于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1)中低纬度地区

(2)白色 英语

(3)这里是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

(4)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活贫困,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