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人教版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3005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人教版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人教版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人教版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人教版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人教版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人教版秋Word格式.docx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人教版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人教版秋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9单元总复习人教版秋Word格式.docx

个级

亿

(1)区别数位与计数单位。

(2)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复习应用

出示教材第110页第1题。

1.在上面的数位顺序表中,写出一个数,让同桌读出来。

再任意指出这个数中的数字,说出它的含义。

同桌两人交换,互相读同桌写的数,说数字的含义。

2.写一个数并读出来,让同桌写出来,看看与你写的是否一样。

同桌两人交换进行。

3.说一说:

你是怎样读、写多位数的?

4.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

你能将写出的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吗?

三、综合训练

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换检查。

四、课堂小结

关于多位数的读、写,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感受到这次复习比过去有进步。

学生思维活跃了,打破了以往复习中的机械与沉闷,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学会了整理知识的方法,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沟通。

第2课时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一第17题。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比较形象地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重点难点】;

重、难点:

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1.公顷的认识。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是1公顷。

(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公顷

新学的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与以前学过的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

(以前学习的三个面积单位每相邻两个的进率是100)

2.平方千米的认识。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它一般用于计量一个城市、省、国家等的面积。

3.单位关系表示如图:

二、实践应用

完成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一第17题。

学生小组讨论,举例来形象化1公顷和1平方千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是否对这两个面积单位更加熟悉了呢?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主要复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关知识,对这一部分的知识,学生要在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这节课的重点,但仍有少量的学生存在疑惑。

他们在具体的做题过程中总是会混淆面积单位的进率,导致答案出错。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很好地对知识进行消化,只是单纯地记住单位间的进率,至于为什么进率是100或10000,没有很好地理解。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

教材第110页第2题,“练习二十一”第4~8题。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运用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熟练地计算。

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整理

1.口算下面各题。

23×

4=230×

4=18×

3=7×

50=

54÷

3=540÷

3=60÷

30=250÷

50=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算练习。

乘法和除法算式各选一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出示教材第110页第2题。

(1)讨论:

笔算乘、除法应注意些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①计算乘法时注意对位和进位。

②计算除法时注意试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分析这几道题的错误原因。

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3)把这几道题在自己练习本上改正过来。

3.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或商。

15×

39=585792÷

24=33

150×

39=396÷

12=

390=1584÷

48=

4.说一说计算的依据:

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5.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一”第6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已知总价和单价,怎样求数量?

针对题中所求的问题分别说一说,再计算。

(3)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教材“练习二十一”第4、5、7、8题。

1.第4题。

(1)组织学生练习。

(2)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2.第5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3.第7题。

(1)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呢。

4.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解答过程。

300÷

4=75(元)75×

12=900(元)

3、课堂小结

在计算过程中,要根据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计算,算完后还可以运用估算进行验算。

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习惯,就是认真演算。

计算完,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

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或漏写;

再次,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

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

教材第110页第3题,“练习二十一”第9~11题。

1.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正确地测量角的度数,会画已知度数的角。

2.进一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含义,会画垂线。

3.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关于图形的知识。

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1.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1)组织学生翻阅教材中第3、5单元的内容,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3)各小组汇报各自整理的知识要点。

用投影仪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并选派代表汇报。

(4)评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1)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AB射线AB线段AB

(2)角。

记作:

∠1

 

(3)垂直与平行。

垂直

平行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二、练习指导

1.把下面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

15°

38°

91°

89°

178°

63°

115°

138°

19°

179°

128°

75°

锐角钝角

2.已知∠1=75,求∠2、∠3和∠4的度数。

3.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度数的角。

你会画吗?

15°

105°

150°

4.教材第110页第3题。

小组中议一议,在适当的空格内填上“√”,再说一说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指名汇报,集体订正,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二十一”第9题。

180°

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

360°

角怎样画呢?

让学生独立完成画角练习,再交换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检查所画角是否正确。

2.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0题。

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1题。

先说一说四种图形各自的特点,再填一填。

4、课堂小结

学习图形与几何,要善于观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有序的知识体系。

让学生经历由无序到有序的自主复习活动过程。

第5课时统计

教材第111页第4题、第114页练习二十一第12题。

1.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根据统计数据正确绘制统计图。

2.进一步学习根据统计图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并绘制条形统计图。

对条形统计图进行信息分析。

一、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一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便于我们发现问题,改善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来复习关于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复习回顾

1.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用哪一种统计图进行统计?

(条形统计图)

2.我们一般怎样画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教师小结: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个长度单位表示的数量的多少。

(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注数量。

3.画条形统计图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教师强调:

(1)同一条线上所画的间隔必须保持一致,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2)一个长度单位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我们怎样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1.完成教材第111页第4题。

(1)组织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同桌间相互交流。

(2)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第

(1)题的算法,其余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学生独立完成第

(2)题,教师指名汇报,并要求说说做题的方法,集体交流并订正。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并解答。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14页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的绘制,组内交流并订正。

(2)指名学生口答第

(1)题,集体订正。

(3)指名学生板演第

(2)题的算法,其余学生练习,师生共同订正。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对条形统计图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本节复习课主要是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条形统计图的画法、注意事项和分析方法,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使他们发展了思维的灵敏性,培养了学习的信心,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

在课堂上,我始终起到的是组织、引导的作用。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教学的形式归于单一。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