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运输大巷开口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2799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运输大巷开口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煤矿运输大巷开口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煤矿运输大巷开口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煤矿运输大巷开口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煤矿运输大巷开口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运输大巷开口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煤矿运输大巷开口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运输大巷开口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运输大巷开口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巷道布置示意图(见附图1)

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断面图(见附图2)

巷道断面支护图、三心拱断面图(见附图3-1、3-2)

三、支护材料及支护参数

1、铺网:

选用规格为15000mm×

1000mm(长×

宽)的钢丝网,网孔100mm×

100mm,网与网搭接长度100mm,联网铁丝采用双股14#铁丝,每200mm联一扣,每扣拧2~3圈。

2、锚杆:

拱部及两帮锚杆均采用φ18mm×

2200mm高强锚杆,锚杆杆体长2200mm,直径18mm。

3、锚杆托盘:

采用规格为150mm×

150mm的铁托盘。

4、锚固剂:

使用MSCK2350及MSM2350树脂锚固剂,高强锚杆每孔使用2卷MSCK2350树脂锚固剂,锚索每孔使用4卷,其中靠近孔底的2卷为MSCK2350树脂锚固剂,靠近孔口的2卷为MSM2350树脂锚固剂。

注锚杆时锚固剂顶推至孔底必须全速搅拌8~10s,顶推1min左右,待凝固后,换上紧固器,把锚杆螺母紧固至规定预紧力。

注锚索时锚固剂顶推至孔底必须全速搅拌8~10s,顶推1min左右,待凝固1h后,采用锚索加压器,把锚索紧固至规定锚固力。

锚杆预紧力:

150N·

m,锚索锚固力:

100kN。

6、锚杆间排距:

拱部锚杆间排距均为800×

800mm,帮部锚杆间排距均为700×

800mm。

7、锚杆角度:

具体见支护断面图,误差不超过±

8、锚索:

锚索规格为直径18.9mm,长度6.5m的钢绞线。

9、锚索梁:

锚索梁长2m,锚索眼距1.5m。

四、支护质量要求

表1支护质量要求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及允许偏差(mm)

合格

优良

保证项目

1

锚杆、网、螺母、托盘等材料的材质、规格、品种、结构、性能、锚杆强度

符合设计、规范规定

2

锚固剂的材质、型号、规格、强度、锚固力

3

托盘、锁具的规格、材质、性能、钢绞线破断载荷

基本项目

巷道净宽

0~+200

0~+150

巷道净高

锚固力

不小于设计值90%

不小于设计值

4

锚杆施工质量

安装牢固、托盘基本紧贴煤壁、无松动

安装牢固、托盘紧贴煤壁、无松动

5

锚索预紧力

6

铺网质量

符合设计、规程规定,金属网紧贴煤壁,网间压接绑扎牢固,搭接好

7

锚索施工质量

符合设计规定

允许偏差项目

锚杆间排距

-100~+100

锚杆孔深度

0~+50

锚杆角度

符合设计要求,误差不超过±

锚杆外露长度

露出螺母+10~+40

锚索孔距

符合设计要求

锚索孔深

锚索角度

符合设计要求、误差不超过±

8

锚索外露长度

+150~+250

9

喷浆厚度

120,不得小于100

10

喷浆基础深度

100,不得小于90

11

喷浆平整度

不得大于20mm/m

12

喷浆预留网边长度

100~150

五、顶、帮锚杆及锚索滞后规定

施工过程中,杜绝漏顶及片帮,顶锚杆必须紧跟迎头,放炮前帮锚最大滞后距离不超3.2m,锚索最大滞后距离不超过10m,顶板破碎时,及时施工锚索梁加强顶板支护,锚索梁必须紧跟迎头。

六、主要生产系统

(一)通风

1、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向工作面供风。

局部通风机安设在XX平硐与XX运输大巷开口段交岔口处向XX平硐井口方向120m外副道侧,风机贴顶吊挂,保证渣车能够从副道顺利通过,供风最长距离为1680m。

风机开关安装在距风机安装位置最近的躲避硐室内。

2、通风路线:

进风风流:

地面→XX平硐→工作面。

回风风流:

工作面→XX平硐→+2193m运输大巷→二采区轨道上山→二采区上部车场→二采区回风平硐→地面。

3、通风参数计算

(1)按稀释工作面瓦斯浓度所需风量计算:

Qhi≥100QghiKghi=100×

0.2×

1.8=36m3/min

式中Qhi——掘进工作面按瓦斯涌出量计算所需要的风量,m3/min;

100——按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0%的换算系数;

Qghi——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参考XX平硐掘进期间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2m3/min。

Kghi——瓦斯涌出不均匀的风量备用系数,取1.8。

(2)按炸药量计算:

Q掘=0.465×

(A×

S2×

L2÷

P漏2÷

C碳)1/3÷

t=377.8m3/min

其中:

Q掘——采用压入式通风时,稀释、排除掘进工作面炮烟所需风量,m3/min;

A——一次爆破炸药最大用量,取31kg

b——1kg炸药产生的CO量,岩巷爆破取0.04m³

/kg

S——巷道断面积,取最大14.95m2

L——巷道炮掘期间最大通风长度,取1680m

P漏——漏风系数

P漏=1/(1-LP100/100)=1.5

P100——百米漏风率,经测定我矿百米漏风率不超过2%,本规程取2%。

C碳——巷道内CO浓度的允许值,C碳=0.0024%

t——爆破后稀释炮烟的通风时间,取30min

(3)按工作面人数计算

Qhi≥4Nhi=4×

30=120m3/min

Qhi——掘进工作面按人数计算所需要的风量,m3/min;

4——每人每分钟需要的标准风量,m3/人·

min;

N——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的最多人数,取30人(本工作面现场交接班时的最多人数为30人)。

根据以上计算取最大值,确定该掘进面最小需风量Q为377.8m3/min。

4、局部通风机及风筒选型

(1)计算漏风系数P

P=1/(1-LP100/100)=1.5;

式中:

L——从局部通风机出风口到工作面风筒出风口的总长度为1680m;

P100——百米漏风率,经测定我矿百米漏风率不超过2%,本规程取2%。

(2)计算局部通风机最小需风量

Q局部通风机=PQ=1.5×

377.8=566.8m3/min;

(3)局部通风机选择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选择局部通风机型号,其技术参数如下:

表2局部通风机技术参数表

外径

(mm)

全风压

(Pa)

风量

(m3/min)

电动机功率

(kW)

最高全压效率

(%)

FBD.NO-7.1

800

700-5280

385-670

30

≥80

5、风速验算

(1)按允许最低风速验算:

Q掘≥60×

Vmin×

Smax=60×

0.15×

14.95=134.6m3/min

符合要求;

Vmin——掘进工作面的最低允许风速:

岩巷Vmin=0.15m/s。

Smax——三采区轨道下山(反掘头)的掘进最大断面积,14.95m2

(2)按允许最高风速验算:

Q掘≤60×

Vmax×

Smin=60×

13.76=3302.4m3/min

Vmax——掘进工作面的最高允许风速:

Vmax=4m/s;

Smin——三采区轨道下山(反掘头)的掘进最小断面积,13.76m2

经风速验算,符合要求。

(3)安装局部通风机处巷道的供风量验算

计算安装局部通风机处巷道的需风量

Q巷=Q吸Ii+60×

VminS=600×

1+60×

12=708m3/min

Q巷——安装局部通风机处巷道的需风量,m3/min;

Q吸——选定局部通风机的额定吸风量,600m3/min;

Ii——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部风机台数,1;

Vmin——安设局部通风机巷道中风量除了满足局部风机吸风量,还应保证局部通风机吸风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之间风速满足最低风速要求,最低风速岩巷取0.15m/s、煤巷和半煤岩巷取0.25m/s;

S——安装局部通风机处巷道的断面,12m2。

局部通风机安设在XX平硐与XX运输大巷开口段交岔口处向XX平硐井口方向120m外副道侧,经测定XX平硐实际风量为3460m3/min,满足安装局部通风机处巷道需风量708m3/min的要求。

6、风机及风筒安设标准

(1)每台风机至少使用2根Φ18mm×

2200mm高强锚杆和40T链条固定,锚杆质量必须符合规定,风机距离地面高度不低于300mm。

(2)风筒吊挂必须平直一条线,逢环必吊,随巷道起伏合理。

风筒接头必须反压边,接头平缓,不花接,不逆接,严密不漏风,风筒无破口;

转弯巷道要设弯头,不准拐死弯。

(3)风筒与电缆应分别挂在巷道两侧,否则应保持300mm以上的距离。

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不大于10m。

(4)风机自动倒台交叉风筒接头的规格为:

Φ800mm,长度4.0m。

交叉风筒接头采用双反压边,严密不漏风,无破口,交叉夹角小于30°

(5)风机自动倒台交叉风筒接头的安设标准:

风机自动倒台交叉风筒必须双反压边,保证严密不漏风。

风机自动倒台交叉风筒必须吊挂平直。

主风机和备用风机任意一台开启,都必须保证风机自动倒台交叉风筒接头通风顺畅。

(6)局部通风机安装结束后,由生产科人员进行验收,确保可实现风机自动倒台,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正常。

通风系统示意图(见附图4)

(二)压风、供水

1、压风路线:

地面空压机房→XX平硐→工作面。

压风风源来自地面空压机,压风机型号为GA110,压风量为20m3/min。

地面压风机房至巷道开口处供风管采用Φ159mm焊管加工制成,然后用Φ80mm焊管加工的龙门架跨越巷道,然后采用Φ80mm焊管接至距工作面30m处,然后用分风器和Φ25mm高压胶管供至工作面迎头。

2、供水路线:

地面水泵房→XX平硐→工作面。

地面泵房至巷道开口处供水管采用Φ159mm焊管加工制成,然后用Φ80mm焊管加工的龙门架跨越巷道,然后采用Φ80mm焊管接至距工作面30m处,然后用分水器和Φ16mm高压胶管供至工作面迎头。

(三)瓦斯防治

1、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瓦斯检查员每班至少3次到迎头检查瓦斯,并及时掌握工作面有害气体状况。

2、队长、副队长、班长、电钳工必须佩戴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3、坚持“一炮三检”制度,并做好“一炮三检”记录。

4、坚决做到瓦斯超限不作业。

5、按要求在工作面及回风流中安装瓦斯传感器和一氧化碳传感器。

6、掘进工作面内,体积大于0.5m3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工作面瓦斯浓度超过0.8%,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四)综合防尘

1、防尘供水水源:

防尘供水水源来自井下压力水。

2、防尘管路线:

3、地面泵房至巷道开口处供水管采用Φ159mm焊管加工制成,然后用Φ80mm焊管加工的龙门架跨越巷道,然后采用Φ80mm焊管接至距工作面30m处,然后用分水器和Φ16mm高压胶管供至工作面迎头。

4、个体防护:

主要方法是佩戴防尘口罩。

5、净化水幕:

XX运输大巷开口段开口处向轨皮联络巷方向10m、20m处各安装1道全断面净化水幕,爆破前后及喷浆期间水幕必须打开进行降尘。

6、爆破前后需对工作面内进行洒水降尘,爆破坚持使用水泡泥。

7、顶锚施工及锚索施工必须采用湿式钻眼,严禁干打眼。

(五)防火

1、严格杜绝火源。

严禁将香烟、火柴等易燃物品带下井,严禁穿化纤衣服和戴电子表,严禁在井下拆卸矿灯。

井下清洗设备使用过的棉纱、布头必须存放在带盖的铁桶内,并及时升井,严禁乱扔、乱放。

2、井下易燃物(如坑木、背板、油料等)要存放在远离电气设备及电缆的地方。

3、井下油脂存放地点要求干燥整洁,无可燃物,两端2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各机电硐室及配电点20m范围内严禁存放油脂;

所有消防设施放置在进风流位置。

4、定期对消防器材和风水管路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用灭火器灭火时必须对准火源根部喷射。

5、消防管路路线:

6、集中配电点(三台以上的变配电设备,不含小型电器)必须配置合格的8kg干粉灭火器2个、消防锨2把、消防桶2个、沙箱内装沙不少于0.2m3、沙袋数量不少于8个。

实行挂牌管理,责任到人,定期进行检查。

7、防止电气火花引起火灾,机电设备按照规定要求选用符合规定的熔断器(片),正确使用漏电保护装置,以保证在电流短路、过载或接地时能及时切断电源。

电气设备杜绝失爆现象,接线严禁出现“鸡爪子”、“羊尾巴”及明接头。

(六)安全监控

1、队长、副队长、技术员、班长、爆破工、电钳工及其它管理人员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对其分管范围内的甲烷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如有报警现象必须进行处理。

2、电钳工下井进行机电检修工作时,必须在检修工作地点20m范围内检查瓦斯浓度,瓦斯超限时,不得通电或检修。

3、甲烷、一氧化碳传感器安装地点:

工作面的甲烷传感器距迎头不得超过5m,垂直悬挂在风筒的异侧,下沿距顶板不大于300mm,距巷帮不得小于200mm,显示读数的一面应朝向作业人员。

回风巷甲烷、一氧化碳传感器安装在距回风巷口10-15m处巷道中心顶板上,距顶不大于300mm。

回风流中甲烷传感器安装在XX运输大巷开口段开口处向轨皮联络巷方向不大于5m处巷道中心顶板上,距顶不大于300mm。

所有探头须避开淋水,吊挂位置不能影响行人。

4、报警及断电浓度:

掘进工作面甲烷传感器报警、断电、复电浓度分别设定为≥0.8%CH4、≥1.5%CH4、<0.8%CH4;

掘进工作面回风甲烷传感器报警、断电、复电浓度分别设定为≥0.8%CH4、≥1.0%CH4、<0.8%CH4;

5、断电范围:

工作面及回风流中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6、甲烷传感器由调度室每7天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标校一次,进行一次断电试验,确保监测监控系统数据准确,功能可靠。

测试前,调度室要提前通知区队,区队做好断电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7、一氧化碳传感器型号为KGA3,报警点为24ppm。

8、以上传感器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显示参数过低或过高出现报警时,及时向调度室及通修队汇报,制订处理措施,处理过程中工作面迎头必须按照标准吊挂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瓦检员采用光学甲烷测定仪对工作面瓦斯进行巡回检查。

9、风筒传感器、风机开停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

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风筒传感器安装在距工作面30m内的风筒上;

局部通风机主、备风机设置设备开停传感器。

安全监测仪器仪表布置示意图(见附图5)。

(七)排水

1、涌水量

掘进工作面掘进期间巷道正常涌水量为0.5m3/h,最大涌水量为1m3/h。

2、排水方式

工作面如出现涌水及顶板淋水,巷道掘进过程中在巷道右帮施工临时水沟,水自流至XX平硐水沟中,然后自流出井。

(八)运输

在XX运输大巷开口段开口处安装一部P-60B耙矸机,耙矸机紧跟工作面,距工作面不得超过40m。

通过P-60B耙矸机将矸耙入矿车内,通过人工将矿车推至XX平硐轨道上,通过电机车运至翻矸台。

七、安全技术措施

(一)通风及瓦斯管理

1、局部通风机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实行挂牌管理,以保证局部通风机正常运转。

瓦检员每班至少对工作面进行巡回检查三次。

2、工作面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一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0024%。

3、加强局部通风机和风筒的管理,必须实行挂牌管理,包机到人。

局部通风机由当班班长负责管理,任何人都不准随意停开风机。

4、双风机双电源必须实现自动倒台,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和备用局部通风机的电源必须取自同时带电的不同母线段的相互独立的电源,保证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故障时,备用局部通风机能够正常工作。

5、正常工作和备用局部通风机均失电停止运转后,当电源恢复时,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和备用局部通风机均不得自行启动,必须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

送电前要确保风机开关附近10m范围内瓦斯浓度不大于0.5%,如瓦斯浓度大于0.5%,不得启动风机。

6、局部通风机必须实现风电闭锁。

保证当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或停风后切断停风区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

7、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出现故障,切换到备用局部通风机工作时,该局部通风机通风范围内应停止工作,排除故障;

待故障被排除,恢复到正常通风后方可恢复作业。

8、风筒吊挂必须平直一条线,逢环必吊,随巷道起伏合理。

转弯巷道要设弯头,不准拐死弯;

风筒弯头折深不超过100mm,风筒与风机连接处必须加上软衬垫,做到严密不漏风,并用8#铁丝捆扎3道,两道接头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

交叉风筒长度为4m,接头采用双反压边,严密不漏风,无破口,交叉夹角小于30°

9、每7天至少进行一次瓦斯电与风电闭锁试验,每天应进行一次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与备用局部通风机自动切换试验,试验期间不得影响工作面通风,试验记录要存档备查。

10、井下施工现场人员发现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时,按如下程序处理:

(1)撤人:

立即由现场负责人组织将独头巷道内所有人员沿避灾路线撤到最近的新鲜风流中有电话的地点待命。

(2)停电:

撤退时由电工负责,必须将巷道内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开关全部操作至“零位”,并闭锁。

(3)警戒:

撤退后,由现场负责人清点人数,将风筒从巷道口掐开,并在巷道口设置警标,禁止人员进入盲巷。

(4)汇报:

立即将发生故障的单位、时间、地点、人员撤退情况、故障原因的初步判断、已采取的措施和进展情况等汇报至调度室值班人员。

(5)查找原因:

由电工检查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的原因,查找故障,并进行处理。

(6)联系人员:

调度室负责联系瓦检员、安检员迅速赶到现场。

(7)恢复送风:

故障排除恢复通风前,必须由专职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只有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0%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且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由指定人员开启局部通风机。

若停风区中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最高瓦斯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0%时,必须执行就地排瓦斯措施;

若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0%时,由通修队编制专项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由救护队组织排放瓦斯。

(8)汇报:

恢复通风正常后,由现场负责人向矿调度室汇报,并征得调度室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

(9)恢复送电:

必须遵循由外向内、先查瓦斯后送电的原则。

11、工作面不得停风,确因检修等特殊情况需要停电停风时,必须做到有计划停风,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在实施停风过程中,安检员、调度员、瓦斯检查工必须在现场监督,设备检修完毕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按规定恢复通风;

恢复通风前及恢复通风后由施工单位跟班负责人向调度室汇报。

停风30min以上,施工单位编制工作面停送风安全技术措施,经审批后报生产技术科、安检科、通修队、调度室各1份,由调度室协调实施。

(二)顶板管理

1、开工前,班组长必须对工作面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安装临时支护前和打锚杆前都必须进行敲帮问顶,将活矸处理掉,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方可作业。

敲帮问顶必须由班组长或有经验的工人进行(一人照灯观察、一人作业),且必须站在安全地点,并找好退路;

观察人员一旦发现危险情况立即发出警号,以便使敲帮问顶人员及时撤至后巷安全地点。

敲帮问顶时,必须坚持由外向里、先顶后帮的原则,采用专用撬杠将工作面顶板、两帮危矸活石全部撬掉、撬净;

敲帮问顶时,工作人员不允许背对或侧对着工作面,并有专人观察顶板及两帮的情况。

3、每个工作人员必须随时注意工作地点及路经地点的安全情况,经常观察后部巷道的顶、底板及两帮的变化情况,当发现顶板下沉、底板鼓起或两帮变形较严重时,施工人员立即撤出工作面,然后制定专项措施,加强支护,必须在隐患排除完毕后,确保安全出口畅通无阻的情况下,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作业。

4、严禁空顶作业,必须坚持使用临时支护。

5、严格控制循环进尺,当顶板岩石比较稳定时,每循环进尺1600mm;

当顶板岩石不稳定时,及时缩短进尺,循环进尺不得超过800mm。

6、打注锚杆、挂网必须按照设计进行,锚杆托盘必须紧贴岩面,所上螺母必须用力矩扳手扭紧,锚网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连接好。

7、对已施工的后巷每班必须检查,若发现巷道如出现网兜、顶帮锚杆失效、顶板下沉、淋水增大等必须及时修复或及时补打锚杆或锚索进行支护,杜绝冒顶、片帮事故发生。

8、井下使用的帮、顶锚杆必须按规定做锚杆拉拔力试验。

(1)高强锚杆抗拔力设计要求为≥100kN。

(2)在测试时,要坚持顶、帮锚杆分开,每掘进10m检查一组,每组3根的原则,不得漏测、少测。

(3)测试时,先将锚杆拉力计套头安装在已经选定的待测锚杆螺纹上,然后将锚杆拉力计安装在套头上测试,被测试锚杆露头丝扣不得小于30mm,同时,拉力计拉杆套头丝扣至少上30mm,另一端必须上双螺母,并且拧紧。

(4)测试过程中,只准一人操作,一人在距测试地点3m处监护,测试地点至迎头区段内的工作人员必须撤出工作面至安全地点。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