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1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2733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1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人教版1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人教版1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人教版1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人教版1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1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

《届人教版1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1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1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Word下载.docx

第5题,粉煤整流过程中,1吨煤加2.5吨水,而该地区水资源十分短缺。

3.C 4.B 5.C

广东中山模拟)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6~7题。

6.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B.沼渣、粪肥、塘泥

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D.菌渣、沼渣、塘泥

7.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饲料、肥料、燃料竞争激烈,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6~7题解析:

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以及读图能力,属于难度较小试题。

由图可以看出,指向大田农业的箭头有粪肥、沼渣、塘泥等,即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这三种,故答案选B。

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某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属于中等难度试题。

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但是通过沼气池产生的沼渣又可以增加农田肥料;

该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有利于农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使用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调整饲料、肥料、燃料相争的问题。

6.B 7.A

南京调研)据某报2008年2月28日报道,长江刀鱼价格卖到了1400元/斤。

渔民说,刀鱼前年一网还能打到11来条,去年能打到6、7条,今年究竟能打到多少不容乐观。

据此回答8~9题。

(双选)

8.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原因有(  )

A.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

B.酸雨危害,长江水酸化

C.生产及生活污水大量排入

D.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9.下列有利于改善长江刀鱼现状的合理措施有(  )

A.发展科技,进行人工增养殖

B.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

C.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

D.上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8~9题解析:

第8题,本题组考查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属于中等题。

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表现在:

一方面由于长江水域受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利于刀鱼的繁殖和生存;

另一方面是许多渔民在还没来得及回游的时候进行捕捞或采取电捕、电炸等不合法手段进行捕捞,导致刀鱼越来越少。

第9题,针对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现状,应该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增加其产量;

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防止不合理捕捞。

8.CD 9.AB

济南模拟)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11~11题。

11.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A.空间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

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D.草场资源丰富

11.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

A.①B.②

C.③D.④

11~11题解析:

第11题,本题组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知识,属于简单题目。

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相比在空间、草场、矿产资源等方面不占优势,但是由于资源利用效率高,致使养活的人口数量多于西北地区。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发展科技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使青藏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11.C 11.B

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

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

据此回答12~13题。

12.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

A.人类生活污染

B.陆上工业生产排污

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

D.港口建设

13.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

B.使沿岸地区干旱面积扩大

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

D.使水温降低

12~13题解析:

由于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导致海上石油污染,在海面上形成一层油膜,由于海水蒸发减少,沿岸地区变得干燥,油膜也阻挡了空气流通,使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油膜使海水温度日较差、年较差加大,冬季水温降低,夏季水温升高。

12.C 13.D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影响d曲线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B.劳动力

C.资本D.技术

15.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A.数量B.质量

C.类型D.区位

14~15题解析:

第14题,在工业文明阶段,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技术因素。

第15题,区位即位置,是在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影响。

14.D 15.D

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已超过50%。

不少专家认为,将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秆等)加工成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氢等,可用作生产和生活能源。

据图回答16~18题。

16.巴西是世界上主要的酒精生产国,酒精燃料汽车曾占到巴西汽车市场的90%以上,巴西燃料酒精生产的主要原料是(  )

A.甘蔗B.林木

C.甘薯D.玉米

17.据图分析我国发展生物能源的好处有(  )

①可以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及促进农民增收

②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③可以减轻农村养殖业对天然植被的破坏

④可以刺激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8.有关试验表明,我国南方的荒山、荒坡,北方的盐碱地,西部的戈壁、沙漠,都可以用来种植淀粉质生物,选择这些类型的土地发展生物能源,最主要的目的是(  )

A.扩大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

B.提高难以利用土地的质量

C.增加欠发达地区人民的经济收入

D.缓解生物能源与粮食生产相争的矛盾

16~18题解析:

巴西地处热带,主要气候有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适宜甘蔗生长;

伴随着石油等燃料不断涨价、短缺,发展可替代能源刻不容缓,生物能源可以提供养殖业所需饲料,减少植被破坏,带来环境效益,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生物能源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种植淀粉质生物可以缓解生物能源与粮食生产相争的矛盾。

16.A 17.A 18.D

娄底模拟)读北冰洋冰层覆盖面积变化图,回答19~20题。

19.2007年冰层覆盖面积变化最明显的海域是(  )

A.加拿大沿岸B.美国沿岸

C.挪威沿岸D.俄罗斯沿岸

20.导致北冰洋冰层覆盖面积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B.厄尔尼诺现象的加强

C.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D.沿岸城市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

19~20题解析:

第19题,从图中看出,俄罗斯沿岸冰层覆盖面积和多年冰层覆盖平均界线的距离最远,说明此地变化最为明显。

第20题,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层融化。

19.C 20.C

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简称超薄塑料购物袋)。

结合材料及图,回答21~22题。

21.下列生产、生活垃圾,属于白色污染的是(  )

①废报纸 ②除雪用的盐 ③废旧农用薄膜 ④废旧电池 ⑤丢弃的塑料膜(袋) ⑥一次性塑料餐具

⑦洗涤后排放的白色泡沫水

A.①③⑤B.③⑤⑥

C.②③⑥D.③④⑦

22.新型快餐盒以各种谷物秸秆为原料做成,用过后直接转化为牲畜饲料或肥料。

与传统的一次性塑料餐具相比,使用新型快餐盒突出的优点是(  )

A.新型快餐盒容量更大B.减少了白色污染

C.不利于农业的发展D.新型快餐盒更加美观

21~22题解析: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

城市中主要是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餐具;

农村主要是废旧农用薄膜。

使用新型快餐盒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21.B 22.B

临沂模拟)下图为2006年南极臭氧空洞统计图。

读图回答23~25题。

23.2006年南极臭氧空洞极大值出现时(  )

A.新加坡为太阳直射

B.南极地区正值极夜

C.澳大利亚秋收正忙

D.中国东部沿海伏季休渔

24.2006年臭氧空洞最大范围从南极点平均达到的纬度接近(  )

A.80°

SB.70°

S

C.60°

SD.50°

S

25.2006年与1979~2006年平均值两条曲线相比,说明2006年(  )

A.太阳活动强烈,是极大年

B.破坏臭氧层产品生产受到限制,但成效滞后

C.国家间未达成共识,收效甚微

D.工厂贪图利润,氟氯烃等化合物偷排严重

23~25题解析:

由图可知,2006年南极臭氧空洞极大值出现于9月中旬,接近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附近。

2006年臭氧空洞最大范围约为3000万平方千米,可计算出其范围的半径约为3110千米,按照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相差约为111千米。

可推知其范围约跨28个纬度,最接近的外部边界为60°

S。

2006年与1979~2006年平均值相比,臭氧空洞加剧说明导致臭氧破坏的物质仍在排放。

23.A 24.C 25.B

二、综合题

26.(2011·

湖北宜昌一中)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绿色GDP=GDP-产品资本折旧-自然资源的损耗-污染损耗;

自然资源损耗=森林面积减少+煤气消费+天然气消费+石油气消费;

污染损耗=“三废”治理费用+污染直接经济损失。

材料二 2000年部分省区环境损失(自然资源损耗+环境污染损耗)表(单位:

亿元)。

地区

自然资源损耗

环境污染损耗

GDP

煤气

液化石油气

天然气

森林

污水治理

工业废气治理

工业固废治理

污染直接经济损失

山西

43.3

0.98

1.29

27.94

5.73

2.01

58.4

0.01

1643.8

广东

2.16

89.52

0.07

-8.75

28.19

1.88

12.86

0.02

9662.2

吉林

2.77

4.80

3.04

36.03

5.45

0.83

12.17

0.000225

1821.2

黑龙江

5.43

17.32

0.96

55.86

7.16

1.09

20.44

0.00035

3253.0

四川

19.99

1.90

89.71

-19.82

15.14

1.47

35.78

0.075

40

内蒙古

1.34

1.71

-81.86

2.91

18.03

0.0061

1457.8

材料三 2000年各地区GDP损失与其经济实力的比较。

(1)自然资源损耗与环境污染损耗关联度最高的省区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六省区中广东石油资源丰富

B.GDP越高的省区自然资源损耗越大

C.环境损失越小的省区绿色GDP越高

D.贵州经济实力弱但环境损失大

(3)材料三中,反映区域环境状态改善程度最大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

环境状态改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题,由表和材料分析,山西煤气消耗多,工业固废治理和工业废气治理损耗多。

(2)题,从材料三看,贵州GDP占全国比例小,但损失总额大。

第(3)题,内蒙古的环境损失是负值,说明生态环境有很大改善,主要得益于退耕还草、退牧还草还荒。

(1)山西 煤炭开采利用量大,废气和废渣污染大

(2)D (3)内蒙古自治区 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还荒

27.(2011·

福建龙岩)据专家预测:

未来30年来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

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

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

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

中国

全国统计(%)

巴尔的摩(%)

上海(%)

北京(%)

哈尔滨(%)

南宁(%)

金属

8.50

8.90

0.53

0.80

0.88

0.47

玻璃陶瓷

12.00

8.40

2.05

11.75

2.56

4.52

厨余垃圾

13.00

29.00

42.70

49.77

16.62

14.58

纸张

51.00

36.40

1.61

4.17

3.60

1.83

纺织品

3.00

1.46

0.50

0.60

塑料

4.00

7.30

0.40

0.61

0.56

其他可燃物质

惰性物质

5.00

52.24

32.44

74.38

77.44

其他

11.00

 

(1)城市大量输出垃圾等废弃物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太落后

B.城市缺少足够的能分解垃圾的分解者

C.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不科学

D.城市消费资料的可回收性太低

(2)由表中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有很大区别,美国垃圾的__________物质多,可__________的成分高,而美国一般采取的处理方式为焚烧,这种处理方式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

“城市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下图是根据这种观点设计的“城市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

试举例说明采用该图所示的垃圾处理方法所具有的优越性。

①废弃物的资源化,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废弃物的减量化,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废弃物的无害化,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题,城市生态系统主要由人和城市环境两部分构成,缺乏足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和分解者(微生物),只能依靠人为措施来维持平衡。

(2)题,主要依据表中美国与中国的对比分析回答。

第(3)题,借助“城市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分析归纳。

(1)B

(2)有机 回收或燃烧 造成资源浪费和空气污染

(3)把垃圾作为建筑材料和肥料 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把废弃食品和废弃塑料回收后,减少了对土壤、大气等的污染。

28.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地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题,图中显示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处于良好状态,而黑、新、青、藏、川、黔、晋等地处于较差状态。

从空间分布看,东部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优于西部内陆省区。

(2)题,M地区主要指京津、沪宁杭、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相对发达,人口集中,生产生活排放废弃物多,环境污染严重;

该地区能源、资源缺乏,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第(3)题,N地处于内陆,气候干旱,导致地表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向较差状态演变 

(2)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能源不足 (3)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

29.下图表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自然资源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结合上图,简述自然资源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请在下图中增绘曲线,来表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污染的变化趋势,并作简要说明。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

在农业社会,环境问题已经出现,但并不突出;

进入工业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环境污染严重;

后工业化阶段,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

(1)水资源 生物资源(可互换) 矿产资源

(2)农业社会: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

工业社会:

煤、铁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起着决定性影响;

后工业化阶段: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由强到弱)。

(3)见下图:

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污染较轻;

工业社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工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在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和能源基础上,环境污染严重;

后工业化阶段,人类寻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环境状况得以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