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推动铁路和谐文化建设Word格式.docx
《利用信息技术推动铁路和谐文化建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信息技术推动铁路和谐文化建设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利用综合信息平台掌控企业的大局,树立职工的大局观与责任观
2大局观念与责任心
信息系统可实现企业的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整合,要求每一个在岗位上的员工都应按照系统的要求提供准确的信息,并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企业的员工具有很强的大局观念和责任心,要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自己的工作与别人的工作乃至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息息相关,任何工作上的延误或出错,都会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营。
特别是在铁路行业各个工种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缺如果乏这种大局观念和责任心,认为自己的工作与别人的工作无关,办事总是拖拖拉拉,得过且过就极其容易造成生产安全事故。
在铁道部的统一领导下各个铁路局均建立了自身的运输生产、安全信息平台,每个生产周期结束以后统一上报信息,做到信息及时传达、数据及时共享。
保证了运输生产的有序进行。
2.3强调团队协作
基于信息系统所建立起来的管理系统和组织架构明显打破传统的企业边界和等级结构,不管你是什么等级,相互间不是谁大谁小的问题,而是一种服务与支持的关系。
领导不是凌驾于员工之上的官僚,系统界限趋于模糊,组织结构趋向网络化,在整体利益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下,强调员工的团队精神和部门之间的协作精神。
这种团队与协作精神既体现在信息系统的应用过程中,也体现在其实施的过程中。
信息系统是面向业务流程的,一个业务流程往往涉及多个部门的许多员工,这些员工组成了一个固定团队,共同完成相关业务流程的处理。
此外,信息系统的规模庞大、模块众多,需要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项目实施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大量的协调与配合,必须大力发扬协作精神与团队精神,这是成功实施信息系统的保证。
2.4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信息系统的实施与应用,需要一种鼓励创新、勇于变革的企业文化氛围,这对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与应用起着一种潜在的但却是决定性的作用。
信息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工作平台的改变,它将对企业原有的工作流程、组织结构、工作方式以及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权力在企业内部的重新分配。
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变革与创新的意识,企业的领导没有足够的决心和能力,冲破来自企业内部的各种阻力,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领导企业进行变革,而是得过且过,使流程再造流于形式,将手工管理简单地计算机化,将很难发挥信息系统的强大功能,并最终导致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失败。
2.5以客户为导向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氛围中,“顾客就是上帝”的经营理念显著,企业以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作为自己的目标导向。
利用信息技术主动收集客户真正的需求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作为企业生产决策的一个依据;
充分了解客户当前和潜在的需求,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并做好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力争最大程度地提升客户满意度;
注重与客户保持长远合作的关系,通过与客户的互动式沟通,征询他们的意见,以此改进产品和服务的综合质量;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重视对客户的友好性;
对研发、生产、销售这些业务流程进行持续动态的诊察,若存在与客户需求不相符的问题及时加以修整,以客户为中心优化这些相关的企业业务流程。
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水平,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2.6快速响应
快速响应的柔性文化是指具有很好的弹性和可塑造性、能够灵活变通、有很强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企业文化。
在这种企业文化氛围中,企业能及时抓住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遇,对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因素则能迅速地采取应对措施;
对有潜力的市场,企业能够先于他人发现和响应并快速占领;
对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信息,企业能够迅速而且正确地感知,并能对其多变性做出有弹性的应变;
企业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实现产品的快速研制、快速生产、快速流通,最终快速地交付到客户的手中,并能提供及时的售后服务。
在快速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之外,企业还要主动在环境变化中挖掘有利于企业在信息化浪潮中维持正确航向的机遇,以积极开拓、敢于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信息化环境中的企业把握成功的先机。
2.7充分授权
在信息化时代,为达到客户满意,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可获得的信息技术,在持续变化的环境下跟踪客户,及时地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掌握市场动态。
在企业中,基层员工掌握着提高工作效率、改进产品质量、改善客户服务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和技术的能量,必须有充分的决策权作保证。
授权的基础和前提是信任。
管理层首先得充分信任企业员工处理问题的能力,才能尽可能地授予他们决策权,而同时员工也必须相信管理层授权的诚意、信任管理层的能力以及自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利用自己所获得的权力。
3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任何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管理是文化的一部分,管理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我们通常所说文化对管理的影响,首先是指民族文化对管理的影响,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并根植于一种文化、一个社会、一种价值观、习惯和信念之中。
另一方面,管理和管理人员可影响文化和社会的形成,有效的企业管理必须达至使个人、社团和社会的价值观、志向和传统趋向一个共同的生产目标。
企业文化是管理手段。
企业文化要以管理制度为依托,但企业文化不同于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通过外在的强制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而企业文化则是通过内在的认同来引导员工的行为。
对一个企业来说,文化认同与制度强制都是管理的手段。
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信息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的作用将日益凸显。
有了以上管理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理论脉络,再来讨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3.1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本质上都是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有两个标志:
一是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二是企业员工的现代化,即企业员工能够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自我学习。
引进与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是实现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手段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培育企业文化的基本目标正在于实现企业员工的现代化。
事实上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企业人的现代化都不可能独立实现,需要二者相互配合与促进。
因此作为实现手段的企业文化与信息化也必然会交织在一起。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实现企业生产与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要积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企业人的现代化也要包括培养企业员工具备现代信息意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等内容。
在这种趋势下,为促进企业人的现代化,作为微观文化的企业文化,必须将信息价值观、信息文化纳入自身的体系范畴之中。
3.2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分属企业管理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
从属性上看,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管理中人文属性方面的内容,是管理软件,偏重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而企业信息化则从属于技术属性层次,是企业的硬件,偏重于信息资源的利用。
企业文化可以改善企业的日常技术性管理,但不能替代具体的管理工作。
它要求企业以人为本,但并不排斥企业硬件的建设。
企业文化管理思想的形成与交流,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改进,都要借助各种科学的技术手段与方法,而现代信息技术是能担任重任的首选手段之一。
同时,信息化在企业中运用的效果还要受上至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的管理思想与观念的制约,信息化的有效运用需要先进的信息意识的引导。
企业文化可以促使企业员工转变观念,认识到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关键作用,从而促使企业对信息技术的积极引用和有效利用。
3.3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在推动企业革新发展中具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从功能上看,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革新发展的具体作用点有不少重合之处,这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能。
现代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组织各部门间、企业内部和外部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更为便利,信息网络为企业提供各方面的大量信息,这就为实现企业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技术保障。
与此相对应,企业文化注重人的因素,强调通过企业精神的塑造与企业价值观的树立,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民主意识。
显然,在这些具体的交叉作用点上,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员工的观点与思想上做准备,信息化则从技术给予支持,将两者合理结合起来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之间互补作用,保证共同目标的高效和高质量实现。
4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给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经济效益带来飞跃的同时,对企业文化建设也带来了巨大影响。
面对影响应该如何应对?
这里结合本论文的分析和讨论,给出当前基于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4.1企业文化建设应放在战略的高度进行
企业信息化呼唤新型的企业文化,要求信息经济与文化联姻,这是21世纪的必然趋势。
信息经济与文化一体化为企业提供了一条新的管理思路:
即现代信息技术助长企业“文化力”的形成,加速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
它反过来也促进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与集成。
这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时应具有的思想战略高度。
案例中那家河西电子有限公司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成功,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成功。
只有从如此高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我国企业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与国外企业一较高低,迎接市场的挑战,并走向全面复兴的道路。
4.2培养企业家队伍,提高企业家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曾谈过企业家在企业中的角色:
“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
第二是牧师,不断布道,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张瑞敏认为,不断布道,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家重要职责。
企业信息化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把手”工程。
而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
由此可见,企业家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培养企业家队伍,提高企业家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首先,企业领导者必须重视企业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建设,并把它放在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者,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形成科学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进行相应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其次,领导带头学用信息技术,将优秀的企业信息文化形象直观地展现在职工的面前。
通过企业决策层的身先示范,引导企业员工朝着信息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使推动信息化进程成为企业员工自觉行动。
4.3责任心与团队协作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企业信息化可实现企业的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整合,要求每一个在岗位上的员工都应按照系统的要求提供准确的信息,并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企业的员工具有很强的大局观念和责任心,要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自己的工作与别人的工作乃至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息息相关,任何工作上的延误或出错,都会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营。
信息系统的规模庞大、模块众多,需要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项目实施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大量的协调与配合,必须大力发扬协作精神与团队精神,这是成功实施信息系统的保证。
4.4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人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或者员工缺乏积极性,不配合项目的实施,想成功实施信息化是难以想象的。
案例中B公司信息化建设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信息化建设结果就不太理想。
所以说,要把“以人为本”放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上来,把它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得到企业的承认、关心和支持,员工就能从心底树立起责任感,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尽心尽力,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4.5与时俱进,坚持求变、学习、开放与融合
企业信息化不能一蹴而就,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给企业内部和外部经营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种新的环境背景下,企业信息化也面临着重建企业文化的艰巨任务,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发展创新,才能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时代脉搏,完成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针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经济与技术环境,我们应该秉承求变、学习、开放与融合的态度来建设企业文化。
(一)求变
信息技术革命塑造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纷繁精彩世界,激荡的时代特征要求企业能快速适应现实的结构,程序的观念,也就是所谓的“快鱼吃慢鱼”理论。
而企业文化就是能增加或减少组织行为有效性的资源。
求变的文化要能以一种实时能力去感受这个世界,并设计出相应的行为,使企业组织的基本观念、信仰和价值思想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求变需要创新,新型的企业文化要根据时代的潮流塑造企业追求的目标。
弃旧迎新,不断变革是企业文化在信息经济大潮中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那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观念要坚决予以摒弃。
(二)学习
企业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带给组织成员以压力。
迎接变化,变压力为动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
企业可以考虑按照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法则进行“学习型组织”创建,其实质也就是要创建一种新型的关于不断“学习”的企业文化。
(三)开放与融洽
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组织界限,将大大小小的企业同复杂的社会联结在一起。
新型的企业文化不再是一种固步自封的文化。
主要面向客户的需要和资源的反馈,要考虑竞争或合作与之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为反应。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促使企业跨地域、跨国家的扩张也迫切要求自身文化能够带入到当地文化或外来文化的价值观中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管是顺应接纳,还是主动融合,企业文化重建的根本立足点,还是在于对知识和人的价值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