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常用作假手法解析与对策建议Word格式.docx
《会计常用作假手法解析与对策建议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常用作假手法解析与对策建议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貸:
現金
二、白條頂庫
所謂白條,是指行為人開具或索取不符合正規憑證要求的發貨票和收付款項證據,以逃避監督或偷漏稅款的一種舞弊手段。
主要手法有:
1、打白條子,即以個人或單位的名義,在白紙上書寫證明收支款項或領發貨物的字樣,作為發票來充當原始憑證。
2、以收據代替發票
這種手法經常用來偷逃稅款,一些個體私營業主,當面對消費者為個人時,只開具收據來證明此項經濟業務的發生,而不開發票,以避免稅務機關的檢查而偷逃稅款。
3、不按發票規定用途使用發票,如以零售、批發商業發票來代替飲食服務行業發票。
4、不按發票規定要求開具發票。
不加蓋財務專用章,有關人員不簽字等。
在當今經濟生活中,使用“白條”報賬的情況較多,有的單位購進商品,支付勞務費用沒有取得正式發票,而以收據或手寫白條入賬;
有的單位個人通過一些藉口借用單位的現金或銀行存款,由於種種原因,錢花掉了,又無正式發票,為了彌補庫存現金或銀行存款出現的短缺,大都用不符合財務制度規定的“白條”(如由業務經辦人員寫一紙說明,有的甚至經辦人員都不簽字而由會計人員作一說明等)頂庫,對“白條”的真實性、合法性沒有嚴格審核和把關。
三、取得虛假發票
這種虛假發票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發票本身是假的,另一種情況就是發票所記載的內容是虛假的。
雖然國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不得使用假髮票,並且要求各單位要重視發票的管理和使用,但近年來假髮票卻是風行天下,十分猖獗的。
單位之間相互開具假髮票,甚至有人專門以開具假髮票牟利。
如1998年嚴肅查處的浙江省金華縣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
這起稅案是1994年稅制改革以來,全國虛開發票數額最大的案件。
從1995年3月至1997年3月,金華縣共有218戶企業參與虛開發票,開出發票共計65536份,價稅合計63.1億元。
案件涉及36個省、市、自治區和計畫單列市,涉案企業之多,範圍之廣,歷史之長、數額之大實屬罕見,在全國引起了很大反響,再一次為“打假”敲響了警鐘。
假髮票盛行,給國家財政收入和經濟管理帶來了嚴重後果。
一些單位以虛開增值稅發票牟取暴利,一些單位以取得的假髮票來逃避稅務機關的檢查,給國家財政造成巨大損失。
如有的企業經濟效益好了,就要在職工福利方面大開綠燈,為職工搞福利本無可非議,但超標準、超範圍的福利行為就屬於違反規定的行為。
某企業在為職工購買皮衣時,因屬違規行為,不敢直接列報,就採取弄虛作假的錯誤做法,在購買服裝付款時,要求對方不按皮裝開具,而將服裝換成為一般生產用材料和運雜費來填寫發票,財會部門收到對方填寫的虛假發票和有關結算憑證時,作如下賬務處理,
材料採購
銀行存款
企業為了掩蓋真相,又辦理了假入庫和假出庫手續。
會計部門均以假出庫憑單作借:
原材料
製造費用的賬務處理。
材料採購貸:
一些單位用假髮票開支吃喝招待費用,形成公款吃喝風。
如某公司一次就以運費名義開具假髮票報銷餐費2萬餘元。
一些單位用假票濫發財物。
如某單位辦公室採購人員,購進30萬元商品,但由供貨單位開具的發票金額為38萬元,該單位付給供貨單位38萬元銀行支票,該採購人員即從供貨單位提取現金8萬元據為已有,使公有財產,化為私有,這種假髮票的危害性不能不讓人予以重視。
四、自製假單據、虛開發票
虛開發票是指行為人在開具發票時,除在金額上採用陰陽術外,還開列虛假品名、價格、數量、日期等,以蒙混過關,便於報銷。
具體手法:
1、虛假品名
用便於報銷的物品名稱代替不符合報銷要求的實物名稱。
如購買化妝品開列為勞保用品,購買保健品開列為藥品等。
2、虛假價格
按需要開列價格或按照虛假貨物品名開列相符的價格。
根據收款方、付款方作弊的不同要求,虛假價格具有高開、低開、平開三種方式。
3、虛假數量
按需要開列數量或配合虛假貨物價格開列數量,根據收款方、付款方作弊的不同要求,虛假數量具有多計、少計、等計三種方式。
4、假票真開
用假髮票開具真實業務。
一個單位的假單據有時並不全是外單位開具的,也有本單位業務部門、財會部門自製假單據報賬的情況。
有的單位通過開具不真實的銷貨發票,虛減庫存,將真實的貨物銷售後將收入不入賬,作為本單位的“小金庫”來源,以用來掩蓋各種不合法的支出;
還有的單位自製假的支出單據,開支一些正常業務無法報銷的費用;
還有的單位用自行印製的專用收據隱瞞收入。
如現在的一些職稱、執業資格考試,有些主辦單位就在報名、售書上大做文章,考務費、報名費開國家統一的行政事業專用收費收據,而教賬、塗卡則開自製收據(白條),以用來搞創收,偷逃稅款。
五、證證不符
所謂證證不符,就是指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二者之間的不相符。
這種現象可以說是普遍性的,有的原始憑證所記錄的經濟業務內容,發生日期與記賬憑證所用會計科目應反映的內容、記賬日期明顯不符;
有的記賬憑證上所列明的原始憑證張數與實際所附張數不符等。
如審查某企業憑證時,就發現該企業為粉飾財務狀況,虛構產品銷售,授意財務會員設法增加150萬元的銷售收入,財會人員即直接編制記賬憑證,摘要填寫銷售商品給某公司,並據以記賬,後無附任何原始憑證。
又如審查某企業收款憑證時,發現該企業制單日期與原始憑證的日期幾乎相差一年,按財務制度規定,開出發票日與編制現金收款憑證並據以記賬日期應相符或者比較相近,經詳查,發現造成不相符的原因是出納員收款後未及時入賬而挪用公款“炒股”,一年後才予以歸還。
六、賬證不符
在實際工作中,由於會計人員的疏忽大意造成賬證不符的問題是有的,但如果出納人員利用了這種粗心大意,便為假賬提供了方便之門。
如某企業1998年6月份銷售產品的現金收入共有305筆,總價值為457500元,其中同為1200元的現金銷貨發票就多達80張,會計人員在匯總收入時,少加了3張1200元的發票(計3600元),使記賬憑證上的現金收入成為453900元。
出納人員在月末清點現金時發現當月長款3600元,於是便將這部分長款裝入了自己的腰包。
七、記賬憑證上帳戶對應關係不正常
單位在經濟活動中進行會計核算,記賬憑證上所使用的會計科目和其所反映的具體經濟業務內容,應符合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但有些單位卻經常使用一些往來科目來偷逃稅款,隱瞞收入。
如審查某企業記賬憑證時,有如下一張記賬憑證,摘要為:
預收×
單位貨款
借:
貸:
預收賬款
待該企業商品銷售後,又做借:
產成品
以此來逃避稅款,隱瞞收入。
八、虛構經濟業務,編造虛假記賬憑證
有的單位為了享受國家稅法規定的可用稅前利潤連續三年補虧的稅收政策,而編造虛假的經濟業務來體現虧損,也有的單位為了體現業績而虛構一些經濟業務來為大眾呈現一種“虛盈實虧”的表現繁華景象。
如對某企業的年終審查時,發現該企業12月31日編制了一張記賬憑證,其內容為:
應收賬款--×
×
單位
產品銷售收入
經審查,該記賬憑證後未附任何原始憑證,見年底亦未結轉產品銷售成本,經延伸檢查,該企業第二年年初即用紅字將此筆分錄沖銷,可以斷定,該企業此項賬務處理是編造的虛假記賬憑證,虛構經濟業務,虛增產品銷售收入偷逃稅金的行為。
九、假賬真做
無原始憑證而憑空填制記賬憑證,或在填制記賬憑證時,讓其餘額與原始憑證不符,並將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不符的憑證混雜於眾多憑證之中。
例如,某企業為了騙取“百強企業”稱號,將堆壓在倉庫中的產品虛列為銷售,並授意財會部門憑空填制了收款憑證,煞有其事地將幾百萬元的“銷售”收入登記入賬,藉以虛增利潤。
十、真賬假做
故意用錯會計科目或忽略某些業務中涉及到的中間科目,來混淆記賬憑證對應關係,打亂查閱人的視線。
第二章:
會計賬簿常見的虛假情況
一、
塗改、銷毀、損壞賬簿
同類似塗改憑證的方法來篡改有關賬簿,有的則故意製造事故,造成賬簿不慎被毀的假相,以達到掩蓋不法行為的目的。
例如,某省的稅務機關決定對某企業進行稅務稽查時,該企業卻發生了火災,燒毀了部分財務資料,事後經查卻發現,該企業想借意外事故來掩蓋其財務舞弊行為。
二、不按規定登賬
在登記賬簿的過程中,不按照記賬憑證的內容和要求記賬,而是隨意改動業務內容,故意使用錯誤的帳戶,使借貸方科目弄錯,混淆業務應有的對應關係,以掩飾其違法亂紀的意圖。
例如,某企業下屬的幾個業務部門在經營上都實行了承包責任制,即年底完成公司所定的任務,即可以作為提拔、晉升、發獎金的前提條件。
該企業一業務部經理在年底將近時,眼看無法完成公司合同所定的任務,即私下找主管該部門會計核算的會計人員,許以重金,要求其在登賬過程中作一些改動。
會計人員允諾,年終,該部門經理如願以償地被提撥為該公司副總經理。
三、不正當掛賬
掛賬作假就是利用往來科目和結算科目將經濟業務不結清到位而是掛在賬上,或者將有關資金款項掛在往來上,待時機成熟再回到賬中,以達到“緩衝”,不露聲色和隱藏事實真相之目的。
例如,稽查人員在查閱某企業賬目時,發現該企業12月份“商品銷售收入”和“應收賬款”帳戶較以往各期發生額大,經查閱明細帳,發現“應收賬款”明細賬中未作登記。
稽查人員根據賬簿記錄調閱有關記賬憑證,發現有五張憑證內容全部相同,均為:
應收賬款
應交稅金
——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經審查,上述五張憑證均未附任何原始憑證,虛列收入200萬元,五筆業務在“庫存商品”明細賬和“應收賬款”明細賬中均未作登記,準備於下年初將上述分錄作銷貨退回處理。
該企業承包人為了在承包期內拿到承包獎金,虛增當期利潤,並採用掛往來賬的手段掩蓋其不法的目的。
第三章:
會計報表常見的虛假形式
一、表表不符
根據有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在單位對外提供的一些報表之間必須存在一定的勾稽關係。
如資產負債表中的未分配利潤應等於利潤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潤;
利潤分配表中的淨利潤應與損益表中淨利潤的金額保持一致。
而在審計人員的審計中發現,單位表表不符的現象卻是屢見不鮮的。
就如某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人員在對一企業年度報表審計中就發現這樣的問題,該企業近年來未進行任何長、短期的投資,資產負債表中長、短期投資均為零,但在損益表中“投資收益”專案中卻記了100萬元,經檢查企業投資收益帳戶,發現企業投資收益來源於一筆裝修業務,企業為了逃避建安業營業稅,而將裝修收入列入投資收益,造成表表不符。
四、報表附注不真實
會計報表附注是會計報表的補充,主要是對會計報表不能包括的內容或者披露不詳盡的內容作進一步的解釋說明,包括對基本會計假設發生變化;
會計報表各項目的增減變動(報表主要專案的進一步注釋),以及或有某項或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中的不可調整事項的說明:
關聯方關係及交易的說明等。
但有些單位卻採用“暗渡陳倉”的手法,在會計核算中已改變了某些會計政策,但在報表附注中不作說明;
或雖不影響報表金額,但對該單位的一些經營活動及前途有極大影響的事項不做說明,欺騙報表使用者。
如在檢查某企業時,該企業年初和年中的發出存貨計價方法完全不同,按照國家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此變更須在報表附注中披露,但該企業並來做出披露,用以掩蓋其調低成本、虛增利潤的不法企圖。
又如某上市公司報表日後發生重大經濟損失,該公司擔心影響公司業績,沒有將此變化在附注中披露,而欺騙報表使用人。
第四章:
其他會計作弊的常見形式
固定資產構成上作假方式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中單位價值較高、使用期限較長,能在較長的時間裏保持其原有的實物形態的勞動資料,其價值通過使用的磨損逐漸轉移到產成品價值中去,並通過銷售收入收回。
固定資產是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所必不可少的,是企業生產能力和生產實力的反映,企業常通過固定資產資訊的操縱或粉飾來達到其目的。
固定資產資訊反映的作假直接影響著會計資訊使用人對企業預測和決策的判斷。
固定資產構成上作假方式主要有:
(一)固定資產與低值易耗品的劃分不符合規定標準
根據財務制度規定,企業的固定資產的構成是:
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器具、工具等;
不屬於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年限超過兩年的,也構成固定資產,不具備上述條件的,應列作低值易耗品。
在工作中存在著未按上述原則和標準劃分固定資產與低值易耗品的問題。
有的企業將屬於低值易耗品的物品列作固定資產,有的企業將屬於固定資產的物品列作低值易耗品。
造成核算上的混淆不清。
也造成了二者的價值在向生產經營成本、費用轉移形成和水準上的不合規、不合理。
企業為了增加成本、費用,將符合固定資產的物品劃入低值易耗品,一次攤銷或分次攤銷,為了減少當期成本、費用將符合低值易耗品標準的物品劃入固定資產進行管理,延緩其攤銷速度。
這種混淆劃分標準,還會導致資產結構的變化,使固定資產與存貨之間發生此長彼消的關係,使會計資訊產生錯報,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決策。
(二)固定資產分類不正確
固定資產可以分成七大類。
①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
②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
③租出固定資產;
④不需用固定資產;
⑤未使用固定資產;
⑥土地;
⑦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企業對固定資產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類,一般企業多採用按經濟用途和使用情況分類。
對固定資產的分類正確與否主要涉及到企業對哪些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以及折舊費用的列支問題,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到企業費用與成本的計算,財務成果的確定與計算所得稅的依據。
(1)將未使用固定資產劃入生產經營使用的固定資產之中,會增加當期的折舊費用,使生產費用上升,還會導致固定資產內部結構發生變化,虛增固定資產使用率,給資訊使用者以假像,使管理者做出錯誤的決策。
(2)企業將採用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與採用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混為一談,以達到降低或提高折舊費用,從而人為調整財務成果的目的。
對企業採用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按照有關規定,租入企業是不計提折舊的,由租出企業計提折舊;
而採用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租入企業是要按規定計提折舊的。
如果對有用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其結果只能是人為提高折舊費用,增加當期的生產成本或期間費用。
如果對採用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不計折舊,其結果就是虛假地降低生產成本或期間費用。
這兩種結果都是對企業財務成果與納稅的人為干擾。
(3)對土地的分類出現錯誤。
與房屋、建築物價值有關的因征地支付的補償費,應計而不計入房屋、建築物的價值。
而將其單獨作為“土地”入帳,便降低了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造成了固定資產的分類混亂。
(三)固定資產的計價不准。
資產根據其來源,有七種計價方式:
①購入固定資產的計價;
②自行建造固定資產的計價;
③其他單位投資轉入的固定資產的計價;
④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計價;
⑤改建、擴建固定資產的計價;
⑥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的計價;
⑦盤盈固定資產的計價。
企業在計價方法和價值構成以及任意變動固定資產的帳面價值方面出現問題。
(1)計價方法。
企業財務制度規定,新增加的固定資產有原始價值的就應按原始價值入帳;
無法確定原始價值的,按重置完全價值入帳;
而帳面價值則主要用於計算盤盈、盤虧、毀損固定資產的溢餘或損失。
有些企業卻不按上述規定採用正確的計價方法。
從而影響了當期其他的成本費用,使固定資產的有效期內的折舊產生差錯,使會計資訊反映失實,最終誤導人們的決策行為。
(2)價值構成
企業在固定資產價值構成方面發生的問題主要是任意變動固定資產價值所包括的範圍。
有些企業不按規定,在購入固定資產時,將與購入該固定資產無關的費用支出或雖有某些聯繫但不應計入固定資產價值的支出,統統作為固定資產的價值組成部分。
造成固定資產價值虛增虛減。
(3)任意變動固定資產的帳面價值。
有些企業不顧國家規定,任意調整、變動已入帳的固定資產的帳面價值。
經營租賃的固定資產,實物雖已轉移;
但出租單位仍應對該固定資產進行管理,會計部門應對其進行核算。
但企業因固定資產已不在本企業使用而隨意將固定資產從帳戶中削減。
導致會計資訊失真,影響管理當局及外部會計資訊使用者的正確判斷。
財務報表舞弊與發現方法的分析
中國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一直以來就不曾斷過,先是90年代初期的深圳原野、長城機電、海南新華“三大虛假財務報告(驗資)案件”,隨後1997年到1998年又發生了新“三大案件”——瓊民源、紅光實業、東方鍋爐。
步入21世紀,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強,越來越多的財務報告舞弊事件浮出水面。
2000年鄭百文、黎明股份、猴王股份案件的餘震還未完全消失,2001年又曝出麥科特舞弊案,銀廣夏風暴更是將財務報告舞弊推到了高潮。
2001年,美國能源交易巨頭安然公司(Eron)轟然倒地,進而牽出美國近幾年最大的財務報告舞弊醜聞。
接著,美國零售巨頭凱馬特申請破產,最近有報導說,凱馬特也存在做假帳的問題。
安然公司財務報告舞弊影響逐漸蔓延,據美國報載,不少財富500強的令人尊敬的大公司也可能涉嫌財務報告舞弊。
風潮洶湧的財務造假、遍地報表陷阱直接損害了投資者的經濟利益,銀廣夏造假曝光後,連續15個跌停板;
美國安然公司使得為之辛勤工作幾十年的員工百萬元的養老金頃刻之間化為烏有,而且可能導致社會公眾對上市公司、仲介機構,甚至整個資本市場信心的削弱、喪失。
治理財務報告舞弊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應當從民事法律責任制度上考慮如何有效遏制會計造假動機的實現,還應當從資訊披露機制角度設計消除會計造假行為出現的機制。
我們不僅要建立高品質的會計準則、健全會計資訊披露的規制,尤為重要的是,要不斷提高投資者鑒別、使用會計資訊的能力。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有效鑒別財務報告舞弊,哪些公司出現偽造財務報告的可能性最大,偽造的財務報告具有的特徵以及如何儘快發現可能存在的財務報告舞弊等。
財務報告舞弊行為分析
正如JosephT.Wells指出的,財務報告舞弊“不是始於管理層的不誠實,而是發端於某種環境——這種環境中存在兩個特徵:
一、激進的財務業績目標;
二、目標未實現將被視為不可寬恕的氛圍。
換言之,財務報告舞弊緣於壓力。
”美國審計準則公告第82號(SASno.82)列舉了一些與管理當局舞弊有關的典型風險因數,當存在這些風險因數時,說明公司出現財務報告舞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切合實際的、過於激進的盈利目標,以及基於這些盈利目標的管理當局獎金計畫;
2、管理當局過分感興趣於,通過運用非常激進的會計手段來維持公司股價或者盈利趨勢;
3、管理當局給公司經營人員設定過分激進的財務目標和期望;
4、雖然實現盈利以及盈利的增長,公司經營當中卻不能創造充足的現金流量;
5、資產、負債,收入或者費用的確認涉及非常主觀的職業判斷,例如金融工具的可靠性;
6、重大的關聯交易。
我國的研究者通過大量的統計研究(陳信元、杜濱等2001),也總結出了極有可能採取會計造假的公司的特徵:
1、前兩年連續虧損,今年經營業績沒有得到根本改善的公司(為了避免被ST處理);
2、前兩年平均淨資產報酬率達到10%,今年公司行業不景氣的公司(為了爭取配股的資格);
3、資本運作和關聯交易頻繁的上市公司;
4、業績和股價波動厲害的上市公司;
5、全行業虧損或行業過度競爭的上市公司
對財務報告舞弊頗有經驗的美國Coopers&
Lybrand會計師事務所,總結出29面紅旗,但出現這些紅旗的時候,就需要格外關注公司管理當局是否存在財務報告舞弊的可能,例如,
1.現金短缺、負的現金流量、營運資金及/或信用短缺,影響營運周轉。
2.融資能力(包括借款及增資)減低,營業擴充的資金來源只能依賴盈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