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第8周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2533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第8周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第8周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第8周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第8周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第8周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第8周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第8周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第8周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3读3练读练测10周第8周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周2 诗歌鉴赏之送别怀人诗6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韩揆之江西①

李 冶

相看指②杨柳,别恨转依依。

万里西江③水,孤舟何处归。

湓城④潮不到,夏口⑤信应稀。

唯有衡⑥阳雁,年年来去飞。

注 ①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

②指,一作“招”。

③西江,一作“江西”。

长江在武昌一段称为西江。

④湓城:

在今江西,是韩揆要去之地。

⑤夏口:

今武昌。

⑥衡,一作“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与《诗经·

氓》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B.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思绪万千。

C.颈联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情景:

朋友一去,只怕音信阻绝。

情感意蕴耐人寻味。

D.颔联与颈联一实一虚延伸了时空,为尾联的抒情做了铺垫。

答案 A

解析 “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表述错误,“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并没有写乐景;

并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出自《诗经·

采薇》。

(2)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四句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担忧朋友一去而不返,音讯全无,只有衡阳雁年年飞来飞去的惆怅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贺新郎·

乡士以狂得罪,赋此饯行

蒋 捷

甚矣君狂矣。

想胸中、些儿磊磈,酒浇不去。

据我看来何所似,一似韩家五鬼①。

又一似、杨家风子②。

怪鸟啾啾鸣未了,被天公、捉在樊笼里。

这一错,铁难铸。

濯溪雨涨荆溪水。

送君归、斩蛟③桥外,水光清处。

世上恨无楼百尺,装着许多俊气。

做弄得、栖栖如此。

临别赠言朋友事,有殷勤、六字君听取:

节饮食,慎言语。

注 ①韩家五鬼:

韩愈在《送穷文》中称“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为“五鬼”。

②风子:

五代时杨凝式行为放纵,有“风子”之喻。

③斩蛟:

指周处斩蛟悔过的故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词起笔直指乡士的狂,乡士因胸中义愤难平而狂,揭示出“狂”的思想根源。

B.用“韩家五鬼”“杨家风子”状写乡士的“狂”态,褒扬了他的这种个性,也暗示了对这种个性的担忧。

C.“这一错,铁难铸”,明确指出了乡士的错误,呼应开头的“狂”字,强化了对乡士的指责和批评。

D.“世上”两句揭露了南宋王朝不能容纳贤俊,同时也流露出对乡士命运的深切同情。

E.这首送别词刻画了一位狂放不羁、怀才不遇的乡士形象,寄托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答案 BC

解析 B项“褒扬了他的这种个性”于文无据。

C项“指责和批评”表述错误,应为感叹之中有赞美。

(2)“节饮食,慎言语”这六字含义丰富,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在此句中蕴含的情感。

答案 ①对乡士的恳切忠告与规劝,希望他节制饮食,说话谨慎。

乡士因狂得罪了权贵,作者希望他能谨言慎行,像“斩蛟”的周处一样诚心悔过。

②对乡士的敬佩和惋惜。

“做弄得、栖栖如此”写乡士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但终究不合时宜。

③对政治黑暗的讽刺。

“想胸中、些儿磊磈,酒浇不去”写出乡士心中有愤懑不平之事,虽有才华但不遇明世。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李 白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诗标题交代了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人物“杜补阙”“范侍御”及事件“宴别”。

B.本诗开头两句“我觉”“谁云”前后对照,以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体现了李白的艺术个性,一个“悲”字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C.三、四两句交代了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与后文“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共同营造了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

D.送别宴会上大家开怀畅饮,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

作者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别宴上的热烈场面。

E.此诗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 AE

解析 B项“‘悲’字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表述错误。

C项“落寞凄清”表述错误,三、四句之境阔大疏朗。

D项“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表述错误,此处主要为正面描写。

(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①乐观、旷达。

②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愁绪。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陆鸿渐①栖霞寺采茶

[唐]皇甫冉

采茶非采菉②,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③,何时泛碗花。

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

[唐]皇甫曾

千峰待逋客④,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

注 ①陆鸿渐:

唐代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字鸿渐。

他和这两首诗的作者皇甫冉、皇甫曾兄弟都是好友。

②菉:

草名。

③王孙草:

代指茶叶。

④逋客:

避世之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皇甫冉之诗使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陆鸿渐到高高的山崖上采茶,在春风中采满一筐茶叶,晚上沿着山路去山村人家借宿。

B.皇甫曾之诗全篇写实:

远处的重峦叠嶂和丛生的茶叶正在迎接陆鸿渐采摘茶叶,陆鸿渐在山中的烟霞中独自穿行,住在清幽的山寺,喝着清冽的山泉水,在夜里孤灯独对,在磬声中思念朋友。

C.《新唐书·

陆羽传》说:

“天下普遍好饮茶,其后,尚茶成风。

”说明饮茶之风的真正盛行是在中晚唐开始的。

两位诗人通过送陆鸿渐采茶来写茶、论茶,表达了对茶的深深喜爱之情。

D.皇甫冉之诗表达了对陆鸿渐去风景幽美的地方采茶的羡慕,皇甫曾之诗通过刻画陆鸿渐危险、辛苦的采茶生活,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

E.这两首诗基本上体现了唐代茶诗的审美情趣,既脱俗又入俗;

既有清高超旷的人格追求,又有脉脉的人间温情;

既追求深远、空灵的诗境,更注重雅静、闲适、淡泊诗境的营造。

答案 BD

解析 B项“全篇写实”表述错误,也是虚写。

D项表述的内容弄反了。

(2)这两首诗都为送陆鸿渐采茶而作,表达的情感为什么不相同?

答案 第一首诗通过想象陆鸿渐危险、辛苦的采茶生活,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借询问朋友什么时候能回来,自己能够喝到朋友所采之茶,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

第二首诗借想象朋友在孤灯独对之夜,听着寂寞的磬声思念自己,表达了对对方的思念。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 ①舒亶:

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②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南朝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词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的“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词人内心的凄凉。

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答案 C

解析 “贴云寒”不是拟人手法,是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

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

“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词人的心境。

(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 本词表达了诗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

①词人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

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

③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

④虚写(或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片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我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念友情深)。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故人

谢 朓

芳洲有杜若①,可以赠佳期。

望望忽②超远,何由见所思?

我行未千里,山川已间之。

离居方岁月③,故人不在兹。

清风动帘夜,孤月照窗时。

安得同携手,酌酒赋新诗。

注 ①杜若:

香草名。

②忽:

渺茫遥远。

③岁月:

正月,春天来临。

A.本诗开篇由芳洲杜若起兴,念故人、盼佳期、拟赠芳草,把思念之情衬托得十分美好。

B.三、四两句,先用叠词“望望”,再以“何由”来反问,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心情的迫切。

C.最后两句畅想与友人携手共处、酌酒赋诗的欢乐情景,表现了诗人不羡名利的高雅志趣。

D.本诗与《涉江采芙蓉》都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语言质朴,情致美好,意境清幽、高雅。

(2)“清风动帘夜,孤月照窗时”,这两句诗将思念用夜色加以映衬,显得格外动人,而且富有画面感。

请展开想象,描述这一画面,注意与原诗意境相符。

80字左右。

答案 (示例)清凉的夜风徐徐吹来,轻轻地拂动帘幕,仿佛故人推门而入,随之而来的是挥之不去的怅惘;

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皎洁的清晖任性地从窗间洒入,照在我这个不眠人的身上。

周3 品美文

于无声处听惊雷

湖北一考生

一小块木料,需要经过数十年成长,两年的风干,四到五年的静置方能制作成为一把精美的小提琴,鸣奏出华美的乐章。

厚积薄发之后的水到渠成,才能成就一把顶级提琴,人要成才,也是如此。

于无声处听惊雷,成就了“百家宗师”——吕尚。

吕尚,太公姜子牙,提起他,人们莫不称道他雄才伟略,满腹经纶。

可有谁知道,人生的前六十年,他过得如此潦倒,他曾是朝歌市集上一个湮没无闻的屠夫,曾是孟津城内一个泯然于众人的小贩。

漫长的六十年,他孤单寂寞,无人理解。

然而,他却耐得住六十年的寂寞,哪怕无人问津,哪怕穷困潦倒,六十年的寂寞岁月,让他更加精通文韬武略,终于得以大器晚成。

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器,只因他耐得住如此漫长的寂寞。

于无声处听惊雷,成就了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苏秦。

在功成名就以前,苏秦的父母瞧不起他,他的嫂嫂敢在大街上辱骂他,他的妻子一味驱使他,没有人鼓励,更没有人赞赏,这种寂寞的日子,他过了十八年。

十八年,孤身一人奋斗在博取功名的道路上,累了,不会有人让他靠;

倦了,不会有人鞭策他。

人生路上,他形单影只,但他却从未放弃。

终于,在说动秦国采用他的“合纵连横”之策后衣锦还乡,嫂嫂和妻子匍匐在他脚下,赞他是一位“贵人”……倘若他耐不住寂寞,怎会成为这样一位震古铄金的大器。

于无声处听惊雷,成就了千古名将——祖逖。

祖逖当年,只是书院里一个最不起眼的学生,先生不看好,同窗不理睬,他是孤寂的,一腔报国志,不知诉与谁。

但他夜夜五更半,闻鸡勤舞剑,忍受着寥落,忍受着孤独……若干年后,他终于站在了梦想的巅峰,在沙场上驰骋,为国家奉献自己,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大英雄。

他也是能耐得住寂寞的大器,所以,才能成就一番伟业。

于无声处,默默的清泉,成为了瞩目的喷泉;

于无声处,帝王蛾,成就了世上最华丽的双翼;

于无声处,黄山松,成就了令世人赞赏的奇景……

于无声处,正是一种积蓄,一种历练。

真正的人才,都善于沉淀自己。

他们不会因为孤身一人而放弃,他们只会在寂寞中爆发,成就英名与伟业。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于无声处听惊雷”,该题目言简意赅、优美文雅。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

”作者通过顶级提琴的例子,引出“人只有忍住寂寞,方能成大器”的论点,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并列式结构亦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周4 诗歌鉴赏之爱情闺怨诗3练

折杨柳

垂杨拂绿水,摇艳①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②前。

注 ①摇艳:

美丽的枝条随风飘扬。

②龙庭:

即龙城,匈奴祭天、大会诸侯之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通过视觉来写杨柳,春风骀荡,杨柳飘扬,倒映水中,给人以视觉冲击。

B.颔联写女子坐在窗前看叶暖金烟和白雪纷飞。

C.诗通过对比,想到戍边丈夫,那里大雪纷飞,自己却还在享受,因而心境无限悲凉。

D.诗前四句写景,春景极易引起女子的思春之情,这些写景句为后面的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

E.诗后四句叙事,叙述女子的行为(长想、折柳、远寄)与心态(凄然)。

解析 B项颔联一虚一实,一暖一冷,“美人”坐在窗前看叶暖金烟,想到遥远边塞白雪纷飞的景象。

C项“自己却还在享受”无中生有,“心境无限悲凉”的原因也不对。

(2)本诗遥寄柳条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遥寄明月”有何异同?

请简析。

答案 同:

两诗触景生情,表达思念之情。

异:

本诗用遥寄柳条来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之情,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用遥寄明月来表达对友人被贬的同情与思念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宝函①钿雀②金

③,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④。

鸾镜⑤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注 ①宝函:

华美的梳妆盒。

②钿雀:

雀饰的金钗。

水鸟名,又称紫鸳鸯。

这里指金钗上的装饰。

④芳草江南岸:

化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升生兮萋萋”(《楚辞·

招隐士》)。

⑤鸾镜:

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妆镜。

(1)下面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宝函钿雀金

”触物生情,女子看到金钗上成双成对的“

”时内心充满了一丝喜悦,表现了她内心与之相似的愿望。

B.“沉香阁上吴山碧”将视觉转到楼外之景,凭栏远眺,只见隐隐约约的吴地青山。

“沉香阁”代指官宦富家女子所居之楼。

C.“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虚实结合,由眼前回忆当年春雨潇潇时和情人驿桥边依依惜别的情景。

D.“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两句实写窗外春景之繁盛、游子无信,反衬内心之思念愁苦之情。

E.“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中“枝”与“知”谐音双关,女子感慨自己的相思之情无人理解,只有妆镜与花枝知道。

答案 AD

解析 A项“宝函钿雀金

”,写女子晨起梳妆,她看到成双成对的“金

”,与自己眼前的孤单寂寞恰好相反并形成对比反衬,内心应充满了悲愁苦闷。

同时结合下文,本词主要表现了女子的相思苦闷,“喜悦”与全词格调不合。

D项亦实亦虚,暗用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青青”的典故,写爱人远出不归,音信断绝。

(2)请简要分析本词的情感流程。

答案 女子晨起梳妆,饰物上成双的鸳鸯触起她内心的伤感孤独;

于是移目向外,试图排遣,沉香阁外吴山青翠碧绿;

杨柳又轻细如丝,使她回想起当年春雨潇潇时和情人驿桥边依依惜别的情景,女子沉浸在回忆的悲伤中;

眼前芳草茂盛萋萋,而远去之人无音讯到画楼,女子由回忆回到现实,内心有着春归人不归的隐痛和更加强烈的孤独。

无限自伤自怜之情使她窥镜自照,感叹自己的心事鸾镜和花都懂得,自己的心事有谁能知道呢?

伤感自己如花的青春在无尽的等待中渐渐逝去。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宋]朱淑真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①寂寞无人伴。

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②。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注 ①凤帏:

闺中的帷帐。

②颦:

皱眉。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句作者以主观的笔调写出了时间及周围的环境。

B.“凤帏”句让人联想起李商隐的“重帏深下莫愁堂”。

C.三、四两句写旧愁来去新愁又生,“新”“旧”相映成趣。

D.作品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主人公的形象,语言流畅自然。

解析 A项错在“主观”,应为“客观”。

D项作品并没有浓墨重彩。

(2)请对本词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 画线句所写景象是女主人公的临窗所见,一轮缺月,高挂中天。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相怜”“不忍”等词语,赋予月亮以感情,仿佛月亮也懂得女主人公的心思,它看到闺中的女主人公孤独寂寞,便生怜悯之心,不忍心独自团圆。

其中的“多谢”二字,既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痴情,又写出了她孤独以至于把月亮作为说话的对象。

寄情于物,生动感人。

周5 约名人

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

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

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

翻译奇人许渊冲

邓 郁

“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奖,王希季是70年代长征一号火箭首射成功。

我是2014年才得奖,比振宁晚了五十(多)年啊!

”93岁的许渊冲鹤发白眉,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讲到畅快处,还会把袖口往上撸。

8月22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外文局礼堂为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的他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

作为和傅雷、钱钟书同时代的资深翻译家,许渊冲已出版了120多本译作,翻译了《楚辞》《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典籍翻译历史上的丰碑”。

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

“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

许渊冲是翻译界的“少数派”。

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忠实原文。

他的翻译却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

他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

这种“优势论”也成为了他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的一点。

陆谷孙、王佐良、许钧等翻译家都曾公开和他唱反调。

率性、张扬的个性,让他在崇尚低调的翻译圈子里“独树一帜”。

不少人读许渊冲的回忆录《逝水年华》,既觉得痛快,又感叹此人毫不自谦。

他重视感情,又难说谙熟“人情”。

可谓“狂作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

虽然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在中国诗词的翻译成就上,许渊冲早已得到国内外公认。

自1980年起,他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译为英法韵文。

已故宾州大学教授顾毓琇赞誉许译:

“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

但他的成功,却是从挨批斗开始的。

1958年,许渊冲被打成“右派”。

一次在烈日下挨斗,又热又累。

他忽然想起毛泽东《沁园春·

雪》,就默默在心里试着将其译成英文。

“说来也怪,我一译诗,什么热、累、批、斗全都没了,眼里看到的仿佛只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心里想到的只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等我把词译完,批斗会也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