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2283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Word文件下载.docx

A.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技术高超

B.造船业、造纸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

C.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等举世闻名

D.南方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12.“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

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

”诗中“赞普”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适合( D )

A.回纥B.南诏C.靺鞨D.吐蕃

13.我国是诗歌的国度。

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在( A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汉朝

14.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经常被历史学家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黄金时代。

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盛唐气象的形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是( C )

A.专制与跋扈B.颓废与反抗C.开明与开放D.任性与狂妄

15.清代诗人赵翼评李白诗说:

“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这段材料是说李白的诗具有( A )

A.浪漫主义精神B.现实主义精神

C.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D.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

16.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B )

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

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

D.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

17.“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这段文字出自《日本书纪》一书。

为了实现文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D )

A.派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地区B.派商人与唐朝通商

C.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D.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18.(2016·

自贡)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

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 B )

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唐代的对外交往

C.明朝的建筑成就

D.清朝的经济繁荣

19.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D )

A.藩镇割据局面形成B.唐玄宗天宝年间任用奸臣

C.唐末农民战争爆发D.安史之乱

20.强大的唐朝灭亡后,出现了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几个朝代统治,历史上合称为( D )

A.十国B.三国C.七国D.五代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4分,共50分)

21.观察下列电视剧的海报,回答问题。

(12分)

(1)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示了哪位皇帝纵横跌宕的一生?

请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说说他在位期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4分)

唐太宗。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政治上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统治;

经济上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

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改善民族关系。

 

(2)结合图二,请你说说武则天对唐朝起了什么作用。

(3分)

承前启后,使社会经济得以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3)结合图三说说唐明皇是谁,他统治的前期被后人赞誉为什么。

(2分)

唐玄宗。

“开元盛世”。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以上三位皇帝统治期间出现国家兴盛局面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统治者励精图治,勤勉治国。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它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诗歌有近5万首,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

(1)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唐朝哪两个方面的进步?

农业和手工业(陶瓷业)。

(2)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材料一图3中捕捉到哪些信息?

妇女骑马、打球,从事男子的活动,反映出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

(3)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个朝代?

请写出三位当时涌现的杰出诗人。

唐朝。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能在这些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中外交流频繁。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诗人赵嘏有诗云: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有一次,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意为掌握之中)矣。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

“我们所知道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三: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五权宪法·

民权初步》中说: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1)材料一中的“太宗”是指谁?

“长策”指的是什么?

科举制度。

(2)“太宗”实施“长策”出于什么目的?

笼络人才,维护封建统治。

(3)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认为考试制度起源于中国。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的“考试制度”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加大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4.隋唐是经历了长期分裂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隋朝、唐朝分别于哪一年建立?

隋朝统一中国的标志是什么?

581年;

618年。

标志:

隋朝灭掉陈朝。

(2)隋朝在谁的治理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唐朝先后形成哪两个治世局面?

分别出现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5分)

隋文帝(杨坚)。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唐太宗;

(3)上述繁荣局面形成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统治者励精图治;

重视人才;

统治者采取恰当的政策。

(4)结合隋唐历史,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

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彼此信任。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1.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披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

这里的他是( A )

A.赵匡胤B.赵光义C.赵普D.石守信

2.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 D )

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 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 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 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宋朝时,下列各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A )

①契丹 ②党项族 ③女真族 ④蒙古族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

4.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A )

A.岳飞B.文天祥C.寇准D.秦桧

5.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B )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B.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6.“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宋之交,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 B )

A.对敌人的仇恨B.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C.对人民生活的同情D.揭露统治者的腐朽

7.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D )

A.赞美杭州的繁华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8.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

下列关于当时农业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

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小麦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D.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9.(2016·

南京)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C )

A.主持变法B.监察百官C.管理海外贸易D.执行削藩政策

10.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D )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B.唐朝的开元通宝

C.汉朝的五铢钱D.北宋的交子

11.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最终完成。

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12.我国的历史是由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

在其发展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第一个统一全国的政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D )

A.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D.蒙古族

13.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 C )

A.市舶司的设置B.中书省的确立C.宣政院的设立D.驻藏大臣的设置

14.下列选项能准确概括从宋到元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B )

A.繁荣与开放B.分裂走向统一

C.文明初露曙光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15.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

“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 )

A.行省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科举制

16.《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

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C )

A.“坊”中B.“市”中C.“瓦子”中D.“夜市”中

17.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D )

A.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B.驿站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C.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D.元宵节最受重视,人们相互庆祝

18.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写过60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数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

他的代表作是( A )

A.《窦娥冤》B.《资治通鉴》

C.《救风尘》D.《念奴娇·

赤壁怀古》

19.“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

其作者是( D )

A.苏轼B.辛弃疾C.陆游D.李清照

20.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

他探究的主题是( B )

A.唐朝繁荣的文学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4分,共50分)

21.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1)图一是力劝宋朝皇帝亲征澶州抗辽的名相,他是谁?

他劝的是哪位皇帝?

寇准。

宋真宗。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

他在抗击金军方面立下了哪些重大战功?

后来他被哪个奸臣所害?

岳飞。

战功:

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秦桧。

(3)图三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是谁?

他抗击的是哪个政权?

文天祥。

蒙古政权(元朝)。

(4)上述图片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坚贞不屈、爱国,勇于斗争等。

22.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著名理学家程颐曾评价图一人物说:

“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他是谁?

从程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宋太祖赵匡胤。

他建立北宋,并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

(2)图二人物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蒙古帝国,他是谁?

他被尊称为什么?

铁木真。

成吉思汗。

(3)图三人物建立了哪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

元朝。

行省制度。

(4)由图三人物完成的这次统一有什么重要意义?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右图(《清明上河图》)

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南宋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

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1)材料一是哪位画家的作品?

此图反映了当时哪个城市怎样的景象?

张择端。

反映了东京(开封)商品经济繁荣。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6分)

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南方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

统治者重视农业,兴修水利。

(任意三点即可)

(3)材料三的谚语说明哪个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粮仓?

当地种植的从越南引进的水稻品种是什么?

太湖流域。

占城稻。

(4)材料四是哪位统治者的措施?

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元太祖(忽必烈)。

目的:

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24.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我国不仅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文学艺术也灿烂辉煌,在史学、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成就斐然,并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墨客。

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技成就达到了古代辉煌的顶点,当时我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至少写出两项)(4分)

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期制成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宋朝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

(2)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异常繁华,当时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有哪些?

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以及元朝时的大都。

(3)最能代表宋、元两代文学之盛的艺术形式分别是什么?

宋元时期的主要戏剧表演形式是什么?

宋朝是词,元朝是曲。

杂剧。

(4)你认为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技遥遥领先于世界,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宋元时期,经济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国家相对统一,社会相对安定,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前代科技文化的发达为宋元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期中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C )

A.北京B.杭州C.洛阳D.南京

2.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 )

A.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

D.都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3.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的朝廷高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A )

①有幸与魏征同朝为官 ②聆听唐太宗的告诫: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③你的一些有利于朝政的建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唐太宗死后传位于武则天

4.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

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

遂达臻全盛。

”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C )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5.(2016·

巴彦淖尔)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古代中国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而这一考试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稳定性。

“这一考试制度”指的是( C )

A.世袭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6.“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一种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它是( B )

A.水排B.筒车C.曲辕犁D.翻车

7.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C )

A.遣唐使来华B.玄奘西游天竺C.文成公主入藏D.鉴真东渡日本

8.“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苏轼在诗中赞美颜真卿的( A )

A.书法成就B.变法思想C.狩猎技巧D.医学思想

9.唐宋元明清,是大家都熟悉的朝代,但是每个时代都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在这种说法中也淹没了一些其他的历史朝代,比如和宋朝并立的辽和西夏。

那么在唐朝和宋朝之间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是( D )

A.南北朝时期B.三国时期C.春秋战国D.五代十国

10.“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出现这种历史现象主要是由于( D )

A.统一文字B.独尊儒术

C.始设进士科D.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11.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

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D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12.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下面这样一组图片进行探究学习,你认为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C )

A.宋代海外贸易兴盛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商业繁荣D.宋代民族融合

13.(2016·

福州)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于( C )

A.东晋B.隋朝C.两宋D.明朝

14.宋代社会的基础是文官政治。

在重文轻武的国策背景下,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是( A )

A.士B.农C.工D.商

15.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

“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二十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

”他给予铁木真如此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A )

A.统一蒙古B.统一全国C.建立元朝D.创立行省制度

16.“□□的统一,结束了300多年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

”“□□”处应填写( C )

A.隋朝B.唐朝C.元朝D.清朝

17.《元史地理志》载:

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导致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 )

A.行省制度的推行B.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C.郡县制的实行D.分封制的推行

18.右图是在宋代城市盛行的瓦子。

瓦子盛行主要是因为( A )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B.农民的需要

C.宋代文化的繁荣D.士大夫的提倡

19.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词人是( A )

A.苏轼B.辛弃疾C.柳永D.马致远

20.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

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D )

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D.印刷技术的革新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4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

雪》

(1)材料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谁?

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2)“唐宗”开创了哪个治世局面?

“宋祖”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有何重大功绩?

“贞观之治”。

功绩:

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分裂割据局面。

(3)成吉思汗被称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