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1581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枣阳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枣阳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枣阳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枣阳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枣阳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枣阳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湖北省枣阳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枣阳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枣阳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新闻消息来源单一B.舆论宣传渠道收紧

C.人口结构发生变化D.百废待兴纸张短缺

6.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糅合了“亲爱精诚”“礼义廉耻”、日本“武士道”精神和基督教价值观等内容,试图改造中国国民的习性,以适应现代国家发展的需要。

下列各项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其内容是对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的呼应

B.其内容与现代生活的要求基本一致

C.该运动提倡改良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D.该运动使国民政府实现了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7.《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

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

约会时事、新闻两门”。

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

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

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

A.该报使用白话文B.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

C.维新派曾关注此报D.该报同情革命受民众欢迎

8.有中国近代竹枝词云:

“寿头最怕请西餐,箸换刀叉顶不欢。

”意即:

寿宴上最忌讳使用西餐刀叉,影响寿宴喜庆的氛围。

从文明角度看,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B.近代国人对西方饮食的抵制

C.近代中国西餐已经普遍盛行

D.近代中国饮食仍然受传统思想影响

9.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

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

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10.晚晴的留日学生刊物多以《四川》、《江苏》、《河南》、《江西》、《新朝南》、《浙江潮》等命名,欧榘甲在长篇文章《新广东》中提出“以广东之人,办广东之事,筑成广东自主之势,以健全全国自立之起点”。

这反映了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

A.反清革命的意识B.国家救亡的心态

C.联省自治的主张D.立宪改良的愿望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在处理“公平”和“效率”这一两难悖律时,大致出现了民主党政府更加注重“公平”、共和党政府更注重“效率”的情况。

那么在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等共和党政府执政期间,最可能实施的是()

A.赤字财政、扩大福利B.通货膨胀、扩大投资

C.削减开支、平衡预算D.货币紧缩、增加保障

12.18世纪初,一个名叫蒙迪维尔的英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

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

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

此后,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是()

A.重农抑商B.重商主义

C.自由放任主义D.凯恩斯主义

13.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

这种经营方式()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14.罗斯福在新政中为了刺激经济而采取调整金融、复兴工业等措施,客观促进了()

A.法国雅各宾派颁布限价法令

B.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C.国民党通过《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

D.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15.魏晋南北朝时期及五代十国,中国经济受某一重要客观因素影响而发展缓慢,下列各项经济状况也受这一因素影响较大的是()

A.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B.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经济的萎缩

C.1959-1961年中国经济严重困难D.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经济滞缓

16.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胀”的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A.增加货币发行量B.扩大财政开支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D.增加政府税收

17.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

18.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19.通用汽车公司驻15个国家的49位海外代表,向华盛顿发了106封电报,说的都是同一件事:

“新的关税法将会孤立美国经济,并招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萧条。

”大约一千名美国经济学家联名上书胡佛总统,但是《斯姆特—赫利关税法》最终还是通过了。

对于此事件,下列说法准确的有

①该事件的历史背景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

②“新税法”会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该历史事件严重阻碍了世界自由贸易的发展

④巩固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下图反映了20世纪美国不同阶段的经济状况,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A.②是因为罗斯福新政的结果B.③是高新技术成果运用的结果

C.④是石油危机的影响D.⑤是经济全球化形成的结果

21.某国际机构曾指出菲律宾国内“电价过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不足,这有碍菲贫困人口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该国际机构最有可能是()

22.1944年7月,孔祥熙发给蒋介石密电:

“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

”与这封密电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C.关贸总协定的签署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23.牛仔裤是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最让人难于理解的是整个“冷战”时期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尼尔·

弗格森《文明》)。

“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是()

①苏联体制束缚,技术落后

②冷战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③美苏冷战重点转向经济领域

④苏联忽视消费品的生产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24.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

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5.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

下图是2000年出现的新闻漫画《最后的贵族》。

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

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

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

D.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

26.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

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27.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

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28.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

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9.肯德基(KFC)因其独有的美食,被中国消费者公认为“顾客最常惠顾”的西餐,并名列中国前十个国际著名品牌榜首,已经成为中国餐饮业规模最大,收益最好的第一餐饮品牌。

肯德基(KFC)在华迅速发展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人的饮食结构西化

B.西方餐饮文化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侵蚀

C.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D.餐饮资本在全球范围新一轮的扩张

30.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同西欧国家的关系有了很大发展。

1975年5月,中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达成建立正式关系的协议,促使中欧建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B.中国周边环境未得到改善

C.布雷顿森里体系瓦解D.双方经贸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简答题(40分)

31.历史小论文题(15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西方学者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沃勒斯坦认为:

“15世纪到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知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

·

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

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值和扩展”。

而弗兰克认为:

“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

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外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评价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相关问题。

 

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分)

历史伟人有时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下面三幅图片分别为列宁、罗斯福、邓小平。

对20世纪各自国家的社会动荡或剧变,这三个伟人在当时各自的国家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革。

请结合史实回答:

(1)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9分)

(2)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6分)

33.“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

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请结合有关史实完成: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指什么?

(2)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

结果或影响如何?

(8分)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报刊的影响以及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作为报刊,尤其是俗话报,在开阔视野、启迪民众、传播新知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材料中说陈独秀的思想对该报的宗旨与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因而②也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解析】电报不能传播声音,与材料中“音书”不符,A排除;

无线电传输主要是靠电波,与材料中“一线长”不符,B排除;

因特网是现代新事物,与材料中“近代”不符,D排除。

3.C

【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1934年《渔光曲》,①应该属于辛亥革命后;

磁悬浮列车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成就,②属于此时期;

20世纪50年代中国流行“列宁装”和“布拉吉”说明中苏关系友好,④属于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运动时期,C符合题意。

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

辜鸿铭出生在南洋,因此不是清政府派遣的留学生,排除A项。

辜鸿铭在北洋政府做部长,此时清政府的统治已经结束,D项错误,排除。

B项是他的阅历的部分内容,C项是他人生阅历的总体反映,排除B项,故答案为C。

5.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要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遗毒进行肃清,加之当时一批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尚未得到改造,因而党中央收紧了舆论宣传渠道,B项符合题意。

6.C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新生活运动”。

“新生活运动”糅合“亲爱精诚”“礼义廉耻”、日本“武士道”精神和基督教价值观等内容,说明其融合了中国传统思想和日本、西方的一些思想,这与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道德迥然不同,A项错误;

其内容与现代生活的要求明显不一致,B项错误;

该运动最后无疾而终,并没有使国民政府实现思想上的高度统一,排除D项。

该运动最后虽然失败了,但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素养,具有积极意义,故C项正确。

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相关内容。

从材料信息“本报当用白话”可知A项正确,排除;

从材料信息“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可知报纸站在政府的角度看待问题,B项正确,排除;

从材料信息“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可知C项正确,排除。

D项材料未体现,符合题意。

8.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东方文化把寿宴看作是喜庆的事,使用刀叉感觉不雅观,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在平时的宴会上对西餐并不排斥,但是在寿宴上排斥西餐,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故答案为A。

从所给材料看,西餐已经在中国流行,但还达不到普遍盛行的程度,故排除B、C两项;

西餐不是近代中国的饮食,故排除D项。

9.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材料中通过木船和轮船的对比促使小地主让儿子改学西方科技,体现人们思想的转变,故D项正确。

A、C两项表述太宽泛,可排除;

小地主从蒋村到宁波要坐木船,排除B项。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晚晴的留日学生和“以广东之人,办广东之事,筑成广东自主之势,以健全全国自立之起点”可以看出留学生想要广东自立甚至全国独立自主,摆脱半殖民的压迫,也就是要挽救民族危亡,争取独立,故本题答案选B项;

A项中的反清材料体现不出;

C项的联省自治的主张与题意不符;

D项中“立宪改良”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

近代中国的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晚晴留学生·

国家救亡的心态

11.C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公平”即政府强力干预经济,秉承“大政府”的理念,完善各种社会福利和医疗改革,照顾下层民众,“赤字财政、扩大福利”“扩大投资”“增加保障”都是这一理念的表现,故A、B、D三项错误;

“效率”即主张小政府,保持预算平衡,主张减税来刺激生产,故C项正确。

12.D

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这说明浪费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这与主张扩大消费的凯恩斯主义是一致的。

所以答案选D。

13.D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实施“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办法,使美国逐步摆脱了经济危机。

田纳西河水利工程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兴办的重要公共工程,对缓解就业压力、刺激经济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A项,国家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基本特征,“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故A项错误。

B项,题干反映的是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中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未涉及所有制的变化。

故B项错误。

C项,罗斯福新政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美国开始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故C项错误。

D项,由“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不受“国家界限的禁制”、“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等关键词句可知,田纳西河水利工程虽然由政府主导,但享有一定的自主经营权,具有私营企业所具备的某些灵活性。

故D项正确。

14.C

法国雅各宾派颁布限价法令发生在18世纪末,罗斯福新政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故A项错误;

英国议会改革是政治层面的,而且发生在1832年,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B项错误;

1935年,国民党通过《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即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C项正确;

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发生在1921年,故D项错误。

15.B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故A项错误;

抗战时期中国经济萎缩和魏晋南北朝及五代十国一样,受战争因素的影响,故B项正确;

1959—1961年中国经济严重困难是因为左倾错误的影响,故C项错误;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经济滞缓,因为斯大林模式的长期存在,故D项错误。

16.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即弱化国家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重新采用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是弱化对经济发展干预的重要举措,故答案选C,ABD三项是强化国家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干预的举措。

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7.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根据题干中“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可知,《全国工业复兴法》主要是缓解劳资关系,促进资本家和工人关系的和谐。

故正确答案为D。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地位

18.A

从题干材料可知,罗斯福希望通过“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来增加就业机会,以缓和因危机而导致的社会危机。

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

BCD与题意不符。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调整·

罗斯福新政·

措施

19.A

【解析】从胡佛总统执政时间可知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故①正确;

从“新的关税法将会孤立美国经济”,可知新关税法保护了国内企业,不利于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会激化各国间矛盾,故②正确;

从“并招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萧条”,可知新关税法阻碍世界自由贸易发展,故③正确;

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于194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0.D

【解析】本题以数据曲线图额形式考查学生对美国经济发展相关史实的准确分析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81年美国里根政府执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以调整经济,美国经济得以恢复,由此分析可知⑤的分析不合史实,故选D。

21.A

观察图可知,A项是世界银行,B项是关贸总协定,C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项是世贸组织;

世界银行的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协助,重视支持小型地区性的企业,因此材料的某国际机构最有可能是世界银行,故A项正确;

B、C、D三项的宗旨均与题意不符。

22.A

本题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孔祥熙密电表示“英美在国际金融掌控权上有所争斗,美国对基金势在必得,英国则希望掌控国际银行,其他各国则希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

A项,结合题干时间信息和国际背景,可知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及金融会议,称作“布雷顿森林会议”。

会议同意建立一个国际货币制度,由新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辅助机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进行管理。

英美两国则对基金组织和银行掌控权展开了争夺。

故A项正确。

B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立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后的1945年12月27日,与题干时间不符。

C项,关贸总协定的签署是在1947年10月30日,与题干时间不符。

D项,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实施,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23.C

苏联当时实行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是后来才体现出弊端,故①错误;

“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说明是意识形态的原因,故②正确;

美苏冷战时期,因争霸需要均发展军事工业,故③错误;

斯大林模式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从而忽视消费品的生产,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24.C

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多少取决于对外开放的程度和对世界影响力的大小,图中最高点H出现在2001年之后,直接原因就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故C项与题意相符。

A项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B项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是在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之后,D项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在2010年,均与图中最高点出现的时间不符。

25.D

试题分析:

漫画中体现的是在加入WTO问题上垄断企业的想法:

害怕加入,原因是害怕竞争;

中国加入WTO符合中国企业的长远利益,促进企业增长,有利于做大做强;

中国申请加入WTO的目的是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加入WTO后垄断企业将面临国外同行业的竞争,不会增强垄断地位,故选D

26.A

本题考查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

A项,欧元的问世,标志着欧盟内部有了共同的货币,推动了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促进了欧盟内部贸易的发展。

B项,欧元的问世,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但不能消除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项,欧元是欧盟内部使用的统一货币,统一货币的使用与对外贸易额的增加没有直接关系。

D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西欧、日本、美国三足鼎立的格局,欧洲并未取得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27.B

据题干观点,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