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上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20985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数上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数上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数上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数上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数上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数上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数上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数上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数上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学准备:

学生尺、米尺、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卡、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毫米、分米产生的意义。

1、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估一估:

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猜一猜数学书封面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填写在发给你的表格里。

估计

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学生估测

交流汇报估测结果:

3、量一量:

师引入:

同学们对数学书封面的长、宽、厚估测出了不同的结果,那么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

我们怎样来进行验证呢?

学生分组测量书的长、宽和厚度。

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

4、揭示毫米的产生:

由于课本的长、宽和厚不是整厘米数,是否能用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表示呢?

从而揭示板书“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教学例1。

(1)观察发现:

看一看,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

请同学们拿出尺子认真观察,把你发现的说出来,得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

(2)数一数

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

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

(3)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

1厘米=10毫米

(4)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

(4)看图回答:

(5)找一找: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2.认识分米。

教学例2。

(1)设疑激思:

师让学生用毫米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让学生谈感受,从而揭示长度单位“分米”。

A、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

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小组讨论回答:

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剪下1分米的毛线并用手势表示1分米,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

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4)E、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

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3.测量,做一做(第4页)

三、巩固发展

1、选择合适的长度在()里打对号。

黑板的长是3厘米()3米()3分米();

一条毛巾的长是7毫米()7厘米()7分米7米()。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房子的高是3();

一枚5分硬币的厚度是2();

铅笔盒的长是22();

大拇指的指宽是12()。

3、判断对错。

4、小明的日记(找错误)。

四、拓展应用:

小组合作:

从下列活动中任选其一进行测量并记录。

教室中的任意物体

小组成员每人的身高

小组成员每人一步

课题二: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页千米的认识,第8页的例4、例5。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通过具体的活动感受1千米等等。

2、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

3、加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力求与生活中的事例建立联系,形成表象。

通过“先估计,再测量”的训练,以便逐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用投影、挂图代替)。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问:

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

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

1厘米、1米呢?

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

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

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课件“认识千米”见课件展示

  师问: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

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

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

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把课题补充完整)。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

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

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

,1米有多长?

50米有多长?

100米有多长?

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

(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

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

(小组讨论)

  (3)师问:

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

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4.记忆进率。

  问:

还记得手指游戏吗?

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

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

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

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

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

(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

  汇报:

你们是怎么走的?

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课题三千米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千米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教材第8页例5。

1、加深学生对千米的认识。

2、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小黑板等。

一、复习

1、1千米=()米1000米=()千米

7米=()分米3分米=()厘米

4厘米=()毫米200毫米=()分米

2、提问: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其中最小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千米等于多少米?

1、教学例5

出示:

3千米=()米

(1)学生先独立思考说出括号里应填什么?

你是怎样想的?

(2)教师总结算法:

我们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那么3000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

(3)出示5000米=()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算法。

2、比较两题,总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中得题目。

2、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分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4、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课题四:

吨的认识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引出关于吨的话题。

然后,围绕“能同时过桥吗?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展现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在具体的问题中,明确1吨=1000千克,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是1000千克,能列举生活中大约重1吨的物品。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以及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问题能力。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师:

能估计一下老师的体重吗?

学生自由估计。

同学们在估计老师体重的时候虽然数值上稍有差别,但使用的单位都是“千克”,你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一般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引入“吨”。

(1)师:

你能估计它的体重吗?

(鯊鱼)

学生估计后,老师出示它的体重是3000千克。

还有更重的。

出示鲸鱼和恐龙大案图片以及它们的体重。

鲸鱼:

72000千克恐龙:

45000千克

对这些动物的体重有什么感觉?

(2)教师出示轮船、火车、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

提问:

计量这些物品的重量如果都用“千克”作单位,将给我们的使用带来很大的麻烦,怎么办?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

教师揭示课题:

吨的认识。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

师:

“1吨”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每组一袋10千克的大米,学生轮流搬,感受其重量。

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

(学生站着,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

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

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

(3)想象推算。

让学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觉如何?

引导推算100袋共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

1吨=1000千克学生读,教师提问:

2吨是多少千克?

5000千克是多少吨?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体重和感受。

(2)提问:

全班学生的体重有没有1吨?

学生猜测,然后计算。

(3)推算:

如果按每人25千克计算,小组4个人共重多少千克?

引导推算出40位同学约1吨重,再请全班同学起立,一起“跳一跳”。

(感受一下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

3、小组讨论: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约1吨呢?

介绍用字母“T”来表示。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举例说说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吨做单位呢?

(1)很多物体重量的总和;

(如100袋大米;

50桶水等)

(2)很重的物体的重量;

(如大象的体重,鲸的体重;

坊门街的铜像,斗潭公园的石头等)

(3)交通工具的载重量;

猜一猜,什么叫载重量?

(最多能承受的重量)

如:

电梯的载重量大约是1吨;

(大约20个大人)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10吨。

如果超过这个重量,就是超载,极有可能出危险。

汽车超载不仅毁坏地面,还威胁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杀手”。

因此我们平时坐车是要千万小心,不要挤车或电梯,万一超载很危险

2、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卡车载重5()

(2)小明体重35()

(3)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4)我国举重运动员丁美媛,在奥运会上三破世界记录以300()的总成绩获得冠军。

(5)温州港码头停泊的一艘货轮能载重30()

3、师:

我们在统计农业、渔业产量的时候也多用“吨”作单位,例如:

盐城市的农业生产在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常年景粮食总产量480万吨,年产棉花20万吨,居全省首位。

燕京啤酒厂的一个生产车间的啤酒日产量约是200吨,2005年燕京啤酒的产销量列世界前十强。

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州6号运载火箭,它的起飞质量是480吨。

看来啊!

吨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处处可见。

4、司机叔叔遇到了难题,你能帮他解决吗?

小朋友们,我拉着50袋大米,(大米每袋100千克)汽车自身重2吨,桥限载5t,我能通过这座桥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你能告诉大家你有哪些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调查各种汽车的载重量。

课题五:

吨和千克的关系

在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巩固质量单位——吨,了解其应用。

推理“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习重点、难点:

吨和千克的换算

2

调查复习昨天布置让大家调查汽车的载重量,谁能汇报一下?

汽车类型

载重量

其它情况

探究新知

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

板书: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出示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研究并进行班内交流。

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重点说出原因。

2、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台拖拉机可以装货1()。

一头大象重4()。

一只苹果重150()。

一个五年级学生重35()。

他说得对吗?

一吨石头一定比1000千克棉花重。

()

填一填。

5吨=()千克

9000千克=()吨

1600千克-600千克=()吨

1吨-400千克=()千克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

调查自己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通过比较,根据情况应采取哪些节水方法?

 

课题六:

吨的认识练习课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认识。

2、在学生独立练习的同时,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打下重要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以及计算问题。

实物展台卡片

投影展示:

一、二、三题

一、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袋白糖重500( 

) 

(2)一头河马体重是3( 

(3)一个西瓜重5( 

二、判断对错.

  ⑴一袋奶粉重430克。

( 

)⑵一辆卡车载重8千克。

)⑶5吨=5000千米( 

三、选择。

1、三个鸡蛋约重()

A150吨B150克C150千克

2、一辆汽车载重量7000千克,合()吨。

A70B7000C700D7

四、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五、第3题:

答案不唯一。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六、列式计算。

  ⑴4个500千克是多少?

合多少吨?

⑵一个瓜农运来3吨300千克西瓜,卖了2吨,还剩下多少吨,多少千克西瓜?

七、渗透环保教育

回家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

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鞋节水方法?

写一篇数学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