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0820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7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关涉着人类心灵的启蒙,启迪着人类的智慧,充实着人类的头脑,丰富着人类的精神。

而教师作为教育的承载者,肩负着促进人成长的重要使命,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因此,学校教育必须重视优质教师队伍的建构与打造。

1.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一词是在1980年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首次作为术语提出的,其概念最初源于生态学,指的是对于资源的一种管理战略。

其后被广泛用于经济学和社会学范畴,加入了一些新的内涵。

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次”可持续发展”一词是作为经济学的新概念被提出。

在这里他们给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索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钊_会的发展。

1.3、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概念和内涵

2.2.1消费和消费模式的概念在《汉语大词典简编》中,消费有两种含义,一是”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消耗物质财富”,二是指”消磨;

浪费”。

[4]消费作为经济学专门术语,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在《经济大辞典》中对”消费”词源意义的界定是:

”社会再生产[1]WCED.OurCommonFuture[M].Oxford:

OxfordUniversityPress,1987.[2]迟福林.第二次转型──处在十字路口的发展方式转变[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58.[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383.[4]汉语大词典简编[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1598.第8页共51页过程中生产要素和生活资料的消耗。

”[1]从”消费”的含义及演变过程可以发现,消费逐渐由带有贬义色彩的”浪费”过渡到了具有中性含义的”耗费”。

从经济学角度看,消费就是:

消费者消费物品和接受服务的过程。

消费就是指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经济行为。

具体说,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等有关因素。

消费可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生产消费是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

生活消费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和劳动力再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

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指生活消费。

它既是人类所有经济活动的起始点,还是所有经济活动的落脚点。

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消费需求无疑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对于消费模式,我国经济学家尹世杰这样界定:

”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和一定生产关系下人们的消费行为的程式、规范和质的规定性。

”[2]2.2.2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定义可持续消费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名词。

在日益凸显的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中,高消费模式受到人们的质疑,尤其在发达国家,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消费模式以取代现有的消费模式,可持续消费模式日益被提上日程。

”可持续消费”一词的正式提出始于1994年奥斯陆专题研讨会会议,1994年联合国环境署(UNEP)在内罗毕发表的报告《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首次将”可持续消费”定义为”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3]我国学者俞海山认为可持续消费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消费发展需要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消费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消费。

”实现消费的”发展性”与”可持续性”的双赢是可持续消费的本质内涵所在。

[4]本文认为可持续消费模式即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之上的适度合理的生活消费方式;

它要求不仅能满足当代人的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而且能满足后代人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消费模式。

2.2.3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内涵可持续消费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它将消费纳入与经济、社会和[1]于光远.经济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983.[2]尹世杰.消费模式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3]Elementforpoliciesforsustainableconsumption,UNEP,Nairobi,Symposium:

SustainableProductionandConsumptionPattern,Oslo,Norway,1994.[4]俞海山.可持续消费模式论[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第9页共51页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采取符合生态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行为和方式。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文明的消费文化氛围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

纵观中国传统消费文化,既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不合理的一面。

比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提倡勤俭节约、追求精神消费与精神修养的提高,这些消费文化与我国的资源状况相符合,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我们应继承和发展。

但传统消费文化也有其不合理的一面。

如,封建迷信、买卖婚姻、请客送礼、大办婚丧红白喜事、聚众赌博等;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追求等级、官阶等不良思想的沿袭和影响,导致当今社会人们在消费上讲排场、讲攀比,在礼尚往来、婚丧宴席中浪费现象极其严重。

如2011年1月24日新闻报道江苏苏州某酒店天价年夜饭,原价59.7万元,打折后依然高达38.8万元。

还有甚者,2011年3月,浙江温岭某老板花费500万元为其母举行的葬礼,出现9辆加长林肯轿车上万人送葬的火爆场面。

此等消费陋习既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我国的消费文化造成极坏影响,必须将其抛弃。

消费文化作为有关消费的信仰、观念和知识,以及物化在消费活动之中的消费时尚、习惯或倾向,对于消费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驱动、培育、消长等作用。

我们必须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既要继承传统消费文化优秀的一面,也要吸取现代消费文化进步的一面,逐步形成一套低消耗的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使人民生活以一种积极、合理的消费模式步入小康阶段。

(2)合理的消费结构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支出强劲增长,消费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

“消费结构可称消费构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及其相互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

”[1]它既反映了人们的消费偏好以及对收入、价格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又反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合理的消费结构要求消费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从恩格尔系数看,虽然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正逐步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2009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和43%[2],进入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达到39.76%,[1]王文哲,路念名主编[M].呼唤消费经济,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2]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第10页共51页接近40%。

恩格尔系数高,反映了我国居民当前消费还处于较低层次。

在消费支出中,一方面,要做到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协调一致。

必要的物质消费是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一种手段,但过分追求和享受物质消费,轻视精神消费则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适当的精神文化消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还必须做到生存消费与发展消费的协调一致。

消费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当前的生存需求,还应当考虑长远的发展和需要。

因此,在消费结构和消费内容上,应当把增强自身能力以及顾及后代人能力的消费摆在重要位置,突出增加教育和培训消费。

对于一些特定的消费品,实行一次性消费是理所应当的,但对于更多的消费品则应当考虑采用循环使用的方式,以减轻其对环境资源所造成的压力。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杠杆等调控手段控制不健康的消费;

通过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和政府绿色采购等其他相关政策,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提倡居民增加文化消费比例,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和文化消费结构。

从而为建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提供支持和保证。

表11990-2008中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构成[1]单位:

%年份(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指标(%)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食品54.358.650.158.639.449.136.745.535.84336.343.137.943.7衣着13.47.813.56.910.05.710.15.810.45.910.46.010.45.8居住7.017.38.013.911.315.510.214.510.416.69.817.810.218.5家庭设备10.15.37.45.27.54.55.64.45.74.56.04.66.24.8交通、通信1.21.45.22.68.55.612.59.613.210.213.610.212.69.8文教娱乐11.15.49.47.813.411.213.811.613.810.813.39.512.18.6医疗保健2.03.33.13.26.45.27.66.67.16.87.06.57.06.7其他商品0.90.73.21.83.43.13.52.13.62.23.62.33.72.1总支出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和《中国统计摘要2009》数据整理计算将表1中内容逐一比对分析后我们发现,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均有所改善。

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衣、食、住、行和文教娱乐等方面存在较大消费差距。

以2008年为例,城镇居民的衣着、食品、居住、交通通信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例分别是10.4%、37.9%、10.2%、12.6%,而农村居民在消[1]迟福林.第二次转型──处在十字路口的发展方式转变[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47~48.第11页共51页费总支出中所占比例则分别为5.8%、43.7%、18.5%、9.8%,通过对比,我们发现2008年城镇居民在衣着和出行上的消费支出要比农村居民在衣着和出行上的消费支出分别高出4.6%和2.8%,而2008年农村居民在食品和居住上的消费支出则要高出城镇居民5.8%和8.3%。

这说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不合理。

由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收入上存在着较大差距,导致在消费结构上的差异。

上述的消费结构,从消费本身来说,更倾向的是物质消费,对精神和生态的消费需求相对较少,如果不能有效改变这种传统消费模式下的消费结构,必然导致资源的耗损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影响可持续消费模式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要求调整不合理的消费结构,增大精神文化领域的消费比例;

降低物质消费中的非必需品消费,把对环境社会有害的消费控制在最低限度,促使消费结构日趋合理化。

使整体消费水平适应于经济、社会、自然的发展。

(3)适度的消费规模消费规模是指消费者人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它决定着社会总消费量。

从可持续消费看就必须对消费规模进行有效控制,用一种自觉调控、规模适度的消费模式取代盲目发展、无限膨胀的消费模式。

从社会再生产角度看,作为其重要环节之一的消费具有承前启后的效应,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为生产创造需求,为生产提供市场。

所谓适度的消费规模:

一是指结合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消费必须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而又不铺张浪费;

二是指结合客观的环境条件,消费量必须考虑环境的供给能力;

三是指在达到一定消费水平时,还应当考虑后代人至少享有相同的消费机会,即要注意环境的持续供给能力。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生活消费毫无节制,绝大部分消费只是用于满足不健康的感官享受和畸形的摆阔心理,如豪华奢侈的酒宴,过度包装的礼品等,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我国是个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异常尖锐,过度的消费造成资源的过多损耗,必然会损害经济发展的后劲。

过度消费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耗竭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它不仅危及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身处当代的人们也身受其害。

因此,我们必须控制适度的消费规模,把握好适度原则,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2.3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原则建构可持续消费模式,必须界定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原则。

2.3.1以人为本的消费原则以人为本的消费原则指在消费结构上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从而实现人的第12页共51页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正如《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说的:

”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

他们应该享有以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

“[1]以人为本的消费原则尤为推崇在消费结构中不断提高精神和文化消费的比率。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在各项消费支出中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人们各自的消费结构。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的阶层消费结构的差别和不同发展阶段上消费结构的变化,反映出这些国家、地区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差别和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别。

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享受型、攀比型、炫耀型等消费类型,在整个消费结构中所占较大比重。

而以人为本的原则,着重强调在消费结构中不断增加精神和文化的消费比重,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要求,是建立未来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可持续消费正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文化和生态需要,发挥人的才能和发展人的个性,从而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所以,以人为本的消费原则是可持续消费模式诸原则中的首要原则。

2.3.2适度的消费原则所谓适度消费:

除了包含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为基础,不超过自然的承载能力与个人经济承受能力,在不降低消费水平的前提下,排除多余消费之外;

还包括消费水平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避免超前消费。

[3]从人类个体角度而言,适度消费原则要求坚持以人的需要作为出发点,以人的健康生存作为目标,逐步减少无意义消费和有害消费。

从人类总体角度上说,适度消费原则要求人类把消费需求的水平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对个人而言,适度消费既要反对过度消费,也要反对过分节约。

过分节约的低消费虽然减少了消费中的物质消耗,但降低了生活水平,抑制了生活情趣,不利于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

过度消费是超出了人自身正当需要的消费,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它本质上只是满足一些不合理的社会需求与心理需求。

[4]马克思曾这样批判过度消费:

”享受过度消费的人,一方面,仅仅作为短暂的、恣意放纵的个人而行动,并且把别人的劳动、血汗看作自己的食欲的虏获物他把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仅仅看作自己放纵的欲望、古怪的癖好和离奇的念头的实现”。

[5]因此,我们要避免过度消费和过度节约两个极端,实行可持续的合理消费。

[1]中国环境报社.迈向21世纪: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文献汇编[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2]俞海山.可持续消费模式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07.[3]俞海山.可持续消费模式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01.[4]俞海山.可持续消费模式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03.[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41~142.第13页共51页2.3.3和谐的消费原则和谐的消费原则要求从消费的角度来建立一种自然—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的关系。

人类的发展,是要达到自然—社会—经济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强调人类要生存,地球要拯救,环境与发展必须协调。

实践证明,人类社会与自然绝非单纯的征服与被征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统一的、平等的关系。

[1]从人类消费活动的角度来看,人类的消费既是一种自然行为又是一种社会行为。

一方面,人类的消费行为两头连接自然:

既向自然索取,又向自然排放。

索取不合理会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多样性,排放不合理则会污染环境;

另一方面,消费又是一种社会行为,其公平与否、适度与否直接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公平消费、过度消费都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反应,甚至引发重大社会问题。

可持续消费就是要将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看成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

[2]为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只顾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要,而忽略对消费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终使得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失调,而恶劣的消费环境反过来又阻碍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质量的改善。

因此,和谐共生的消费原则就成为可持续消费模式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原则。

1.4、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对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含义的界定,我国不少学者进行过卓有成效的研究。

中国矿大的魏同、王立杰教授经过多年研究,从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出发,运用系统的观点,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定义为:

煤炭工业所属矿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开发利用相互协调,并向社会提★①魏同.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J]中国煤炭,1997

(2)★②籍成静.如何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西山科技,2002(3)21一、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在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果经济搞不上去,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持续利用也不可能。

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发展,而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发展,如果脱离了这种协调关系而片面地谈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主要是:

1.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将生产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减少单位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研究并解决经济上的扭曲和误区。

2.经济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这种经济发展方式要力求降低自然资源的枯竭速度,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使单位资源对社会的贡献最大,同时还要鼓励清洁生产和清洁消费方式,使每单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物数量尽量减少。

3.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以实现社会发展为目标,经济发展必须使社会和经济结构发生进化,使一系列社会目标得以实现。

4.制定和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需要改变过去各个部门封闭地、分割地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政策的做法,提倡根据周密的经济、社会、环境考虑和科学原则,全面的信息和综合的要求来制定政策并予以实施。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业把煤炭产量的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目标,以煤炭产量来衡量经济发展的程度,产品品种单一,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

为了实现煤炭产量的不断增长,不惜以牺牲矿区资源、环境为代价,走的是典型的粗放经营生产道路。

煤炭业如果沿着这条发展之路走下去,最终会导致矿区资源的过度耗竭和环境的极度恶化,其自身发展也就失去了资源和环境依托,势必不能22持续发展下去,由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破坏性利用,资源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并且也是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之一。

煤炭资源是一种耗竭性资源,一旦被开采利用,资源的实物形态将会永远消失。

因此,煤炭资源利用的可持续要求当代人尽可能谨慎地对待煤炭资源的耗用,以便在被”后续资源”所替代之前,人类能持续的使用这种资源;

资源利用的可持续要求煤炭在开发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回收率,尽可能减少对其它资源的连带破坏和浪费(如土地、水);

资源利用的可持续还要求煤炭及其产品在利用过程中被充分利用,提高其使用效率和综合利用率,并通过技术进步,充分挖掘既定的煤炭资源中的”附加价值”。

三、环境生态的可持续煤炭的开采和利用为人类经济带来了繁荣与发展,但由于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也对人类环境产生了各种有害的影响,如地表破坏、酸雨、水污染等。

这里引入煤炭综合污染特性指数的概念,即是从煤燃烧产生的多种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和危害程度的一种综合评价。

综合污染特性指数的定义为:

★①耿殿明,姜福兴.中国煤炭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J].中国煤炭,2002,(7).24煤炭企业业人员多,整体素质偏低,大部分矿区地处偏远,矿区城镇功能不完善,交通、住房、上学、购物都比较困难,文化生活贫乏,加上矿区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功能的不健全影响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煤炭生产的特殊性,井下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