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特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20718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特点.docx

《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特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特点.docx

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特点

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特点

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

2009上半年,世界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从开始主要集中于金融业的形式逐步向各国实体经济渗透,大有衍变为全球经济危机的趋势。

从整体上看,美元呈现疲软态势,投资者情绪低落,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走低,各国失业率持续走高,悲观的信贷紧缩氛围仍未消散,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的态度愈加谨慎,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化,实体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贸易保护主义也在这次危机中得到了空前的高涨。

2009下半年,得益于今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通力合作以及各国政府为稳定本国经济秩序所作出的救市举措,金融危机得到了控制,大部分国家经济呈现出回暖势头。

不过,危机余波效应仍不容乐观,虽然各国政府不惜余力救助动荡中的金融市场并确实取得了成绩,但是救助中所造成的巨额财政赤字也使得各国经济雪上加霜,有些国家甚至因为赤字过于庞大而直接导致其主权信用危机,有的国家则仍完全处于信贷紧缩的尴尬局面,再加上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滞后冲击影响还没有充分暴露,全球经济回暖的道路仍旧是荆棘丛生,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都仍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

2009年金融危机的震荡波逐渐趋于减弱,世界经济下半年显露反弹迹象,但全面摆脱负增长进入复苏为时尚早。

美国在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后于今年第三季度首次出现增长,这表明美国经济可能已摆脱衰退,开始步入复苏阶段。

欧元区16国和欧盟27国也已开始摆脱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分别在三季度取得0.4%和0.2%的增长。

相对于欧美国家,亚洲经济复苏步伐更为稳健,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复苏明显加速。

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则跟美国一样,依然为财政赤字所困扰。

中国经济从2008年一季度到2009年三季度,走出了一个漂亮的V型反转态势,实现第三季度增速8.9%,就此“保八”增长已无悬念。

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不仅给亚洲经济企稳回升增添了信心,更给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中东和非洲经济增速相对缓慢,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和中东欧国家则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程度不一的负增长。

近期一系列数据表明,在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亚洲经济复苏的步伐已领先全球。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以及IMF此前也曾一致表示,亚洲经济无疑是带领全球经济重回增长的火车头。

二、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在过去的2009年,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保增长”目标,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GDP呈现“V”形反转、进出口总值由负转正、投资消费高位增长。

同时在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上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矛盾。

2009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延续了去年以来的下降趋势,跌至6.1%低谷,之后即出现新一轮回调,二季度7.9%,三季度8.9%,四季度超10%,一条“V”形反转曲线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外需空间急剧缩小,到2009年2月外贸进出口总额跌至谷底,3月开始出现连续环比增长,10月进口值年内首次实现月度正增长,11月进出口总值月度指标也首次实现年内正增长。

进出口总值由负转正根本原因在于外需好转,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济正复苏转暖,而去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稳外需、促出口的政策也收到了好的效果。

09年以来,全国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始终保持高位增长态势。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3%。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09年以来中国出口大幅下降。

正是投资消费高位增长弥补了外需不足,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结构性问题,目前中国经济增长90%以上靠投资拉动,消费贡献率依旧偏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

2009年,中国财政收入伴随经济增速的“V”形反弹呈逐步回升态势:

1月,全国财政收入下降17.1%;5月,首次转正实现4.8%增长;8月以后,连续出现30%左右高增长。

从目前情况看,完成全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目标已没有悬念。

值得关注的是,直接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两大税种—企业所得税和国内增值税相继实现正增长,表明在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尤其是大规模投资拉动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企业效益开始好转。

在经历了连续9个月的负增长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在09年11月份“转正”:

同比增长0.6%。

而从月度环比情况看,CPI从09年7月份开始由负转为持平,8、9月份微升,10月份虽有微降,11月份再度微升。

作为物价核心指标,CPI同比、环比双双由负转正,尽管还不能认为存在通货膨胀,但也引起各界对通胀预期的高度关注。

09年以来,全国新增人民币贷款量大起大落:

1到3月不仅月月超过万亿元,且不断创出新高;4到5月,增长脚步骤然放缓;6月,再超万亿元;7月二次下跌之后,逐步趋于稳定。

一季度信贷的高增长与此前国家4万亿元投资密切相关,体现了金融部门对国家拉动经济的支持力度。

下半年,信贷投放虽有回落,但与历年相比仍然较高。

09年以来,中国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从城镇新增就业情况来看,一季度扭转08年四季度下滑趋势逐月回升;进入二季度以后,每个月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都在90万人以上。

预计09年全年可实现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将超额完成全年新增900万就业的目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得益于特殊时期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一整套政策体系,同时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建立政府投资与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通过实施推动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来拉动就业,不少地区在安排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时同步制定扩大就业的目标计划,较好地实现了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2009年,由于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实现了GDP保增长的目标,财政收入增长目标也得以实现。

从全年全国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措施卓有成效。

三、当前我国实施的主要财政政策

2009年,中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1、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

在2008年末增加安排保障性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040亿元的基础上,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9080亿元,增加4875亿元。

  2、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

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09年1月1日起,将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预计减收将超过1200亿元;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涉及工业机器人、摩托车及缝纫机等553种产品;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总减免金额约190亿元。

预计2009年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3、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重点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4、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和民生支出安排分别达到7161.4亿元和7284.63亿元。

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

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增加节能减排投入,稳步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改革。

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四、当前我国实施的主要货币政策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把握政策操作的重点、力度和节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信贷环境,发挥好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情况,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公开市场操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一是合理把握操作力度与节奏,灵活搭配央行票据和短期正回购开展对冲操作,实现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二是进一步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有效熨平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波动;三是适时调节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从稳定市场预期到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2、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

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加强对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金融支持。

认真做好中小企业、“三农”、就业、助学、服务外包、灾后重建等改善民生类信贷支持工作。

鼓励发展消费信贷,落实好房地产信贷政策。

加大对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兼并重组、产业转移、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融资支持。

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

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合理把握信贷资金投放节奏,防止产生新的信贷风险。

3、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

已改制上市的大型国家控股商业银行改革继续深化,经营业绩不断提高。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继续完善公司治理,改进决策机制,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合理增加信贷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严防不良率反弹和经营效益下滑。

中国农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化。

2009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目前,中国农业银行正稳步推进事业部制管理体制改革,制定面向“三农”的专门信贷政策,构建服务“三农”的正向激励机制,强化“三农”业务风险管控,“三农”和县域重点领域的信贷投入不断增加,农户金融服务不断改善。

国家开发银行不断探索建立符合中长期信贷商业银行的运作机制和经营模式。

8月末,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国家开发银行将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国开金融公司大力发展股权投资业务。

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全面展开并稳步推进。

2009年2月,国务院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正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问题。

同时,三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继续推进内部改革,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为全面改革创造条件。

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围绕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业务范围、风险控制、治理结构等主要问题深入调研,推动两家机构扎实进行内部改革,促进其不断改进政策性金融服务。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相关问题,为论证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做好准备。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单位和部门成立的改革工作小组继续修改完善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改革方案及章程。

两家机构仍定位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业务将划分为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两类,以政策性业务为主,并将通过注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约束等改革措施,不断提高其服务对外经贸和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

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推进并且进展顺利,资金支持基本落实到位。

4、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危机应对合作,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呼应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需求,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六个经济体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支持双边贸易和投资,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4月8日,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顺应市场需求,中国人民银行联合有关部门制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于2009年7月1日发布实施;配套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统一规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活动,稳步推进试点工作,保持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正常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

5、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调增金融机构短期外债额度。

2009年度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比2008年调增12%,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将指标增量全部用于支持境内企业进出口贸易融资,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困难。

落实调高企业出口预收汇和进口延付汇比例的政策,允许企业先行收结汇或划转后再补办联网核查手续,帮助企业加快资金周转。

继续推进外汇市场建设。

批准武钢财务公司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新批准2家货币经纪公司开办外汇经纪业务,活跃外汇市场交易,提高外汇市场流动性。

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试运行询价交易净额清算业务,降低外汇交易的信用风险和清算风险。

落实中央有关稳定出口的部署,努力缓解企业收结汇困难。

改进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管理,将预收货款和延期付款基础比例提高至30%,小额预收货款、延期付款和预付货款不纳入比例限制。

改进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支持企业“走出去”。

允许符合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在境外投资主管部门批准的额度内使用自有外汇和人民币购汇等多种资金进行境外放款,缓解境外直接投资企业后续融资难和流动性资金不足问题。

进一步简化外汇行政审批手续和程序。

将资本金账户异地开户、境内机构对外提供担保等10项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审批权限下放分局。

进一步便利出口企业收结汇。

改进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制度,在提高预收货款、延期付款及来料加工基础比例的基础上,将预付货款基础比例提高至30%,简化预付货款注销手续,进一步便利企业外贸经营。

积极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简化服务外包企业外汇收支审核手续,鼓励离岸外包业务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大力推动人民币汇率避险产品的发展,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更多的避险工具。

大力促进投资便利化。

将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的审核方式由事前审查改为事后登记,对资金汇出的管理由核准制调整为登记制。

加强跨境资金均衡管理和风险防范。

允许境内符合条件的中外资银行为境外机构开立境内外汇账户,将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纳入相关信息系统统一管理。

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网络炒汇”等违法违规行为。

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

加大对储备经营各环节的合规性检查力度,规范核心业务系统管理和操作流程,保障外汇储备投资平稳、有序进行。

按照保证安全、合理回报的原则,参与购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券。

加强对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的监测,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平衡境内外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调整境内外资产结构,加大对进出口的金融支持力度。

6、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加强对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的监测,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平衡境内外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调整境内外资产结构。

四、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特点

综观我国2009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还实现了保稳定,保增长的目标。

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思路新。

此次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足于应对危机、化解危机,着眼于抓住机遇、创造机遇,较好地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如:

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与多个经济体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支持双边贸易和投资;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统一规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活动,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09年全年,中国人民银行都未曾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而是更多的增加了信贷支持,专门制定面向“三农”的专门信贷政策,满足科技自主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严格控制对“三高”企业的信贷。

2、导向明。

就是重民生、保增长、促消费、活市场、统内外、利长远。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和民生支出安排加大,并且制定面向“三农”的专门信贷政策,构建服务“三农”的正向激励机制,强化“三农”业务风险管控,“三农”和县域重点领域的信贷投入不断增加,农户金融服务不断改善。

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推进。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3、力度大。

09年全国财政赤字9500亿元,各项税费减免政策预计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中,截至09年9月末,已累计向2321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1601亿元,兑付进度达到95%以上;发放专项借款15亿元。

4、工具多。

将预算、税收、贴息、减费、增支、投资、国债、公开市场业务、货币互换、信贷支持、转移支付、汇率机制等若干财政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起来一起使用。

其中,此次税收、信贷支持、投资、货币互换力度较大。

5、时滞短。

在09年一、二季度GDP连续下降之后,三、四季度强势反弹,GDP呈现“V”形反转、进出口总值由负转正、投资消费高位增长。

此次政府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时滞短,见效快,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有效地实现了保稳定,保增长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