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祖庙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佛山祖庙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祖庙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万福台对面是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的灵应牌坊。
牌坊北侧是锦香池。
池中有石雕龟蛇蟠蚪,是北帝的象征。
锦香池两侧为钟鼓楼和崇敬门、端肃门。
两门旁的墙壁上饰有砖雕、灰雕和陶塑。
其中的陶塑最是引人注目。
东侧陶塑十一形象苍劲的老者,面露微笑,手擎宝镜,象征日神;
西侧陶塑是一美丽的妇人,婀娜多姿,手擎宝镜,象征月神。
锦香正北的三门建于明景泰初年,是进入祖庙殿堂的正门。
建筑考究,檐下自东向西装饰着金漆木雕花柱,雕刻内容均为民间流传的故事。
屋顶有陶塑人物瓦脊横贯全顶,陶塑高约1.5米,全厂31.6米,由152个人物组成,有”文如璧”字款。
这种多姿多彩、生动有趣的陶塑人物瓦脊,使建筑物更显得高大壮观,富丽堂皇。
跨过三门,即位前有香亭的前殿。
殿中供奉道教尊崇的诸神贴金夹紵造像。
值得专的是殿中陈放的金漆木雕大神像,它是祖庙殿堂里重要的陈放。
神像正面分上下两层,上层雕刻内容是”李元霸伏龙驹”的场面。
整个金漆木雕的下层最为精彩。
画面中的李元霸暗指鸦片战争后加入反清义军的粤剧演员李文茂。
是雕刻的众多人物手中,高举着写有”李”字的旗帜,这字实际也是暗指参加义军的李氏。
广东民间把”龙驹”比作”红鬃烈马”,把洋人特别是英国人叫”红毛鬼”。
所以”伏
龙驹”就是驯服”红毛鬼”的比喻。
尤奇妙的是,这幅表现古装戏剧的画面中,竟然混着几个头戴礼帽、身穿燕尾服的洋人。
他们或被打翻在地,或跪地求饶,丑态百出。
充满了广东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恨。
据说这幅构思绝妙的金漆木雕,是光绪年间黄广花圈假冒死用一年的时间创作出来的。
前殿北面即为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大殿,这是祖庙中年代最早、最重要的建筑,地方宗祠活动就是在这里进行。
大殿正中供奉一尊北帝铜铸造像,铜像重约2。
5吨。
这尊北帝像端坐在神龛内,慈眉善目,五屡长髯飘在胸前,服饰华贵,赤裸双足。
铜像的头光、西部及手足全部贴金,整尊神像金光灿烂,是佛山古代工匠卓越铸造技术的体现。
大殿北侧的庆真楼建于景嘉庆元年(1796年),是祖庙建筑群中最晚的建筑物,楼为二层。
相传这里曾是佛山最高的地方,属佛山十景之一,登上庆真楼可以饱览祖庙和佛山的全景。
今天的祖庙以是佛山市博物馆所在地,大门坐东朝西,穿过林木繁盛、花香鸟语的庭院,走进端肃门,便可置身于祖庙古老的殿堂中。
中外游客熙来攘往,这座民间工艺之宫已焕发出来青春的异彩。
篇二:
----Byciyoung
经过一路的颠簸,大家都辛苦了。
在这里,我谨代表我们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全国武术之乡、著名旅游城市—佛山市。
我是大家佛山之旅的导游小Y,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我们佛山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佛山祖庙。
佛山祖庙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路,它与肇庆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至清代初年,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
光绪25年,富裕的佛山人捐钱捐物对祖庙进行首次大修,祖庙至今仍维持这百年前的艺术建筑风貌。
祖庙在初建之时叫做祖堂,其实就是北帝庙。
当时珠三角地区多为水乡,水患多,而北帝恰是传说中治水的神。
于是,北帝庙作为佛山人的保护神被供奉起来。
另外,宋元以后这里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众议事的地方,成为联结各姓的纽带,所以佛山人习称它为祖庙。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祖庙牌坊,它建于明朝天启六年,是祖庙&
佛山的标志。
过了大门,我们先来看看祖庙的导游图。
今天,我们将游览祖庙的四大部分,它们分别是叶问堂、孔庙、主建筑群&
佛山黄飞鸿纪念馆。
在大家左侧是我们今天的第一站,叶问堂。
相信大检都很喜欢甄子丹主演的电影《叶问》吧,叶问宗师是我们佛山桑园叶族人,作为一代咏春宗师,他的故事让我们拍手称奇。
因此佛山人便建了一个叶问堂来纪念他。
堂内收集和展览了叶问与咏春拳发扬光大的资料。
例如这些图片,就是咏春门派的著名人物。
这幅是叶问师傅&
他的弟子们的合照,大家都知道叶问宗师桃李满天下,其
中就有我们我们都认识的功夫巨星李小龙。
有许多游客都会在这幅照片前摆姿势拍照留念。
叶问堂内还放有一尊叶问铜像,这里呢也是游客们最喜欢拍照的地方之一。
看完叶问堂,我们来看看孔庙吧。
这便是孔庙的入口处。
进入幽静的孔庙院落当中,首先看到的是一座被成为“孔圣园”的建筑。
这是百年孔庙的核心所在。
孔圣殿内陈设有一面珍贵的孔子描金石刻像,画中人物未宽衣博带,双手上下相合佩剑行教礼。
其上华盖绣有“万世师表”四字。
祭拜过孔子,你会发现店内两壁装饰颇有岭南韵味。
六组“麒麟送子”等主题砖雕镶嵌在墙上。
数年前,还在殿内增设有简文会,伦文叙等名人画像,让大家了解佛山历史文化名人。
孔庙园内还有孔子像碑、许愿树、状元井、佛山状元榜等。
祖庙是一座建筑艺术高超、装饰工艺精美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群。
南北中轴线有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构成。
灵应牌坊,在明正统年间,朝廷封祖堂为灵应祠,并建了灵应牌坊。
自此,祖庙边有民间祭祀的地方变为官方祭祀的地方。
从灵应牌坊的一侧望过去,就是万福台。
每天在这里都会有粤剧表演,粤剧迷你们有福了。
牌坊的另一侧就是锦香池&
灵应祠了。
池内有石雕龟蛇像,寓意着风调雨顺,长寿健康。
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在此许下自己的心愿。
抬头看一下灵应祠屋脊上的壮观吧。
那是祖庙著名的瓦脊。
它正反两面均有以故事戏曲为主要题材的雕塑,雕塑人物的面部、手部均露胎,不施釉,目的是为了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神态表情或手部造型。
釉色以绿、蓝、酱黄、白为主,色彩高贵华丽,古朴高雅。
设于祖庙各处的陶塑灰塑瓦塑,历经百年风雨,其釉色仍光亮如新,可见其精良的制造工艺。
穿过天井,我们来到的是前殿。
前殿是一座木雕精品的集中地。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金木雕彩门,为清光绪25年著名的木雕店黄广华作品。
彩门成花篮状,为漆金樟木镂空多层高浮雕,分三层。
上层是楼台故事人物,中层是雕刻人物27个,故事题材是“赵美容伏飞熊”。
下层故事为“夜战马超”店内还有四大天王像等。
现在大家看到的镂空双面木雕大座屏,具有佛山清末时期木雕艺术
风格。
它由三块大樟木镂空雕拼接而成,双面图案一致。
来到正殿,我们主要看到的是眼前的北帝铜铸像。
它铸于明景泰年间,重约两吨半,高九尺五寸,取“九五之尊”之意,是国内现存最大的铜铸北帝像。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庆真楼。
庆真楼始建于嘉庆元年,是祖庙建筑群中最晚的建筑物。
楼高两层。
相传它是佛山最高的地方,属于佛山十景之一。
登上庆真楼可以饱览祖庙全景。
佛山是武术之乡,武学人才辈出。
今天呢,我们来到最后一站,佛山黄飞鸿纪念馆。
纪念馆内设陈设馆,影视厅,演武天井等。
纪念馆介绍了黄飞鸿的生平事迹&
全面展示了近70年来围绕黄飞鸿而产生的文艺作品&
上千的珍贵文物。
馆内还有一间仿制的宝芝林,里面重现了黄师傅济世救民的场景。
好了,我的介绍就先到这里暂停一下。
大家现在可以自由活动一下。
在广场那里将会有佛山黄飞鸿舞狮队的舞狮表演,大家也可以到商业界哪里购买我们佛山的特产,菠萝鸡,菠萝粽,当然少不了最据盛名的佛山盲公饼和大良双皮奶啦~
篇三:
广东导游词--佛山祖庙
【概况】有着“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称号的,祖庙坐落在,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85),原建筑在元代被焚毁,明代洪武五年(1372)重修,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
祖庙是一个道教的神庙,原称祖堂,是佛山古代冶炼业供奉祖师的地方。
后因庙里也奉祀道教崇信的玄武帝,俗称北帝,所以改名为北帝庙,之所以称为祖庙,据考证是“历史久远,且为佛山诸庙之首”的缘故。
祖庙由一组建筑群组成,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
坐北向南,为院廊式平面布局,由排列在南北轴线上的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灵应祠和庆真楼等几部分组成。
祖庙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其建筑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它那巧夺天工的装饰工艺,既有辉煌巨作,又有纤巧小品,集中体现了岭南地区寺庙祠宫、大户豪宅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
屋脊由陶塑人物图案构成,墙壁嵌有精细的砖雕和粗狂的灰塑人物场景,庙内陈设有铜钟、铜鼎、铁鼎、铜铸北帝坐像,漆扑神像。
木雕、石雕、各代兵器等各种手工艺制品。
所以说,祖庙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岭南工艺美术大观园。
另外,整座庙宇由朱红色高墙围住,没有正式的庙门,只有在东西两侧开了两个侧面进出。
更显得祖庙的庄严和神秘,这在别的地方是极为少见的。
祖庙的入口处有一副对联“廿nià
n七铺奉此为祖,亿万年唯我独尊”,由此可见,祖庙在佛山人心目中的地位。
【灵应祠】
1.三门
祖庙的主体建筑是灵应祠,它包括三门、前殿和正殿。
我们首先看见的是三门,它是整个神庙的门面,鉴于明代景泰初年。
花祍rè
n长30多米,全部雕刻人物场景,内容包括“夜战马超”“八仙祝寿”“竹林七贤”等14套故事。
是清光绪二十五年“本镇承龙街泰隆造”。
顶部装饰的是一条长30多米,高2米多的陶塑人物瓦脊,俗称“花脊”。
它有不怕风雨、经久色质不变的优点。
在主要建筑的屋顶装配高大瓦脊是广东传统寺庙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
其作用主要是增加寺庙建筑的威严感和增强装饰艺术的表现力。
祖庙屋顶的陶塑瓦脊共有6条,总长度约100多米,分别安装在三门、前殿、后殿、后天井和庆真楼等建筑物上,陶塑人物形象两千多个,分别有“姜子牙封神”“郭子仪祝寿”“哪吒闹海”“八仙过海”等传统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全部是佛山石湾在清光绪年间的产品。
前殿
2.前殿
从三门走进前殿,大家也许会觉得好像到了一个美妙的艺术殿堂:
雄伟庞大的歇山顶式建筑,屋坡曲线基本沿用宋代制法。
檐下如意斗拱通过榫头,榫槽相互衔接,层层相叠,逐步扩大,而且不用钉子。
这种斗拱结构造工精致,美观大方又形式莲花,素有“莲花托”之称。
另外,前殿及正殿其他构架处理上也特别讲究,建造时继承传统梁柱结构法的优点,即沿进深方向在加工成各种优美图形的石墩上立柱,柱上加梁,梁上又立短柱,上边再架一条较短的梁。
这样重叠数层,架起逐层缩短的梁架,最上一层立一根顶脊柱,形成一组木架构,构成承载屋面重量的高大雄伟的梁柱结构体系。
粗大的方形石柱或圆形木柱下垫有石墩,其作用主要是承载上部重量,同时也是为了免除柱脚腐朽、虫蛀,有效地对抗地震等横向力的破坏。
墙壁结构上主要是选用上等东莞大青砖,以灰浆抹砖对缝砌墙,并在墙下用麻石勒脚,工艺精细,具有美观、防潮、抗震等优点。
大家请看前殿天井正中央的大铁鼎,它铸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高2.7米,腹径1.04米,重达1000多公斤,兽足,有耳;
鼎身铸有花纹图案并有铭文述其来历;
两鼎耳上分别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8个大字。
经管年代久远,花纹仍然清晰可辨,字迹历历,凹凸分明。
铸造业是佛山手工业的另一奇葩,源于东汉,距今1000多年。
除各位眼前看见的这只大铁鼎外,目前留存在广州光孝寺的两座6米多高的双层千佛塔、广州五仙观的那座重逾万斤的大铁钟,都是明代佛山铸造的代表作。
而摆设在虎门炮台、广州白鹅潭堤岸、广州镇海楼市博物馆前和祖庙公园等地的大铁炮,更曾扬威天下。
庙内装饰和陈列中还使用了大量的木雕作品,众多作品除梁架列柱、屏风隔扇,神台案外,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前殿的这张名为“李元霸伏龙驹”的立体贴金木雕大神案了。
它出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佛山著名木刻艺人黄广师傅之手。
作品中刻有126个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士农工商,还有几个高鼻深眼的外国侵略者,他们被众人打败后跪地献表求饶,
惶恐万状,丑态百出。
作者巧妙地借用隋唐演义中名将李元霸的“李”字旗号暗喻本地粤剧艺人李文茂当年所领导的反清复明起义,用“琼华殿”暗喻起义军集结的“琼花会馆”,鲜明地塑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主义形象,是庙里陈列品中的珍品。
由前殿到正殿,两旁陈列着24个形态各异的大型神像,这些神像叫“干漆夹贴金神像”,简称“漆扑神仙”。
这种造像技法最早见于东晋,盛行于唐。
3.正殿
祖庙建筑群中建造年代最早的殿堂,它建于明洪武五年,安坐在殿内正中央神里的巨大神像就是庙里奉祀的主神北帝。
它不冠赤足,左有黑旗,右有帅印,身穿彩绘龙袍,背有明镜高悬、安详端正,形象威严,大有降龙伏虎。
驱除妖患之气势。
北帝属水,是北方司水之神,而南方常年多雨,佛山更是地处珠江三角洲的河网地带,年年均有水灾。
于是请北帝前来坐阵,以求消除祸害。
适逢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南海籍人黄箫养在冲鹤堡率领农民军造反,起义军队伍围困省城广州,并打算分兵攻打佛山堡。
当时佛山豪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聚集在祖庙北帝像前商议对策。
他们决定筹办军械,操练乡勇,以作防御。
后来由于农民军势单力薄,自行撤退,乡绅便乘机大肆宣扬北帝“显灵”,打败了农民军的进攻,保住了佛山的安宁,并上书朝廷。
皇帝一听十分高兴,下旨敕封祖庙为“灵应祠”,改佛山堡为“忠义乡”,并拨巨款重修祖庙。
【黄飞鸿纪念馆】
黄飞鸿是佛山著名武术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黄飞鸿纪念馆是20XX-1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保持了100多年前佛山民居祠堂的风格,纪念馆的陈列内容分两大部分:
一是介绍真实的黄飞鸿,主要展出与黄飞鸿生平事迹有关的实物和资料。
黄飞鸿生于佛山(1856-1925),享年69岁,他锄强扶弱、行侠仗义、悬壶济世、树立了一代武术家的侠义形象。
二是介绍与黄飞鸿相关的文化产品,电影、电视、小说、粤剧、漫画、动画等,尤其是相关电影超过了100多部,于2001年创下世界吉尼斯纪录。
黄飞鸿的人物深入民心,黄飞鸿纪念馆也成为海内外武林弟子寻根拜祖的圣地。
【锦香池】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锦香池。
锦香池开于明正德八年(1513),原是一个土池,后来在清雍正年间扩大并改建四周带石雕栏杆的石池。
池前两侧建有钟楼和鼓楼,池中央安置象征玄武大帝的龟蛇合体石雕一座。
佛山人入祖庙拜神有个习俗,叫“掷龟头”,就是把硬币往龟头上扔。
【万福台】
穿过灵应牌坊,迎面是一个古老的戏台,叫万福台。
这个戏台建于清初顺治十五年1685,该戏台原名“华丰台”,清朝光绪年间因贺慈溪太后寿辰而改名,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目前保存最好、最古老的戏台。
戏台建筑为歇山顶,不用斗拱,面宽三间、深二进,前、后台由金木雕版分开,演员们可以从隔板上设的“将入”“将出”等四道门进出。
请大家仔细看看,隔板表面的雕刻特别精致,不但有多层镂空的图案,更有高厚的浮雕,浑厚有力,风格豪放,是典型的佛山木雕艺术作品。
戏台前面是用长石板砌成的空地,可容纳观众,两边各有卷棚顶式二层建筑,下面是走廊,上面是厢座,专供当地绅士富豪观赏大戏之用。
所谓大戏就是广东的粤剧,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南国红豆”,佛山是粤剧的故乡。
粤剧戏班初建于清朝雍正年间,据说当年京城有一梨园名伶叫张五,绰号“摊手五”,因不满清朝酷政,在京演戏时常常借唱戏讥讽朝纲,因此被官府通缉。
为了避难难逃,辗转流落佛山镇,落脚汾江河畔的大基尾以乞讨为生。
当地居民得知其身世后,上门拜他为师,于是张五就在大基尾以京腔昆曲收徒传艺并设立“琼花宫”,这就是广东正式戏剧行当的最早戏班。
张五师徒常应邀在佛山及南海、番禺、顺德等地演出,大受欢迎。
无奈交通不便,戏班只好购置一条木船。
每到各地演出均乘船往返。
为了容易辨认,他们把戏班的木船涂上红漆,从此乡民称这些梨园戏班的人为“红船子弟”。
到了乾隆年间,佛山、广州两地戏班联合起来在佛山共组戏行,将原来的琼花宫扩建,改名为“琼花会馆”。
每逢喜庆节日,琼花会馆的名伶就会在祖庙登台献艺,万福台前自然热闹非凡,众多戏迷争着前来观赏粤剧戏宝。
有诗赞道:
“一叶红船泊晚沙,万福台前人喧哗,梨园戏宝艺精湛,倾城百姓赏琼花”。
今天我带大家游览佛山祖庙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