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检测行业分析报告精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20247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检测行业分析报告精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检测行业分析报告精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检测行业分析报告精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检测行业分析报告精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检测行业分析报告精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检测行业分析报告精编Word格式.docx

《中国检测行业分析报告精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检测行业分析报告精编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检测行业分析报告精编Word格式.docx

(4)行业逐步向第三方检测开放12

3、检测行业市场概况12

(1)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稳步扩张12

(2)民营检测机构市场占有率稳定上升14

(3)检测机构发展状况15

4、电子电气检测行业发展趋势17

三、行业市场竞争情况及主要企业19

1、瑞士通用公证行(SGS)20

2、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ureauVeritas)20

3、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1

4、深圳信测标准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21

5、深圳市倍通检测股份有限公司21

四、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21

1、资质壁垒21

2、品牌壁垒22

3、市场渠道及客户壁垒23

4、资金壁垒23

五、行业上下游的关系23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24

1、有利因素24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推动检测行业快速发展24

(2)政府鼓励检测业务逐步放开25

(3)科技进步提升检测市场空间25

2、不利因素26

(1)专业技术人才积累不足26

(2)我国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市场规模较小26

七、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26

1、周期性特征26

2、区域性特征27

3、季节性特征27

八、行业风险27

1、社会公信力及品牌声誉受损风险27

2、人才不足或流失风险28

3、政策和标准变动调整风险28

一、行业管理

1、行业监管体制和主管部门

我国对检测行业实施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准入制度。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各检测机构实验室进行资质认定。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要负责我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和动植物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与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

各地方的质检局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负责统一管理各地方的计量制度,对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能力进行考核;

统一管理认证工作,对相关的社会工作中介组织实行资格认可和监督管理。

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家认监委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实施管理。

(2)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认监委是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的主管机构。

国家认监委负责管理相关校准、检测、检验实验室技术能力的评审和资格认定工作,组织实施实验室评审、计量认证、注册和资格认定工作。

负责对承担强制性认证和安全质量许可的认证机构、检验机构和实验室的审批。

(3)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是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工作,对境内外提出申请的合格评定机构开展能力评价,作出认可决定,并对获得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进行认可监督管理。

2、行业管理协会

(1)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成立于2005年9月27日,是由认证认可行业的认可机构、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认证咨询机构、实验室、检测机构和部分获得认证的组织等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组成的非营利性、全国性的行业组织,依法接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业务指导和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监督管理。

(2)中国计量测试学会(CSM)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接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业务领导,并代表中国作为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IMEKO)的组成成员。

(3)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管单位是国家科学技术部,协会由全国分析测试及相关业务的单位和组织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专业性社会团体,其宗旨是促进我国分析测试科学技术的普及、提高和发展。

该协会主要负责组织分析测试科学技术交流和培训,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主办和出版分析测试科技期刊,设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和技术开发基金,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任务等。

3、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

(1)资质认定相关法律法规

(2)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3)产业政策

近年来,我国将服务业列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中的重点发展对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以高技术的延伸服务和支持科技创新的专业化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

要“积极发展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支撑服务,培育发展一批高技术服务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

要“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因此,预计在多项有利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未来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我国GDP的比重将有较大提高。

而检测行业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也将显著受益于政策的支持以及整个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5年修订)》中,将“商品质量认证和质量检测”增加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鼓励服务领域技术创新”,并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家相关产业化基地的作用,建立一批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快分析测试、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科技评估、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机构的建设和机制创新”,并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将“工业设计、气象、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测绘、海洋等专业科技服务,商品质量认证和质量检测服务、科技普及”列入鼓励类产业范围。

2014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通过整合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定位明晰、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实力雄厚、公正可信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

2014年5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和薄弱环节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会议指出,鼓励服务外包,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

同时,会议要求,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可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所得税优惠。

2014年8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等十二个方向。

结合目前产业的实际情形和产业发展空间,检验检测认证业将涌现出高速成长的公司。

二、行业概况

1、行业介绍

产品检测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在于产品购买方需要了解和掌握所购买产品外在及内在的质量和性能信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公众对产品的质量、生活健康水平、生产生活的安全性、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注日益提升。

而实际生活中,信息不对称严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此同时,产品本身的机构和性能越来越复杂,凭借经验判断和观察,社会大众已难以准确掌握产品质量的全部信息。

早期的商品无论是卖方进行的“自我合格声明”或买方进行质量鉴定,由于立场局限,双方均难以获得交易对手方及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

在此背景下,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的制度应运而生。

第三方检测机构具有利益独立、专业性强等天然优势,其检测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权威,其向社会公众传递的检测技术数据更容易获得交易双方和社会公众的信赖,是目前检测行业发展的主流。

2、检测行业发展概况

(1)检测行业的初步发展

建国初期政府对检验检测市场实行统一管制,对外贸易部下设商品检验总局,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进出口检验机构开展检验检测工作。

改革开放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国家商检局作为主管机关,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测,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负责所有商品的检测,并规定不得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国检验机构。

(2)民间资本的进入与发展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颁布,取消了中国境内不允许设立外国检验机构的条款,并确定了多种检验主体的合法性,国家商检部门与机构委托符合条件的国内外检验检测机构完成进出口商品检测工作,检验检测市场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

2002年,进一步明确了对从事商品检验经营活动的民营企业的检验资格,明确界定行政执法性质的强制性检验工作与民事行为的检测业务,为检测市场进一步开放奠定基础。

(3)外资检测机构开始进入中国

2005年中国加入WTO之后,根据承诺允许外资独资进入中国服务贸易市场,外资检测机构开始进入中国,并成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4)行业逐步向第三方检测开放

2003年,检测行业向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开放。

2010年至2013年9月间,政府逐步向第三方检测机构开放食品、交通运输、环保、医疗、贸易以及出口等行业。

2014年3月,中央编办、质检总局联合下发国务院同意的《关于整合检测检验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表明检验检测行业由国有机构垄断的局面将有所改变,第三方检测市场将通过不同形式扩大。

企业不再依赖政府部门的检测机构,可以找第三方检测机构;

政府部门可以购买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服务,通过外包形式扩大规模。

3、检测行业市场概况

(1)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稳步扩张

根据北京中研纵横经济信息中心出具的《2014-2018年中国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行情现状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评估报告》,近年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国际贸易额的快速增长,质量检验检测行业成为中国发展前景广阔、增长速度最快的服务行业之一。

根据国家认监委预计,2013年检验检测市场规模为1,678亿元,2014年达到2,105亿元,2015年预期增长至2,574亿元。

据《2013-2017年中国质量检验检测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近六年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全国质量检验检测市场规模于2012年达到9176亿元。

检测行业的市场规模的发展与民众对健康与环保的不断关注、国际贸易法规的不断升级、人民群众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要求有着直接相关的关系。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质量及安全的重视度提升以及国内制造业飞速发展,产业不断升级的大前提上,未来中国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将稳步扩张。

第三方检测作为我国检测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占整体产业规模的41%左右,其发展势头强劲。

2010年第三方检测市场仅2648亿元,预计2015年我国第三方检测产业规模约为10553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319%。

2008年-2015年中国第三方检测产业规模走势图

(2)民营检测机构市场占有率稳定上升

其中,国有检测机构利用传统垄断优势,通过开展政府制定的强制性检测项目,占据了55%以上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强制性检测项目逐步对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开放,近年市场占有率呈下降趋势。

外资检测机构利用其较高的国际公信力、强大的市场竞争能、,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及在出口贸易检测业务中的天然优势占据了市场30%左右的市场份额。

民营检测机构起步晚,资本实力小,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份额在10%左右,但其与国有检测机构及外资检测机构相比较优势明显,近年来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

在2008年国有检测机构、外资检测机构、民营检测机构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775%、3291%、934%;

截至2013年,国有检测机构市场占有率为5531%呈下降趋势,民营检测机构为1317%呈上升趋势,外资检测机构市场份额维持稳定。

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预计至2018年,国有检测机构市场占有率将下降至5208%,民营检测机构将达1908%,预计未来民营检测机构依靠其灵活的经营机制与强大的本土化优势,在市场不断开放的情况下,市场占有率仍将继续上升,进一步促进中国检测行业市场化的步伐。

2008年-2018年检测行业市场份额占比变动图

(3)检测机构发展状况

检测行业属于专业技术服务业,其业务规模主要依赖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区域性较强。

从图表及数据可知,经济发达地区及沿海地区贸易及制造业发展较好,CNAS认证机构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及沿海地区。

截至2015年6月30日,CNAS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验机构三大门类共计十四个领域的7187家机构,其中,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38家,认证机构领域总计500个,涉及业务范围类型9694个;

累计认可实验室6678家,其中检测实验室5603家、校准实验室778家、医学实验室186家、生物安全实验室63家、标准物质生产者11家、能力验证提供者37家;

累计认可检验机构371家。

截至2015年6月30日,累计暂停各类机构的认可资格1131家,其中认证机构39家、实验室1062家、检验机构30家;

累计撤销各类机构的认可资格517家,其中认证机构24家、实验室437家、检验机构56家;

累计注销各类机构的认可资格648家,其中认证机构23家、实验室592家、检验机构33家。

CNAS认可的检测机构年度增长图(截至2015年6月30日)

4、电子电气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电子电气检测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系电子信息产业中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亦为电子电气检测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前景及潜力。

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整体保持了平稳增长,经济运行态势稳中向好,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产业升级势头初显,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187万家,全年完成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03万亿元,同比增长98%。

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先于全国工业。

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2%,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在全国41个工业行业中增速居第7位;

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98%和209%,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28和176个百分点,占工业总体比重分别达到94%和78%,比上年提高03和12个百分点。

主要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均稳步增长。

2010年-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在对外贸易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的形势下,整体保持增长幅度递减的平稳态势。

在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美元,达1012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是5912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375%。

至2014年,进出口总额增长至13237亿美元,出口额达7897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略微降低至335%。

随着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的不断扩大,电子电气制造商产品品类的不断丰富,对世界各国的资质认证需求也随之增长。

2010-2015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情况图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加快,信息产业正朝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型,信息技术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因此,电子信息制造业也将随着信息技术进步的步伐,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电子电气检测行业酝酿着宽广的市场潜力。

三、行业市场竞争情况及主要企业

在中国国有检测机构仍然占据检测行业的主要市场,但随着加入WTO后,检测市场的监管开始逐步放开,外资检测机构与民营检测机构构成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和重视。

相比较国有检测机构,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①第三方检测机构经营体制灵活,市场化运营,符合市场需求,扩张能力较强;

②民营检测机构相对于不受政府牵制外资检测机构具有本地化优势,决策高效,为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

电子电气检测行业市场主要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受限于检测行业较强的区域性特点,沿海地区市场呈现检测机构分布较密、体量与规模相对中小型的发展形势。

现阶段,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市场上华测检测为综合性检测领域行业龙头,业务领域广泛,市场份额较高,公信力与知名度较高。

谱尼测试与信测标准也系行业市场中规模较大的综合性检测机构。

1、瑞士通用公证行(SGS)

SGS前身是法国谷物装运检测所,1878年成立于鲁昂。

1919年,公司在日内瓦注册,定名Socié

raledeSurveillance通用公证行。

1985年,公司股票首次在瑞士证券交易所(SWX)上市。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

我们是全球公认的质量和诚信基准。

80,000多名员工在全球运作1,650多个分支机构和实验室。

公司的核心服务包括检验、测试、认证、鉴定四类。

公司目前的架构成型于2001年,分为十大业务部门,在十个区域开展业务。

通过不断地改善和创新,并通过降低风险和提高生产效率以支持客户的经营,已稳步成长为行业领导者的角色。

2、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ureauVeritas)

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成立于1828年,总部位于法国巴黎,是全球知名的国际检验、认证集团,其服务领域集中在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以及社会责任评估领域。

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提供专业的检验、分析、审核,产品和设施(建筑、工业现场、设备、船舶等)认证及相关强制性或自愿性管理体系认证服务。

3、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华测检测是国内唯一上市的民营检测机构,定位于综合性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为广大客户在贸易保障、消费品检测、生命科学和工业品服务四大类业务,提供一站式检测认证服务。

4、深圳信测标准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信测标准成立于2000年7月,是一家综合性的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从事电子电气产品、日用消费品、新能源产品等领域的技术检测服务。

5、深圳市倍通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倍通股份成立于2003年8月,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

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的独立第三方民营检测服务机构,主要从事新能源、新材料产品、电子电气产品、日用消费品等领域的技术检测服务。

四、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资质壁垒

根据我国《计量法》规定,如若检测机构需要向社会公众提供公证数据,则该检测机构必须通过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计量认证评审,只有通过评审后的检测机构才具有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资质,即计量认证CMA资质。

同时,检测机构还需要通过质量技术部门定期对检测机构的复评,以确保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符合相关要求。

如若认证机构出具的检测数据需要得到不同国家客户的认可,则其还需要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组织的专家评审,即获取CNAS资质。

新成立的检测机构至少需要在其实验室管理体系按照ISO/IEC17025国际标准运行半年后才能向CNAS递交资质申请,再经过半年以上的审核周期才能够获得CNAS资质。

因此,本行业的政府许可资质及市场准入制度构成行业进入壁垒。

2、品牌壁垒

检测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存在,品牌影响力及行业公信力对企业是至关重要。

检测机构的品牌代表了该机构的市场公信力和服务质量,直接决定了市场的接受程度以及公司的业务量。

行业内享有优秀品牌知名度的企业有助于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其检测报告也相对更具备含金量,享有高度的品牌溢价。

此外,行业的内部影响力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行业内企业需要通过多年的市场运营,依靠准确的检测数据,先进的检测技术,与客户长期稳定的合作,与政府或机关机构进行各方面的合作及经营积累,才能得到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并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而对于行业潜在进入者而言,品牌及公信力的建立需要较长的时间及经验积累,因此,行业存在品牌及公信力壁垒。

3、市场渠道及客户壁垒

检测行业客户普遍具有行业广泛,但检测金额小,批次多的特点。

检测机构需要建立丰富广泛的市场销售渠道。

同时,由于检测行业区域性相对较为明显。

因此,建立广泛且具有较大辐射范围的市场销售渠道对行业潜在进入者形成一定壁垒。

4、资金壁垒

检测业务的开展对专业化的检测设备要求较高,其中一部分高端检测设备还需要从国外引进。

符合检测标准的实验室也需要投入资金进行搭建。

在检测机构开展业务之初,对固定设备及实验室的资金要求较大,同时在取得相关运营资质之前,企业难以开展业务获取收入,在此期间的运营成本也需要由公司承担。

因此,较大的资金要求对行业潜在进入者形成一定的进入门槛。

五、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行业的上游主要为检测设备行业。

检测行业的服务商对检测设备的要求较高。

在行业发展初期,国产检测设备面临技术薄弱、行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行业设备基本上依托进口设备满足市场需求。

但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行业高度依赖进口设备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目前,检测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平稳,检测行业所需要的仪表仪器设备可以得到充分保障。

检测服务所需的试剂等耗材市场竞争充分,价格稳定,对行业发展有利。

检测行业的下游主要集中在制造商及贸易商,客户行业范围相对较广,涉及电子电气、玩具、食品、医疗、工程、制造业等各行各业,服务内容是向客户提供检测服务并帮助其获取认证报告。

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来源于国内产品的不断创新,标准的不断规范及提高。

随着国家工业40的推动,产品不断加速创新,各行各业的标准相继确定及规范,行业市场潜力将不断提升。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推动检测行业快速发展

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国内检测行业的发展壮大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6365万亿元,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的健康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使得检测服务成为保障民众生活质量及产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国内检测行业作为服务于国民经济的高技术服务业,将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壮大。

(2)政府鼓励检测业务逐步放开

2003年,检测行业正式向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放开,2005年,检测行业完全向外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放。

在之后,国务院、人大常委、商务部、环保厅、质检总局等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设立第三方检验机构,积极推进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建设。

例如2014年3月出台的《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表明检验检测行业由国有机构垄断的局面将有较大的改变,第三方检测市场将通过不同形式扩大。

企业不再依赖政府部门的检测机构,可以寻找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相关检测业务的开展;

政府部门也可以购买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服务,通过外包形式扩大规模。

诸多政府政策的支持及鼓励,将进一步释放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市场需求。

(3)科技进步提升检测市场空间

科技进步一方面将为检测行业源源不断的提供先进的技术及工艺,使检测机构进一步提高其检测服务质量,推动检测行业拥有优良的科技研发环境与持续增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扩大检测服务范围。

另一方面,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促使各行各业的产品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