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20178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6分)

1萎蒿满地芦芽短,。

2无可奈何花落去,。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4,志在千里。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句子是:

(2)默写《关雎》第一小节: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是最令人浮想联pian()的季节,它似乎没有春天的生机盘()然,没有

夏天的热烈灿烂,甚至,没有冬天的威严耿直,却yan()然如一位淡装的少妇,成

熟中透着美艳,而绝不矫()揉造作。

赏落英缤纷,闻风里花香,风轻轻掀起我的衣袂,

亲吻我的脸庞,将一颗燥动的心抚平。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浮想联pian()生机盘()然yfin()然矫()揉造作

(2)划线句子有两个含错别字的词语,请找出并改正。

3.下面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2015年10月,屠呦呦以85岁高龄、因40多年前的成就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①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减小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②她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③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4.综合性学习。

初中三年,转瞬即逝。

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

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

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

前半句:

忆往昔欢乐在眼前;后半句:

【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1讲一讲学习历程②

3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探究材料】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

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

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

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

5.名著阅读。

①《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中有许多发现,发现“小人国”是根据的好坏选拔官员;他第四次出游,来到(国名)

②在小人

国,格

格列佛是如何帮助利立浦特

t寺国打

丁败不

S来夫斯古国的?

(20字以内)

6.广告整容科。

 

广告早已遍及生活的方方面,很多广告却将成语改头换面,对语言的规范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试着找出下面广告中的错别字,把成语恢复原貌。

1某止咳药广告:

咳不容缓()

2某保温杯广告:

有口皆杯()

3某眼镜广告词:

一明惊人()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2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

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

人品之如玉,不唯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

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

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

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

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3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4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

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

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軔的民族意志。

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

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

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圄,决不屈服,视死如归。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

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

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5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

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应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

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8.请分析选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9.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10.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中,智者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B.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的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C.选文中“面对强敌,精忠报国”“身陷囹圄,视死如归”是中华民族意志的体现。

D.选文最后一段号召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肩负起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11.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结合其作品,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为选文第③段补充论据。

例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备选人物:

杜甫范仲淹辛弃疾

【二】读书与境遇

罗建军

1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环境、境况和遭遇。

人们总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

读书作为人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2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状态。

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敞开心胸迎接阳光的明媚,也有那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积极汲取新的知识。

正如罗曼•罗兰所言:

“当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他宽容的怀抱接纳你。

”关键是要确立时机意识,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深思精进。

同时还应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沉下心来读书,清醒认识自己,理性看待世界。

3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机遇。

逆境人人都会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逆境为机遇,最终逆境反倒助之“鱼化为龙”。

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

爱默生认为:

“艰难时刻具有科学价值,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是决不会错过这种机会的。

”很多伟大的发明与发现,恰是当事者于现实中走投无路、转而沉湎于书本与思考时突然发现的。

在我国历史上,在人生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司马迁

受宫刑而作《史记》,。

长征时中国革命处于逆境时期,每天面临

敌人围追堵截,但毛泽东仍坚持在马背上读书学习,并写下不少流传后世的名篇佳作。

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人赶走心里积压的阴霾,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4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境。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

一起变得躁动不安。

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恰恰书籍具有这种功能。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追求智慧的充实;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守住崇高的灵魂与人格,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

5“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发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有决定性。

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处顺境而不自满,处逆境而不气绥,处闹境而不浮躁,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保持一颗年轻上进的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2月3日,有删改)

12.下列不能证明“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曹雪芹常年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苦生活,仍然自得其乐,坚持读书写作,终于完成鸿篇巨制《红楼梦》。

B.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常常手不释卷,有时在排队打饭或候车的喧嚣环境中还津津有味地阅读《尚书》。

C.艾思奇在日本求学期间,课余时间别的同学常常唱歌跳舞,而他却一个人埋头读书,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似的。

D.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特意到长沙街头的菜市场读书,身边人来人往、嘈杂不堪,他始终不为所动。

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题目只告诉了我们论证的话题,纵观全文,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可以这样概括:

我们都要正确看待所处的境遇,让“境随心转”,用积极的心态去读书。

B.本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围绕“读书与境遇”的关系展开论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读书的境遇因人而异,只要我们在逆境中不消沉、不浮躁,坚持不懈,潜心读书,就能成就伟业。

D.文章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如果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就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自我。

1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5.参照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在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不超过20字)

16.如何理解第⑤段“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鱼,我所欲也》(节选)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8.翻译下面句子。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9.引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上,作者的观点是鲜明的,可用文段中的四个字概括。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

20.“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

这种设喻论证有什么好处?

21.人生要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

请仿照文中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三、写作(55分)

22.初三了,我们将迎来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抉择。

面对抉择,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

人生路上有很多事情,我们都要独自面对。

请以“独自行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除诗歌外,题材不限;

(2)不少于600字;

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教师版)

1.默写课文中的名句名。

1萎蒿满地芦芽短,。

2无可奈何花落去,。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4,志在千里。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句子是:

6默写《关雎》第一小节:

【答案】

(1).①正是河豚欲上时

(2).②似曾相识燕归来(3).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秋(4).④老骥伏枥(5).⑤瀚海阑干百丈冰,(6).愁云惨淡万里凝(7).⑥关关

雎鸠,(8).在河之洲。

(9).窈窕淑女,(10).君子好逑。

【解析】试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的“豚、燕、寂寞、骥、伏枥、瀚海、阑、凝、雎鸠、洲、窈窕、逑”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晴:

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

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

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是最令人浮想联pian()的季节,它似乎没有春天的生机盘()然,没有

夏天的热烈灿烂,甚至,没有冬天的威严耿直,却yan()然如一位淡装的少妇,成

熟中透着美艳,而绝不矫()揉造作。

赏落英缤纷,闻风里花香,风轻轻掀起我的衣袂,

亲吻我的脸庞,将一颗燥动的心抚平。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浮想联pian()生机盘()然yan()然矫()

揉造作

(2)划线句子有两个含错别字的词语,请找出并改正。

【答案】

(1).⑴翩

(2).dng(3).俨(4).jiao(5).

(2)“淡装”

改为“淡妆”;(6).“燥动”改为“躁动”

【解析】试题分析:

(1)此题是对字音与字形的考查。

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

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

的语境,还要注意到形近字的辨析。

(2)解答本题要先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错别字的产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句意和词义辨析判断。

3.下面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2015年10月,屠呦呦以85岁高龄、因40多年前的成就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①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减小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②她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③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序号:

()修改序号:

()修改

【答案】

(1).①

(2).将“减小”改为“降低”(3).②(4).将后半句话去

掉。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

修改病句前必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然后对语法上有毛病或逻辑上有错误的部分进行修改。

修改后还要细致检查,因为有的病句不止一处有语病,还要看有没有将意思表达清楚。

本题第①句病因是词语使用不当,将“减小”改为“降低”;第②句“诺贝尔科学奖”包括“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将后半句话去掉。

点睛:

句子的正确使用,是表达理解的需要,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分是否残缺,再看是否存在用词

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

4.综合性学习。

初中三年,转瞬即逝。

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

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

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

前半句:

忆往昔欢乐在眼前;后半句:

【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1讲一讲学习历程②

③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探究材料】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

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

凡的世界》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

他整整奋斗了16年。

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

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

【答案】

(1).【拟写标语】展未来豪情盈心底.

(2).【设计活动】示例:

说一说同

窗趣事;(3).抒一抒师生真情;唱一唱校园民谣.(4).【探究材料】探究结果:

生(生活、工作)需要争取和奋斗.(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意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

此题变相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

对联特点是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节奏相应,上下联停顿的必须一致。

所以,D项吻合。

考点:

理解语文语法常识。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语言能力概括题,着重于活动的设计。

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能真正施行并起到突出主题的效果,同时注意表达时与例句结构保持一致。

考点:

语言概括能力。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概括主要信息的题。

要依据图表主要信息或关键数据来进行分辨、提炼、概括,要特别注意数据的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往往是结论的源头。

考点:

语言概括能力。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名著阅读。

1《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中有许多发现,发现“小人国”是根据

的好坏选拔官员;他第四次出游,来到(国名)。

2在小人国,格列佛是如何帮助利立浦特国打败不来夫斯古国的?

(20字以内)

【答案】

(1).①绳技(在绳子上跳舞的技术),慧驱国;

(2).②淌过海峡,将来夫斯

古国的舰队俘虏了。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格列佛游记》中的重要人物及故事情节的了解。

在阅读名著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作者:

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2)作品内容:

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3)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本题解答依据自己对《格列佛游记》这部作品故事内容和常识知识的识记作答即可。

注意第②小题答题字数的限制。

6.广告整容科。

广告早已遍及生活的方方面,很多广告却将成语改头换面,对语言的规范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试着找出下面广告中的错别字,把成语恢复原貌。

1某止咳药广告:

咳不容缓()

2某保温杯广告:

有口皆杯()

3某眼镜广告词:

一明惊人()

【答案】

(1).①刻不容缓

(2).②有口皆碑(3).③一鸣惊人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常用汉字的能力。

本题中的三个错别字都是因“谐

音”造成的错别字。

咳不容缓-刻不容缓;有口皆杯-有口皆碑;一B月惊人-一鸣惊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2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

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

人品之如玉,不唯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

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

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

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

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3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像“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4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

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

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軔的民族意志。

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

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

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圄,决不屈服,视死如归。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

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

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

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5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

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应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

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8.请分析选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_

9.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10.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中,智者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B.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的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C.选文中“面对强敌,精忠报国”“身陷囹圄,视死如归”是中华民族意志的体现。

D.选文最后一段号召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肩负起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