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说课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19891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docx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线统计图说课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docx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精品】折线统计图说课稿3篇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折线统计图》。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这一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学生的统计知识在这一课后将再一次得到发展。

而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点。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折线统计图特点与作用的过程,感受从"具体"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

  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的特点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

  能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关键: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

基于这一理念,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本节课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组织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从生活实际出发,出示曲阜旅游图片,引出近几年来孔庙旅游的人数统计。

激发学生兴趣,从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直接引入"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整体观察,初步认识折线折线统计图。

知道统计图的名称及折线统计图的构成。

  2、在此基础上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小组合作讨论、研究,在合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可以通过点看出数据的多少,而通过折线的起伏则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在汇报时要让学生用手势描绘一下折线的起伏。

初步体会倾斜角度决定了数量的增减幅度。

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3、这时同时出示两种统计图让学生自主观察对比,思考两种统计图的异同,自由发言。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适时总结通过观察对比认识到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归纳概况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下面就进入第三环节

  三、知识应用:

  1、利用病人体温变化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作用。

  2、我国24到29届奥运会获得金牌统计。

在这里我安排了一个我国奥运健儿得金牌升国旗的短视频,目的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片刻,并通过这个视频再一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3、小小辨析师。

通过辨别这样绘制统计图合适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在于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而这个统计内容主要是统计各种文具的数量,所以不合适。

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根据统计的内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灵活运用知识。

  一节课既要要大部分孩子吃饱,还要让一部分孩子吃好,因此我设计了第四部分

  四、知识拓展:

通过你知道吗?

让学生了解统计知识的来历、发展,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节课是零散的知识拼凑在一起的,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最后我设计了第五环节。

  五、课堂总结。

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回顾,说说收获。

达到梳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力求简洁明了,一目了然,充分体现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板书设计:

  点:

数量的多少

  线:

数量的变化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篇2

  一、教学目标:

  基于这样的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习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并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4、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了解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归纳复式统计图

  的特点。

  3.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并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进行简的分析和推测。

  三、教学设计:

  

(一)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1、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同桌每人选一个绘制折线统计图。

  2、校对反馈,教师补充制图过程中遗漏和注意的问题。

  (这一环节设计,引导学生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为复式折线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1、第一次尝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一环节让学生感知是为了方便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画在同一个图上,变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感受出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其带来的好处。

  2、认识图例。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分成了这样的几个步骤完成。

(1)让学生感知图例的必要性,没有图例我们就不能清楚的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每一条折线所表示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常用的图例有几种。

(3)使学生知道图例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3、第二次尝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其实是本堂课新授的知识点,我这一环节的安排意图有2点。

(1)是要求学生能正确、规范的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是可以照顾班里后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也会照顾到我。

  4、读图和揭题。

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这一过程中我安排了这样的环节:

如果我把数据去掉了,你是看什么得出来的?

(我的想法是,用数据来分析、推测将会出现的情况,我觉得仍旧停留在数据上,没有真正体现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四、练习设计:

  1、今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将正式拉开帷幕,那我们的中国队能夺得多少枚金牌呢?

老师出示第25届~28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情况统计图)同学们观察统计图,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我发现了中国队的金牌数量呈上升趋势,而美国的金牌数量却在不断减少)

  那你能预测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的表现吗?

  你们还想提出什么问题,你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感悟到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生活中有数学问题,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指导完成“做一做”:

  通过分析李欣和刘云两名同学10天里进行1分钟跳绳训练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同时分析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进一步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

  3.课外拓展练习,升华统计方法。

  统计我们学校五一期间各年级男、女生参加旅游的人数,制成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

并写一篇数学日记,谈谈活动体会。

  五、评析: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

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

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

书中例题只提供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上去很单调,枯燥无味。

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呢?

我是这样处理的,以学生感兴趣的亚运会比赛引入并展开教学,教学效果证明这样处理真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设置学习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古人也曾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可见,“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原动力,“疑”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

例题教学时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中国、韩国在9-14届亚运会上获金牌的情况,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再提出: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个问题需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才能找到答案。

在学生感觉这种方法非常麻烦的时候,我适时点拨:

“对比着看较烦,有没有好方法让我们一下子就看清楚呢?

”学生们先沉思了一下,紧接着都叫着举起了手,他们知道怎么办了?

课堂一下子就进入高潮,学生说的各种修改意见真的既合理有全面。

我真的体会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

  (三)正确分析,大胆预测,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

如“再一次经历制作过程”时,让学生根据图上信息进行大胆预测:

我国第29届奥运会将获得多少枚金牌?

从而使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设置悬念,主动探索――正确分析,大胆预测”等教学环节中学生即强化了思维,锻炼了能力,又增强了统计意识。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篇3

  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

  4.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奥运事业的爱国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说教学理念

  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的设计理念

  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新颖的导入与例题教学,打破了传统数学课的枯燥无味,给数学课富予新的生命力。

导入用奥运会,画图用乐乐的体温表,练习用老总选择人员进行进修等,从而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

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特别是采用了课件演示描点的过程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画图的过程,和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的难点。

  说学法

  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请看屏幕,仔细观察。

  (投影课本中的主题图及统计表)

  师:

预测一下,咱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生:

可能与统计有关。

  师:

为什么这样说呀?

  生:

屏幕上有一张表格,还有两位同学在统计气温。

  师: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吗?

  师:

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统计有关的内容。

(板书课题:

统计)

  二、冲突激疑,自主构建

  1、引发

  师:

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生汇报。

  师:

观察得都挺仔细的,那你会解决这道问题吗?

(出示问题:

在靠近的两个时刻里,气温升得最快的是()时到()时,降得最快是()时到()时。

  生思考片刻后汇报。

  生:

我认为气温升得最快的是9时到11时,降得最快是17时到19时。

  师:

怎么知道这个答案的呀?

  生1:

因为7时到9时上升了4℃,16-12=4℃,9时到11时上升了6℃,22-16=6℃,11时到13时上升了2℃,24-22=2℃,所以9时到11时气温上升得最快。

  生2:

15-9=6℃,所以17时到19时气温下降得最快。

  师:

大家都是用什么方法得以答案的呢?

  生:

是用减法计算出来的。

  师:

假如不计算,我们能直接看出问题的结果吗?

  生:

不能!

  师:

确实如同学们所说,不能直接看出,必须通过计算的方法。

  板书:

计算

  不能直接看出

  2、激疑

  师:

同学们,学习数学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水平,要有新的思考。

比如还是这个问题,想象一下,如果不通过计算的方法,有办法直接看出问题的答案吗?

  等待片刻后,生汇报:

做成统计图,画正字的方法,做成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等。

  师板书:

统计图

  师:

看来,众说纷纭,各抒己见,究竟用什么方法好呢,我们来向书本请教。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自学第94页。

  学生自学。

  3、构建

  师:

合上课本,咱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本中给我们绘制了一张--?

  生:

折线统计图。

(板书:

折线统计图)

  师:

好,我们请电脑来帮忙,看看这张统计图是怎么形成的?

  电脑按图的名称、日期、横轴、纵轴、网格线、点线等部分动态显示折线统计图形成的过程,师辅助语言适时解释。

  师:

仔细观察,刚才这两个问题(投影)不计算你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吗?

(再度出示问题:

气温升得最快的是几时到几时,降得最快是几时到几时呢?

  生思考。

  师:

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面讨论一下。

  师:

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1:

我发现9时到11的线段所占的格子最多。

  生2:

我认为9时到11时的线段最长。

  师:

其他同学的感受呢?

  生:

这条线段所占的格子最多也最长,也可以说最陡。

  (板书:

陡)。

  师:

线段上升得越陡表示上升最--?

  生:

快。

  师:

同样,下降得越陡表示降得最?

  生:

快。

  师点击,陡的线段闪烁。

  板书:

陡--快

  师:

哦,反过来说,那平缓说明上升得比较?

  生:

慢。

  师:

下降得平缓也说明降得比较?

  生:

慢。

板书:

平--慢

  4、促思

  师:

同学们,思考再深入一点,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谁能更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为什么?

  生:

折线统计图它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

行,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能准确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板书:

变化情况

  5、沟通

  师:

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生交流。

  (投影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师:

现在你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话想说?

  生:

……

  三、多层应用,体会特征

  第一层次:

操作应用(完成课本95页"试一试")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了解了它的特点和作用。

我们一起来绘制一张折线统计图,好吗?

(出示作业纸)

  生独立完成之后,师相机请3名同学到台上展示。

  师在展示的过程中,请学生说出完成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

点准,线直,写上日期和数据。

(师相机板书)

  师:

这儿有一张完整的统计图,一起来看(点击成完整的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交流。

  第二层次:

选择深化

  师:

同学们,想继续研究下去吗?

这里有三个折线统计图。

(出示南极等三地同一天早、中、晚三个时刻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师:

这三幅折线统计图分别描述的哪些地方呢?

请认真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生:

(1)应该是南极。

  师:

你能结合统计图中的数据说得更具体些吗?

  生:

统计图里早上6时是零下22℃,中午是零下17℃,晚上是零下29℃。

肯定很冷。

南京和吐鲁番不是这样的。

  师:

你怎么知道是零下的?

  生:

图上写的-22、-17、-29都是负数,所以是零下。

  师:

那图

(2)呢?

  生:

(2)是吐鲁番。

  师:

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

因为吐鲁番的奇观是"早穿棉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说明早上和晚上很冷,中午很热,所以是吐鲁番。

  生:

说明早晚温差很大。

  师:

温差很大是什么意思?

  生:

一天中气温从早上的13℃升到中午的36℃,又从中午的36℃降到晚上的8℃,变化太大。

  师:

其实这是折线统计图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它可以让我们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师:

既然图

(1)、图

(2)分别说的是南极、吐鲁番。

那图(3)就是南京了。

你能联系南京气候的实际情况说一说吗?

  生:

南京的气候热的时候多,从图中可以看出:

早上26℃、中午31℃、晚上25℃,气温都很高。

  小结:

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层次:

辨析升华

  出示"想想做做"的第2题中的统计表。

  师:

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作业纸上完成统计图。

(作业纸上的统计图对课本中的折线统计图作了修改)

  学生在作业纸上绘图。

  师:

(投影图1)这是同学们绘制的作品,请仔细、认真地观察这张图,你们有没有话想说?

  生:

有点不好看。

  生:

整个折线的位置居上,不美观。

  生:

不便于进行数据分析。

  师:

都有这样的想法吗?

那怎么办呢?

大家想想办法。

  生:

我们可以把下面的多余的部分去掉。

  生:

把多余的地方删掉。

  师:

刚才两位同学说"去掉"、"删掉"显然是不合理的,怎样表达既科学又合理呢?

  生:

可以用"隐藏",把0至100的网格线隐藏起来。

  生:

还可以用"折叠".

  师:

"隐藏"、"折叠",多好的词!

我们请电脑来帮忙,好吗?

(多媒体动态演示图1变成图2的过程。

  生齐:

耶!

  师:

图中哪里表示隐藏或折叠呢?

  生:

图中歪歪扭扭的部分。

  生:

图中弯弯曲曲的部分。

  师:

是这样吗?

(多媒体闪烁表示省略部分的折线)

  师:

再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图,面对图2,你还有没有话想说?

  生:

现在还不是很完美。

  生:

现在虽然多余的部分去掉了,但图中表示数据的折线没有变,还是不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变化状况。

  师:

都有这样的想法吗?

那还要怎么办呢?

  生:

可以把每一格的间距拉大,也可以看清楚它的变化情况

  师:

是这样吗?

(多媒体再次演示图2变成图3的过程)

  师:

现在你能从统计图里清楚地知道什么?

  生交流。

  第四层次;沟通延展

  师:

看得出,大家研究的气氛更浓了,老师很想和同学们对今天的内容作进一步的研究。

  请看:

小明学了折线统计图后觉得它的优点特别明显,就到商场做了个调查,并绘制了一张折线统计图。

你觉得这张折线统计图合理吗?

  生自由地观察。

  师:

你有什么看法?

  生:

我觉得折线统计图是表示一种数量数据的变化,而这张统计图里有四种数量。

  生:

我觉得把电视机与洗衣机连起来没有道理,同样,把冰箱与空调连起来也没有道理。

  生:

我认为不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

  师:

那可以怎么办呢?

  生:

用条形统计图。

  师:

是这样的吗?

  多媒体演示由线扩展到面,再形成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师:

同学们,做了这道题,我们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

  --

  生:

何时用折线统计图,何时用条形统计图?

  师:

对,这个问题,咱们下节课再来研究,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