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双主体实施方案剖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9831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位双主体实施方案剖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位双主体实施方案剖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位双主体实施方案剖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位双主体实施方案剖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位双主体实施方案剖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位双主体实施方案剖析Word格式.docx

《四位双主体实施方案剖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位双主体实施方案剖析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位双主体实施方案剖析Word格式.docx

四位双主体就是充分发挥教育者(教师和家长)和学生两个德育主体的作用,探索学校、家庭、社会、班级四条德育途径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相得益彰的德育方法。

四、行动目标

(一)构建具体明确、学段衔接、各有侧重、切合实际的中小幼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

(二)构建全方位、立体型、主体化的“四位双主体”德育途径和方法体系。

(三)构建组织合理、制度健全、运行高效的德育保障体系。

五、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的观点是德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德育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即德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一种道德知识体系,而是形成一种道德信念和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道德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实践道德。

2、整体性原则:

学校德育要整合校内与校外资源,发挥其综合育人功能,要整体构建德育途径体系,使其在发挥各自独特功能的基础上相互配合,相为补充,形成合力。

3、体验性原则: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校德育必须重视和加强德育践行环节,让学生经过情感陶冶和意志磨练的内心体验,进而深化道德认知,形成道德习惯,即学校德育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实现由知到行的跨越,进而走出行为的自觉。

4、生活化原则:

从德育内容上,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即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

从德育方法上,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我设计、自我组织的校园或社会道德活动中去体验帮助别人、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过道德生活。

5、层次性原则:

德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内容的设计、德育方法的选择、德育活动的组织,都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德育的内在规律,由地到高,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深刻,力争做到螺旋上升,逐层递进。

六、操作策略与实施要求

就学生人格培养与品质塑造而言,“起点在家庭,发展在学校,关键在班级,定型在社会,主导在教师,主体在学生”。

德育只有家庭、学校、班级、社会四轮驱动,构建目标同向、协调一致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教师主体师表形象的引领作用,促进学生主体理解的达成,才能形成真正的教育合力,达到1+1>2的教育效果。

(一)加强学校德育,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

1、联系实际,构建学校德育目标和内容序列

学校依据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精神和本方案后附的“中小幼德育目标、内容参考体系”,遵循幼儿、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生理和心里发展的规律,本着“小、近、实、亲”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联系本校实际,科学合力地确定分学段、分年级分层次递进的学校德育目标和内容序列。

联系本校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分学段、分年级分层递进的学校德育目标和内容序列。

同时要把目标和内容梳理分类、层层分解到前后勤各处室和年纪、班级、德育课、其他学科教学,使人人明确德育目标和内容,个个承担德育任务,构建由整体到局部到个体层层分解,横向贯通,纵向递进的立体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

2、突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实施“五项教育”

一是深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按着《实施刚要》要求,做到每年出一个主题,精心设计活动方案通过在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面开展专题读书、主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社会实践、观看影片、参观展览等活动,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不断引向深入。

二是强化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

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要求,科学制定养成教育方案,在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以强化行为训练为重点,以开展诸如《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系列活动和文明礼仪示范校、文明礼仪示范班、文明礼仪小使者创建与评选活动为载体,以学校、本机、学生和家长四个层面的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知和行统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实施诚信教育。

大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师生中开展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刚要》为重点的“诚信教育”‘八个一’活动。

即进行一次收集诚信小故事读书活动、组织一次诚信主题征文、征集一句诚信格言、举行一次诚信演讲辩论比赛、建立一套记录学生诚信状况的诚信系统、组织一次以做人与诚信为主题的系列报告会、开展一次践行诚信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奖励一批诚信典型。

形成诚信为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培养师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四是开展感恩教育。

古人说:

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

敬老行孝、知恩图报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学校要以敬老行孝教育作为感恩教育的切入点,结合母亲节、父亲节和教师节、敬老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开展以“感恩父母养育我,感恩老师教育我,感恩他人帮助我,感恩祖国培养我”为主题的“孝亲周”“感恩月”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时时处处心存感恩,促进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五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各校要以落实宁教发【2007】号1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为宗旨,通过实施“两个系列”,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定位,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并开发辅导内容,安排课时,落实时间;

其二是活动系列:

积极开展研讨活动,探讨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本操作策略,评选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优秀心理辅导活动课和优秀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通过研讨,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质量。

另外,还要通过“心语信箱”,提高辅导的针对性,通过“我与老师(同学)心贴心”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3、加强管理,向主体化德育管理要质量

一是注重质量,强化过程管理,过程管理不仅追求规范性,更应该追求科学性,进而实现高质量。

科学的过程管理要以调动人的主动性,激发人的创造潜能为核心。

从计划的制定上,不仅要有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有力的各层次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主题活动专题计划,而且要做到上下贯通,逐步具体,指导性强;

从组织实施上,不仅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通过各种途径,推动计划实施,而且要通过专业引领、探讨交流、反思改进等措施引导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从检查督促上,不仅要形成制度,落实“管”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实施“导”,通过肯定成绩,查找问题,分析不足,指导改进;

从总结反馈上,不仅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做出评价,更重要的是学习经验,改进实践,促使自觉。

二是明确职责,实施层级管理。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由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共同完成的,但只有各层职责明确,才能实现层层负责,做到层级管理,也只有赋予不同层级相应的责任,才能落实各层级的主体地位,达成学校的德育目标,使各项工作到位而不超位。

对于处于决策层核心地位的校长应主要做好计划决策和各德育只能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并经常深入班级和学生中调研了解德育工作情况,随时调整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管理。

对于处于管理层中心地位的德育处应主要负责德育计划的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分析总结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协调各处室和年级组做好计划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工作,通过抓典型、树样板,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德育工作的开展。

处于执行层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后勤服务人员,则要创造性的完成分解到本岗位的德育目标,认真执行管理层面下达的的工作任务。

三是贴近实际,深化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是实现德育规范化的基本手段。

但常规管理必须贴近学生实际,因需而育,因势而变,突出“两个有别”:

第一是因年纪不同而有别,做到各有侧重。

如新生——起始年级,则要以入学常规教育为主,重点学习《守则》和《规范》,并集中时间进行训练,初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间年级是承上启下的年级,是容易出现“高原现象”的阶段,要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使他们“紧起来”;

毕业班学生面临升学或就业,要重点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使学生的思想稳定下来。

第二是因年级的不同阶段而有别,做到各有针对。

如学期初,要针对学期初学生的特点收集学生中的好人好事或学生耳闻目睹的好风尚,组织交流,用学生中的生动事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收心”;

学期中,对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出现的差异,引导学生自我回顾,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迎接下半学期的学习;

学期末,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对待考试和遵守考试规则。

4、注重践行,强化活动育人

活动是学生知行的纽带,只有通过德育活动让学生真正“心临其境”去体验,形成接受教育的最佳心理状态,才能开启他们的情感之门,达到“理达情通”言行一致的要求。

活动作为学生践行的过程,学校要抓住契机、全员参与、把握主题、形成系列,在活动领域上求“宽”,在活动方法上求“新”,在活动成果上求“实”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常规活动:

——主题班队会活动。

充分利用好每周一课时的班队会时间,探索并实施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具体的、系列化德育内容为主题,i儿童在具体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性为切入点,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为依托,通过学生演讲、颂歌、角色扮演、互动交流等的方式,将预设目标与生成性教育因素有机统一,培育学生良好品德。

——常规性教育活动。

常规性教育活动即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升旗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及学校的传统行活动开展的教育活动,要常抓不懈,常搞常新,形式灵活多样,内容螺旋上升,务求实效。

——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证明,有效的德育过程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各校各班要根据实际,利用课程计划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以《中小学作何时间活动课程指导刚要》额为指导,进行系统规划,制定保障措施,积极协同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军事训练、野外远足等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5、立足课堂,凸显课程的育人功效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为突出德育认知的“德育课”,教师要注重联系实际,实施体验式、参与式、探究式等体现主体参与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促进知行统一。

对于学科课,要落实三维目标,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融入教学活动之中,做到教学与教育相融合,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增强育人实效性。

6、团队组织要发挥优势,利用学生入队,入团及成人仪式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充分利用中学生业余团校和高中业余党校,积极开展党团知识教育,鼓励学生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定期轮流担任班、团、队干部,给更多学生以锻炼的机会,引导学生共同进步。

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团员、先进集体等各种形式的表彰奖励制度,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7、文化引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

学校文化是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创造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着它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主导着校园文化的方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而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又是校园精神文化中表现最活跃、最有教育力量的因素,既是培养师生良好思想和行为的土壤,又是校园文化赖以生存的支柱。

因此,学校要以校风、班风、学风建设为核心,并使之成为师生的精神源,充分发挥其统帅作用,使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规范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

8、创新模式,实施德育导师制

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

竭诚交流、以情动情;

刻意磨练、以志励志;

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按着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要求,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剔红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形成“着眼全体、关注全面、既管又导、整体推进”的学校德育工作模式。

在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学校要逐步建立导师聘任制度.受导学生制度、定期贪心与交流制度、定期家校联系制度、导师考核和奖励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二)加强班级德育,充分发挥班级的主阵地作用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基层的单位,是bzr落实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其它各项管理以及联系家庭、社会的主阵地,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基地,是有待充分开发和利用的德育资源。

对班级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班主任要转变角色,成为班级德育的组织者,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主建设班集体中实现自我教育、自主发展。

具体可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实施:

1、发扬民主,自订班级德育目标

班级德育目标的建立,是班级德育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学生明确、理解、认可、内化班级德育目标是促进学生自主教育的前提有鉴于此,班主任在学期初必须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在学习年级德育目标的基础上,讨论形成本班级的学期德育目标,并针对每一个目标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做到可操作性、可行性的统一。

班级只有以具体明确的目标为导向,才会增强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提升班级的凝聚力,促进班集体建设。

2、相信学生,师生共创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作为潜在的德育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是班级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是班级的灵魂所在,班主任应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全员参与,分工写作,共创共享,力争实现“四化”

一是教室环境的布置要“美化”。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

教师要发动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通过种植花草、张贴标语(可以是名人名言或来自学生自己的具有激励性的语言)、设计板报和园地等创造优美整洁、温馨和谐、积极向上、个性张扬的教室环境,增添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乐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青草,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二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要“优化”。

人及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

良好的人及环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奋发向上,而且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协调功能,积极处理好五种关系;

即班主任与学生、任课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学生与家长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三是学习风气的营造要“强化”学风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左右着学生品德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只有平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才能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是班规班纪的执行要“教化”。

班规班纪作为班级的制度文化,要让学生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的实际,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形成,使制度的形成过程成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制度的过程,进而促进学生行动上的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最终使班级成为一部能自动运转的机器,让每个学生通过“他律——自律——律人”的转化和“人助——自助——助人”的提升,变成自己的“促进者”。

3、发动学生,自助开展班级活动

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要善于发动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班级活动,达成“四性”;

一是活动组织的自主性,要让学生自己当家作主,亲自动脑动手,从内容确定到设计形式,从活动准备,实施到评价小结,都要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并做到人人参与,即使是小学低年级儿童,班主任也要善于指导,敢于放手,不包办代替。

二是活动过程的践行性,要想在班级德育中取得实效,就要保证德育活动的践行性,突出实践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参与到道德活动的过程中去,既完成德育目标的学习任务,又学会道德活动的本领。

三是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班主任要根据不同的主题,指导学会选择活动的形式,如模拟活动、交流活动、文艺活动、竞赛活动、辩论活动、纪念活动和实践活动等,既要面向全班,适应整体的需要,又要着眼个性,兼顾个别差异,动静交错,情景交融,知行结合。

四是活动评价的激励性,从教育的主体性出发,班主任在班级德育活动中穿插评价环节,除了发现目标偏差对活动进行调控之外,其主要目的在于发挥评价功能的激励性,通过评价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对活动的热情,激励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4、赋予学生责任,实施自主管理

班主任要赋予学生责任,给予每个学生管理班级的机会,实行班级事务“包干制”,使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礼仪和责任,生发主人翁意识,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参与者,被管理者、合作者,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的自治格局。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的德育学校,家长的言传身教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形成。

所以,家庭应该是孩子健全身心的发源地,父母应当扮演好情感哺育者的角色。

但学校作为教育的主导着,应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载体,实施家庭主体性德育,实现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学习,自我改变,自我完善,共同成长。

一是成立家长学校。

有计划,系统地指导家庭德育的内容和方法,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家庭生活中自育。

二是定期召开家长会。

进行个别学生家访,沟通情感,互通信息,提高学生德育的针对性。

三是成立家长委员会。

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使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

四是倡导家长建立快乐家庭学习苑。

创设家庭成员和睦,家庭气氛宽松,亲子共学互促的氛围。

(四)加强社会德育,充分发挥社区的依托作用

首先要充分发挥社区人力德育资源的作用。

如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经常邀请社会上的老同志来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邀请政法系统的通知来校进行法制佳偶,邀请地方党政领导来校讲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使学生跟上时代的节拍,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其次是开发和利用社区各种人文教育资源,如高桥烈士墓、大明塔、法轮寺、敬老院、塞飞亚集团、黑里河原始森林、老鹰山生态建设基地等,借“地利”的平台,搭“活动”的舞台,以社会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内容,构建分层次、全方位的实践基地教育网络,作为学生受教育的“大课堂”,真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五)实施双主体德育,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施双主体德育,就是要切实达到教师主体师表形象的树立、师能水平的引领;

学生主体理解感悟的达成,生命成长的优化。

1、实施“五自”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德育的主要方式是正面灌输和机械训练,逐步发展橙规范养成和能力培养,而德育的最佳方式应该是学生的自我教育。

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使佳偶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才能使社会的道德要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道德素质。

学校要通过实施“五自”教育,构建自我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是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座右铭进行自我教育——自励。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文具盒、课本上,在自己卧室墙壁上、书桌上张贴、悬挂、书写座右铭、名人名言等,随时提醒自己应当如何做人,时时进行自我激励。

二是让学生坚持写道德日记进行自我教育——自省。

通过写道德日记,学生可以不断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避免重复犯过的错误,还会得到新的体会和认识,适时进行反省。

三是开展评选“明星”活动进行自我教育——自信。

勇多把尺子衡量学生,通过评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努力的方向,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开展诸如品德高尚星、文明礼仪星、助人为乐星、勤奋学习星、学习进步星、科技创新星、班级主人星、艺体特长星等评选活动。

对评出的明星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拍摄明星大幅彩照、开辟明星专栏、举办明星表彰会、上电视、等报刊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星光璀璨,令人羡慕。

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公平合理的“人人都能参与、个个都能成功”的良好成长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信。

四是让学生承担专项事务进行自我教育——自强。

让学生承担专项事务是增强责任心和爱心的重要自我教育方式、教师要对学校、班级的各种活动和事务进行明确分工,给每位学生设置岗位,赋予责任和权利,使学校和班级的各种事务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每天必干的事情、使学生在履行岗位职责中自己教育自己,让各种优良品德得到培养和弘扬,使关心集体和他人的良好品质自然形成。

五是开展综合素质评价,通过自评进行自我教育——自警。

2、建设德育队伍,发挥教育者的主体作用

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

教师的地位决定其应该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决定其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

决定其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对学生、对教育事业负责以及对民族负责的高度事业心、责任感、可见,要发挥教师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建设师德高尚的德育队伍是根本。

一是抓骨干,建设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队伍的核心和主体,是学校德育的关键,学校必须建立班主任选拔、聘任、培训、考核、平邮等系列制度,是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己的教师步入班主任岗位,并通过学习培训,经验交流、实践反思等途径促进他们与学生共成长。

二是抓师德,实施以德育德。

加强师德建设,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一项以教风带学风,以素质育素质,以德育德的喜糖工程。

学校要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和师德水准,增强“身教”的效能,必须做到“四靠”:

一靠带,即领导的带动作用,要从言行举止、工作、学习、生活形成从上到下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到领导班子看校长,班主任看领导班子,教师看工作日,学生看教师;

二靠训,即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每月举行一次班主任例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思想、业务等常规培训,有组织地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等,促进教师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党的教育方针上来,统一到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来;

三靠树,即树立师德典型,开展由学生;

教师、学生家长评选“师德标兵“活动,给予精神激励和物质鼓励;

四靠评,即对教师的师德进行评价,以评价促改进,以评价促发展。

七、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德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动力、导向和保证的作用,为此,各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