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知识结构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9186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知识结构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知识结构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知识结构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知识结构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知识结构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知识结构Word格式.docx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知识结构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知识结构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知识结构Word格式.docx

三、时间的测量

秒表手表时钟

时分秒单位的换算1h=60min=3600s。

四、体积的测量

1、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体积的测量:

(1)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测量长度计算得到;

(2)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或液体的体积测量。

测量工具(量筒、量杯);

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3、注意事项:

单位换算1L=1dm31mL=1cm3

五、质量的测量

1、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物态、及所处位置无关。

2、质量的测量:

测量工具(天平、秤);

托盘天平的使用(知识清单P292)。

质量与重量的区别

六、密度的测量

1、概念:

单位体积某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一般是间接测量。

2、计算:

3、单位:

4、应用:

鉴别物质选择材料估算矿藏测量体积自制液体密度计

七、科学探究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

一个物理量往往受多个变量(因素)的影响,对于多变量(多因素)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因素)法,把多变量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问题,分别单独研究,找出每个变量与待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加以综合,得出结论,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应用非常广泛。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一、物质的结构

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和电子)→质子和中子→夸克

二、认识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

机械运动与参照物有关,是宏观运动

2、分子运动:

一切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布朗运动)。

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是微观运动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三、运动的描述

1、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2、相对性: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参照物有关,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3、速度: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是表示物体移动快慢的物理量。

4、运动的类型:

(1)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2)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四、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始终相等。

国际制单位是:

m/s常用单位有:

km/h

3、注意:

单位互算方法。

五、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不都相等。

平均速度

六、能量

与物质运动有关,表示物体做功能力的物理量。

2、能量的转化与转移:

不同形式的能可相互转化,同种形式的能可实现转移。

第三章声

一、声音

1、声音的产生:

物体的振动(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一般情况下

常温下

温度升高,速度增大。

3、声音的接收: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许多动物可听到超声;

水母可听到次声。

二、声音的特征

1、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频率有关。

人耳的区分频率为千分之三

2、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也叫音量。

与声源的振幅和到人耳的距离有关。

3、音色:

由于材料和结构不同,形成特有的品质特色叫音色,也叫音品。

三、声现象

1、回声:

声音遇到障碍物时能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再次被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分时间0.1秒。

2、混响:

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混响。

混响时间过短声音干涩;

混响时间过长听不清楚。

3、共鸣:

发声器件的频率如果与外来声音的频率相同时,会由于共振作用而发声,这种声学中的共振现象叫共鸣。

4、动物与声音:

教材P47双耳效应多谱勒现象

四、噪声

物理学角度是指杂乱无章的振动。

环保角度是指干扰人们的声音。

2、感觉:

一般家庭50dB;

步行街80dB;

3、防治:

在声源处减弱(消声)在传播中减弱(隔声)在人耳处减弱(吸声)

五、声的应用

1、利用回声:

蝙蝠“看”物B超成像探测海深探测鱼群探测潜艇

2、利用能量:

清洗机械除去结石超声加湿

第四章光(在光的世界里)

一、光

1、光源:

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光以光波的形式传播,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

108m/s。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接收:

有光线进入人眼

4、反射: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反射。

5、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折射。

6、线角:

从入射点引出的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法线(画虚线);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

7、光路可逆规律:

适于单线传输线路。

不是实际光线都要画虚线。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镜面反射:

光滑镜面的反射。

平行光反射后依然是平行光。

3、漫反射:

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

4、平面镜成像原理: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即:

物与(虚)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与看不看得到无关。

5、实像与虚像: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像,可用光屏接收。

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相延长线相交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三、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到水和玻璃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注意:

光路入眼光路可逆虚像位置

四、透镜(光线能穿透过去)

1、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透镜三要素:

光心焦点(距)主光轴

4、透镜成像规律:

(1)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2)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焦点;

(3)经过焦点的光线平行主光轴。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区别。

虚像位置

5、凸透镜成像实验:

教材P74。

6、凸透镜的应用: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五、神奇的眼睛

1、眼睛的结构:

瞳孔(直径约1.5/6mm光圈)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光屏)

2、明视距离:

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

约为25cm

3、近视眼:

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矫正。

4、远视眼:

成像在视网膜后方,戴凸透镜矫正。

5、眼镜的度数:

透镜集中焦距的倒数乘以100。

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近视是负数。

六、通过透镜看世界

1、开普勒望远镜:

由两组凸透镜构成,天体在物镜在焦点附近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将这个实像放大。

观察到的像对天体实物而言是上下左右颠倒的虚像。

照相机+放大镜

2、显微镜:

由两组凸透镜构成,物体通过物镜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将这个实像放大。

观察到的像对物体而言是上下左右颠倒的虚像。

投影仪+放大镜

七、走进彩色世界

1、色散:

白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

原因是三棱镜对各种色光的偏折本领不同。

2、光谱:

色散现象中,各种色光排列成光带。

红光偏折小,紫光偏折大。

3、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4、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

5、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由它允许反射的色光决定。

6、透明物体的颜色:

由它允许通过的色光决定。

第五章物态变化

一、物态及物态变化

1、物态:

物质的聚焦状态叫物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三种基本物态。

2、物态变化: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3、物态变化的规律:

4、温度: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热量总是从高温向低温传递。

等温物体不发生热量传递。

5、注意:

生活中的“白气”并不是“水蒸气”,是液态的小水珠。

二、熔化与凝固

1、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2、晶体熔化:

温度升到熔点,吸热熔化,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时)温度不变。

3、非晶体熔化:

没有熔点,不断吸热,不断升温,由硬变软,逐渐变成液体。

4、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5、晶体凝固:

温度降到凝固点,放热凝固,凝固过程中(液固共存时)温度不变。

同种晶体,凝固点和熔点温度相同。

6、非晶体凝固:

没有凝固点,不断放热,不断降温,由硬变软,不断凝固。

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汽化现象,与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有关。

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点与气压有关。

3、沸腾的规律:

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时,吸热汽化,汽化过程中(液气共存时)温度不变。

4、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5、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四、升华与凝华

1、升华: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

如:

碘、萘、干冰、冰、高温钨等等。

2、凝华:

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

碘蒸气、霜、钨蒸气等等。

五、其它物态

等离子体超固态软物质(如液晶)……

六、应用

热管冰箱干冰造雨

八年级下册知识结构

基础知识:

力与运动力与压强力与流体力与功

拓展知识:

机械能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力必须能同时找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

N

3、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表示方法:

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5、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力的分类

(一)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大小:

(胡克定律)k是弹性系数

3、方向:

与施力方向相反

4、力的测量:

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5、常见弹力:

物体间垂直作用面的压力和支持力,绳子的拉力等等。

(二)重力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总是竖直向下

4、作用点: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重力与质量的区别联系

(三)摩擦力

1、概念(原因):

相互接触在压力表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力。

2、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假想分析物体的接触面有毛,毛弯的方向)

3、分类:

(1)静摩擦力由相对运动趋势产生,是应力,大小与施力者有关。

(2)滑动摩擦由相对运动产生,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约为重量的0.2倍)。

(3)滚动摩擦可理解为特殊的(比滑动摩擦小的)滑动摩擦(约为重量的0.05倍)。

(1)增加有益摩擦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有害摩擦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脱离

第八章力与运动

一、力的合成

1、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一个力对物体的作用与几个力同时对物体的作用,如果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都叫这个力的分力。

2、力的合成与分解:

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力的合成。

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力的分解。

3、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计算:

同向时大小相加方向相同反向时大小相减方向同大

4、平等四边形法则:

描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二、惯性和惯性定律

1、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自身原有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不受到外力作用时,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不受力则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发生变化

3、两者的关系: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受力和运动状态无关。

惯性定律描述物体不受力则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实质是说明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力与运动

1、平衡状态: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

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二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3、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不是运动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的原因。

(1)物体不受力,则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牛顿第一定律)。

(2)物体受力但合力为零,则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

(3)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则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4)物体在某个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

第九章力与压强

一、固体压强

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叫做压强。

它是描述压力效果的物理量,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被压坏。

帕斯卡,简称帕,符号:

Pa1Pa=1N/m2

增大或减小压强可从压力和受力面积两方面着手。

二、液体压强

1、特点:

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在各个方向上的大小都相等,与

有关。

(也可用定义式计算)多层流体可用叠加方法计算

3、应用:

连通器液压技术(帕斯卡定律:

加在密闭液体或密闭气体上的外加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三、大气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马德堡半球实验,随高度、温度和湿度变化)。

1个标准大气压强=1.01×

105Pa=760mmHg(汞柱)≈10m水柱(可用气压计测量)

用吸盘搬运玻璃虹吸现象假想一个很薄的活塞(膜)

第十章力与流体(具有流动性的气体或液体)

一、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伯努利原理:

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2、应用:

鸟的翅膀机翼的升力

二、浮力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2、原因:

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压强不同)。

3、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

4、方向:

总是竖直向上

三、浮力的计算

1、平衡法:

(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状态)

2、公式法:

(阿基米德原理法)

3、测量法:

(两次示数差法)

四、沉浮条件

设物体的重量为G物,浸没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为F浮

1、当

时物体上浮,直到漂浮状态

2、当

时物体悬浮,保持悬浮状态

3、当

时物体下沉,直到沉底状态

也可用物体的平均密度和液体的平均密度对比判断。

五、应用

常见物体的密度:

,铁7.9,铜8.9,水银13.6,水1,酒精0.8。

轮船潜艇气球等等。

第十一章力与功(含简单机械)

一、功

1、功的概念:

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同向,反向,倾斜,垂直)

2、功的大小:

3、功的单位:

焦尔,简称焦,符号:

J1J=1N•m

4、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简单机械

(一)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2、五要素:

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矩平衡:

总顺力矩=总逆力矩)

4、杠杆的种类:

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省力与费力是动力与阻力的关系描述)

5、杠杆分析方法:

(1)找支点(假设不平衡,杠杆绕哪点转动);

(2)动力和阻力都是受力分析而不是施力分析。

(3)假设不动,分析力矩。

(类似分析摩擦有毛,分析管液运动在薄活塞)

(二)滑轮(周边有槽,并可绕轴转动的轮子,不考虑摩擦时一根绳子上的受力大小相同)

1、定滑轮:

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

可改变动力方向,但不省力。

2、动滑轮:

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

可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动力方向。

3、滑轮组:

既省力又可改变动力方向,但费距离。

n为承担总重的绳子根数,总重=物重+动滑轮重

(三)轮轴:

(力矩相等:

从轴心看等效一个杠杆)

(四)斜面:

(功相等)

(五)螺旋:

将旋转运动转化为轴向运动。

开瓶盖,拧螺丝,盘山公路。

三、功率

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瓦特,简称瓦,符号:

W1W=1J/s

四、效率

1、有用功:

对人们有用的功。

2、额外功:

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4、机械效率:

第十一章机械能

一、能量

表示物体做功能力的物理量。

2、区别:

能够做功和做了功

二、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三、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与物体的质量和位置的高低有关。

四、弹力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和弹性系数有关。

五、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2、转化: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九年级知识结构

内能与热机

电磁关系电路连接电路描述电路原理电路分析电路计算

家用电器电磁波能源

第一章分子动能与内能

一、概念

1、分子:

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2、扩散:

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扩散条件:

两种不同物质;

相互接触。

影响扩散的因素: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热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4、内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种类、状态有关。

改变内能的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

利用内能的方式:

加热(别的物体)和(对外)做功。

区别:

温度,热量,内能

5、热值:

1kg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热值。

6、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二、原理

1、分子动理论: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直径约10-10m,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时,作用力可以忽略)。

2、燃烧热计算:

3、吸放热公式:

状态不变时

三、方法

热平衡方程(能量守恒定律)

第二章热机

1、热机:

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内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活塞式内燃机)

2、热机效率:

热机所做的有用功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之比。

效率不高的原因:

(1)未完全燃烧;

(2)散失热量;

(3)废气内能;

(4)做额外功。

提高效率的方法:

(1)改善燃烧条件;

(2)减小内能损失;

(3)充分利用内能;

(4)润滑。

1、热机效率的计算:

第三章磁和电(磁电基础)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磁电关系)

一、磁现象

1、磁性:

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

具有磁性的物体。

磁化消磁或退磁(猛烈敲击,加热)

3、磁极:

磁体中两个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极。

NS

4、磁场:

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磁场。

磁场的性质:

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磁场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

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

5、磁感线:

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来表示磁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磁感线的性质特点:

磁感线是假想的、不相交的、密闭的曲线;

切线方向表示磁场方向;

疏密程度表示磁场强弱。

6、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电现象

1、电荷:

失去电子的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带负电荷。

验电器(可以检验电荷的有无和电荷的多少,不能判断正负)

2、电场:

带电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电场。

3、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规定: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6、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三、电磁效应(电流的磁效应,即电生磁)

1、实验:

1820年4月丹麦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奥斯特——奥斯特实验。

2、现象:

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3、规律:

(1)通电直导线的磁场大小与方向(电流、位置;

右手管方向)。

(2)通电圆形线圈的磁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