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1814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年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

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

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师绩效考评的首要原则是()。

A、客观公正

B、分类考核

C、注重实效

D、科学合理

【答案】A

2、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将客观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知觉特征的什么属

性?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答案】A

3、处在知识型、学习性的社会中,社会信息的更新不断加快,知识老化加速,则要求大学教师要是()。

A、学术研究者

B、终身学习者

C、社会服务者

D、师生人际关系协调者

【答案】B

4、“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分析透彻、丝丝入扣”。

这是指教师语言的()。

A、纯洁性

B、准确性

C、激励性

D、启发性

【答案】B

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答案】A

6、以下表述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是()。

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

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这项能力

C、不可逆转的时期

D、0~3岁

【答案】D

7、不属于行动研究类型的是()。

A、调查研究

B、科学的行动研究

C、实践的行动研究

D、批判的行动研究

【答案】A

8、以他人的高尚思想、优良品质、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称之为()。

A、榜样示范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人格感化法

【答案】A

9、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答案】C

10、关于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整、长期有效的学生紧急事件预警防控机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建立组织有力、运转高效、职责分明的组织机构,形成及时、快捷、通畅的信息网络

B、树立“管了没用也要管”、“说了不听也要说”的观念,但对于防不胜防的突发紧急事件,属于工作之外无法

把握的,故不必采取相应措施

C、构建心理预警机制,制定紧急事件应急处理方案

D、健全日常工作机制,保证信息采集渠道通畅,辅导员应保持全天候信息通畅。

【答案】B

11、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答案】D

12、下列各种方法中不属于直观形象法的是()。

A、观察法

B、讲解法

C、示范法

D、范例法

【答案】B

13、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科研一般采用的组织管理模式是()。

A、校-学院-系B、校-处-院系-课题组

C、校学术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系学位委员会

D、学部-学系-研究所-讲座

【答案】B

14、集体主义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精神,在强调以社会、集体和他人为重的同时,()个人的合理利益。

A、并不承认

B、并不支持

C、完全否定

D、并不否定

【答案】D

15、终身教育应体现于()。

A、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中

B、大学教育中

C、基础教育中

D、整个教育体系和个体的各个发展阶段中

【答案】D

16、反对教育的过早专门化和过分职业化,倡导阅读经典著作,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弥补受教育者的精神

空虚和人格缺陷,这种思潮反映了高校课改的()。

A、课程内容综合化趋势

B、课程实施多样化趋势

C、课程方向人文化趋势

D、课程性质职业化趋势

【答案】C

17、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确定并予以保障。

A、学校

B、教育行政部门

C、国家

D、举办者自己

【答案】D

18、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答案】B

19、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答案】B

20、教书育人可以分解开来理解,又必须从总体上领会。

“教书”的主要内容是()。

A、体能锻炼

B、心理辅导

C、思想品德

D、科学文化知识

【答案】D

21、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

A、个案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答案】A

22、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的心理学流派是()。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格式塔心理学;

【答案】C

23、哪一种学习策略会实现在学生看来与高分相关的任何目标?

()A、再认策略

B、意义策略

C、目标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D

24、下列关于心理咨询主要形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个体咨询是心理咨询最主要的形式,它在咨询者与求询者之间建立了一对一的关系

B、团体咨询多用于解决一般性的表层心理咨询问题,如恋爱问题、时间管理、人际交往问题

C、电话咨询能够有效降低咨询者的顾虑,具有保密性,能够深入彻底解决心理问题

D、书信咨询对那些不愿意或者不方便与咨询者面谈的求询者较为适用

【答案】C

25、集体主义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精神,在强调以社会、集体和他人为重的同时,()个人的合理利益。

A、并不承认

B、并不支持

C、完全否定

D、并不否定

【答案】D

26、不属于行动研究类型的是()。

A、调查研究

B、科学的行动研究

C、实践的行动研究

D、批判的行动研究

【答案】A

27、“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A、压抑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答案】D

28、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案】A

29、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是"流"与“源”的关系

C、是教师的职责要求

D、是有机的统一体

【答案】A

30、关于良心和义务之间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良心和道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道德范畴

B、良心是义务的内化形式

C、义务和良心都来自于主体内部,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道德责任

D、教师道德良心是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

【答案】C

31、教育法规的实施在内容上不包括()。

A、教育执法

B、教育司法

C、教育守法

D、教育立法

【答案】D

32、以下对教师道德品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教师个体的生理特征

B、是教师个体的一般个性心理特征

C、具体体现一定社会或教育集体的道德要求中的个人意识和行为总体的特征

D、是道德行为的基础

【答案】C

33、除了成文法之外,还有什么法律?

()。

A、宪法

B、司法

C、习惯法

D、宗法

【答案】C

34、道德品质形成和转化的前提与基础是()。

A、醒悟

B、遵从

C、转变

D、巩固

【答案】A

35、教育法规的调整对象是()。

A、教育经济关系

B、教育物质关系

C、教育社会关系

D、教育思想关系

【答案】C

36、关于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差异,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学年制重过程管理,学分制重目标管理

B、学年制的教学计划较为固定,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弹性较大

C、学年制强调共同性,学分制强调个体性

D、学年制采用导师制,学分制则采用班主任的管理方法

【答案】D

37、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AB两种责任

【答案】C

38、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师的某一行为往往仅是一个道德行为

B、教师道德行为是孤立的行为

C、教师道德行为是从道德这一特定的方面进行评价的行为

D、教师道德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但不与其他行为结合

【答案】C

39、侮辱、殴打教师的法律责任不包括()。

A、根据不同情形,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B、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

C、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所属机构应作出相应的赔偿

【答案】D

40、教师管理的根本问题是()。

A、激励教师勤奋工作

B、营造和睦相处的氛围

C、提升教师学历

D、提高教师待遇

【答案】A

41、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

A、德育

B、班级活动

C、教研活动

D、教学

【答案】D

42、我国近现代大学诞生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C、民国时期

D、1949年之后的新中国

【答案】B

43、许多同学感到周围缺少真情,缺少亲朋好友,就到网上寻求网友聊天。

这现象说明这些学生主要遇到

()。

A、人际交往挫折

B、情感挫折

C、人生发展挫折

D、学业挫折

【答案】A

44、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B、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C、引导大学生树立较高的理想自我

D、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答案】D

45、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答案】B

4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答案】B

47、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答案】B

48、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答案】B

49、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答案】B

50、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答案】B

51、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答案】B

52、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答案】B

53、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答案】B

54、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答案】B

55、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