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初三酸碱盐综合练习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17255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初三酸碱盐综合练习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初三酸碱盐综合练习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初三酸碱盐综合练习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初三酸碱盐综合练习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初三酸碱盐综合练习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初三酸碱盐综合练习二文档格式.docx

《届初三酸碱盐综合练习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初三酸碱盐综合练习二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初三酸碱盐综合练习二文档格式.docx

(3)实验反思:

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发现实验结论仍有不确定性,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请用物理方法继续鉴别。

实验现象和结论

 

11.(7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未贴标签的Na2CO3、NaOH、Ca(OH)2、稀盐酸四瓶溶液进行鉴别。

老师给他们提供的药品只有紫色石蕊试液,实验仪器只有试管和胶头滴管。

(1)甲组同学利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四种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论

步骤1:

用四支试管,各取少量四种溶液,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一支试管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则原溶液是①溶液。

其余三支试管溶液变蓝。

步骤2:

另用三支试管,各取少量未确定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加步骤1检验出的溶液。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则原溶液是

②溶液。

其余两支试管无明显现象。

步骤3:

另用两支试管,各取少量未确定的两种溶液,分别③。

④。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⑤。

(2)乙组三位同学认为,不用紫色石蕊试液也能鉴别出四种溶液,他们分别选定四种待测溶液中的一种,然后分别取其他三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各自选定的溶液。

三位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记录如下:

同学

结论

小峰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其余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稀盐酸。

小伟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其余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

所滴加的是Na2CO3溶液。

小明

三支试管溶液中都无现象。

所滴加的是NaOH溶液

乙组三位同学经过交流后发现①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所滴加的溶液应是②溶液,由此鉴别出了四种溶液。

12.(8分)某校化学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食盐、水垢、纯碱、淀粉和洗衣粉5种物质。

师从中取出3种固体,研磨混合均匀(如右图所示),让小组

同学检验其成分。

他们在查阅资料后,用5种已知物的性质实

验作参照,探究未知粉末的成分。

(1)小组同学用5种已知物做性质实验。

每次取样方法如下图所示:

5种已知物的实验记录:

实验过程

部分实验现象

实验1:

加水溶解

取样,分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

淀粉、水垢:

均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洗衣粉:

溶解,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实验2:

加酚酞溶液

向实验1所得液体中分别滴入

2滴无色酚酞溶液

洗衣粉、纯碱:

液体呈红色

其余物质:

均无明显变化

实验3:

加稀盐酸

另取样品,分别加入2mL稀盐酸

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水垢:

有大量气体逸出

食盐、淀粉:

均无气体产生

实验4:

加碘水

另取样品,分别滴入2滴碘水

淀粉:

变蓝

均不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记录回答:

①该洗衣粉溶液pH_____7(填“>

”、“<

”或“=”);

②写出纯碱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组同学用未知粉末重复上述实验进行成分探究。

未知粉末的实验记录: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未知粉末

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变蓝

参照5种已知物的性质实验,分析未知粉末的成分:

一定含有的两种物质是_____和_____,还含有的第三种物质是_____或_____,请你设计检验这种物质的实验方案_____。

1.(7分)有一包未知粉末,其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生石灰、氯化钠、硫酸铜六种物质中的四种。

兴趣小组为确定其组成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甲组同学进行定性探究。

实验结论及分析

(1)取少量该未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粉末部分溶解,

得到白色滤渣和无色滤液。

原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

白色滤渣不一定是原粉末中的碳酸钙,其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滤液中存在碱性物质。

(3)向

(2)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

【实验二】乙组同学进行定量探究。

实验测得固体B中含15g氯元素。

试综合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进行分析。

(1)乙组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和。

(2)该未知粉末的组成可能是。

2(7分)实验课上,老师从碳酸钠、碳酸氢钠、食盐、氢氧化钠、碳酸钙、淀粉六种白色固体中取出三种,从碘和高锰酸钾两种紫黑色固体中取出一种,让实验小组同学进行鉴别。

【相关资料】

①淀粉:

难溶于水。

②碘:

难溶于水;

高锰酸钾:

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紫红色。

③碳酸钠、碳酸氢钠:

均易溶于水,水溶液均呈碱性;

碳酸氢钠溶液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有浑浊现象;

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实验验证】

⑴实验小组同学实验验证过程如下,请填写相关内容:

①取四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四种固体,再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

固体均溶解,一支试管内溶液呈紫红色,其余三支试管内溶液均为无色

紫黑色固体是▲

白色固体一定不是▲

②向无色溶液的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白色固体之一是:

食盐

③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未被检验出的两种白色固体,再分别加入▲

一支试管内出现浑浊

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⑵通过上述实验过程,还有一种白色固体不能确定,请你设计检验第三种白色物质的实验方案▲。

1.(7分)

一定不含硫酸铜,

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有气泡生成

综合甲、乙两组同学的分析:

(1)CaCO3+2HCl=CaCl2+H2O+CO2↑

(2)Na2CO3、NaCl、CaCO3、NaOH或Na2CO3、NaCl、CaCO3、CaO(2分)

2.(7分)⑴①KMnO4淀粉和碳酸钙

②一支试管内无明显变化,另两支试管变红

③澄清石灰水白色固体之一是:

氢氧化钠

⑵取试管加入少量此白色固体,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塞紧带导管的胶塞,并把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试管。

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此白色固体为碳酸氢钠;

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则为碳酸钠。

(2分)

3.

B是Ca(OH)2

E是CuSO4

溶液均呈碱性

Ca(OH)2+CO2CaCO3↓+H2O

NaHCO3

(3)NaOH和Na2CO3;

20oC时,分别取25g的A、D两固体于烧杯中,再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

若A有部分未溶,D全部溶解,

则A是Na2CO3,D是NaOH。

若A全部溶解,D有部分未溶,

则A是NaOH,D是Na2CO3。

11.(7分)

(1)①稀盐酸②Na2CO3

滴加步骤2检验出的溶液。

④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是Ca(OH)2溶液;

另一支试管无明显现象,则原溶液是NaOH溶液。

⑤Na2CO3+Ca(OH)2=CaCO3↓+2NaOH

(2)①小伟,②Ca(OH)2。

12.(8分)

(1)①>

②Na2CO3+2HCl====2NaCl+H2O+CO2↑

(2)洗衣粉淀粉(可互换位置)水垢纯碱(可互换位置)

取未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若有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纯碱;

若无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水垢。

(或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若有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水垢;

若无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纯碱。

)(2分)

1.(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食品保鲜袋进行了如下研究。

【研究课题】食品保鲜袋的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由NaOH和CaO组成的吸湿剂;

无水硫酸铜可作吸水剂,且吸水后由白色变为蓝色。

【提出猜想】保鲜袋可能由“碳、氢、氧”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实验设计】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利用燃烧法测定保鲜袋的元素组成。

【实验步骤】

(1)按上图图示连接好仪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按图示装好药品和1.4g剪碎的保鲜袋样品,除D、E、F外将仪器按原图组装。

(4)向A中缓慢注水一段时间后,将已称重的D、E两干燥管和未称重的F干燥管接到C的尾端。

(5)点燃C处的酒精灯,直至保鲜袋子碎片完全燃烧。

(6)熄灭酒精灯并继续向A中注水一段时间。

(7)分别对D、E进行第2次称重。

【实验分析】

(1)B处的浓硫酸的作用是。

F处干燥管的作用是。

(2)在点燃酒精灯前,要向A中缓慢注水一段时间是为了。

(3)熄灭酒精灯后继续向A中注水一段时间是为了。

【实验结论】第1次对D、E称重质量分别为;

第2次对D、E称重质量分别为,则该食品保鲜袋的元素组成为。

2.(5分)已知2H2SO4(浓)+C△CO2↑+2SO2↑+2H2O。

为了证明木炭与浓硫酸反

应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生成,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下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中甲同学在C中盛放足量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乙同学在C中盛放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两位同学在其他装置中盛放的药品相同且适量。

ABCD

【提供资料】

①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CO2与饱和NaHCO3溶液不发生反应;

SO2+2NaHCO3Na2SO3+H2O+2CO2。

③C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发生反应;

S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发生反应。

④SO2+Ca(OH)2CaSO3↓+H2O

⑴D中盛放的试剂是▲。

⑵观察到▲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硫生成。

⑶甲、乙两位同学能够实现实验目的的是▲,另一位同学不能实现实验目的的原因是▲。

3.(8分)小丽去爷爷家,发现爷爷买了一台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她仔细阅读了所用制氧剂的说明

对制氧剂产生了兴趣。

氧氧立得复方制氧剂

A剂:

固体氧释放剂。

B剂:

不溶于水的固体,保证出氧速率稳定。

1.用法与用量:

将A剂、B剂先后放入装好水的氧立得制氧器反应仓中,通过导管和鼻塞吸氧。

2.规格:

50g/包B剂:

3g/包

【提出问题】A剂的主要成分和B剂的作用各是什么?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化学式2Na2CO3·

3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

过碳酸钠溶于水或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是很好的固体氧释放剂。

【做出猜想】猜想Ⅰ:

A剂可能是过碳酸钠。

猜想Ⅱ:

B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设计实验】请你帮助小丽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验证猜想Ⅰ

主要操作步骤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①

如左图,取少量A剂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

然后___▲___。

生成大量气体

___▲___。

实验②

另取少量A剂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然后将所得溶液倒入另一只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

稍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此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综合上述①、②的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A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

验证猜想Ⅱ

解释或结论

实验③

将一包A剂和一包B剂放在盛有水的制氧仓中,制完氧之后,取出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称重。

称得固体质量为3g

实验④

产生大量气体,该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综合上述③、④的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B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反思拓展】请你针对制氧剂的保存或反应后的剩余物的处理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2.(6分)【实验分析】

(1)吸收水分。

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CO2进入E装置。

(2)排出玻璃管C中的空气;

将足量的氧气充入到C装置中,确保样品完全燃烧。

(3)使C中的水蒸气及CO2气体完全被D、E装置吸收。

【实验结论】碳元素和氢元素。

(2分)

3.(5分)⑴澄清石灰水⑵B中品红溶液褪色

⑶乙甲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干扰了对二氧化碳的检验。

(2分)

4.(8分)

滴入稀盐酸,将导管末端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剂溶于水有碳酸盐生成

A剂溶于水有过氧化氢生成

另取少量A剂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实验③所得干燥固体,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B剂在使用前后质量不变

B剂在制氧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制氧剂应放在干燥、阴凉处或B剂可重复使用

7.(6分)小牛寒假去东北玩,妈妈给他买了“暖宝宝”取暖贴。

他阅读使用说明后,对它的成分和发热原理产生了兴趣。

小牛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暖宝宝”

为什么能发热?

【做出猜想】“暖宝宝”

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

粉氧化(即生锈)的过

程。

【设计实验】

步骤1

取A、B两袋“暖宝宝”,A袋按使用说明打开外袋取出内袋;

B袋不打开外袋。

将两袋样品放置在同样的环境中。

A袋的“暖宝宝”温度很快上升;

B袋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暖宝宝”发热是由于袋内物质与①接触。

步骤2

24小时后,分别剪开A、B两袋,各取少量袋内物质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

A袋内物质部分溶解,产生黄色溶液;

B袋内物质②。

24小时后,A袋内物质中一定含有③。

该物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④。

【得出结论】“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发生氧化(生锈)的过程。

【继续探究】小牛和同学们想继续探究“暖宝宝”发热后,剩余物质中是否还含有活性炭,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

⑤。

【反思拓展】请对“暖宝宝”取暖贴的保存、使用或剩余物的处理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9.(7分)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被全部转化成产品。

某化工厂用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纯碱、水等原料来制烧碱溶液,再经过滤、蒸发等步骤制取固体烧碱。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化工厂仓库中放置一段时间的固体烧碱样品的成分进行下列分析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

样品的成分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

样品中除了氢氧化钠外,还含有碳酸钠。

支持这种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

该样品中除了氢氧化钠外,还含有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

【实验与结论】

(1)验证猜想一:

取少量固体样品放入水中,得到澄清溶液并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猜想一正确。

(2)验证猜想二:

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中

溶液澄清

②________。

________。

猜想二正确

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评价】

(1)该小组同学通过反思实验过程,认为猜想一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

(2)通过上述探究,他们认为提出的猜想三不可能存在。

请你帮助分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实验室中存放的氢氧化钠固体常常会混有少量的碳酸钠,小蓝就此问题展开了探究。

【资料收集】

(1)氢氧化钠可以与空气中的______反应,生成碳酸钠。

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在常温、101kPa下CO2的密度为1.8g/L。

【实验方案1】目的:

检验NaOH样品中是否混有Na2CO3。

小蓝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

请你对她的实验方案和结论作一个恰当的评价(即说明方案可行或不可行,并说明原因):

实验方案

对实验方案的评价

方案1

将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后,滴入少许酚酞溶液,根据酚酞溶液是否变红,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钠

方案2

将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后,滴入少许稀盐酸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气泡,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钠

方案3

将少量样品溶于蒸馏水后,滴入少许氯化钡溶液,根据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钠

【实验方案2】目的:

测定NaOH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小蓝的实验步骤如下(装置和药品如图所示):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

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NaHCO3溶液220mL。

请你对小蓝的实验进行总结:

(1)已知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NaHCO3溶液不能用水代替,试推测其理由是______。

(2)样品中含有的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g。

(3)为达到实验目的,本实验还缺少的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

(4)该实验中出现了以下问题,其中对测定NaOH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有影响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称量前,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发生潮解

②装置A中加入的稀硫酸本身也占有一定的体积

③氢氧化钠样品中除了碳酸钠杂质以外,还含有少量氯化钠

12.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

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填Ⅰ或Ⅱ)

Ⅰ.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

Ⅱ.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

(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

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

请你补填下表的空缺。

方案一:

取少许反应后的

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石蕊试液

溶液显红色

小亮的观点正确

方案二:

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3)请你和全组同学一起分析以下问题。

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

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锌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

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8分)实验盒中有7种没有标签的溶液,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溶液。

(1)调查研究:

①实验盒中记录单上登记的7种溶液是:

KMnO4、Na2CO3、

CuSO4、NaCl、Ca(OH)2、NaOH和稀盐酸,其中有颜色

的是_________溶液。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

③研究方式:

从5种无色溶液中任意取出4种为一组进行鉴别。

这样的组合共有

______组。

(2)提出假设:

同学们从5种无色溶液中取出4种,贴上A、B、C、D标签,并且假

设这一组溶液可能是Na2CO3、NaCl、Ca(OH)2和稀盐酸。

(3)实验探究:

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

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A、B、C、D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盐

酸,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溶液

A

B

C

D

加入盐酸后的现象

无明显变化

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C是_______________溶液。

依据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

置已略去。

从长颈漏斗加入盐酸,可以观察到C溶

液中有气泡产生,A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

D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实验解释:

A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下图装置进行2个实验。

取少量B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闻到有

刺激性气味,停止加热。

再取少量D溶液倒入另一蒸发皿,加热,

有白色固体析出,停止加热。

B是稀盐酸,D是NaCl溶液。

经过上述三步实验,同学们认为第5种无色溶液是NaOH溶液。

(4)实验反思:

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上述实验探究过程。

进行了全面反思。

①老师指出:

实验结论仍有不确定性。

不能确定的是____________溶液;

其鉴别方

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师提示:

鉴别出C溶液后,不需外加试剂,就可以简便地鉴别出A、B溶液。

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6某同学对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按下图所示过程进行探究:

(1)填充实验过程空格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①

取适量NaOH溶液放入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步骤②

用胶头滴管将稀盐酸慢慢逐滴滴入到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直至到无色。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步骤③

当滴加稀盐酸至发生上述现象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