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残游记》有感10篇Word下载.docx
《读《老残游记》有感10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老残游记》有感10篇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是写小玉说书,细节描写活灵活现,通过层层烘托的手法,引人入胜。
二是对趵突泉、泰山的描述,犹如亲临其境,让人有种特别想去当地游历的冲动。
三是对心理的描写,特别是写逸云倾慕三爷那段,把小女生陷入恋爱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
四是书中讲的3个新女性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2个具有林下之风的奇女子玙姑和逸云,均是出世得大道者,犹如云中仙子。
即便稍逊一个层次的环翠,也能从接触的“体面人”分析出人生百态,不能不叫人佩服。
该书名为游记,确实恰如其分。
老残同志生性豁达,又关心疾苦,所以兴之所至,笔则随至,以至于整本书我感觉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鲁迅先生将其称为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教科书上说它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揭露了清官的昏庸比贪官更甚。
这么说当然没错,但我总觉得书中对清官、酷吏和不谙世故读书人的危害揭露太过直接,让人看着不过瘾。
倒是书中只露过一次面的白太守,既有能力,又对官场的人情世故洞彻通透,令人印象深刻。
结合作者刘鹗的经历来看,我认为这本书是因他仕途不顺,借以抒怀寄志更准确些。
正是由于作者仕途不顺,他创造出老残这么一个游离于官场之外,而又能对官场有所影响的理想人物。
又由老残的所见所闻,描绘出理想的官员应该是什么样子。
刘鹗在自序中也说了: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
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
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这本书正是抒发了他对人生、家国、社会、宗教的种种感触和情怀。
说老残是理想人物,是因为现实中这种人物基本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为老残的一席话,张宫保想纳为幕僚,各级官员对他大开方便之门。
我觉得,敢说和会做之间差了好远,仅仅是因为会说、善说就一路畅通,好像还差了点什么。
书中对老残前半生的经历没有说明,他的名声从何而来,各方官员为何对他尊崇有加,我们不得而知。
有句俗话说,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
不能因为他的后半生如此风光,就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要知道,官场有官场的规则,说白了,当官也是一种技术活。
没有一定的行政训练,直接走上官场,那是要闹笑话的。
光绪见过康有为一次,就觉得此人不可当大官,只给了一个象征性的官位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幕僚之所以为幕僚,是居于辅助地位的,而不可能反客为主。
即便能发挥作用,那也是狐假虎威罢了,何况,老残同志还辞去幕僚不做呢。
理想的官员,我推崇书中的白太守。
有能力、懂官场。
做官,首先要懂官场,这样才能长远,才能发挥自身的抱负和能力。
只有理想而不顾官场规则,是不可能做大事的。
其次,我觉得作者所反对官僚习气的反面,也应该是他心目中理想官员的范本。
有这么几点,一是有德。
做官先做人,为官先修德。
否则就如书中所说:
“无才的要做官很不要紧,正坏在有才的要做官。
”“官愈大,害愈甚:
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
”二是清廉且通世故。
这二者是放在一起的,否则只知清廉不通世故,就如书中的刚弼,成为酷吏了。
三是通世情,晓情势。
当官得爱民,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
当官不能抱着书本吃饭,不能固守老经验,得顺应形势发展,根据情况的变化作出决策,否则正如书中所说:
“只因但会读书,不谙世故,举手动足便错。
孟子所以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岂但河工为然?
天下大事,坏于奸臣者十之三四;
坏于不通世故之君子者,倒有十分之六七也!
【篇三】
偶读《老残游记》,略表感言,遂记之。
一、残者,补翁也
以暴露社会黑暗面和种种弊端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谴责小说在中国历来不乏成长的土壤。
后学对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咬牙切齿,各种鄙夷和抨击,可见在中国是绝不会缺少社会谴责小说的创作素材的。
鲁迅曾这样评价这类小说“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
可谁又能否认这类小说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所具有的前所未有的广度,笔锋犀利辛辣,鞭辟入里呢。
一个摇串铃的江湖郎中两个月的短暂游历就可以将大半个晚清官场和民间芸芸众生之相深刻揭露,其手法自然令人叹服。
为何名之《老残游记》,只因其中主要人物铁英,字补翁,人号之曰老残,故而以其游记命名。
而这名字也实在起得极妙,铁,自有一股刚正气在,又名英,乃是将各桩冤案、奇案交之明断也。
补翁二字,自然是对着这个“残”字,有残缺处,方求补缮。
而这“残”的人在书中反倒成了完人,诸人反倒多少有了缺憾。
奋身救二翠(翠花、翠环)的黄人瑞虽是一个顶好的人,可惜也是个“一件事三口烟”的人物,嘴上百般说道不会抽大烟上瘾,一边又叫翠花不断给自己点火(抽大烟)借口说不抽上几口便没有说话的精神。
此外,与老残相比,他又是个极在乎名声、地位的人,他既同情二翠的遭遇,频频将她们唤来,免受得鸨儿、伙计的毒打,可一遇上事情,就立马想着将二翠藏起来,万万不能叫人发现自己召妓。
老残则不同,他之所以不愿接受二翠,完全出于为二翠考虑。
一方面,自己常年游行天下,居无定所,二翠若是跟了自己恐怕是要受尽委屈和艰辛的,倒比这青楼行当好不了多少。
其次,自己习惯了一个人的清闲,突然增了家眷,免不了在外要时时忧心。
而补翁虽是个行脚僧般的江湖郎中,却对国家大事关心之至,但凡遇上不平之事,也免不了要插手管上一管。
这样的人物,虽结识得不少大人物,出个事情也能担待几分,可他毕竟身处尘外,到底是少了权势的。
一旦吃上官司可叫这大小二翠如何安身立命?
再说这黄龙子,也是书中顶神奇的诸葛孔明似的人物。
他和老残像极,也是个局外人,从不涉官场这趟浑水。
观星宿可知天下大事,闻风变乃晓大灾小难。
说起北拳南革(即北方义和团运动,南方国民革命)可谓精辟。
他说这北拳,“其信从者,上自宫闱,下至将相而止,主义为‘压汉’;
南革,其信从者,下至士大夫,上亦至将相而止,主义为‘逐满’。
此二乱党,皆所以酿劫运,亦皆所以开文明也”。
既称其为乱党,说其酿造灾祸,乃时势所逼,又看到其实是为“开文明”而起。
对于南方革命,他尚且有自己的主张,觉得这个革,“革是皮,既如马革牛革,是从头到脚无处不包着的。
莫说是皮肤小病,要知道浑身溃烂起来,也会致命的。
”如此,他以此形象的比喻,用自己超凡的眼光将南革与北拳区别开来。
这北拳用的是拳头,拳头打不着处,也就落了空,不似这革,学西洋,乃是应了卦象的,万万不可小觑。
对于而今人人称道的辛亥革命,他只说众人参加革命实在是为了“一谈革命,就可以不受天理国法人情的拘束,岂不痛快”。
他不信上帝,亦不信佛道,提出世间万事,乃是由一“势力尊者”在协调,而这“势力尊者”正是这“无极”的化身,说白了乃是万物阴阳和合的自然规律。
他的思维无不体现着“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一大批开明人士的科学精神。
他和师兄青龙子、赤龙子都是这世上神出鬼没的人物,寻常人难得一见,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有自己的局限。
黄龙子极言“北拳南革”如何如何,立场却还是站在大清朝的。
既看到南革强大的生命力,又预言“今者,不管天理,不畏国法,不近人情,放肆做去,这种痛快,不有人灾,必有鬼祸,岂能长久?
”说到底也受了这局势和政治的误导。
至于申东造、德慧生、王子谨、申子平一干人等,虽也都算得上是些贤人,到底还是忌惮这忌惮那,不似老残这般闲云野鹤。
就连一心想拉拢老残宫保,可谓是爱才心切,几乎以最高礼遇挽留老残,但见老残执意去官也免不得内心惶惶,记恨半响,直到申东造前来劝慰方才微微宽心。
这样的爱才岂是真爱才?
不过想成就“爱才”的名声罢了。
凡此种种看似不残不缺的人物,反倒各个有问题,唯有这个被人唤作“老残”的铁英是个完人。
他虽是一名身份卑微的郎中,可在江湖上,官场上无人不对他恭敬有三。
他的聪慧是人所不及,可这也有一个前提——总有人赏识他,信任他,并且愿意给予帮助。
“清官”酷吏玉贤的案子有个刘仁甫收拾残局,魏家冤案又有白太守为其沉冤,每个故事最后背后免不了都要请出一位有权有势的人物来华化悲为喜,这恐怕也是中国小说的一项特色了。
《牡丹亭》要借助皇权让柳杜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也要靠张生的金榜题名花好月圆,窦娥的冤情也是借助做了大官的父亲才得以昭雪。
总是在中国,权势是万万不可缺的。
话虽扯远了,说到底,这位名唤老残的人物,在书中虽说是肉胎凡体,却比那大闹天宫的孙行者本事差不了多少。
而其洁身自好,精通医术,挽救时弊又较书中人物更甚一筹,堪为人上之人。
二、清者,酷吏也
《老残游记》最让人称道的是破天荒地塑造了一批”冤埋城阙暗,血染朱顶红”的所谓“清官”,揭露了“清官比那贪官更可恶,更骇人”的事实。
曹州府的玉贤,齐东村的刚弼,名字也起得顶好。
玉贤为人不贤,专好杀人。
为了成就政绩,不分青红皂白,只管将人拉去站笼站死。
就连陷害于朝栋一家的强盗都说“谁知道就闹得这么厉害,连伤了他四条人命!
委实我同他家也没有这大的仇隙”。
可这玉贤听闻贼人的自首,还是要独断专行,拒不认错。
“有两三个专只烦于家移赃这一案的,被玉大人都放了”。
你道是这样的“清官”清也不清?
刚弼实在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物,贾家十三条人命案,他只得一个月饼就匆匆定案。
可怜这贾家媳妇儿,魏家闺女一片孝心,却被弄得呼若游丝,半死不活。
魏老爷古稀之人也免不了一顿夹棍,叫苦连连。
无怪乎白太守最后当着刚弼的面说道“清廉人原是最令人佩服的。
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人都是小人,只他一个君子。
这个念头最害事,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老残自己也对黄人瑞说道:
“天下大事,坏于奸臣者十之三四,;
坏于不通世故之君子者,倒有十分之六七”。
这两番话最是中肯,不知揭露多少清官虚伪。
这些所谓的清官,只为了政绩,迁升,哪有什么管老百姓死活的。
黄河倒口子,庄抚台闻得一“才子”讲“这河的毛病就是太窄了,非放宽了不能安静,必得废了民堤,退守大堤”,就将若干民堤废了,只留一个大堤,害得济阳县几十万人一夜丧命,数千人沦为贱民。
清官何以不清?
老残没有明讲,也没有人说得出个所以然,这些不过都是江湖郎中四处行医时所见的“小事”罢了。
如此见怪不怪,反倒画出来晚清群臣像,比这油画还更甚三分。
而可有拯救之法?
老残所到处倒还可以像包青天一般沉冤昭雪,若是不到处又将如何?
联想到这两个月间,老残离开济南不过千里,尚且未出山东,中国其他省份又该是怎样境况?
而这偌大的晚清,难道只一个江湖郎中,铁英老残就阅历得尽,平反得尽?
这反倒是最骇人处。
就连将自身形象寄托老残的作者刘鹗最后也没有提出一个救治这个社会的方案来,然而将希望全权放在南方革命党人身上,又是这位旧朝遗老不愿意的。
三、俗者,大雅也
《老残游记》易懂否?
那是自然,全篇尽是精炼的白话,半点没有明清诸多小说半文半白的遗憾。
可就是白话,《老残》也是有自己味道的。
这味道究竟在何处?
在乎官有官话,民有民言,知识分子自有自己一番行头,店小二也有店小二的活计,即便是书中屈指可数的几位女性,玙姑自有玙姑的惊世骇俗,环翠(未嫁补翁时名唤翠环,乃是二翠中小者)有环翠的妙语连珠,翠花也有翠花的风姿绰韵。
如此一来,一部《老残游记》竟让人愤恨时十指染血,双唇戴红,欢喜处又破涕为笑,全身畅快。
且看那被玉贤害死了独子的卖烟老王,老残问道:
“你们这玉大人好吗?
”“谁知道呢?
”老残又问:
“恐怕总是冤枉得多罢?
”,老王只顾低头掩泪道:
“不冤枉,不冤枉!
”脸色铁青,嘴上却还叫道:
“好官啊,好官啊!
”谁知这心头丧子之痛?
若不是这连声的“不冤枉,不冤枉”“好官,好官”,又哪能体会老王内心痛楚?
再看这毫无知识的环翠评做诗,“那些官人所写的诗说来说去,大约不过两个意思:
体面些的人总无非说自己才气怎么大,天下人都不认识他;
次一等的人呢,就无非说那个姐儿长的怎么好,同他怎样恩爱……只是过来过去的人怎样都是些大财,为啥想一个没有才的看看都看不着呢?
我说一句啥话:
既是没才的这么少,俗语说得好,‘物以稀为贵’,岂不是没才的倒成了宝贝?
那些说姐妹们长得好的,无非却是我们眼前面的几个人,有的鼻子眼睛还没有长的周全呢,他们不是比她西施,就是比她王嫱;
不是说她沉鱼落雁,就是说她闭月羞花。
难道这些美人就长她们这种乏样子?
……说恩情怎样重的,舍不出几个钱来,完事儿还要骂道‘你们这些强盗婊子,真不是东西!
混账王八蛋!
’你想有恩情没有?
因此,我想,做诗这件事是很没有意思的,不过造些谣罢了”。
俗却是俗话,意思却大雅之至,将这千古写诗人的伪、丑,俗都说破了,不免叫人心头痛快。
若非要说出《老残游记》的语言魅力来,无非是抓住了怎样人说怎样话这个点子,而更为精到处还在于敢言人之不敢言者。
就这清官成酷吏一说,《老残》之前尚无人说。
无上帝,无佛道,世事自有规律,也叫人喜欢得很。
说起儒、释、道,借玙姑之口说“无非三个铺面挂了三个招牌,其实卖的都是杂货,柴米油盐都是有的。
不过儒家的铺子大些,佛、道的铺子小些,皆是无所不包的……凡道总分两层:
一个叫道面子,一个叫道里子。
道里子都是同的,道面子就各有分别了。
”你道是精到不精到?
把这控制人心一两千年的魔障批了个透彻。
《老残游记》自然也是有缺陷的,这还有待于读者自己发现。
先前说到中国不乏生长社会谴责小说土壤,何以就到了晚清才有《老残游记》、《孽海花》、《二十年之目睹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四部稍微有名的作品?
其他文人不是木鱼样的人物,自然懂得,可就偏偏写不得,这也是中国小说文学的一道奇观啊。
【篇四】
《老残游记》,谴责小说。
二十回。
清刘鹗撰。
原署洪都百炼生撰。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版。
刘鹗,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
生于咸丰七年(1857年),卒于宣统元年(1909年)。
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
自幼承袭家学,但科场不利;
他崇拜西学,研究过数学、医学、水利学等。
曾行医和经商。
先后在河南巡抚吴大潋、山东巡抚张曜处做过幕宾,因治黄有功,官至知府。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刘鹗向联军处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赈北京饥民。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私售仓粟罪被充军新疆,次年于迪化(今乌鲁木齐)病故。
《老残游记》通过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反映了清朝末年山东一带的社会生活面貌和人民的疾苦;
又以主要篇幅写了两个酷吏的非人道的罪恶行为,暴露了清王朝吏治的黑暗。
老残,是贯穿全书的主人公,又名补残,即补救残局之意。
作者把他写成一个自甘淡泊,不入宦途,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的一位爱国志士。
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的疾苦,对酷吏的残暴嫉恶如仇。
他肝胆侠义,是非分明。
书中写他曾向山东巡抚献策治河;
又替城武知县策划“制盗”良计;
搭救沦为妓女的田环翠等;
更着重写他查访并揭露玉贤、刚弼的罪恶和为贾魏氏伸雪不白之冤两件大事。
老残四处奔波,意在请出真正的清官,以施“仁政”,从而挽救并维持清朝统治的残局。
老残是在那个时代波涛冲击下思想十分矛盾的人物,他既有江湖义士的豪侠气质,爱抱不平,但又摆脱不了文士的软弱本性,不能积极有为;
他痛恨贪官污吏,同情人民疾苦,但却只能与统治者保持一定距离,不愿同流合污而已;
他自持清高,却又有名利之念。
所以,他只能在封建制度轨道上做些为民请命和自以为利民的事情。
老残的思想矛盾在清末知识分子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作者着力描写的是玉贤和刚弼这两个酷吏形象。
玉贤是朝野上下、远近驰名的“办盗”“能吏”。
在他的衙门前竖着十二架站笼,不到一年就站死了两千多人,而这些受惩治的所谓“盗”,“十个中倒有九个半”是无辜的老百姓。
玉贤所创造的这种“路不拾遗”的“丰功伟绩”,是用人民的鲜血、枯骨、冤魂换来的。
他的乌纱帽“血染顶珠红”。
就是这样血债累累、杀人如麻的刽子手才不断地升官发财。
刚弼同玉贤是一丘之貉,他办案只凭主观臆测,独断专行,滥杀无辜。
就是在他的严刑拷打下,贾魏氏屈打成招,被判处“凌迟罪”。
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两个残忍、刚愎的酷吏典型,着重抨击那些名为清官,实为酷吏的虐民行为。
正如书中第十六回原评所说:
“赃官可恨,人人知之;
……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
”刘鹗意在指出清官的可恨可恶可鄙,尤甚于赃官。
他面对着清末风雨飘摇、满目疮痍的社会局面,“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发出“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的哀叹。
《老残游记》结构紧凑,重点突出;
人物性格鲜明逼真;
语言晓畅,富于表现力。
作者揭露黑暗现实目光尖锐,笔锋泼辣,其艺术成就在晚清小说中是比较突出的。
评:
游历途中述见闻,清末山东社会纷。
曾献山东治河策,“凌迟罪”下救冤民。
玉贤刚弼两酷吏,“丰功伟绩”堆冤魂。
风雨飘摇山河碎,望天兴叹泪满襟。
【篇五】
久闻此书之盛誉,最近才得时间有闲情好兴致捧读。
这一读,便连连称妙,无怪乎海宁王静安先生、侯官严几道先生极力赞叹!
《老残游记》辞章优美,意境如诗如画。
譬如,写玙姑弹琴:
“初起不过轻挑漫剔,声响悠柔。
一段以后,散泛相错,其声清脆;
两段以后,吟揉渐多。
那瑟之勾挑夹缝中,与琴之绰注相应,粗听若弹琴鼓瑟,各自为调,细听则如珠鸟一双,此唱彼和,问来答往。
四五段以后,吟揉渐少,杂以批拂,苍苍凉凉,磊磊落落,下指甚重,声音繁兴。
六七八段,间以曼衍,愈转愈清,其调愈逸。
”(第十回《骊龙双珠光照琴瑟;
犀牛牛一角声叶箜篌》)
这种意境描写,捧读文字者几乎都要醉了!
更何况聆赏琴瑟之韵者乎?
但见申子平:
“耳目俱无,觉得自己的身体,飘飘荡荡,如随长风,浮沉于云霞之际。
久之又久,心身俱忘,如醉如梦。
写玙姑、扈姑、胜姑与黄龙子演奏箜篌时,那喉声,角声,弦声,铃声相和,耳中如闻“风声水声人马蹙踏声,旌旗熤耀声,干戈击轧声,金鼓薄伐声…….”好一幅胡马嘶风,凄清悲壮的沙场景象。
读完这些文采斐然的描写,我不仅翻至前头,再细嚼几遍,更是朗诵出声来!
舒畅惬意!
而写到玙姑居处,颇有世外桃源之象,神往。
话说,鄙人是不大喜欢读当代小说的。
鄙人喜欢半文半白的那种优雅风范。
喜欢那种情节而外,对文采的追求和雕琢。
大名鼎鼎的诺奖得主的作品,某也读了几部,味如嚼蜡。
《檀香刑》从头到尾都是“喵喵”的猫腔,人耳朵极不舒服。
《蛙》倒是以极简之笔勾勒了六十年的生育制度史,哀伤悲叹。
但那口水文字,依然不喜。
这还是名家名作,一些新出的文艺刊物上发的稿子,就更甭提了。
《游记》中塑造了两个如仙女般伶俐聪慧的女子,玙姑和逸尘。
而又借这俩小女子之口,将儒释道并外国宗教批评一番。
犀利妙绝之处,令人拍案!
“凡道总是分两层:
道里子都是同的,道面子就各有分别了,如和尚剃了头,道士挽了个髻,叫人一望而知,那是和尚、那是道士。
倘若叫那和尚留了头,也挽个髻子,披件鹤氅;
道士剃了发,着件袈裟,人又要颠倒呼唤起来了。
”“道面子有分别,道里子实是一样的。
”(第九回《一客吟诗负手面壁;
三人品敬促膝谈心》)。
“‘德’字是万教的根基”。
愚以为,以“德”作榜,“诱人为善”,既可以说“道里子”,因诸教教义,千言万语,其核心不外乎是教人求真,从善,爱美。
也可以说是“道面子”,因为在这美丽的旗帜、安然的道貌背后,不知暗含着多少愚腐、荒唐和血腥呢!
“诸教“惟恐后世人不崇奉他的教,所以说出许多天堂地狱的话来唬人。
”“甚则说崇奉他的教,就一切罪孽消灭,不崇奉他的教,就是魔鬼入宫,死了必下地狱等辞。
至于外国一切教门,更要为争教兴兵接战,杀人如麻。
”“若回回教说,为教战死的血光如玫瑰紫的宝石一样,更是骗人到极处!
”(第九回《一客吟诗负手面壁;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关于“天理”和“人欲”,“玙姑”和“逸云”,也颇有一段妙辞,并借机把宋儒给戏虐了一顿:
“这好色乃人之本性。
宋儒要说好德不好色,非自欺而何?
自歁歁人,不诚极矣!
他偏要‘存诚’,岂不可恨!
有一个住世的逸云,有一个出世的逸云;
有一个精神上有戒律的赤龙子,有一个形骸上无戒律的赤龙子。
这住世的逸云,就是斗姥宫中的姑子,须做啥做啥。
这出世的逸云,逸然自得,超然物外,活在自我精神世界,看天地日月变化幻的把戏。
这精神上有戒律的赤龙子,妨害人妨害自己的事情都不做,这形骸上无戒律的赤龙子,不受尘世藩篱约束,你浊我浊,放浪无羁。
曾看过一段视频,马英九先生与星云上人对谈,也重点谈及“出世”与“入世”。
而谈论此题目的人实在又是多了去了,可有哪一个比逸云仙姑和赤龙子参得更深呢?
《老残游记》中实是没有关爱情的,至于逸云迷恋陶三爷一段,笔墨并不多,且着笔点在于逸云的参禅悟道。
但逸云有一段关于“爱”的议论,却真真有趣:
“爱心怎能没有?
只是不分男女,却分轻重。
譬如见了一个才子,美人,英雄,高士,却是从钦敬上生出来的爱心;
见了寻常人却与我亲近的,忘记过去是从交感上生出来的爱心;
见了些下等愚蠢的人,又从悲悯上生同爱心来。
”(续集第五回《俏逸云除欲除尽;
德慧生救人救彻》)。
《老残游记》以“游记”名,却并非《徐霞客游记》那样的游记,实是一本小说。
老残“铁炮一声公堂解索”,“谈笑释奇冤,风霜访大案。
”着实快意。
美中不足在于《续集》第七回以后,写老残阴间阎殿的种种,与“闹阴司司马貌断狱”一回相像而无甚新意。
愚幼时读《喻世明言》、《三言两拍》印象深刻。
刘鹗乃清末人士,卒于一九〇九,书中言及北拳南革,俨然清末那几年的事儿!
故事的发生地,又在山东境内。
书中那位爱才的“宫保”大人,恐怕就是项城袁世凯耳。
袁于一八九九年冬被清廷擢拨为山东巡抚,一九〇一年被慈禧加封为太子少保,世称其为袁宫保。
山东巡抚任上的袁世凯,年富力壮,交结英才,欲有所作为。
与书中的“宫保”形象,大概是一致的!
即是笔记,作为痴好诗词者,最后且将书中几句妙联佳构容录如下:
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
第六回,老残闻白、刚乃至酷之吏,恚懑在客栈题诗,以此颔联为上。
沧苇遵王士礼居,艺芸精舍四家书。
一齐归入东昌府,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