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时导学案鲁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2180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时导学案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时导学案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时导学案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时导学案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时导学案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时导学案鲁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时导学案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时导学案鲁教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时导学案鲁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时导学案鲁教版

第二单元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

教师寄语:

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有效途径。

学习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

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

不可再分;

3.知道分解反应,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学习过程:

[引入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水水分子的本身并没有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一、自主学习提纲:

★知识点一:

水通直流电分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1、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作用

2.实验现象:

(1)通电后,电极上

猜测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说明这是;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说明这是。

3.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大约是。

★知识点二:

分解反应

4.小组讨论:

你认为分解反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5.氧化汞受热生成汞

和氧气;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碱式碳酸铜受热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以上四个反应的共同特点是

,象这样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6.有人说食盐水蒸发得到食盐和水是分解反应,你同意吗?

知识点三.微观解释电解水实验

○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P32并完成下列问题:

7.通过电解水试验,结合教材中的反应图解完成下列问题:

在电解水实验中没变的微粒有哪些?

变化的微粒有哪些?

你从中受到那些教育?

《考验自我》:

(1)水加热变成水蒸汽是什么变化?

(2)变化时,水分子本身,而是水分子的

、和

发生了变化。

知识点四:

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

学生阅读教材:

(1)识记分子.原子的定义

 

教师写过程

收集资料: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分析归纳:

1、电解水是——————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和————————

,二者的体积比为——————。

交流与反思: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和——————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2)知道常见物质(水.氧气.氢气.金刚石.金.等物质的微粒组成)

通过本节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你得到的方法什么

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是:

_____________,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

______

 

反思:

1、能正确理解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继空气之后的大家很熟悉的水,在生物和日常生活中对水的一些物理性质和用途有所了

解,但从化学角度了解水的组成很陌生。

所以电解水的试验对得出水的组成非常重要。

2、能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学生已有进行科学试验探究的经验与成功体验,已知氧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但无有关元素、原子、分子的具体了解,对水的组成知识充满渴望,这也是学习的动力所在。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或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NaClO是强碱弱酸盐,具有强氧化性

B.氯气溶于水能导电,氯气是电解质

C.Fe(OH)3胶体遇氢碘酸先聚沉后溶解,并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D.加热煮沸Mg(HCO3)2溶液,可产生Mg(OH)2沉淀

2.下列示意图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水合离子用相应离子符号表示)(  )

A.

NaCl→Na++Cl-

B.

CuCl→Cu2++2Cl-

C.

CH3COOH⇌CH3COO-+H+

D.

H2 (g)+Cl2 (g)→2HCl(g)+183kJ

3.下列各选项中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A.将pH=4的盐酸和醋酸分别稀释成pH=5的溶液,所加水的量

B.pH=10的NaOH和Na2CO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H4)2SO4溶液与(NH4)2CO3溶液中NH4+的物质的量浓度

D.相同温度下,10mL0.1mol/L的醋酸与100mL0.01mol/L的醋酸中H+的物质的量

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等体积

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

相同时间内

反应生成的氢气更多

是强酸

B

将湿润的淀粉-

试纸分别放入

蒸气中

试纸只在

蒸气中变蓝色

氧化性:

C

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

溶液的试管中

有大量气泡产生

生成的气体是

D

向 NaHCO3溶液中加入NaAlO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合

的能力比

A.AB.BC.CD.D

5.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Y同主族,R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W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R与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与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

W<Y<Z

B.X与Z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可抑制水的电离

C.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Z>R>X

D.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

Y>R

6.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商代后期制作的司母戊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纯碱

D.屠呦呦发现的用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7.氮化硅是一种高温陶瓷材料,其硬度大、熔点高,下列晶体熔化(或升华)时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都与氮化硅相同的是(  )

A.白磷、硅B.碳化硅、硫酸钠

C.水晶、金刚石D.碘、汞

8.处理烟气中的SO2可以采用碱吸——电解法,其流程如左图;模拟过程Ⅱ如右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膜1为阴离子交换膜,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

B.若用锌锰碱性电池为电源,a极与锌极相连

C.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一4e一=4H++O2↑

D.若收集22.4L的P(标准状况下),则转移4mol电子

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Y价电子数之比为2∶3。

W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小,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Z>Y

B.化合物Z2Y存在离子键,ZWY中既有存在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C.X的简单氢化物与W的单质在光照下产生W的氢化物

D.Y、W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

10.化学无处不在,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11.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夹持仪器和试剂任选)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仪器

A

用CCl4除去NaBr溶液中少量Br2

烧杯、分液漏斗

B

配制1.0mol•L-1的H2SO4溶液

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C

从食盐水中获得NaCl晶体

酒精灯、烧杯、漏斗

D

制备少量乙酸乙酯

试管、酒精灯、导管

A.AB.BC.CD.D

12.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证明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C.

验证铁发生析氢腐蚀

D.

验证AgCl溶解度大于Ag2S

13.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金属钠B.海水提溴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

C.海带提碘只涉及物理变化D.海水提镁不涉及复分解反应

14.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镀时,通常把待镀的金属制品作阳极

B.氯碱工业上电解的是熔融的NaCl

C.氢氧燃料电池(酸性电解质)中O2通入正极,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

D.上图中电子由Zn极移向Cu极,盐桥中的Cl-移向CuSO4溶液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氨气具有还原性,能够被氧化铜氧化,用如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已知:

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

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加入的干燥剂是____(填序号)。

①浓硫酸②无水氯化钙③碱石灰

(2)能证明氨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是C中________。

(3)D中有无色液体生成。

设计实验检验D中无色液体的成分:

__________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等行业。

以硫化铜精矿为原料生产CuCl的工艺如图:

已知CuCl难溶于醇和水,溶于c(Cl-)较大的体系[CuCl(s)+Cl-

CuCl2-],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

(1)“氧化酸浸”前先将铜矿粉碎的目的是__。

该过程生成蓝色溶液和浅黄色沉淀,则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

(2)“溶解”时所用硫酸浓度为0.3mol·L-1,配制1L此硫酸溶液,需要98%、1.84g·mL-1浓硫酸__mL(保留1位小数)。

溶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3)“反应”时,Cu+的沉淀率与加入的NH4Cl的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n(氧化剂):

n(还原剂)=___;

②比较c(Cu+)相对大小:

A点___C点(填“>”、“<”或“=”)。

③提高处于C点状态的混合物中Cu+沉淀率措施是___;

(4)“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

(5)不能用硝酸代替硫酸进行“酸洗”,理由是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某化工厂生产新型清洁燃料甲醚(CH3-O-CH3)的流水线反应原理为:

在10L的反应容器内进行的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O][H2]/[H2O]。

反应②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H2(g)+3CO(g)⇌CH3OCH3(g)+CO2(g)+Q。

反应③为:

CO2+NH3+H2O→NH4HCO3,完成下列填空:

(1)反应①的方程式为______。

经3min反应容器内的水蒸气从20.0mol变为2.0mol,则此3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

(2)能判断反应①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选填编号)______。

A.在消耗n摩尔氢气的同时产生n摩尔的水

B.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C.容器内所有的物质的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D.化学反应速率:

V(逆)(H2O)=V(正)(CO)

(3)已知升高温度,反应②的化学平衡常数会减小,则反应②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Q(选填“>”或“<”)______0。

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V(逆)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一所示,则在t2时改变的反应条件是______。

(4)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容器内甲醚(CH3OCH3)的浓度c(CH3OCH3)随时间t变化的状况如图二所示。

则反应温度T1(选填“>”、“=”或“<”)______T2。

(5)若反应③得到的是一种纯净常见化肥的溶液。

经测定溶液中也存在NH3•H2O分子和CO32-离子,试用化学用语表示产生这两种微粒的原因:

______,______。

相同温度下,都为0.1mol/L的NaHCO3溶液甲和NH4HCO3溶液乙相比较,溶液中c(CO32-)甲(选填“>”、“=”或“<”)甲______乙。

19.(6分)某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有关问题进行探究:

I.甲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镁粉分别与盐酸、醋酸(均为0.1mol/L40.00mL)的反应,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每次实验至少需要用电子天平(能称准1mg)称取镁粉___g;

②装置中有刻度的甲管可以用代替___(填仪器名称),按图连接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

实验结束后读取气体体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___(至少回答两点)。

II.乙小组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

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填现象),定性比较得出结论。

有同学提出将FeCl3溶液改为___(写出试剂及物质的量浓度)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

②定量分析:

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

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

III.丙小组设计实验探究KI溶液和FeCl3溶液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

已知该反应为:

2Fe3++2I-=2Fe2++I2。

请完成相关的实验步骤和现象。

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5mL0.1mol•L -1KI溶液,再滴加5∼6滴(约0.2mL)0.1mol•L- 1FeCl 3溶液

②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分成两份

③取其中一份,滴加试剂CCl 4,用力振荡一段时间,CCl 4层出现紫红色,说明反应生成碘。

④另取一份,滴加试剂___溶液(填试剂名称),若现象___,则说明该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详解】

A.次氯酸钠是由氢氧化钠与次氯酸反应生成,属于强碱弱酸盐,次氯酸钠中氯元素处于+1的价,具有强的氧化性,故A正确;

B.氯气是单质,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氢碘酸为可溶性电解质,能够是氢氧化铁胶体聚沉,氢氧化铁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电,所以Fe(OH)3胶体遇氢碘酸先聚沉后溶解,并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故C正确;

D.长时间煮沸Mg(HCO3)2溶液,Mg(HCO3)2生成MgCO3,水解生成Mg(OH)2,故D正确;

故选:

B。

【点睛】

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所以判断是否为电解质的前提为化合物,B选项氯气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B

【解析】

【详解】

A、NaCl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故A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氯化铜溶液生成Cu和氯气,电解发生CuCl2

Cu+Cl2↑,故B符合题意;

C、醋酸为弱酸,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故C不符合题意;

D、焓变等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则H2(g)+Cl2(g)

2HCl(g)

=(436+243-431×2)kJ/mol=-183kJ/mol,因此H2 (g)+Cl2 (g)→2HCl(g)+183kJ,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

电解池中阳极若是活性电极作阳极,则活性电极首先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若是惰性电极作阳极,放电顺序为:

,注意:

①阴极不管是什么材料,电极本身都不反应,一定是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的阳离子放电;②最常用、最重要的放电顺序为阳极:

Cl->OH-;阴极:

Ag+>Cu2+>H+。

3.C

【解析】

【详解】

A.醋酸是弱电解质,在稀释过程中继续电离出氢离子,氯化氢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如果稀释相同倍数,则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大于盐酸,所以将pH=4的盐酸和醋酸分别稀释成pH=5的溶液时所加水的量,醋酸加入水的量大于盐酸,A项错误;

B.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所以氢氧化钠抑制水电离、碳酸钠促进水电离,氢氧化钠中水电离程度小于碳酸钠溶液中水电离程度,B项错误;

C.碳酸根离子与铵根离子相互促进水解,所以硫酸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大于碳酸铵,C项正确;

D.相同温度下,醋酸的浓度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小,所以前者电离程度小于后者,所以10 mL 0.1mol/L的醋酸与100 mL 0.01mol/L的醋酸中H+的物质的量前者小于后者,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D项是易错点,要注意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不是一个概念,10 mL 0.1mol/L的醋酸与100 mL 0.01mol/L的醋酸物质的量虽然相同,但物质的量浓度不同,则电离程度不同。

4.D

【解析】

【详解】

A.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相同时间内,HA收集到氢气多,一定能说明HA是弱酸,故A错误;

B.NO2和Br2蒸气均能氧化KI生成碘单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均变蓝,现象相同,不能判断两者的氧化性强弱,故B错误;

C.氯化铵溶液水解显酸性,Mg与氢离子反应,且放热导致一水合氨分解,则有大量气泡产生,可知反应中生成H2和NH3,故C错误;

D.偏铝酸根离子促进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则AlO2-结合H+的能力比CO32-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

考查强弱电解质判断,为高频考点,注意不能根据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电解质溶解性强弱等方法判断,为易错题。

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电离程度,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如要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只要证明醋酸部分电离即可,可以根据醋酸钠溶液酸碱性、一定浓度的醋酸pH等方法判断。

5.D

【解析】

【分析】

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R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R含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4个电子,为C元素;W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该单质为臭氧,则W为O元素,W与Y同主族,则Y为S元素;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大于S,则Z为Cl元素;R与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与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X最外层电子数=4+6-7=3,位于ⅢA族,原子序数大于O,则X为Al元素,R为C元素,W为O,X为Al,Y为S,Z为Cl元素。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R为C元素,W为O,X为Al,Y为S,Z为Cl元素。

A.离子的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径:

W

Y>R,故D正确;答案:

D。

【点睛】

根据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解答;根据原子结构的特殊性如R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推断元素为C。

根据物质的性质W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推断即可。

6.D

【解析】

【详解】

A.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需要高温加热,逐渐去除了有机物,无机物之间相互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司母戊鼎由青铜制成,青铜中含有铜元素、锡元素、铅元素等,属于合金,故B正确;

C.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纯碱,即碳酸钠,故C正确;

D.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由千百个原子彼此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相对分子质量特别大、具有重复结构单元的有机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一般把相对分子质量高于10000的分子称为高分子。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描述氮化硅应该是一种原子晶体,原子晶体是由原子直接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再来分析选项:

A.白磷

是分子晶体,熔融时克服的是范德华力,A项错误;

B.硫酸钠

是离子晶体,熔融时电离,克服的是离子键,B项错误;

C.水晶和金刚石同为原子晶体,因此熔融时克服的是共价键,C项正确;

D.碘是分子晶体,熔融时克服的是范德华力,而汞作为一种特殊的金属,原子间无金属键,熔融时克服的也是范德华力,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由于惰性电子对效应,汞原子的6s电子很难参与成键,仅以原子间的范德华力结合,这也是为什么汞是唯一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

8.B

【解析】

【分析】

由流程图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与烟气中的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溶液,电解亚硫酸钠溶液制得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制得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循环使用;电解Na2SO3溶液时,亚硫酸根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右室,在b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根,SO32——2e—+H2O=SO42—+,2H+,则b极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左室中,水在a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一=2OH—+H2↑,溶液中OH—浓度增大,Na+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左室,则a极为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详解】

A项、电解Na2SO3溶液时,亚硫酸根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右室,Na+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左室,则膜1为阳离子交换膜,膜2为阴离子交换膜,故A错误;

B项、a极为阴极,与锌锰碱性电池的负极锌极相连,故B正确;

C项、a极为阴极,水在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一=2OH—+H2↑,故C错误;

D项、由阴极电极反应式可知,若收集标准状况下22.4LH2,转移2mol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注意电解池反应的原理和离子流动的方向,能够正确判断电极名称,明确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是解答关键。

9.A

【解析】

【分析】

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且四种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则X为C,X、Y价电子数之比为2∶3,则Y为O,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则Z为Na,W的原子序数比Z大且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则W为Cl,综上所述,X、Y、Z、W分别为:

C、O、Na、Cl,据此解答。

【详解】

A.C和O位于同周期且C原子序数小于O,所以C原子的半径大于O原子半径,Na+和O2-电子排布相同,O2-的原子序数更小,所以Na+的半径小于O2-,即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Z﹤Y,A错误;

B.Na+和O2-通过离子键结合成Na2O,Na+和ClO-通过离子键结合成NaClO,Cl和O通过共价键结合,B正确;

C.CH4和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四种氯甲烷和HCl,C正确;

D.O3、Cl2、ClO2等均可作水的消毒剂,D正确。

答案选A。

10.C

【解析】

【详解】

A.根据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可表示为NH3+H2O+CO2=NH4HCO3,NH4HCO3+NaCl=NH4Cl+NaHCO3↓,2NaHCO3=Na2CO3+CO2↑+H2ONH4Cl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NaCl大,而在低温下却比NaCl溶解度小的原理,在278K~283K(5℃~10℃)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4Cl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故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选项A正确。

B.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