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彩课堂实录Word下载.docx
《《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彩课堂实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精彩课堂实录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你看这个“策”字很有意思,什么头?
竹字头。
这和当时的书写用具有关系,当时的人都是用竹简来记录事情的。
“册”“策”这两字是相通的。
[点评]入题简洁,切入巧妙。
解说标题,让学生明白故事情节,不经意间突出了重点;
解说“策”字,既使学生理解了“战国策”的含义,同时又丰富了文化常识的积累,巧妙。
没有刻意设计的导入语,师生对话,营造了平和轻松的教学氛围。
现在进入课文的学习。
学习文言文没有更多巧妙的方法,首先是把它读好,读好之后才可以做其他的事。
现在来朗读课文,放开喉咙,开始了。
(生齐读课文2分钟)
咱们今天读的,实际上是一篇故事,因此读书的时候呢,尽管是一篇文言文,也要读出它的故事味。
刚才的朗读,语速快了点,人物的语气还没有读出来。
再来,各自体会,不要齐读,就体会它的故事味,读出人物语气、神态、动作。
好,开始了。
(生自读2分钟)
我觉得刚才读的非常好,我听到了,你们用自己的语调表现人物中不同角色的动作、神态、语言。
下面再把注释读一读,开始了。
(生读注释1分40秒)
[点评]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不催促、不打扰,真正落实了“读”。
好,看屏幕。
(屏显2:
学习活动之一,简说故事。
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讲成语故事。
)
我们现在开始讲成语故事。
齐威王这个人呢,跟两个成语故事有关,一个成语故事叫“一鸣惊人”,一个叫“门庭若市”。
齐威王即位以后,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齐国处于崩溃的边缘,有一个叫淳于髡kūn的谋士,心里着急,他知道齐威王这个人喜欢隐语,什么叫隐语呢,就是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话,于是见到了威王,他说,大王,王宫里飞来了一只大鸟,这只大鸟在庭院里既不飞也不叫,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啊?
齐威王一听就明白了,他说,你知道吗,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他就开始整理朝政,齐国就逐步强大起来。
这就是“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故事的来历。
下面你们就用非常简洁的文字,根据课文内容,来说“门庭若市”的成语故事。
开始准备。
(学生准备3分钟)
好,哪位同学能够试一下?
我建议,讲这个故事,第一不要用复述的方式从头讲到尾,可以切入到故事的正中,比如说邹忌是个很美的人,他怎么样怎么样,很快地到故事当中来了,千万不要复述;
第二,结尾的时候要点一下题,这就是“门庭若市”这个成语故事的来源,这样表示你说话的层次。
好,哪位同学试一下?
在齐国有一个面目清秀的人,名叫邹忌,有一天早上他起来穿戴好衣服,分别问他的妻子、他的妾和他的一些门客,说,他和城北徐公到底谁更加的美丽?
他的妻、妾、门客都说他比徐公更加美丽,于是他入朝见了齐威王,对齐威王说了他早上的经历,齐威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且说“甚善”,于他便下令鼓励群臣和百姓向他进谏来维护朝政的平和,于是在这好条令的实施下,齐国更加繁荣,使其他一些国家皆朝于齐,这就是“门庭若市”这个成语的来历。
好,他试的很好,用很简洁的方式述说了一个小小的故事,但是,一个小小的弱点,“门庭若市”的细节没有说出来,对不对?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非常热闹,于是后来就有了……挺好的,谁再来说一次?
在齐国的时候,有一个美男子叫邹忌,他有一天问他的妻子,他和城北徐公谁美?
妻子说他比徐公美;
他由于不自信,又问了他的妾和来他家作客的人,都得到了同样的答案,都是说他比城北的徐公美,但是等到第二天徐公来的时候,他才知道他的样子大不如徐公美。
他由此联想到现在齐国的形势,就去面见齐王,把这件事告诉了齐王,齐王了解了其中的道理,就开始广纳善言,让全天下的百姓都来挑自己的毛病,然后群臣都到朝廷来上书,朝廷里非常热闹,这就是“门庭若市”的来历。
好的。
他有一个优点,他点出了邹忌因为自己的生活小事而联想到了国家大事。
还有没有同学用更加简洁的语言来表达?
生3:
齐国有个长得非常美丽的人,他叫邹忌,有一天他早上起来之后问他的妻子、小妾以及客人,说:
“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丽呢?
”他的妻子、小妾和客人都说“您非常美丽,徐公怎么能比?
”于是他又想到国家大事,就入朝见威王,告诉威王已经受蒙蔽很深了,威王就开始下令说:
“如果谁有兴德之言进谏给我,就能受赏。
”群臣、百姓都来进谏,所以门庭前面非常热闹,这就是“门庭若市”的来历。
好。
你看,三个人讲的这个故事,逐步到位。
但从“简说故事”这个角度来讲,还可以比刚才这位同学再简。
好,你来。
生4:
齐国的邹忌在与城北的徐公比美的过程中,得出了一个结论,于是把他得出的这个道理建议给了齐王,齐王认为他说的很正确,于是就广开言路,他的臣子和子民们都去朝廷上给他进谏,十分的热闹,于是齐国就繁荣昌盛起来。
这就是“门庭若市”的来历。
你看,他更简了,但是又简过了头。
真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啊。
(师笑)邹忌本来很美,但是没有徐公美,他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于是他就从里面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就这样把前面稍微的加上一点就够了。
好了,这就是“简说故事”。
[点评]简说故事,其实是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此环节构思新颖、设计巧妙。
给学生足够的说话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说话才能,教师及时地发现并表扬优点、适时点拨不足,让学生在自信、快乐的氛围中逐步“简说”到位。
下面再来一个学习内容,巧编练习。
(屏显3:
巧编练习。
用比较辨析的方法,每位同学编拟一组“词义辨析”练习。
你们看课文的练习,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我觉得他编少了,那么我们现在就用这种比较辨析的方法,每位同学编拟一组“词义辨析”的练习,补充课本练习的不足。
好,开始。
好了,把你编的练习让同桌审查一下,看看正确不正确。
(同桌互相审查半分钟)
好,展示你们编的练习题。
我编的是“谤讥于市朝”与“朝于齐”的“于”。
“谤讥于市朝”的“于”是“在”的意思,而“朝于齐”的“于”是“到”的意思。
好,词义的辨析出来了。
你还可以找其它的“于”,课文里还有不同的意思。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的“若”是“如”的意思,“门庭若市”的“若”表示“像”。
好,出来了,又一组。
我找的是两个“之”字,一个是“由此观之”,这个“之”字是代词,代指邹忌所讲的这个事情。
“闻寡人之耳者”这个“之”是“的”的意思。
(XX:
之,是接在动词“观”后面,协调音节,无义。
此句可译作“从这看来”)
好,又一组。
我找的是“朝”,“朝服衣冠”“朝”指早晨,“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指朝廷,“皆朝于齐”“朝”是指朝见。
“市朝”呢?
还有一个“朝”,对不对?
生5:
还有三个“之”字。
“朝廷之臣”的“之”是“的”,“由此观之”的“之”代邹忌说的这件事,“孰视之”“之”代指徐公。
生6:
我也是补充,补充“于”字,还有“皆以美于徐公”,“于”是“比”的意思。
好,“于”还有一个含义,还要找。
生7:
我觉得“之”字还有一个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在第一自然段“吾妻之美我者”。
生8:
我找的是两个“闻”字,“闻寡人之耳者”“燕赵韩魏闻之”,第一个“闻”是使某某人听到,第二个“闻”是知道。
我觉得还有。
比如说两个美字。
“吾妻之美我者”,“赞美我,认为我美”;
“臣诚之不如徐公美”,“美丽”的意思。
还有“甚”,“君美甚”“非常”啊,“王之蔽甚矣”“很厉害”啊。
[点评]巧编练习,解决了文言文字词理解问题,打破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教师设置练习学生完成的常规模式,展开大面积的学生活动,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好,看一下屏幕。
(屏显4:
关于几个重点词的内容。
这个“于”字,“欲有求于我也”,“对”呀,这个意思刚才就没有说出来。
“皆以美于徐公”,“比”啊。
“皆朝于齐”,“到”啊。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啊。
它有四个含义,有比较细微的区别。
“朝”字,不仅词义,读音也有区别。
“朝服衣冠”,“早晨”,“入朝见威王”,“谤讥于市朝”这个“朝”指官员集会的地方,市和朝在一起是公共的场合;
“朝于齐”指朝见。
还有更有意思的一组词——
(屏显5:
关于“讽、谏、刺、谤、讥”的词义解释。
讽,婉言规劝;
谏,直言规劝;
刺,斥责,指责;
面刺,当面指责;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微言讽刺。
什么是微言讽刺呢?
不是用恶意的话讽刺,而是稍稍地讽刺一下。
从这几个字拓展开来,你们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里面还有“诽谤”的“诽”字,“诬蔑”的“诬”字,还有“造谣”的“谣”字,都和“说别人”有关。
刚才我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样几个词呢?
就是我们没有养成一个学习的习惯,那个习惯就是用对比辨析的方法来辨析事物,这种辨析,有时是外部特征一致的,就是同学们找的那些词,比如两个“孰”、四个“朝”、四个“于”、两个“美”、两个“甚”。
有时候事物的表面特征不一致,但是内涵相近,比如这一组,也要把它放在辨析里,这样我们辨析的角度就宽了,我们的体会就会更深刻一些。
所以巧编练习的目的,一个是熟悉课文的内容,第二个是理解了词义,同时呢,我们在学习方法上也应该受到一些启迪。
下面再来做一件事——
(屏显6:
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翻译几个短语:
朝服衣冠忌不自信弗如远甚地方千里王之蔽甚矣时时而间进)
翻译一下。
(学生自主翻译1分钟)
“地方千里”,这个词要区别一下,地方方圆千里。
一齐把老师的翻译读一下。
(齐读)朝服衣冠:
早晨穿戴衣帽。
忌不自信:
邹忌自己不相信。
弗如远甚:
不如(徐公)相差很远。
地方千里:
土地纵横千里。
王之蔽甚矣:
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时时而间进:
不时还偶有进谏。
[点评]既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又有教师的总结、归纳、讲析,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更深的层次。
不仅让学生明白应达到的学习目标,而且受到学法和思维方法的启迪。
最难的问题要出现了,请沉思这样一个话题:
你认为故事中有哪几个关键字,引动着故事的发展和表现人物的特点?
开始思考。
(屏显7:
学习活动之三:
深思话题。
你认为课文中哪几个关键的字引领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着人物的特点?
(学生自主思考2分钟)
互相商量一下吧
(学生商量1分钟)
各抒己见,哪一位先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句话中的“私”“畏”“求”三个字写出了我的妻、妾、客都是因为某种原因惧怕我或者求我,而邹忌并不因为别人对他有什么原因而失去了自知之明,这句话写出了邹忌善于思考、有自知之明的性格特点。
嗯,你再强调一下哪几个字。
“私”“畏”“求”。
从三个字看出来,邹忌没有听他们的话,没有沾沾自喜,这就表现了人物的特点了。
我感觉也是应该有三个字,第一个字是第一自然段“朝服衣冠,窥镜”中的“窥”字,因为邹忌如果不“窥”的话,不可能去问他的妻、妾和客。
这个“窥”字引出了一个故事。
还有一个“暮寝而思之”的“思”,我认为邹忌不“思”的话,就想不出这个道理,如果没有这个“思”字,也就没有下面进谏齐王的故事。
下一个是“王曰:
‘善!
’”这个“善”字,如果齐王不觉得这个道理非常好,也不会下令群臣进谏,不会有“门庭若市”这个现象,也不会使齐国走向繁荣昌盛。
你很能干,很能抓关键字眼。
我也说是这个“善”字。
单单一个“善”字就表明威王已经同意邹忌的建议,“善”字同时也说明了威王善于广开言路,能够察纳雅言,说明他是一个明君。
他品了一个“善”字,而且从这一字可以看出威王是个很贤明的人。
我说的是第一段中“窥镜”的“窥”字,表现出邹忌爱美的特点。
这个“窥”字很有意思,它的含义比较丰富,有人说它是偷偷地看,有人说它是沾沾自喜地看,有人说它表现邹忌比较爱美的特点。
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他们那个时候用的镜子不是我们现在用的很明亮的镜子,是铜镜,很模糊的,所以要仔细地看。
我觉得第二段“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中的“诚”字,也写出了邹忌有自知之明,非常了解自己,不夸大自己,不炫耀自己。
第一段中“暮寝而思之”的“思”字,从这个“思”字我们看出邹忌是个善于思考,能够反思和自省的人。
好,我来小结一下。
你们的发言真的很精彩,在这篇文章里面,有两个字是最重要的,你们都说到了。
看这个“思”字,“思”是对文章内容的升华,很明白的一件家中小事,引发了一个智慧的人的思考,他从一件小事里面,想到了国家的事,因此就有了“讽”。
这是文章行文的一大转折,凸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
刚才这个同学很会抓关节,什么关节呢,就是故事发展转折的几个字眼。
“思”字抓的很好。
从这个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运笔的高妙。
(屏显8:
“思”是对文章内容的深化,正是有了“思”才有了“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从而突出了邹忌的智者形象。
好,再看,第二个字“善”。
(屏显9:
“善”字是课文内容最为关键的深化,引出了全文的高潮,同时表现了齐王的贤者形象。
这是课文内容最为关键的深化,引出了全文的高潮,因为一个“善”字才引出了下一步的行为、举动,获得国民的拥护,同时表现了齐王的贤者形象。
他能够接受人家的意见,才有了治国的方略,才有了国家的兴旺,才使得人家皆朝于齐,而且从这个“善”字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王者的尊贵形象。
所以这两个字是引动全文的关键字眼,同时也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字眼。
很感谢大家能够在阅读文章时比较准确地抓住关键字眼。
[点评]“思”“善”二字是《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关键字,引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了人物性格特点;
发现并挖掘这两个字的作用,引导学生探究这两个字的作用是这节课最闪亮的教学环节。
这节课,咱们通过讲故事,通过编练习,通过探讨话题来完成了课文的学习:
简说故事,巧编练习,深思话题。
(屏显10:
学习活动小结:
简说巧编深思)
同学们学习得很努力,谢谢大家,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