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反思记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16606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与反思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与反思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与反思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与反思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与反思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与反思记录.docx

《教育与反思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与反思记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与反思记录.docx

教育与反思记录

南朵:

什么样的教育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

           ——听两位外籍专家关于教育的演讲有感

   3月3日晚,我有幸在重庆本地聆听到两位年轻的外籍专家关于教育的精彩演讲。

这个演讲,不禁勾起了我对中国教育这个被知识分子诟病已久的话题的沉思,令我开始进一步思虑中国教育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工具化、意识形态化的教育思想之歧路上越走越远之原因。

两位外教的教育理念,无疑来自全球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现代国家所共同遵奉的普世价值,作为人口占全球六分之一的泱泱华夏,何时更新教育体制,调整教育结构,借鉴教育理念,放开教育门槛,推行公民教育,回归教育的尊严,走出半个多世纪这沉重的一步?

应该是所有公民共同关注的。

因为,教育维系着每一个公民权利,教育锻造着一个民族的未来。

   近十年来,国内公开出版的不少关于教育的出版物,屡见良知敢言的教育专家、民间学者、公共知识分子们、自由思想者们,面对中国教育这颗“毒瘤”频频发出激烈犀利的批判。

他们以民族为重,秉持良知,洞幽现实,取法未来,对“中国教育向何处去”,拟出诸多中肯的建言、精彩的构想和务实的方案。

但十年过去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依然,且其难以治愈的弊端与大面积流脓之溃疡,泛滥中国的各个角落,“天灾”与“人祸”并举,近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由僵化的教育体制这一总轴所引发的,从教委——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所构成的“教育链”中,毫无商量地将处于沉重学业压力之下的链条终端——学子们挤压在一个无可逃避暗无天日的囚笼里。

狼奶、奴性、愚民等词汇,成为近年评论中国教育之弊时最热的关键词。

泱泱中华数以亿计的学子们,在先后经历教育产业化、功利工具化、高分低能化、谎言教条化、精神虚无化的“反教育”过程中,可怜的不谙世事的他们,在“神圣”教育的棍棒下,过早地失去了欢歌,凋谢了心灵,过早就桎梏了缤纷的梦想,扼杀了灵魂的飞扬。

十数年的寒窗,换来的是教育的尊严、自由的尊严、生命的尊严、思想的尊严的丧失。

一个民族,因为教育之弊所导致的民族精神大倒退、道德伦理大滑坡,思想尊严大丧失,以及由之危及人格的锻造、精神的重建、信仰的确立以及民族的复兴,成为了几代人共有的社会难题,成为时下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公共问题专家们案头上书稿中的无解之题。

   两位专家所共同忧虑的,虽然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但不啻更深重地契入中国这块“重灾区”里绵长了半个多世纪之切肤之痛!

   座中听者,几乎全部来自大学教师,唯极少量非教育人士混迹其中,我便是其一。

但我关注并忧虑中国教育久矣。

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分享,两位来自异域的教育专家,结合世界教育问题所作的讲座,令我受益匪浅。

作为旁听者,我还听到来自大学校园的施教者——大学教师们的讲述、提问与辩论。

故我在对中国教育体制之弊进行思考的同时,油然而生对中国教育的施行者这个群体的忧虑。

他们,处于教育体制与受教育者之间。

其实,无论体制变与不变,早变还是晚变,他们所担当的引领之责是最重要的,中国数以亿计的学子们最直接地受教于他们!

如果这个群体没有首先觉醒起来,在专业之外,没有担当起一个知识分子的公共关怀,缺省自由思想和独立意志,匮乏普世真理和终极关怀这类精神诉求,中国教育要毅然走出泥淖,走向复兴,基本上是奢谈。

因为,师者,承载着关乎一国教育重任之非常之使命!

犹如一国之政治转型,如果其倡导者缺省起码的与之同构的思想预期和价值转型,进而培育起一个广泛地现代公民社会,民主制度之毛,何以存乎于普罗大众公民社会之皮上呢?

教育同理。

于是,在我的忧思之上,第一次升起对师者的期待,我以为,他们,无疑是扭转中国教育之根本最重要的力量和中坚。

师者的精神品格与思想禀赋上不去,何以向学生“传业、授道、解惑”?

在制度未及变革之时,中国教育当务之急乃是从强化教师队伍人文素养始!

                 南朵2009.5.4  03:

40时于重庆

                         

  附一:

两位外籍专家关于教育的演讲

  时间:

2009.3.3晚上7:

15时—10:

00时

  地点:

重庆沙坪坝区某写字楼            

   威切尔:

我曾经英国伦敦大学学化学,然后到瑞士学哲学。

现在我在澳大利亚博思的一个国际性的大学里面工作,在西澳大利亚是最大的一个留学生的机构,吸引和培训留学生。

我的学生年龄从17岁到30多岁,他们来自世界各地。

现在我想了解一下今天来的这些朋友,大家认识一下。

三个问题,简短的,姓名,教什么的,今天为什么来?

(略)

   谢谢大家的分享!

   我们简短的做一个调查,谁是本科文凭?

谁是硕士文凭?

我要大家跟我想象一下,你们的一个学生现在站在这个楼的楼顶,这个学生的学习不是很令人满意,学生想从这个楼跳下去。

你们拥有的学位能够帮助这个学生吗?

   我也有同感。

我刚才假设的这个问题并非跟现实没有一点关系。

我想在坐的可能会放下学位的概念,愿意知道怎么样来帮助这个学生。

我们知道,除了比学位更重要的还有什么东西?

我相信这也是大家今天来这里的原因——我们希望我们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

   大家有一个负担:

你们对学生是有责任的。

我们能够教给他们的并非仅仅是知识。

之所以用学生跳楼这个故事来开始,是我认为硕士博士是好的,是通过劳动得到的。

在我工作的大学,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

来到学校后,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到学校来,往往是父母的建议或者是看见其他人都上大学,他们就上了。

有些学生是非常努力的,但他们依然迷茫:

他们这是来干什么?

我看到他们毕业,但他们所结的果实并非很满意。

我注意到一些学生掌握了很多知识,他们的成绩很好,但他们的生活很糟糕,抽烟、喝酒、撒谎、偷窃。

当我开始慢慢成绩好起来,我开始想:

为什么我没有从一开始就教给他们一些除了知识以外的人生道理?

   我开始研究教育的历史。

关于谁最早成立大学还有争议。

但得到大家公认的第一所大学在巴黎。

这个大学成立的方式,是有一群修道士,他们当时在研究圣经,同时他们阅读古典的文献,并且进行写作。

他们在看古典文献时,关于农业、发明创造的方式,然后到修道士这里来向他们学习。

“大学”的英语单词,来自两个拉丁词,它来到中国就是一个组合,跟我们今天的大学是不一样的。

当时的大学很尊崇艺术、科学、人类学等学科。

这样的情形延续了几百年。

对学生的训练是多方面的。

因为他们是修道士。

   那个时候世界各地建立了很多大学,他们认为这些学科对工业革命最有用。

那些教授的地位变得非常高,关于技术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在最顶上一级,人类学在中间,艺术降到最下面了。

教育的目的,变成了服务于工业革命。

我的问题是:

在这样一个体系下,创造力会受到一个什么样的影响?

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结果就是我们教育孩子不重视创造性,我们在努力培养一批希望服务于工业革命的人。

我们用它作为一个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

哦,这个不错,哦,那个不好!

然后我们向学生强调分数的价值,我们告诉孩子考分的重要性。

   在西澳大利亚,自杀率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

你们知道,在中国,在15岁到30岁之间,死的最多的不是癌症不是艾滋病,也不是交通等什么意外事故,而是自杀这一事实吗?

原因何在呢?

当我告诉大家原因之前,会有惊异的事件发生。

我一岁的时候,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是4%,而现在是五分之一。

目前中国的硕士博士的比例,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

   一方面中国已经达到了很惊异的变化,另一方面又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

以至于一些学生考试的成绩很好,但生命的其他方面却不令人满意。

让我们再回到那个楼顶的故事,你会对那个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要跳楼的学生说什么呢?

你怎么给他希望?

让他知道他的价值?

我想,你们在你们的学位之外,你们所拥有的希望在哪里?

作为老师,不可能交给学生自己不会的事情,自己没做过的事情。

你觉得你对自己的生命是充满希望的吗?

除了你的学位、职称等给你的安全感,你对自己的生命有希望吗?

你有没有看见自己永恒不变的价值?

而这些价值跟那些头衔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如果你的答案的肯定的,你就可以把这些告诉你在楼顶的学生。

   我拿一个观点出来,我们大家来讨论一下。

刚才讲到,现在的学科有地位的差异,能够给学生传递希望的一个来源,是艺术。

那种很狭隘的教育跟对生命失去希望是否有一点关联呢?

做计算机程序语言设计是基于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作为模型来编程。

科学的灵感其实是来自艺术的,科学的激情在艺术中得到生长。

知识的用途是有限度的。

我常把我的学生带到海边去看日落,他们的感受会超过我在教室教给他们的知识。

我要表达的一个观点是:

人是一个有机体,有正确的输入就有好的输出。

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影响了俄国一个叫约翰.杜威的人,这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基本来自于这个人的思想。

他的理念是:

人是一个很复杂的机器系统,只要有正确的输入,就会变成很优秀的学生。

我们知道,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学生的成绩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他的情绪、他的家庭、他与朋友的关系等等。

杜威的理念似乎告诉我们,每个学生是一样的。

其实,没有那个学生是一样的,他们有很大的不同。

看看我们在坐的,我们看起来是那么不同,有高的,有矮的,有的很英俊,有的不那么帅,比如我!

但我的妻子不同意,她认为我很帅!

我们知道人都需要改变,但如果改变意味着会付出更多的辛勤和劳动,你愿意改变吗?

   这个问题我的很认真的。

因为我想改变,就意味着我不能再象以前那样去教学,我要付出更多的辛劳。

因为我要跟每一个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关系,我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去调整我的教学的方式。

我用这样的方式来教学以后,我工作的时间延长了很多,但我认为这是很有回报的!

因为我看到我的学生刚来的时候,看不见自己的价值,当他们离开我的时候,不仅学有所成,而且能够看见自己的价值。

   现在我们请莱克来给大家说,我们具体做了什么。

欢迎大家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莱克:

我叫莱克,我来自加拿大。

我以前在中国呆过一段时间,所以我能够说一些中文。

我能够来中国,对我来说,我一种特别的经历和荣幸。

跟我以前在加拿大的经历,是非常不一样的。

   中国在世界上是很特别的一个国家。

她有她独有的文化。

我不是一个老师,也没有学位,只是有一些经验。

我一路走过来学到了一些东西。

我现在跟威切尔一起学习,他就象一个教授,我就象一个教授,我象个跟在他后面的学生。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些可以操作的很实际的一些事情。

   昨天我到了一个学校跟一些中国学生讲,当时我跟他们分享我的一些人生经历,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最后我们也选了提问的时间。

有一个学生坐在第一排,但一直把头低着,我以为他大概对我讲的话没太在意,但他站起来提问,非常勇敢。

他说他的人生理想是上大学,但上了大学以后,却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里?

可能就象我叔叔一样。

他的叔叔上个大学,但年龄已经很大了。

他说他大概一生就象他叔叔一样过。

从他的表达,知道他内心很茫然。

我就问班上的其他同学,有没有跟他同类似的情况,人生没有太大的目的、意义和激情。

结果学生要么点头,要么把手举起来,要么摇头。

所以我看见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作为老师,我想大家可能了解学生的这种状况。

就象刚才威切尔说的,要告诉学生人生的价值和目的,不能置身事外。

   目前这个世界主流的教育体系,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机器一样的,灌输给他们很多很多的知识,就象生产产品一样,然后又叫他们去生产什么东西。

以前我在学中文的时候,我也跟其他学生交流,他们觉得人际交往方面有很多困惑,或者在独立思考方面。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这些问题,但我注意到了这些问题。

我鼓励大家,去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帮助他们解决价值的问题,就是找到学习的方法。

有的学生是通过眼睛看和阅读来学习的,有的通过看书就可以学习了把概念吸收了。

有的学生可能主要通过听来学习,只要闭着眼睛听就可以学到了。

这大概也是我们教学的最常见的方式。

但是还有其他的方式。

有的通过走动就可以学到一些东西。

我有一个朋友他也是在座教学工作,他每次备课的时候都需要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地做事,这样他脑子里就开始有主意了。

他没有办法坐在那里看着书备课。

如果他不起来动一动,就没有办法开始他思考的过程。

他需要实际摸到接触到什么东西,才能够开始学习。

我发现自己就是这类的。

也许受我父亲的影响。

我的父亲是一个工程师,他是修理波音飞机的。

他只要看见什么东西是散的,就想动脑筋把它组装起来。

对于这些学习方法,我们是否都好好注意它们了呢?

其频率有怎么样呢?

有些人把教育想得很大,但很浅。

我们应该把面缩小一点但更有深度一些。

   刚才我们讲到很多学习的方法,它们是更有利地吸收知识。

   刚才卡拉乌说的是非常实际的操作方法,也许你们上课时会用到让学生听和看的方式,也许有的学生可以安静地坐着思考,而有的学生需要在教室后面走一走,那么,我会同意他在不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在教室后面安静地走一走。

那些需要摸到接触到什么东西的学生,我会准备一些塑料球啊,海绵啊给他们,有时候我上课时手没有地方放,我就会把这些球啊海绵啊扔给他们。

他们会把这些东西拿在手里玩,但他们脑袋里都把上课的东西都听进去了。

   大家知道,IQ是人的智商,你们有没有做过自己的IQ测试呢?

前两天我做了一个。

我想,这些题是怎么样的,我来做一下吧。

我在学校的时候,数学啊等理工科是非常好的,我的语言也非常好。

于是我坐下来开始做那个测试题。

非常简单!

因为它测试的都是我的两个强项。

但我想说的是,这个智商的测试是需要改的。

我们应该有新的方式,去看待人的智力智商。

因为智商这个理念,其实是产生于工业革命时代。

它重点测试的是人的数学能力语言能力,它忽略了人的技术类学科,因为这样会使很多理工科不好的人受到限制,而使他们的人生不能够走很远。

我们曾经看见过很多天才,这些天才可能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但是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

大家看过《歌剧魅影》吗?

后来还有一个叫《猫》的。

有一个学生,是一个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居丽亚.冷,她才八岁,她在学校总是不安宁,她的老师觉得她脑子有问题,她上课缺乏专注力,而且影响其他同学。

老师就建议女孩的妈妈带她去医生那里检查一下吧。

女孩的妈妈就把她带到医生那里,说她在学校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麻烦。

医生就对小女孩说:

我跟你妈妈到外面去聊一聊,外面马上就回来。

然后出门的时候,他就把一个收音机打开,医生告诉孩子的妈妈,你把门留一个缝,观察孩子在干嘛。

当他们离开房间,那个小女孩就跟着收音机里的音乐在跳舞。

医生就对那个妈妈说:

你的女儿不笨,她会是一个舞蹈家!

快把她送到舞蹈学校去吧。

这个小女孩,就是《猫》的创作者。

然后她就去了舞蹈学校,到了那里,很多人都跟她一样的。

后来,她就以舞蹈作为她的职业了。

再后来,她就与《歌剧魅影》的创作者合作,她成为了很有影响力的舞蹈家,并且成为了百万富翁。

通常他们在学校会被弄到一个班里去,他们认为舞蹈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但是我认为她太出色了。

这是对价值的不同评价。

   我不是特别特别的聪明,我的数学语言学都学得好,说明我有一定的智商。

但如果让我来画画的话,一个圆圈加两根棍棍就是人。

就是这个也可能画错。

我的智商在绘画方面完全看不到。

但有些人就有很高的天分。

有一个叫哈维尔的人,他在研究人的智力,他把人的智力分为七种。

前两种是数学和语言,还有音乐,运动也是一种,舞蹈是一种对肢体语言的领悟,还有些对空间方面的感觉非常好。

他去到一个地方,但下次再去时,有什么变化,他会首先发现。

还有搭配啊,物体的摆放啊,色彩啊等,最后两种,一是很善于与人沟通,互动的那种,通过交流知道别人是怎么样的人。

最后一个是自我认识,自我感知。

能够知道自己内心的感觉,恐惧呀什么的,对自己很好的一个感知认识。

我们怎么样去改变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

测试智力智商应该是7种,而不是2种。

刚才,威修说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了解你的学生,因为每一个知识都是有关系的,如果你没有跟学生建立起这种关系,你的教学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你可以去做一些调查,发现你的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呀,让他怎么样有动力呀。

   最后,我再说一下创造力。

在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下,我们叫我们的学生不要有创造力。

因为在这种教育体系下,犯错误是很糟糕的。

当你犯了错误,那你应该改正做得更好,是不对的。

我记得当我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我摔倒了,但我的爸爸妈妈说,没关系,这是学习的一部分,继续试吧。

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因为我摔倒了,并不能说明我不能学好骑自行车,仅仅是说明我摔倒了。

在科学的领域常常做试验,既然我们通过试验来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为什么在其它一些领域不允许试验呢?

从大学,为什么不能去鼓励大家去思考去保持创造力?

我希望这样去做做!

   大家知道,再过5年,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因为这个世界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改变,就比如重庆,我离开几个月,再来就感到是一个新的地方了。

有的房屋修起来了,有的店铺垮掉了。

我们怎么能够用旧的方法来教我们的学生?

因为我们以前行得通的东西,到以后会不会行得通,我们根本不知道。

怎么样教学生把思路打开,去接受一些新的东西,他们愿意去冒险吗?

如果能够做到这两点,我想应该有很大的改变。

他们也愿意去接受生活中的挑战。

我是一个很爱问问题的人,我从小很少有别人说该这样我就接受的时候。

我有非常大的好奇心。

我很想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为什么是这样的情况?

为什么是那样?

我总是要尝试不同的东西不同的方法。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潜力,作为教师,我们有这样的影响力,所以应该带着他们朝这样的方向走。

   在我们开始提问之前,我再讲一点:

   这个话题我个人感到说出来有点尴尬,如果说出来会冒犯在座的各位,我先道歉。

在重庆我很荣幸能够跟很多学生交流,每次都有人跟我们讲,他们有评分啊,排名次啊什么的。

我们问学生学习怎么样啊?

他们说在班级排名在几十到几十名之间。

我就想让大家想一想这个提示:

这种排名还是很有用的。

但我注意到,这种排名次的体制结出来的果子,让大家把自己的价值全部放在班级排名次这上面。

如果有进步,大家会觉得很好,如果往下掉了,大家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吸毒、酗酒、找女朋友啊,这样就把他与同学孤立开来了。

因为他的同学之间不停地在竞争啊,比较啊,这样他们就感到很大的压力,又找不到人去倾诉,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很小心。

因为我们可能是他潜在的需要来找的人。

这样的排名在我看来是很危险的。

如果我这样说,冒犯了大家,我觉得很抱歉!

我想知道在座的有没有跟我的意见相同的?

谢谢大家跟我一样觉得排名的不好的地方。

   我们已经说了很多了,我们非常愿意回答一些非常实际具体的问题。

大家有什么需要解答的吗?

  (提问略)

                2009.3.13南朵根据录音整理毕

   附二:

我采访外籍专家的访谈提纲        

    一.我们知道,19世纪,在您的祖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他在其《大学的理想》中提出著名的“博雅教育”的主张,主张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更需进行心智拓展、品格熏陶、人格升华的教育。

上次您演讲中说到:

澳大利亚是全世界教育排名第一的国家。

我很想知道:

在澳大利亚的大学里,他们是如何开展博雅教育的?

具体内容和做法是怎么样的?

   二.中国古语中有“正人先正己”一说,我想,作为教育者的大学教师,其实首先面临一个自我教育的问题。

因为传授“博雅教育”者,尤其需要超越专业的关乎人的品格、精神、博爱、良知等人文情怀。

我想知道,在您服务的大学里,是如何对教师们进行博雅教育的素质训练的?

什么样的人才能担当起大学教师这一教职?

   三.您那天的演讲非常精彩,我听了感触良多!

促使我开始认真地思考中国的教育问题。

您知道,一国教育之优劣,最致命地受制于一国之教育体制,而一国之教育体制,又致命地受制于其政治体制与意识形态。

所以,我深感您所讲的并非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信仰问题。

您是在问:

怎么样的教育才能让人生有意义?

怎么样的教育才能对人类有贡献?

是吗?

   四.以您对中国教育现状的了解,我想知道:

您认为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在哪里?

您认为当下中国教育最急需做的事情是什么?

在你心中什么样的学生是成功的?

什么样的教师是称职的?

   五.最后一个问题:

您上次说过,您的专业是化学和哲学,我想知道是什么契机促使您放弃专业而从事教育工作?

您具体采取了哪些方式,对学生在心智拓展、品格熏陶、人格升华诸方面进行培养塑造的?

您平时对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

从教以来,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非常感谢您!

                                   2009.3.6南朵拟

  附三:

南朵:

《观高考零分作文断想》

                

  在中国畸形的国民教育体制下,终于还有几个敢于以调侃和游戏的心态,漠视其人生最重要的考试,足见这个僵化体制在生产大批高分低能、被动适应应试教育的莘莘学子的同时,尚有极少初具独立意志,自由思想,藐视权威,敢冒天下先的逆子,以异端的面目和非常的举动,来抗议这个加害于他身体和灵魂的体制积弊,以独孤求败之心和嬴弱无助之身,痛揭奴役了几代人沉默了一个世纪的教育沉疴。

十二年之寒窗,尽在今生一博。

  以他们稚嫩的年纪,尚无以参透这个膜拜分数竞相疯狂的世界,这个世界被分数逼疯的大人们的嘴脸,这个失去欢歌过早世故心灵苍白的青春期,这个桎梏他们缤纷梦想灵魂飞扬的生命危舟……他们,向世界发出一声凄厉天问:

这一切,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请告诉我!

                      2008.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